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画杨桃》同步辅导资料
课文朗读
微课视频
写生字视频
字词听写
知识点
一、生字笔画笔顺
二、会写字及组词
图tú(图画)(图书)(图形)
课kè(上课)(下课)(课文)
摆bǎi(摆放)(摆平)(摆手)
座zuò(座位)(星座)(座号)
交jiāo(交往)(成交)(交代)
哈hā(哈哈大笑)(哈欠)(哈气)
页yè(页面)(书页)(页码)
抢qiǎng(争抢)(抢先)(抢夺)
嘻xī(笑嘻嘻)(嘻嘻哈哈)
三、易错字
摆:右部上边是“罒”。
座:部首是“广”,不要写成“厂”。
页:“页”的末笔是点。
四、多音字
倒 dào(倒车)dǎo(摔倒)
五、近义词
准确—精确 严肃—严厉
和颜悦色—和蔼可亲
六、反义词
准确—错误 严肃—随和
七、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主要讲的是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同学们懂得了看问题或做事情的时候,不能凭空想象,要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要轻下结论。
作者先略写父亲教导我画画要实事求是,接着具体地叙述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事,最后写父亲和老师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作者通过人物的对话、神态描写,突出老师对“我们”循循善诱的教育,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从不同角度观察有不同结果的思想方法。
课文从一件事中引出一个深刻的道理,来龙去脉交待得十分清楚。此外,课文对人物语言、神态的描写具体细致,形象生动,能准确反映人物内心世界。老师神态由严肃到和颜悦色,老师的话语通俗易懂,循循善诱,饱含哲理,表现出高超的教育艺术。学生们开始嘻嘻哈哈,以为“我”把熟悉的杨桃画成五角星,非常好笑;了解真实情况后,显得很尴尬,反映学生们的率直、天真。
八、课后习题答案
看到“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同学们看到“我”画的杨桃后哈哈大笑,说“我”画的不是杨桃,而是五角星。老师看到后没有笑,而是坐到“我”的座位上去观察,并让嘲笑“我”的同学也坐到“我”的座位上观察,让他们接受教育,明白道理。
图文解读
同步练习
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上面打“√”。
图(tú pǔ )纸 宝座(zuò zhuò)
哈(hā hǎ)欠 哈(hā hǎ) 达
倒(dào dǎo)影 摔倒(dǎo dào )
二、按样子写词语。
认认真真(AABB)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哈哈大笑(AABC)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亮晶晶(ABB)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三、比一比,再组词。
课( ) 座( )
棵( ) 坐( )
交( ) 页( )
父( ) 贝( )
四、近义词。
准确——( ) 严肃——( )
平常——( )
五、反义词。
认认真真——( )
和颜悦色——( )
六、选词填空。
严肃 严厉
1.爸爸一脸( ),让人望而生畏。
2.他犯了错,受到了老师( )的批评。
教育 教诲
3.老师们的( )使我一生受用。
4.老师( )我们要做诚实的人。
七、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
1、“我”为什么会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呢?
2、老师的神情为什么变得严肃了?
3、后来,老师的神情又变得“和颜悦色”了,这是为什么呢?
八、读《题西林壁》,按要求填空。
1.《题西林壁》前两句写了诗人从_____、_____不同的角度,处在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位置观看_________的感觉。
2.俗话说:“当事者迷。”诗中有哪句诗说明这个道理,请填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先
思
考
再
看
答
案
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上面打“√”。
(tú )(zuò )
(hā )( hǎ)
(dào) (dǎo)
二、按样子写词语。
AABB:老老实实 明明白白 踏踏实实
AABC:栩栩如生 恋恋不舍 井井有条
ABB:沉甸甸 红彤彤 白茫茫
三、比一比,再组词。
课(课桌) 座(座位)
棵(一棵) 坐(坐下)
交(交流) 页(页码)
父(父母) 贝(宝贝)
四、近义词。
( 正确) (严厉)
(经常)
五、反义词。
(马马虎虎)
(气急败坏)
六、选词填空。
1.严肃
2.严厉
3.教诲
4.教育
七、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
1、因为“我”坐在前排靠边的地方,看到的杨桃像个五角星。
2、因为老师发现“我”画得很准确,同学们却说“不像”,老师意识到同学们不懂得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而盲目嘲笑别人。
3、因为他们看到同学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表现出不好意思的神情。
八、读《题西林壁》,按要求填空。
1.横、侧 远、近、高、低 庐山
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怎么获取配套课件、教案等资料?
按下面方法回复
▼
点击上方公众号↑↑关注
发送消息“语文21”
即可领取全套资料
别忘了文末【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