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6.3《1米有多长》同步辅导资料

微课视频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三课时
第四课时

电子课本

知识点

图文讲解

同步练习

参考答案

1.米  米   厘米   厘米   米

2.(横排)>  >  >  =  <   >

3.  4+4-6=2(米)

   答:焊接重叠部分是2米。

导学案

教学设计

1米有多长。(教材第53~55页)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2.使学生知道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3.通过实际测量活动,帮助学生初步学会用米尺测量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重点:初步建立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难点:用米作为长度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的实际长度。

课件、米尺。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动物游乐园吗?

师:长颈鹿和小乌龟在游乐园门口遇到了什么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53页情境图。

生1:小狗门卫告诉它们,身高1米以上要买票。

生2:我看门口1米处画的标记,长颈鹿的身高超过了1米,要买票;小乌龟的身高不足1米,不用买票。

师:观察得真仔细!看到了门口处1米的地方有标记。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新课,激发学生探究“1米有多长”的兴趣,为新课的教学奠定基础。】

1.认一认,想一想。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我们食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现在请大家拿出直尺,找出1厘米给同桌看。

学生找出1厘米的长度,展示给同桌看。

师:同学们找得非常准确,100段这样的1厘米接起来就是1米。看(出示米尺),这就是米尺,是我们今天认识的一位新朋友。数一数是不是有100厘米。

学生自己数,明确1米就是100厘米。我们可以写成:1米=100厘米。

测量比较短的物体时,一般我们用“厘米”作单位。在测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时,通常用“米”作单位,“米”也是国际上通用的一个长度单位,“米”可以用字母“m”表示。

【设计意图:通过米尺认识“1米”的实际长度,既直观又简便。用自己的方式描述,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经历“米”和“厘米”之间关系的探索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比一比,说一说。

师: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的方式描述一下1米有多长。

学生可能有多种回答,如有的学生边用两手比画边说,有的学生边比画自己的身高边说,有的学生说出课桌的长约是1米,等等,老师要给予鼓励。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现在把你们的手臂伸开,用尺子量一量,看看伸到什么程度就是1米。

学生用米尺进行测量,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学生交流,演示自己伸开手臂比画1米长。

3.小组合作,用尺子量一量。

师: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测量,从教室的一头到另一头大约有多少米,教室里的黑板长大约是多少米。

小组同学分工合作,测量教室的长、黑板的长。教师巡视,了解不同的做法,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学生交流测量的过程和结果,重点说明测量的方法。

4.巩固练习。

师:“厘米”和“米”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结合实际情况完成下面的填空。

课件出示:教材第53页最下面的习题。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重点说说自己是怎样通过对比确定填写什么单位的。

【设计意图:在学生充分感知1米有多长的基础上,马上安排巩固训练,有助于学生掌握1厘米、1米有多长。】

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另一个长度单位——米,知道了课桌的长大约是1米,并且知道了测量较短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用“米”作单位,要记住1米=100厘米。还学会了测量物体的长度的方法,注意测量时要从0刻度量起。

1米有多长

1米=100厘米

测量较长的物体:米 m

怎么获取配套导学案、练习等资料?


按下面方法回复

点击上方公众号↑↑关注

发送消息“北师111

即可领取全套资料

别忘了文末 点赞  在看

点击阅读原文关注我获取更多资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