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2.1《有余数除法的认识》微课视频辅导+练习

点右边关注我→ 绿色圃二年级资源 2021-08-08

(视频最大化,横屏观看,视觉效果更佳哦!)


电子课本


课后作业



答案提示:

1. 9,12,15,18

2. 7,1

3. 3,2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课本12--13页

教学提示:

有余数的除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用口诀求商的方法,并且具备平均分的的阿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知道,在平均分物品时,常常会出现剩余情况,并能用算式表示,教学难点是有余数的除法算式的书写格式。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余数的意义,会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理解并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2. 使学生在操作、计算和比较等活动中,发现并初步理解“余数比除数小”,培养简单的推理能力。

 3. 使学生感受探索活动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会读、写有余数的除法算式。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小棒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学生拿出12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根?

学生动手操作,汇报结果。

学生将12根小棒,每5根分成1份,学生动手分一分。

学生动手操作,汇报结果。

 二、探究新知

 1. 自主探索算法。

    出示红红说的问题。

 学生动手操作后说出分的结果。(分铅笔)

教师: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呢?

学生:铅笔不能平均分配,怎么办?

 继续出示例题的情境图:15个桃,每盘放6个,放了(   )盘,还剩(    )个。

 教师:15个桃子,每盘放6个,想一想能放满几个盘子?2乘以6等于12.所以能放满两个盘子,但是12比15少了三个,还剩下三个桃子。

列式:15÷6=2……3

请同学们根据刚才学习的方法自己进行计算。

 学生操作,在小组里讨论、交流。教师参与小组活动,选择有代表性的算法在全班交流。

2.出示13页例题图

学生观察后说出自己的想法

试着用算式来表示

展示学生作品

对正确的算式进行肯定。

教学资料包:

除号的来历

四则运算的种种符号是从15世纪才开始逐渐使用的。公元15世纪,德国数学家魏德曼首创加号“+”、减号“-”。他把一条横线与一条竖线合并在一起来表示合并(增加)的意思,而从加号“+”中去掉一竖,就表示拿去(减少)的意思。

乘号“×”是在17世纪由英国数学家欧德莱最先使用的,因为乘法是一种特殊的加法,欧德莱把加号斜过来写以表示乘。

除号“÷”是在17世纪由瑞士人拉恩创造的。他用一道横线把两个圆点分开,表示分解的意思。

等号“=”是在16世纪由一位英国皇家法庭的医生罗伯特·雷科达首创的。他认为最能表示相等的是一对平行线,即同样长的两条线段如“=”。

大于号“>”和“<”,是17世纪哈利阿创造的。


热门资料免费点击分享

部编版小学语文:

部编版1-6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微课视频


冀教版小学数学:

冀教版1-6年级数学下册电子课本教材


配套资源下载:

1-6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学生用书

1-6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同步作业


点击阅读原文关注我每天获取最新资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