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3.2《儿童乐园》同步辅导资料

微课视频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电子课本

知识点

图文讲解

同步练习

参考答案

答案:

一、

1、  4  6 8  10          2×5=10或5×2=10

  10  15   20             4×5=20或5×4=20 

2、3×4=12    或4×3=12     2×6=12或6×2=12

二、3×3=9(人)

答:船上一共坐了9人。

三、7×5=35    或5×7=35

导学案


参考答案

1.4+4+4=12(个) 3+3+3+3=12(个)

2.相同 

3.乘数 积 

4.相加

5.略

6.3+3+3+3=12(只)3×4=12(只)或4×3=12(只)

教学设计

儿童乐园。(教材第18、19页)

1.结合“儿童乐园”这一现实的生活情境,逐步发展并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经历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抽象为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体会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会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读法,并运用加法计算得出简单的乘法算式的结果。

重点:乘法算式的写法、读法及各部分的名称。

难点:理解乘法的意义。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数学王国中有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的地方,那就是“儿童乐园”。

课件出示:教材第18页情境图。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你们都看到了些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

·有乘小飞机的、划船的,还有坐小火车的。

·我发现每架小飞机上的人数同样多,每节车厢里的人数也同样多。

·有4架小飞机,每架小飞机上有2人。

·每条船上有3人,有3条船。

……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认真,说得很好。现在让我们根据图中的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一起解答,好不好?

【设计意图:让学生观察情境图,交流发现的信息,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身边的事物和语言表达能力。】

师:把根据这幅图提出的数学问题,先在小组里交流,并列式计算。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汇报交流,学生可能会说:

·有多少人坐小飞机?2+2+2+2=8(人)

·有多少人坐小火车?4+4+4+4+4+4=24(人)

·划船的有多少人?3+3+3=9(人)

……

学生汇报时,教师有意识地把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板书在一起。

师:观察上面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每个算式中的加数是相同的。

【设计意图:乘法知识的生长点是几个相同加数的连加,所以要充分利用主题图,结合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发现并逐步理解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含义,为理解乘法的意义做好铺垫。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感受到相同加数连加的情况在生活中处处存在。】

师:像这样的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还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与加法有关的乘法的知识。

(1)针对2+2+2+2=8(人)进行教学。

师:这道算式中相同的加数是几?有几个这样的加数?

生:相同的加数是2,有4个这样的加数。

师:4个2相加,也可以用乘法表示。

边说边板书2×4=8或4×2=8,并结合所写的乘法算式介绍各部分的名称和算式的读法。

(2)根据“儿童乐园”的其他问题,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先写一道连加算式,再改写为乘法算式,并说一说改写的理由。

学生可能会说:

·我数了数有6个4,就是6×4=24或4×6=24。

·有3个3,所以就是3×3=9。

……

师:4+4+4+4+4+4=4×6,6是从哪来的?3+3+3=3×3,两个乘数“3”分别表示什么?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由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学会把加数相同的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谈论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表示的不同含义,引起学生的关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初步体会计算相同加数的连加问题,列乘法算式比较简便。】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怎么获取配套导学案、练习等资料?


按下面方法回复

点击上方公众号↑↑关注

发送消息“北师111

即可领取全套资料

别忘了文末 点赞  在看

点击阅读原文关注我获取更多资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