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8.2《简单的等量代换》微课视频辅导+练习

点右边关注我→ 绿色圃二年级资源 2021-08-08

(视频最大化,横屏观看,视觉效果更佳哦!)


电子课本


课后作业


答案提示:

1.  8

2.  18060

3.  3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91—92页的简单的等量代换

教学提示:

等量代换的理论是比较系统、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学生只要能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就可以了,因此教学时老师不用要求学生使用等量代换等数学化的语言进行描述,可以充分利用学具、多媒体课件等辅助手段,从“换”字入手,化解学生对等量代换的陌生感,用直观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如天平、跷跷板的原理,初步体会这种思想方法,为后继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等量代换的意义,能根据实物代换,计算物体的数量,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等量代换的方法,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

2、通过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利用天平平衡的原理,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为以后学习代数知识做准备。

教学难点:

使学生学会运用等量代换这一数学思想方法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或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苹果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新课导入。

1、故事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听过《曹冲称象》的故事吗?(课件出示《曹冲称象》的画面)

师:那曹冲是怎么称象的?谁能说说?(生叙述称象的过程)

师:你觉得这种办法可行吗?

生:行。因为石头的重量和大象的重量相等。

【设计意图:等量代换的前提条件是存在“等量”,为了让学生建立“等量”的概念,我从学生熟知的故事《曹冲称象》中引入“等量代换”的思想。这样的情境创设不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探索新知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而且与学生所要探索的知识有紧密的内在联系,能让学生触景生思,诱发学生数学思维的积极性,为学习新知奠定了基础。】

2、揭示、板书课题

师:因为石头的重量和大象的重量相等,所以用称石头来代替称大象。用数学眼光来看,曹冲称象是巧妙的运用了数学当中的一种思想叫“等量代换”。

二、探究新知。

(一)、了解天平的原理。

课件出示天平图,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师:它有什么用处?天平保持平衡说明什么?(左右两边的物体同样重。)

师:是呀,当天平平衡时,左右两边的物体同样重,我们把这种关系叫等量关系。(板书:等量关系。)

师:下面我们就利用天平的两端平衡就说明两边的重量相等的原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例1

1、出示图(1),学生观察。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天平是平衡的。1个菠萝+3个芒果=2个菠萝

师:1个菠萝和几个芒果相等呢?

生:1个菠萝=3个芒果

2、出示图(2)学生观察。

师:你能试着自己推算出来吗?

全班交流。

生:因为2个火龙果=4个桃,所以1个火龙果=2个桃.

(三)教学例2

1、出示图(1),学生观察。

师:从图中你能推算出什么?

生:1个西瓜=3个菠萝。

师:1个西瓜重3千克,1个菠萝重多少克呢?

教师提示学生先换算:3千克=3000克。

生:1个菠萝=1000克。

2、出示图(2),学生观察。

师:你能自己推算出来1个苹果的质量吗?

生:1个菠萝重1000克,1个菠萝=4个苹果,所以,1个苹果=250克。


点击阅读原文关注我每天获取最新资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