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们的图书馆 | 访学生志愿者

微澜人物 微澜图书馆 2022-08-02


编者:微澜图书馆有很多大学生志愿者,他们给大家普遍的印象是忙碌。学生志愿者们正处于个人学业、今后发展等各方面业务及生活的起步阶段。在紧张的日程安排下,在多元化的选择中,他们为什么选择了微澜图书馆?在没有了志愿时数的约束后,他们为什么选择继续参加图书馆工作?

本期微澜人物访谈希望能通过对学生群体的采访,结合他们的工作服务日志以及群讨论,让大家能近距离了解这些年轻人,了解他们在微澜图书馆的实际工作,以及在此过程中的想法和感受。相信读完本文,你对前面的问题会得出自己的答案。

这次访谈没有在全馆开展征集活动,只是微通社成员推荐了几个熟悉的学生,他们是北京4馆的大三学生伍泓、北京18馆的彭子琛、上海2馆华东师范大学的雷佳妮和奚嘉璐、广州大学何文光,他们的认真负责和组织能力引起了微通社的注意。同时我们也相信,这样的学生志愿者在微澜图书馆还有很多很多。


受访者 | 伍泓 彭子琛 雷佳妮 奚嘉璐 何文光
记者 | 廖细雄 姚中 邓奋
编辑 | 姚中 廖细雄
值班日志 | 微澜社区
录音整理 | 邓奋
网页排版 | 姚中
01
伍泓:浪成于微澜之间 

 


泓,取意水深而广,如何才能做到?积细流,纳百川,阅读是人生最好的陪伴。因为深切地相信知识有改变命运的力量,所以选择来到微澜图书馆服务。

“浪成于微澜之间”,对于图书馆的工作,无论是直接为孩子们办理图书借还,还是在幕后为图书馆的运行出谋划策、统筹安排,不管多小的事情,能做的我都会尽力去做。我想用自己的力量和经验,为4馆的孩子们带去更好的阅读条件。

这是在北京读书的大三学生伍泓,在竞聘北京4馆理事时的发言,她现在已经是北京4馆的馆长了。伍泓现在正在迎接近在眼前的考研和法考,可当她听说微通社想展现大学生志愿者群体的需求时,还是很高兴,配合完成了访谈。


北京4馆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图片:岳毅桦日志)

以下是她讲述自己一路走来的过程:
第一次接触微澜是在2020年9月23日,看了微澜公众号推文,“孩子”和“阅读”这两个元素结合在一起,使我立马想要去了解微澜。
一、加入北京28馆
进入微澜社区,发现界面非常完备,还有一些专属的称呼,我就觉得这是个专业的团队。知晓了组织架构后,就更想深入了解这个团体,先找到最近的招理事的28馆,开通月捐,成为了28馆馆东,10月2日发了竞选28馆理事的稿子。
10月4日左右,我去了微澜在798的推广展摊,作为28馆即将竞选理事的馆东去“视察”,见到了一批对志愿工作很有热心的大姐姐们,还有一些非常有活力的阿姨。在跟大家聊天中,知道了各馆的地理位置,同时也得到了4馆即将开馆的消息,因为离我比较近,希望以后可以去4馆值班。
10月9日,因为国庆去外地爬山了,所以在回学校的火车站开了28馆的第一次馆东大会,但这一次竞选理事失败了,心里有些失落。我对会议上那位竞选的高中生印象非常深,她反照出我大学前志愿活动的缺失,算是在志愿工作这条路上推了我一把。
二、在北京4馆的工作
因为已经打算在4馆长期值班,就希望能做4馆的理事。此段时间左樵老师询问我要不要去参加另一个馆的理事竞选,我以“心有所属”为由拒绝了。
之后就看到了4馆组建信息,我马上预约值班、开通月捐并且准备竞选。
11月11日第一次值班,我了解了4馆的历史和近况。
伍泓值班日志2020-11-11:

转了一趟公交,走了二十分钟的路,由门卫叔叔带入学校,在操场上见到正在上体育课的孩子们。13:20左右到达图书馆,正值图书馆中午休息时间,见到了兰老师和张老师。和两位老师聊天,知晓了图书馆运营的情况。

说话间一位小女生进来了,个子小小的,要还书;还有一个胆子很大的女生,见了生人一点都不怕,借书输入名字的时候直接在我手机上翻找她的字,很活泼的。孩子们的确吵吵闹闹的,追逐嬉戏,看着心里挺开心的,但同时也想着,阅读角要是建立起来了,可不能让他们在图书馆这么玩闹下去了。

孩子们上课时,我们就整理书架;还和两位老师、同行的瑞杰一起,讨论馆中还需要置办的东西、准备的活动,目的是吸引更多的小朋友来借书,同时要帮助孩子们扩展阅读范围。书籍种类的确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有许多书不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小朋友看。在整理推荐书架时,我努力回想着自己小时候看的书,也渐渐地找出小朋友们可能喜欢的书籍类别。

除了阅读角和推荐书架,我们还讨论或许能够在图书馆环境上下功夫,或许能够让小朋友来推荐自己喜欢的书……很多很多的想法,但要有耐心,慢慢来呢。对了,书架的分类还是有点乱呢,下次去的话把它们重新排一遍吧。

11月28日召开4馆馆东大会,竞选理事时,相比上次在28馆时的紧张,这次的我更加沉稳了,心里想着能选上挺好,选不上就老老实实值班也挺好,幸运的是被大家选择了。
这段时间每周去馆里值班一次,也通过了馆员考试,成为了正式馆员。
12月10日在4馆召开第一次理事会。见到另外两位理事时,感觉到我们三个都是实干派的,这点我非常高兴。分工时,因为另外两位理事确实承担了很多,我也该做些什么,所以选择了其实并不太擅长的传播工作。
对于馆长一职,我们也讨论了要不要从其他馆员中选择,最后还是让我担任,这样理事和馆长之间的协调工作就非常方便了。
最后我们讨论并准备4馆旧书下架,以及图书馆空间改造工作。但当时改造活动因为教育局疫情防控的指示而被取消掉了,前期的准备工作全部作废。
4馆在2021年元旦开展了互送贺卡活动,主要是另外两位理事在进行具体工作,我主要是写公告,发动馆员馆东们参与,做的事情其实挺少的,现在想起来有些愧疚。
21年寒假时,我就和空间改造小组的阳姐接触,商量空间布局的问题。到了3月底,我们终于如愿完成了4馆的空间改造。
21年上半学期的工作主要是和法大一米阳光社团接触,保证开馆时间;沟通理事和志愿者,在馆里缺人的时候尽量自己补上,保证每周开馆五天。
理事会方面,主要跟着另外两位理事工作。因为她们都是很有想法的,那我就给她们支持,辅助她们把活动推进下去。4月馆里有阅读征文活动,六一也为小朋友们准备了六一礼物。
在微澜做志愿工作的整个过程中,一直需要思考把握在校学习和志愿工作的时间问题。去年刚开始接触,因为还不太熟悉自己需要做什么,也因为有着好奇和热情,投入的时间是比较多的。这学期则面临着考研和法考的压力,就把更多精力放在学习上,因此没有当初那么关注馆里的事情了。
在微澜的半年志愿生活,让我明白微澜图书馆是自己生活中不可割舍的一部分,尽管现在还没办法给予它更多的时间精力,但将是今后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我觉得学校对志愿时长的要求也是出于这样的目的吧,“逼”着我们去体验,或许能够惊喜地成为某些人的人生意义,当然我算是主动选择的。微澜给我埋了一颗公益的种子,待日后发芽成长。
以上是伍泓同学的自述,再转2篇值班日志,从中间能看出她对工作的思考和付出,对孩子们的爱心,更能看到她的成长。
伍泓值班日志2020-11-20:有想法,更要能落到实处

第一次去4馆值班的时候,大家就一起提出了许多想法,比如将图书馆装饰的更吸引小朋友、举办一些活动使阅读更加有趣、在黑板和明显的区域推荐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小朋友读的书……

第二次来馆,又见到了兰姐,还有两位新伙伴。这次交谈进一步启发我应该能够将有意义的想法落实下来。推荐书目时,不能今天一批人推这个,明天又换掉推新的,不能否认志愿者们都很勤奋有责任心,但这样频繁地更换感觉也不是那么合理。有学校社团和社会人士轮流值班,这是4馆的特殊之处,那么如何将这两个团体协调起来统一行动就是必须想清楚的。对了,还有图书杂乱问题,很想好好规制一下,但是若是只有一个人的话,又感觉无从下手,望而生畏……

所以,与我而言,关键不在于有没有想法,而是如何落实,将所有有意义的想法都变成具体现实的东西。和大家一起行动会是一条出路,我不是一个人,群体的力量总比一个人强的多。

我们馆今天有蓝牙音箱了,下次要去看看呢~

伍泓值班日志2021-3-23:

 

1.小朋友们好多在催要补卡的,真得争取尽早搞定。

2.经过整备后的4馆焕然一新,但新也意味着很多东西在完善中:新书到了,新工具需要安装,更多孩子开馆,这都是挑战,但也象征着4馆的发展。

3.有些孩子不太爱护书,哼,可以教训一顿,值班的时候看到一些不太好的可以友善的说一说,孩子们嘛,也不记仇的。

4.值班时尽可能找机会和孩子们灌输物归原位的概念。

忙碌的伍泓在微澜图书馆的工作中感受到了使命和责任,祝愿她心中公益的种子能够茁壮成长,成为一颗为孩子们遮荫挡雨的大树!

02
彭子琛:“我们”的图书馆 

18馆的馆员和孩子们之间相处得特别融洽,他们密切关注着孩子们的状况。先用2篇值班日志让大家感受一下。
彭子琛值班日志2021-03-17:

新学期第二次开馆,来补卡办卡的同学很多,没有提前做好规划,稍微有点焦头烂额。有新来学校的同学办卡,想必也有不少离开这所学校、因此也离开了这间小小的图书馆的同学。

去年的值班结束得仓促,在我预想自己最后一次值班的前一天,收到因为疫情闭馆的通知,转头来就是一个新的春天。图书馆里不再有那个午饭都不吃就踩点到馆,在馆里看书、不看书、甚至不看书还惹点小麻烦,如此消磨一个下午的某同学了。

有些告别错过就不再有机会说出。今天看到很多很多熟悉的面孔,熟悉的名字,其他那些我记忆中的面孔,能想起的,不能想起的,你们还在这里吗?无论你们在哪里,无论你们将在哪里,无论这句祝福有多苍白,希望你们一切都好。

张婷值班日志2020-12-10:

 

1.今天开门的时候发现还的书只有一本,非常奇怪。可能是昨天的志愿者走的晚,把还书都处理了。

2.小志愿者报名的又有好几个,发现之前的值班日记里也提到过报名太多的问题。我觉得是不是可以发动和立一个规矩,现在他们对志愿者的理解就是有操作电脑借书和还书和图书上架,其实我们有需要做的。

比如人多的时候,馆内的秩序是非常乱的,有一些同学在这里打闹叫嚷,是不是也可以发动小志愿者做秩序维持的工作?人多的时候就固定两个人站在入口附近提醒大家安静。

3.午饭之后一直到我离开,某同学就一直在馆里面看书。他比上次亲和多了,恐怕是因为认识我们了。但是我发现孩子之间的社交,其实不是按照我们的逻辑来的。有一些孩子就跟他互相推搡,不推搡的时候就在他附近说一些比较有攻击性的话,比如说连他老师都不怎么怎么,可以去告诉他老师怎么怎么。我觉得这孩子心里是有压力和不高兴的,还抹了几下眼泪。但是他不会正面地表达出来,我们图书馆能做的实在是有限。

……

一、调查借阅需求
18馆几个馆员想明确孩子们的借阅需求,彭子琛提议使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并予以实施,他在设计问卷时考虑了哪些问题,问卷调查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呢?
下面是微通社记者廖细雄对子琛关于调查问卷的采访,在采访中,明显能看出子琛的思索和探寻,他也在不停地向资深馆长细雄请教工作经验。
细雄在值班的过程中,图书馆经历了从开馆3天到4天,为什么最后没有增加到5天。想听一听你的观察。
子琛18馆在上学期初时是每周一三五3天开馆;上学期一次值班时,我和另一位馆员发现我们周四都有时间,就和馆长商量能不能周四也开馆,馆长很支持,之后便改成一周4天开馆,直到现在。在今年的问卷调查中,很多同学都表示希望能每天开馆,但大家考虑到人手时有短缺,所以还是维持着四开。我个人感觉从四到五的困难是志愿者的时间分布不太均匀,多的时候一周有十多人值班,少的时候四天都是勉强支撑,一周的开馆天数可能受限于一个馆固定的、兜底的团队的规模,这些志愿者可以在缺人的时候机动补上,但我们馆目前相对固定的志愿者还很难支撑一周五天开馆。
细雄关于向孩子们发送调查问卷,想重点请你分享一下。
子琛调查问卷的一个起因是去年群里讨论是否要提高同学们的借阅额度,当时大家观点不太一样,我想到可以做一份调查问卷来了解同学们这方面的需求,同时调查问卷也可以成为和读者难得的交流机会。在此之前,其他志愿者也有提到做问卷调查的。这学期开馆后,大家又在群里详细讨论了问卷的设计,确定了两个主要问题,一是调查读者们想读的书,二是了解读者心目中图书馆需要改进的地方。问卷定稿后,我们在开馆第三周用两天在图书馆里发放了问卷。从收回的问卷看,大家写到的书五花八门,从“有小猫小兔的书”到专业的心理学教材,有中外文学经典也有网络发布的小说,有些甚至挺奇怪,比如好几个同学写上了《刑法》《民法典》;有些没想到的意见,比如有不少同学不太满意图书馆的秩序,也有些别出心裁的提议。问卷调查最直接的一个结果是购买新书,我们整理出读者的心愿书单,由理事决定、操持购买新书的事宜。当然在问卷的发放、收回和总结中,也发现挺多小纰漏。
细雄纰漏?
子琛问卷的设问上(如设问中是否要有参考回答作为引导),和发放问卷的方式上(我们是在清明假期前发放的问卷,对收回率肯定有影响)都有些之前没想到或没想清的小问题。因为我自己之前没做过问卷调查,不了解问卷调查的方法论,感觉多少有重新发明了些很粗糙的轮子的意味。好在这次问卷发挥到原本希望有的作用,在我来说也足够了。
还有些其他和问卷相关的问题,比如当时会想,有的同学写了很多书,有的人写很少,从公平的角度讲,或许不应该这些书一视同仁,全都购买。还有像进了新书后,当初在问卷中点名要某本书的同学好久都没发现图书馆有了这本书,这可能和摆放方式有关系。
细雄问卷有多少人参加?
子琛141人,学校差不多四分之一的同学参加了。

北京18馆调查问卷(图片:彭子琛提供)

二、小志愿者及“我们”的图书馆
18馆的孩子们历来都热心参与图书馆事务,最多时有二三十名孩子报名当小志愿者、参加图书馆服务,以至于馆员们不得不考虑怎么在不打击孩子们热情的前提下加强管理,记者也询问了相关情况。
先摘录一段18馆馆员在群里的讨论:

lucia:还有一件事,目前报名小志愿者的学生越来越多,今天就有好几个。他们最热衷的是能用电脑操作借还书的工作,可能很有成就感吧。但实际上即使是高峰时段,有一两名小助手也足够了。而且我更希望他们能利用休息时间去找或阅读自己喜欢的书,而不是全用在做小志愿者上。可是孩子们很热情,又不忍拂了他们的好意,今天只好跟他们说先登记下名字。有什么更好的方法来处理呢?

子琛:我也想过这个问题(但可能角度不太一样)。我觉得可能还是需要限制志愿者人数,同时通过轮换来保证想参与的同学能参与。比如四周一轮换,每四周安排12个小志愿者名额,周一三四五各3人,当日3人都到时就两人配合着借还书,一人把书放回书架;有人没到就正好让到的同学做他们最喜欢的电脑借还书操作。

lucia:看看怎么做既能明确职责,又能让他们有成就感,同时能体会到服务他人、帮助他人的快乐。

姚中关于北京18馆的小志愿者,是否为了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责任心?
子琛从我的角度来说,我其实没太考虑这样能否培养同学的能力,我只是觉得既然同学们有参与图书馆事务的热情,这件事本身也没什么负面影响,就可以支持大家做,只是需要更好的管理措施,一方面保障值班秩序,一方面也保障同学间的公平。
姚中培养能力可以是多方面的,有时是文化,有时是气氛,有时是尊重,孩子们在图书馆得到多层次的熏陶,会让他们受益终身的。
子琛我还有一点想补充:对我来说,同学们做小志愿者更让我觉得微澜是一个“我们”的图书馆,这里的“我们”也包括小同学们,同学们并不是成年人志愿者为之提供服务的客体,也能更多参与进图书馆的运行、成为图书馆的主体,但这需要良好的制度作为基础。
姚中你觉得流动儿童和一般儿童有什么区别?
子琛从我跟18馆同学们的接触而言,我其实并没有觉得他们和其他同学有太大区别。我并不觉得大家在天性禀赋上和其他孩子(比如说我自己成长中身边的同学)有什么不如,也并没有感觉到大家有什么因“流动”而产生的性格特点甚至缺陷。但就是这样聪明伶俐的孩子,从统计数据上看,未来有可能会辍学,很可能上不了普通高中和大学,很可能做不了在大众眼中好的工作。对此我觉得应该行动并做出改变。
也是题外话,我个人感觉“流动”也不只出现在这些流动儿童的生活中,其实今天我们大部分人都生活在流动之中,只是剧烈程度不同,比如可能今天的中国人大部分都不生活在自己户口本上的籍贯地,只是对于流动儿童来说这种流动更浓缩在他们的生活中,带来更大的人生颠簸。
姚中记得以前看余华小说改编的电影《活着》时,一直不清楚自己为什么感动,经过生活的教育慢慢懂了。随着时代发展的洪流,会出现各种人物,他们代表了很多,“好”,“平凡”,“缺憾”都有代表,只是我们对那些孩子都有美好的祝福。
子琛像我们馆今年年初有个同学(一个一直待在图书馆,所有馆员都记得的同学)就离开北京了,这种时候就尤其感到做不了什么,只能说一句祝福,又觉得这样的祝福太轻飘飘。
采访不止一次被冲进来的孩子们打断,第一次是还没到开馆时间,之后的一次课间借书时,又听见一个小孩子反复申诉着“他打我!”而子琛疲惫的脸上始终带着微笑、轻轻地对孩子们讲话,孩子们好像也受到感染,慢慢安静下来。这微笑也感染了记者,被他对孩子们的关爱和责任感打动,我觉得孩子们的热情与活力,加上同学们的经验和真诚,会给双方的人生带来不一样的风景!

03
嘉璐、佳妮:给孩子机会去探索和沉淀

第一次了解华东师范大学的志愿者团队,来自于岳毅桦在上海2馆的一篇服务日志,淡定从容的组织者形象呼之欲出。
岳毅桦值班日志2021-06-09:

房间小,孩子多,再加上兴奋和新鲜……中午从食堂回来的瞬间,看着一屋子那么多满满当当的人……那么多那么多……
幸好来自华师大的馆员真的好给力,非常决断的说只还书,并且连留下想借的书也不可以~事后发现太明智了,午饭后的无人时段很短,扫完还书和归架后就几乎马上打铃了,确实没时间处理借书。将借书果断推到下午真是没错。
雷佳妮和奚嘉璐起初来微澜图书馆,只是由于好奇,帮忙完成一些开荒任务。而后发现上海2馆面临着人手短缺的问题,于是答应馆长闲暇之时过来帮忙值班。当她们看到原来拥挤、混乱、昏暗的房屋,在志愿者们的共同努力下,变成了焕然一新、温馨精致的书香之地时,心里非常高兴。

面对着一群友好、天真、可爱的孩子们,她们感到了心灵的满足,也感受到了给予的快乐和力量。

一、记者访谈

姚中你们怎么想到来微澜做志愿者?(除了志愿学时)

嘉璐最早是为了满足公益课的志愿要求,然后其实当时老师发了好多志愿者的相关介绍,我和雷佳妮相对来说对微澜就比较感兴趣。其实也说不上是哪种程度的感兴趣,可能就是缘分吧。

佳妮我俩之前一直在讨论一个关于救赎的话题,其实在这里做公益,对我们而言也是一种心境上的提升吧,忙碌和压力之中找到一个可以释放自己的方式。

姚中有时在帮助别人解决问题时,自己的问题也变小了。

佳妮社工就有个说法“助人自助”。

姚中图书馆对这些孩子意味着什么?

嘉璐其实想到了这个,前几天最后一次开馆的时候,即将毕业的五年级的孩子们写的。

五年级毕业班的同学给微澜图书馆的留言(图片:奚嘉璐提供)

孩子们的留言写满墙(图片:上海2馆群)
佳妮我不确定图书馆能不能真的给孩子带来什么决定性的改变,但是给了他们和其他孩子一样阅读的机会。至少他们回想起的时候,他们和所有孩子一样,在童年时间有着在合适的地方选择自己想看的书、探索自己想探索的领域的机会。
很多孩子不知道看什么样的书,什么类型的书都借一次,这种选择,我觉得就是我们可以给他们提供的机会吧。
嘉璐其实对于我来说,我也不知道这个图书馆究竟对于孩子们来说意味着什么,但是能从他们的举动中感受到他们对图书,或者是对图书馆这个环境的喜爱,这也许就是微澜存在的意义,可能是一个心灵窥探的空间,一个探索世界的小小的窗口。
姚中有教育专家讲过,人生大部分本领源于自学,能在图书馆跟你们这些大姐姐感受自学的快乐,对孩子们来说一定会是美好的回忆。
姚中你们觉得给孩子们推荐书时,从文字技巧、知识性,价值观等方面排序的话,怎么安排权重比较合适?
佳妮我觉得价值观正确一定是最重要的,不一定是宣扬什么,但是至少是符合基本价值观的;然后知识性也比较重要,孩子们也比较喜欢知识性比较强的书,但是这个知识性也是要简单易懂好理解的;文字技巧的话,有的孩子会比较喜欢一些,但和前面两个相比没有那么重要。
不过总的而言最重要的是孩子们喜欢吧,给他们接触各种书的机会,然后引导他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比方说科普类的和故事类的,孩子们一般选择的挺多,我个人觉得其实就倾向于知识性、生动性和故事性。
姚中同感,价值观类似于方向盘。
嘉璐我觉得最重要的其实应该是兴趣,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在现在这些孩子们的年纪,更重要的是找到自己更加感兴趣的爱好,而不是像一些家长一样很功利性地去说什么书能够提升写作技巧,什么书能够提高成绩等等。当然价值观很重要,正确的价值观是人生的导航。但是也不意味着价值观重要,就只是机械地给孩子灌输价值观念,而更应该在阅读中让孩子自己慢慢沉淀出正确的价值观和逻辑体系。
佳妮确实,我感觉现在很多书过于刻意的灌输价值观,这其实反而容易引起逆反心理。而且也没必要。
姚中是的,走进图书馆保持安静是护念他人,看完书放回原位也是遵守一种秩序,都是观念。
姚中我从一篇服务日志中第一次了解两位,淡定从容的组织者形象呼之欲出。你们觉得微澜图书馆的孩子们跟公立学校的孩子有区别吗?
佳妮我觉得必须承认他们和公立学校的孩子受到的培养相比,是有一定劣势的,但是这不是他们自己的选择。
嘉璐看从哪个角度来说了。从孩子本身的角度,我觉得没什么区别,都是一群正是爱玩爱闹年纪的孩子,都是一样的天真、可爱、善良。他们也真的教了我们很多。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可能学校的教育师资力量不足,他们的规则意识相对公立学校孩子要差一些。但是,必须要说的是,所有的孩子身上都有光。
二、增加开馆次数,给孩子们一个“活”的图书馆
上海2馆开馆次数少,孩子们不能及时借到书籍,而他们又渴望阅读,读书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要想增加开馆次数,就需要更多的志愿者加入进来,她们和团队其他志愿者一起,开始号召更多的同学加入进来。
在和微通社交流的第二天,他们团队的公众号“阅童年悦未来”上,发表了文章《让每个孩子拥有“活”的图书馆——微澜图书馆上海2馆期待您的加入》,在薛红老师的支持下,团队希望更多同学加入,一起陪伴孩子们在阅读中成长。
文章写得生动而富有感染力,下面摘录原文:

最开始加入微澜是从开荒开始的。后面正式开馆了之后,感觉只能用“兵荒马乱”来形容。小小的阅览室里冲进来几十个孩子,吵吵闹闹的选择想借阅的书。我希望微澜带给这些孩子的不仅仅是一个阅读的空间,更是一个窥探世界的窗口,也希望孩子们能够加入进来,营造一个心灵休憩的空间。我能够透过这些孩子们的眼睛里看到他们求知的渴望。对于我来说,每次去微澜的过程都是一次自我救赎。

当我们一次次地参与图书馆的服务,一次次地跟孩子们接触,渐渐地原来公益课“被要求”的一项作业变成我们希望要去坚守的心灵空间。不知不觉,参加这个近在咫尺的志愿者活动成为了我们每周必做的修行,让这个微澜图书馆坚持成为“活”的图书馆,也成为了我们的使命所在。

微通社也在此祝愿华东师范大学的志愿者团队能在微澜这个平台上,利用他们的专业素养大展身手,在为孩子们打造一个“活的”图书馆的同时,获得心灵的满足,在帮助他人的同时,感受到生命的充实和力量!

04
何文光:让志愿者深度参与,领悟工作的意义

图书馆的开荒整备过程是一项漫长而乏味的工作大量书籍需要整理,然后贴码、扫码、录入、上架,志愿者一直都在重复这个过程。

微澜在广州各分馆的开荒整备工作主要依靠各个大学社团完成,他们的组织能力和工作效率给微澜留下了深刻印象!

三伏天,没有空调和风扇的图书馆(图片:邓奋提供)
何文光,广州大学管理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对接人。自2018年微澜广州成立开始,一直协助微澜广州执行部从事大学生志愿者的招募、组织工作,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和很高的工作效率。
微澜广州记者邓奋采访了何文光:
邓奋广州11馆一直都是广州大学的同学帮忙,我周三提交任务,大概周五就能拿到志愿者名单了,速度非常快!咱们青协是如何做到的呢?
文光主要有两方面原因:第一是我们协会内部工作人员的高效率,在接到招募信息后,我们会直接交由专门的部门安排负责人去全程跟进并及时地去制作一些范围的小程序,组建志愿者群,然后将招募通知通过我们的渠道去发布;第二是同学的热情比较高涨,通常就是刚发完招募信息不到十分钟就会爆满。
邓奋他们为什么那么热情,是不是和学校的政策相关,比方说志愿时?
文光我觉得志愿时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吧,有些注重生活体验的志愿者,没有志愿时也会无偿参加的。管院青协成立以来,这类的志愿者还很多,像我本人更注重的是志愿活动带给我的一种心情的愉悦。
其实作为志愿者的我们,应该享受做志愿者的过程,志愿时长只是起到记录的作用,不应该舍本逐末。我觉得大部分的青年志愿者也是抱着这样的心态去参加志愿活动的。当然不排除很多同学参加志愿活动是想获得志愿时长,虽然出发点不同,如果他们还是能用心地去参加志愿活动,也是一个优秀的志愿者。
人都是个性化的,可以让志愿者更多地参与到图书馆的运作环节中去,比如说图书馆的日常管理、分享书籍这些,让志愿者更加深刻地领悟到微澜图书馆的意义;除此之外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些奖品发放或者补贴的形式。
邓奋开馆初期是开荒整备,整个过程重复而乏味,需要整理书籍、贴码、扫码、录入。小领队就会做一些事情来活跃一下。如果你是领队,会通过什么事情让大家活跃起来呢?
文光我觉得大部分的人可以先跟他们聊一聊天,先和大家熟络熟络。然后在整理图书闲暇的时间也可以跟他们讨论一下。因为都是大学生,所以大家平时的生活都会比较相似,会有更多的话题可以聊一下。
邓奋嗯,大家都处在同一个年龄阶段,能在彼此身上找到许多共同点,这也是熟悉彼此的一种方式。那么咱们每次招募好小伙伴们都会组一个群,负责带队的同学都会在群里发详细的交通引导等资料。
文光这是我们对每个负责人的要求,目的就是让志愿者能够按时、安全地到达活动地点;同时在招募到的志愿者里面也会安排领队,主要就是负责把我们志愿者安全地带出去又安全地带回来。
邓奋对于高校志愿者团队来说,大家的安全会特别受到学校领导、老师的重视。
文光是的,特别是像现在疫情期间。
邓奋咱们每次活动结束后,都会要求同学们写一篇小心得,这是学校要求的还是在志愿工作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经验?
文光这是我们在志愿工作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一个经验。他们的心得都会由协会保存,我们会通过他们写的心得去了解这次志愿活动的情况;如果遇到问题,我们也可以尽快去解决。同时,我们也会在征得同学们的同意后,将这篇心得用于我们协会的公众号推文上,用来宣传我们的志愿活动。另外,让志愿者写心得也是让他们总结一下自己在活动中的感想的一个方式吧。
邓奋这个方式很不错,其实这样是间接性地让他们回顾自己一天做了什么,然后又侧面地向学校、同学们介绍这个活动。我们现在也有微澜社区,大家会将自己一天在图书馆遇到的事情全部记录下来。同学们也可以加入到微澜社区,把自己的心得发布上去;或者你们可以统一交给我,然后我以一个对接人的身份统一上传,可以吗?
文光可以!到时我们把具体的操作再安排一下。
邓奋我们微澜图书馆有日常值班、阅读课分享等工作,很需要值班老师。同学们的借书热情也很高涨,高峰时期老师几乎忙不过来。我想等这段疫情过去,邀请大家参与馆内值班,更近距离地接触我们的小读者。不知道你们愿意吗?
文光我觉得可以,相信大家也非常乐意参与到其中。
邓奋感谢你们!希望未来我们能够继续保持长期的合作,源源不断地输送小伙伴加入到我们的活动中来!

如果想更加近距离了解微澜如何参与,推荐你听这一期👇,给你行动的方向。

联系我们



微信号 : xingongmin2007

微信公众号:微澜图书馆

新浪微博:@新公民计划


想要加入微澜图书馆?

👇戳阅读原文,即可报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