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之旅】德国儿童医院的那些事儿
女儿前些日子在腹部右侧疼痛,时重时轻,没有发烧,后来慢慢疼痛蔓延至右侧肾部,而且,她感觉疼痛有加重,特别是在活动的时候,已经有好些日子不见好转,这才引起我们的重视。
我们先去看本镇的儿科医生,儿科医生做了一些消化道处理,未见好转,第二天,女儿感觉疼痛反而加剧,再去儿科医生,经过B超检查,没有发现问题,但是,孩子有疼痛,于是镇儿科医生不敢儿戏,转诊去儿童医院,要我们即刻就去市儿童医院,他打电话为我们预约。
紧赶慢赶中午11:30左右到了市儿童医院。儿童医院建造的完全不像医院,简直像一个儿童乐园,圆形建筑每个窗子颜色都不同,色彩都是大红大黄大绿大蓝,煞是阳光。走进大厅,有一高大的长颈鹿塑像,长颈鹿旁有一小医生拿着听筒器替长颈鹿测血压,围绕着长颈鹿四周圆椅子一圈,圈内有玩具,墙面上都是些卡通画,充满乐趣。
儿童医院的病房
我们在长颈鹿旁边的候诊区等待没有多久,就被叫到诊号,在门诊部刷医保卡后,在一份治疗同意书上签字。之后我们就被一个护士带到了诊疗室,等了很久又来了一个小护士,她自我介绍说自己还是个护士学校学生,她来为女儿测血压,量体温,并且在女儿手背和臂弯处涂上麻醉膏,说等会儿医生来验血下针时就不会有疼痛,但是,这个膏药需要30分钟左右的时间才能有效。
等待30分钟过去了,45分钟过去了,直到一个小时过去了,才来了一位年轻的女医生,女医生问诊记录,说等B超主治医生来了先去做B超,然后抽血。又等啊等,差不多又是一个小时过去了,我们等得都饿了,我站起来,走在走廊上东张西望,望到了一个护士,她主动跟我说:再等20分钟左右,医生就会来了,我刚刚看到医生正在吃午饭,吃过就会过来的。不一会儿医生真的来了,女医生把我们带到B超室,B超医生是一位老医生,一边操作一边给年轻的女医生讲解,不一会儿又来了一位年轻的男医生,共同听老医生讲课。
细细地B超检查后,仍然没有发现有问题,肾肝部都没有看到异样,老医生指导说:进一步验血验小便。回到刚才的观察室,年轻的女医生在助手的协助下,为女儿抽血,很顺利,医生把血样拿走后,让女儿静躺,多喝水,如果感到不舒服及时呼医生,在感到安全舒适的时候,去厕所取尿做化验。一切都妥妥了后,以为可以回家等化验结果 。没有想到的是,护士来说:为了进一步观察,在等验血结果时,小病人需要留院一天一夜。
随护士来到了儿童医院病房,哇,这儿童医院普通病房真简直像是旅馆,三个病床,一个卫生间,有淋浴,洗手池,每个孩子的病床上还有一个小电视哦,像在飞机上一样。来到病房,已经有两个小病人在这里了,都是和女儿差不多大的小姑娘,都是因为肚子疼住了进来,看来小姑娘肚子疼的还真不少,那两个小姑娘都被怀疑是盲肠炎,而我们是被怀疑有肾炎。
刚住下来,我们就被护士带到一个房间,在那里需要填一个住院表格,填表的形式是护士提问,孩子回答。问:你的爸爸妈妈同时有监护权吗?你每天几点睡觉?你喜欢上学吗?在学校有朋友吗?你有什么爱好?你喜欢什么体育运动?你的父母有抽烟酗酒吗?问的这一切似乎和疼痛都没有关系,当在填表时有人来敲门时,被告知等会儿再进来,这一切都是很尊重小病人的隐私。表格填好后,再来到病房时,小病人们对新小病人就像老熟人似的很热情,告诉我们医院的一切注意事项,医院用品等等。
没有一会儿医生来了,通知昨天来的一小病人,经过全面检查,排除了阑尾炎的可能,已经可以回家了,这位小姑娘把刚刚买的一天2欧元的流量卡送给了我女儿。
房间里就只有两个孩子了,女儿对面病床上的一个小姑娘十三岁,特别好动好客好说,不一会儿就知道了她的全部故事。她来自另外一个离医院30公里远的小城,本人是普通学校学生,宣称不喜欢上学,因为,老师都“恨她”。不过,我们看到她有很多的朋友,就这么一个下午来探访的朋友不断,也有男生并且行为举止亲密,女孩带着男生楼上楼下跑来跑去,但是到了晚上八点,医院旁边的教堂一敲钟,男孩就走了,还是很守规矩的。过了探视时间,我们家长也该走了,儿童医院有规定,国家医保(为家长陪床付费)允许家长陪床到七岁,七岁以后就不可以陪床了。除非严重疾病和孩子心理有问题。
第二天上午,我们来探望女儿,女儿告诉我们:护士说血化验报告已经出来,一切正常。但是,医生还没有来,要到下午才会有医生来诊断决定是否出院。今天,小病房里又来了一个肚子疼的小姑娘,她是昨天夜里来急诊来到医院的。说着说着,女儿对面床的好动小姑娘来了,她说,她刚才去做B超了,这次检查了阑尾,没有发炎,只是有一个小气泡压迫到阑尾,医生说,这个过几天就会好的,不需要特别治疗,所以她被允许现在就出院了。
她一方面打电话给父母来接她,一方面收拾自己的物品,她昨天晚上和我女儿说:马上就要开学了,我不喜欢上学,老师恨我,我也恨老师,我就是这次回家我也还要在家休息一个星期。她还告诉我女儿,她已经尝试过抽烟了,并且偶尔也会抽烟玩玩。看来她是一位厌学者,之所以肚子疼,也许是逃学的一个借口,事实证明她什么都没有。
她走后,很快房间里又个小女孩,病房又满员了,这个也是一个疼痛的病人,可是不仅仅是肚子疼,而是浑身疼,她的母亲说:她可能是整个神经都垮了。听到这句话我很震惊,可是表面看她的母亲并没有觉得有什么。我还想再问些什么,护士来把她母亲叫走了。
再过一会儿,女儿的医生来了,她对女儿说:在你的血液里,我们没有查出你有什么问题,一切正常。你现在疼痛好些了吗?
女儿回答:好些了。那你今天就可以回家了,回去后,再有什么即刻去你的儿科医生那里。有一点你可以放心,就是再有什么疼痛也不要害怕,因为我们都做过检查,你一切正常,不会有什么“恶性”的病情。请放心!听到这里,我们迅速地收拾行李,拿着医生写的住院报告就出院了。
在医院的整个过程中,没有用药,没有去痛片,没有消炎药,只是静静观察,德国对儿童用药真的是很谨慎。走出医院,已经是傍晚,喧嚣的城市渐渐地安静下来,回望医院还是灯火通明,忙碌着一如每时每刻。看女儿病房的窗口,今夜又会有谁来入院?健康的人不会知道有多少人﹑多少疾病在折磨着病人的身体和心灵,还有病人的亲人。
关于德国各类时事、政治、生活
广告也精彩
刊登广告
联系我们吧!
长按二维码
联系我们吧!
公众号:德国华商
长按二位码加关注
感谢您关注
德国《华商报》
公众号“德国华商”
“德国华商”是德国《华商报》的微信公众号,旨在传递德国主流社会和华人社会的各种资讯,解读德国官方对华人生活有重要意义的政策、法律,提供华商在德国创业和经营的广告信息,涵盖餐饮、贸易、房地产、旅游、移民、保险、交通、留学等各个行业,推动中德的友谊与经济交往。
《华商报》创刊于1997年初,是德国第一大华文报纸,华人在德经商的指南,生活的宝典。《华商报》是连接德国社会与华人社会、德国企业和中国企业的桥梁。
“德国华商”公众号目前有直接订户超过三万人,且每天在增加之中。凡在“德国华商”微信公众号刊发的广告和文章,通过本报主编的私人微信号再次转发到5000多个联系人的朋友圈中,通过反复转发,可以快速到达德国华人的手机微信里,并能扩散到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