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可下载

领取电子版请拉到文末

领取电子版请拉到文末

领取电子版请拉到文末

部分资料展示







认识线段

 

一课时

教学内容

认识线段。(教材第5、第6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

3.培养学生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难点:学会量线段、画线段。

教具学具

毛线、尺子、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拿出我们已经准备好的毛线,随意放在课桌上。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观察得出:这条毛线是弯的。

教师拿起毛线,两手把它拉紧,提问:看看现在怎么样了?

学生发现它变直了。

师:我们把用两手拉直见到的这一段叫做线段,(板书:线段)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用手拉一拉、比一比,体验并得出线段“直”的特点,为新课的教学打下基础】

二自主探究

1.认识线段。

师:你能说说线段有什么特点吗?

学生通过比较,确认线段是直的。

师:线段可以这样表示(课件出示线段的图形),看看线段还有什么特点。(启发学生发现线段有两个端点)

师:我们用手掐住毛线的两头,两头也叫两端,两端的点叫做端点,线段有两个端点。现在同学们能完整地说一说线段有什么特点了吗?

(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

师:想一想在我们的身边哪些地方有线段。

生:黑板边、桌子边、书边,等等,都可以看成是线段。

师:请同学们打开教材第5页,量一量教材上三条线段的长度,注意测量方法要正确哟!

学生尝试测量,教师巡视指导,组织交流,进而认识到线段的可测量性。

【设计意图:在活动中使学生感受到线段的特点:直的、可测量、有两个端点,加深对线段的认识,帮助学生形成线段的表象】

2.画线段。

师:你想画一条线段吗?我们来试试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

学生利用工具尝试画线段,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师:说说你是怎样画出3厘米长的线段的。

生1: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到刻度3的地方就是长3厘米的线段。

生2:可以先画一条直线,然后用尺子从直线上截取3厘米长的线段,画好两端的端点,把多余的线擦掉就可以了。

【设计意图:学生积累了对线段的认识后,鼓励学生尝试画线段。经历画线段的过程后,自己得出并掌握画线段的方法】

三总结提升

 

师:今天我们又学习了新的知识,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相互补充,说说对线段的认识。(线段有两个端点、直的、具有可测量性)



解决问题

一课时

教学内容

解决问题。(教材第7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巩固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认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估测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逐步形成一定的技能。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初步的估测意识。

难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提高估测能力。

教具学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生:厘米和米。

师:一般情况下,“厘米”用来表示较短物体的长度或距离,“米”表示较长物体的长度或距离。你能举出例子吗?

如果学生举出的例子合适就要给予表扬肯定;如果学生没有说出恰当的例子,教师可以说:“老师的食指(伸出来给学生看)宽是1厘米;咱们的课桌长是1米,也就是100厘米。”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什么情况下用“厘米”作单位,什么情况下用“米”作单位。

【设计意图:通过举例既能帮助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点(结合具体事物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1厘米、1米的概念),又能为新课的学习做准备】

二自主探究

师:(出示课件,教材第7页插图)你觉得一根旗杆的高度是13厘米还是13米啊?你是怎么想的?把想法说给大家听听。

生1:操场上的旗杆,比我还高,我就1米多一点,旗杆肯定不是13厘米,应该是13米。

生2:我看了看尺子上的13厘米,比两个手掌宽一点儿,旗杆的高度应该是13米。

生3:操场上的旗杆比小树都高,所以高度应该是13米。

……

师:同学们都找到了用来作比较的事物,跟旗杆的高度进行对比,排除了13厘米,选择了旗杆的高度是13米,非常棒!

小结:当选择合适的单位时,应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用熟悉的事物作比较,然后进行区分、判断,这样才能选出合适的单位。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说出想法其实是帮助学生建构模式,从而使学生明白不能靠感觉解决问题,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选取有可比性的事物作比较,然后确定正确的答案】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发现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积累的同学,在解决问题时说得有理有据,真棒!希望今后大家都能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因篇幅有限,仅展示部分截图


按下面方法回复

       

点击上方公众号↑↑关注

发送消息“教案上

即可领取全套资料

别忘了文末 点赞  在看

点击阅读原文关注我获取更多资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