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工程院院刊 | 多位院士技术方向研究及发展路线图

知未知.领未来 知领 2024-02-26

  知未知.领未来·点击关注“知领” 


中国卫星导航建设现代化管理研究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北斗系统)是我国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与国防建设需要,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已成为我国面向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定位、导航与授时服务的重大基础设施。推动卫星导航建设现代化管理,是我国卫星导航事业在步入规模化、产业化、国际化新发展阶段后,应对更加先进、更加科学、更加规范、更加有效的管理体制机制及制度安排的现实需要。 

中国工程院杨长风院士研究团队在2023年第2期发表《中国卫星导航建设现代化管理研究》一文。文章立足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等多个层面,梳理和总结了中国卫星导航系统在“三步走”发展战略实践中形成的管理经验,剖析了在新发展阶段卫星导航系统建设管理所面临的挑战,论证提出了中国卫星导航建设现代化管理的发展目标以及需统筹处理的要素关系。文章建议,从卫星导航领导体制、管理体制、法治体系、应用产业体系、科技创新体系、战略人才培养、国际化发展机制等方面同步发力,切实提升卫星导航建设现代化管理水平,为中国卫星导航系统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国际化应用总体策略研究

推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北斗系统)实现国际化应用,是发挥北斗系统全球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作用,让北斗系统更好地服务全球、造福人类的必由之路。北斗系统国际化应用是包含经济、外交、安全等复合型利益的综合性目标,北斗系统应用国际化的实现不可能一步到位,而是在应用上不断深化、在区域上不断拓展、在规模上不断增长的过程,也是把握历史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进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斗政策法规研究中心杨君琳研究员研究团队发表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国际化应用总体策略研究》一文。文章在分析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欧洲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GALILEO)国际化应用策略的基础上,结合北斗系统国际化应用的现状和形势,提出了北斗系统国际化应用的基本策略。文章建议,北斗系统国际化应用应当遵循跨越式发展的应用路径,采取构筑信心、多元化发展、融合协同、政企联动、塑造国际环境的五大应用方式;在应用区位的选择上,以亚太市场为首要发展区域,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为重点应用区域,兼顾欧美市场和具有发展潜力的非洲和中东地区市场等,向全球市场辐射;经过第一阶段的改革适应、加速前进,第二阶段的扩大市场、全速前进,第三阶段的全球应用,逐步实现北斗系统国际化应用。


北斗三号导航星座的工程创新与发展

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BDS-3,简称北斗三号系统)组网工程的最后一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全面完成以及北斗导航卫星系统“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成功实施。北斗三号系统由空间段卫星星座、地面段系统(包括主控站、监测站、上行注入站等)和用户终端(用户机)等组成,其中空间段卫星星座工程是整个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谢军科研团队在2021年第5期发表《北斗三号导航星座的工程创新与发展》。文章指出,通过改进卫星导航信号体制、提高星载原子钟性能和测量精度、建立星间链路、提升短报文服务能力等技术手段,北斗三号系统实现了全球导航服务、性能提高、业务稳定运行以及与其他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兼容互操作等目标。文章从混合星座的多样服务、万物互联的时空基准、世界一流的空间基础设施3个方面介绍了北斗三号系统的主要特点与作用;总结了北斗三号系统的主要技术突破有导航信号创新性设计、星间链路跨越式发展、星载原子钟持续升级、短报文通信能力拓展、卫星实现自主可控与组批研制;最后,文章展望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今后的发展方向。


PNT体系视角下卫星导航与不依赖卫星导航技术融合发展研究

卫星导航自问世以来以其全天候、全天时、低成本的优势,成为广泛使用的导航定位授时(PNT)方式;但在应用层面,为了规避对卫星导航单一手段的过度依赖,“不依赖卫星导航技术”概念被提出并受到重视。不依赖卫星导航技术是在PNT体系语境下,对卫星导航以外所有PNT技术的统称;按照物理机制主要分为惯性导航、匹配导航、无线电导航、新兴导航等。准确把握卫星导航与不依赖卫星导航技术之间的关系,对更好增强PNT综合能力至关重要。

北京跟踪与通信技术研究所郭树人研究员科研团队发表《PNT体系视角下卫星导航与不依赖卫星导航技术融合发展研究》一文。文章概述了卫星导航技术特征与体系定位,进而基于PNT体系视角,对比分析了惯性导航、匹配导航、无线电导航(除卫星导航外)等典型不依赖卫星导航技术的性能、成本、应用场景;辨析了卫星导航与不依赖卫星导航的关系,明晰了卫星导航作为最大共性需求满足者、体系核心与基石的总体定位,量化分析了卫星导航与不依赖卫星导航技术融合的效能。文章指出,强调不依赖卫星导航技术的重要性与保持卫星导航系统的核心地位是辩证统一的,我国PNT体系的科学发展,需要创新突破不依赖卫星导航技术,促进卫星导航和不依赖卫星导航技术深度融合,同时加快低轨导航系统建设,提升卫星导航性能并最大化体系贡献率。


机器翻译研究进展

机器翻译使用计算机将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具有低成本、高效率和高翻译质量等优势,在语音翻译、同声传译自动化等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随着双语语料库的不断建设和完善,基于语料库的机器翻译逐渐成为主流,如神经网络机器翻译。神经网络机器翻译是机器从大量数据中自动学习翻译知识,而不依靠人类专家撰写规则,可以显著提升翻译质量,但在处理语序差异大的语言翻译时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百度集团王海峰博士研究团队发表《机器翻译研究进展》一文。文章首先回顾了机器翻译的发展历程,从基于规则的机器翻译、基于实例的机器翻译,到统计机器翻译;详细介绍神经网络机器翻译技术的进展,包括基本原理和当前主流模型以及多语言翻译;介绍了机器同声传译的最新进展,探讨如何在翻译质量和时间延迟方面取得平衡;总结机器翻译丰富的产品形式和应用。最后文章简要讨论了机器翻译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大规模消灭害虫

蚊虫叮咬带来的疾病传播仍是全球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如埃及伊蚊可能传播黄热病、登革热和寨卡病毒病等,其他疟蚊属分类下的蚊虫则传播疟疾。目前,人们正在探索解决该问题的转基因工程方法。2022年3月,美国批准英国Oxitec生物技术公司于2022年至2024年在加利福尼亚州和佛罗里达州投放约24亿只Oxitec转基因蚊,这类蚊仅产出雄性后代,而非以血液为食且传播疾病的雌蚊,可以减少蚊虫群体总数,抑制蚊媒疾病的传播。

中国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2022年第11期刊发表《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大规模消灭害虫》一文。文章报道了有关基因工程技术的多种虫害防控方法,介绍了目前转基因蚊虫防控工具及存在的优劣势。文章指出,虽然基于转基因的虫害防控方法依然具有技术局限性并受到一定的公众阻力,但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消灭不同的病虫害仍然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  查看更多点击阅读原文”





RECOMMEND
学 “习” 时 刻




RECOMMEND
推荐阅读




推荐阅读



【解读】

中国工程院院刊 | 多位院士技术方向研究及发展路线图


【热点】

中国工程院 | 院士动态


【咨询】

【祝贺】院士获奖风采 | 科研成就汇总


知领



微信改版啦,知领和大家见面变得更加艰难了/(ㄒoㄒ)/~~点击【星标】,才能常相聚O(∩_∩)O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国工程院院刊 | 多位院士技术方向研究及发展路线图

知未知.领未来 知领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