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湘教版二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 可下载

下载电子版请拉到文末

下载电子版请拉到文末

下载电子版请拉到文末


今天给大家送出的是

湘教版科学二年级下册

全册教学设计

资料非常齐全!


部分资料展示

第一单元 推力与拉力

 

第一课 推拉游戏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知道推力和拉力是常见的力,感受推力与拉力的作用效果。

2.科学探究

通过“推手”、“拔河”游戏,观察、体验推力、拉力的作用效果,通过对更多推、拉活动的感受与体验,运用比较、分析等思维方法,归纳出推力与拉力的相同与不同。

3.科学态度、STSE

通过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建立力与改造自然之间的关联。

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拔河用的小木棍、弹簧、纸箱子及相关课件。

学生准备:记录笔、活动手册。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读一读:推一推,拉一拉,你推我拉做游戏,玩玩小弹簧,捏捏橡皮泥,变化之中寻道理。

(二)新课学习

1.“推手”游戏

(1)讲解游戏规则:两个小朋友为一组,各伸出一只手,两掌相对并接触在一起。宣布开始后,两人手掌都向对方用力推手,看谁最先被推动。游戏中脚后移动者为胜。时间一到,立即停止游戏并归位。

(2)分组游戏。

(3)交流:在这个游戏中,你有什么感受?

(4)小结:我推它,它也在推我!我们感受到的这种力叫推力。

2.“拔河”游戏

(1)讲解游戏规则:两个小朋友为一组,两人同时分别握住同一根小棍的两端。宣布开始后,两人开始用力向自己这边拉。游戏中小棍后离开手或脚后移动者为胜。

(2)分组游戏。

(3)交流:在这个游戏中,你又有什么感受?

(4)小结:我拉它,它也在拉我!这种力叫拉力。推力和拉力都是常见的力。

3.感受生活中的拉力和推力。

(1)拿出一根弹簧,两手用力向外拉开,感受拉力。

(2)准备一个纸箱子,用力使纸箱子移动,感受推力。

(3)交流:你还在什么情况下用到了推和拉?

4.认识常见的推力和拉力。

(1)课件展示教材P3四幅图。(帆船在海上前进、动物拉雪橇等)并逐一分析这些图片展现的是推力还是拉力。

(2)练习:课件展示活动手册练习题图片。判断推力和拉力。

(三)整理,下课。

 

第二课 力与形变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知道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

2.科学探究

通过对球形、方形、柱形等多种形状橡皮泥的挤压、拉伸,比较施力前后橡皮泥形状的变化,发现力有改变橡皮泥的形状的作用效果;通过对弹簧、海绵等更多材料的研究,分析归纳出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通过对橡皮泥和弹簧等材料撤销力前后形状变化的比较,初步感知塑性形变和弹性形变的不同。

3.科学态度、STSE

激发学生探究力与物体形变关系的兴趣,体会合作学习的乐趣;在活动中,引发学生关注生活中力与形变相关的现象和问题,并尝试解释。

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橡皮泥、皮筋、弹簧、海绵、球及相关课件。

学生准备:记录笔、活动手册。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课件展示:由橡皮泥制作而成的各种工艺品图片。

(二)新课学习

1.改变橡皮泥的形状

(1)提出问题:橡皮泥作品是怎样做成各种形状的?

(2)作出假设:手用力可以捏出来各种形状。

(3)口述设计:挤压和拉伸橡皮泥,观察形状的变化。

(4)动手实践:两个球形橡皮泥,一个用双手挤压它,另一个用双手拉伸它。指导学生观察这两个橡皮泥球的形状变化。

(5)继续实践:捏出各种形状的橡皮泥作品。

(6)记录:按照活动手册P2的表格,制作橡皮泥作品,并记录。

(7)交流:说一说你是怎么用力的?

(8)小结:力可以改变橡皮泥的形状。

2.奇妙的形变

(1)提供其它材料继续研究:橡皮筋、弹簧、海绵、皮球,分别挤压和拉伸这些物体,观察它们的形状变化并体会手的感受。去掉力之后,这些物品的形状又有什么变化?

(2)继续做好记录:填写活动手册P3的实验记录单。

(3)交流:在挤压或拉伸物体时,物体发生什么变化?手有什么感受?去掉力之后,这些物品的形状又有什么变化?

(4)小结:力可以改变橡皮筋、弹簧、海绵皮球等物体的形状。去掉力后,有的物体可以恢复到原来的形状,有的物体不能恢复原来的形状。

3.生活中的形变

(1)展示运动项目中的“力与形变”动画,观察动画中物体的形变。

(2)描述动画中物体的形变。

(3)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奇妙的形变?

(三)整理,下课。

 

第二单元 植物的生长

 

第一课 植物角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能说出植物角中植物的名称,初步发现并描述不同植物的特征。尝试了解植物生长需要什么。

2.科学探究

在“建植物角”、“认识植物角”中的植物的活动中,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和描述的能力。在教师指导下制订照顾植物的计划。

3.科学态度

对认识不同的植物充满兴趣,在领养植物中他们的责任心得到培养,分工合作意识得到强化。

二、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自愿带来一些盆栽植物

2.教师准备:

(1)选择教室内建立植物角的地点、各种盆栽植物(如:凤仙花、铜钱草等,植物应多样。)

(2)演示材料:自制PPT(图文并茂)、实物投影、油性笔、纸卡若干、剪刀、胶条等

(3)分组材料:喷壶、放大镜、活动手册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读一读:植物有生命,生长需要啥?建个植物角,用心观察它!

(二)新课学习

1.建植物角

(1)学生展示所准备的植物。说一说准备这个植物的理由。

(2)讨论:植物角要建在教室的什么位置?说一说理由。

(3)组织学生建立植物角。在学生带来的植物中选择合适的植物,可以准备一个花盆架。摆放植物的时候,应提提出要求:有顺序、轻拿轻放、注意安全等。

2.认识植物角中的植物

(1)带领学生认识植物角中的植物。逐一认识,同时可利用油性笔和纸卡等材料在合适位置写植物名称的标签以及装饰植物角,并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对植物角中两种以上的植物进行观察、比较。

(2)小组汇报:经过观察和比较,我们发现这些植物的不同与相同有哪些?

3.我来照顾植物

(1)明确任务:植物角的植物以后需要你们来照顾了。小组商量后选择将要照顾的植物,并讨论怎样才能照顾好它们。

(2)组内讨论:自主选择想要照顾的植物,并商议照顾的方法,形成计划并予以口头表达。

(3)分组交流:要求注意倾听,取长补短,完善计划。

(4)形成计划:参照活动手册P4的计划表,形成照顾植物的简单书面计划,分工合作,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

(三)整理,下课。

第二课 植物在生长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了解领养植物的特征,描述出植物的生长变化。

2.科学探究

进行科学阅读,提取信息,学习方法。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用测量的方法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记录观察和测量结果。

3.科学态度

对植物探究的活动中,按要求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二、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材料:自制PPT、实物投影

分组实验材料:凤仙花一盆、彩色卡纸一人一张、尺子、剪刀、胶水、放大镜、活动手册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谈话引入:“我们领养的植物生长得怎样呢?”(鼓励学生描述,从中发现学生是否能科学地描述。)

(二)新课学习

1.重新观察领养的植物

(1)观察提示:与刚刚领养的时候对比,植物有什么变化?

(2)小组讨论:如果植物生长变化了,应该从哪些方面来描述?

(3)小结:记录叶子的数量是否增加,是否开花了,是否长高了……长时间的观察、测量、数据比较,能帮助我们获取植物生长的证据。

2.搜集植物生长的证据

(1)方法选择:记录叶子的数量是否增加,是否开花了,是否长高了……

(2)重点学习测量植物高度

先阅读《怎样测量植物的高度》,再组织学生复述,最后示范——准备纸带;测量、做标记;剪下。

(3)分组测量植物的高度。

(4)将测量数据记录在活动手册上。

3.将植物的生长情况记录在活动手册上

(1)展示教材P11凤仙花的生长情况记录。

(2)记录内容和记录方式的小结。

(4)要求以小组为单位,继续观察一周并将植物生长的情况记录在活动手册上。

(三)整理,下课。


怎么获取配套完整资料

按下面方法回复

点击上方公众号↑↑关注

发送消息“713

即可领取全套资料

别忘了文末 点赞  在看

点击阅读原文关注我获取更多资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