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17年11月5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福音派神学到底发生了甚么?

2017-10-30 真理与自由

福音派神学到底发生了甚么?

  
What's Wrong with Evangelical Theology? 
  
作者: Peter J. Leithart (长老会传道人,剑桥大学神学博士候选人)
译者:方嘉明


        David Wells ( 戴卫 ‧ 韦尔斯 ) 在 No Place for Truth( 《真理无立足之地》 ) 一书,叙述两大衰落现象──第一次的衰落是在新教自由派神学 ( Protestant liberalism ) 中发生的。这神学本来致力向蔑视者表扬基督教,后却竟失掉基督教的一切特色。自由派立足于康德的思想世界:「给研究用的文本是人类经验,而不是圣经的教导、或为此,不是教会的教导。」学术界确立这种强调经验性的导向,把宗教重置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里。这项重置建立了「偏向士莱马赫 ( Schleiermacher ) 赞成的自由派神学(在人类经验『之 内 』,寻找上帝的揭示)、却对古典正统派神学 ( classical orthodoxy ) (指望人类经验『以 外 』的终极本源之启示)存偏见。」自由派不仅淡化认信 ( confession ) 的重要性,最终还从学术界的宗教研究中把认信摒除开来。

        可是, Wells 悲叹的焦点是今天的福音主义 ( evangelicalism ) 也正发生类似过程,如自由派过往那样,福音主义亦饮于现代性 ( modernity ) 的食槽,产生相似的后果。福音派 ( Evangelicals ) 在七十年代末期打进美国生活的主流,「几乎立即」失去藉着神学来界定自己的能力。现代性分割公共与个人领域,把福音派信仰局限于「私人经验」,「日益剪除他们独特的世界观,令福音派愈来愈抽离于外界和公共领域」,最终,「所谓福音派,其意义只是日常生活的个人面貌得到某种宗教经验添上色彩,当中仅有少许可办认或必需的神学元素。」神学的巨轮也再次如此循环:「福音派神学家比起经常被他们训斥的自由派,也不惶多让,他们如今为了『生活』已经放弃教义。」

        然而,福音派却总喜欢自定为「强调教义的人」 ( doctrinal people ) , Wells 为此感到惊讶。我反覆思量,认为真正叫人诧异的是这衰落为何没有早一点出现, Wells 的批评比起他自己所了解的更加深入。毕竟,福音派通常被定义为特别强调基督徒某方面经验的一派,这些经验包括属灵重生、皈依 ( conversion ) 、以及与基督的个人关系。只要花少许时间跟福音派信徒相处,你一定会听到他们说有些相信所有正确教义的人,其实不是「真正」的,即是说,他们不是重生的基督徒。远在新福音主义 ( neo-evangelicalism ) 出现以前,远在基督徒保守势力(编按: Christian right ,在美国兴起的一群积极尝试在政治发挥影响力的基要派信徒)兴起前,远在 Toronto blessing (多伦多祝福)发生前,一波又一波反智的新学派 ( New School ) 、新光 ( New Light ) 、或甚么新的运动,早已被接纳为符合神学正统的(这其实是很吊诡的讲法),复兴主义 ( revivalism ) 早已塑造了美国新教徒的独特经验型态。

        Wells 注意到福音派从适当地强调信徒跟基督的个人关系,推论出「日益有害的」结论:「他们进而在主观经验的有效性 ( efficacy ) 中寻求信心的确据,而不是从圣经教导的客观真实性 ( objective truthfulness ) 寻求这些确据。」福音派「的方向不断在改变,只是为反映这个以经验为中心的焦点」,我们不仅可以从见证的使用看出这些改变,就连圣诗的使用也可以一班。任何人唱过十九世纪那些歌词感人、旋律甜蜜动听的奋兴诗歌,都会认为今天的诗歌和见证已经几乎不能代表复兴运动了。

        在他的分析的某些地方, Wells 对于自己悲观的论述似乎是半信半疑。他想知道「到底有没有一些福音派普遍支持的神学结构,曾把他们聚拢在信仰的共同世界中。」这是一道好问题,我们有一些反方的表面证据:甚么是 J. Gresham Machen (梅钦)和 Billy Sunday (森戴。译按:原名 William Ashley Sunday )共有的神学结构? 

        福音派神学当前的情形和将来的进程,可从 George Lindbeck (林贝克)在其着作 The Nature of Doctrine(《 教义的本质》)中描述的类型学来推论。虽然该书是关于宗教和教义的 理论,但 Lindbeck 的类型学能够用来评估各种宗教社群 ( community ) 与传统的轮廓和自我理解。 Lindbeck 的框架是彻底的描述性的,我这样做无疑是违反了他的原意,但是我认为他的框架也可以用作规范性讲论。 Lindbeck 论及认知模式 ( cognitivist model ) 和表达模式 ( expressivist model ) ,前者认为教义是命题式 ( propositional ) 的第一序命令真理声称,而后者,或多或少地视教义为宗教感受与经验的随意符号化 ( arbitrary symbolizations ) 。自由派有意识地以表达模式来形构他们的神学,但福音派却在两端摆动不定,一时强调命题式真理,一时坚持新生的个人经验才是基督教的核心内容 ( central reality ) 之一(或是唯一的核心内容)。

        然而,福音派还是没有甚么基督教「文化-语言」 ( cultural-linguistic ) 的维度,即 Lindbeck 论述的第三个模式,也就是他在讨论后自由派神学 ( postliberal theology ) 的论文中采用的框架模式。据此进路,宗教不只是一套命题句的系统或对自然与普世宗教经验的符号式表白,宗教更是在叙述 ( narrative ) 与礼仪 ( ritual ) 中得到具体体现的包罗万有的诠释体系,建构着人类的经验和思想。从此一观点看,基督教确实是被视为「生活」,是除了仪式、崇拜、生活方式的系统外,还包含言说与思想方式的共享生活 ( communal life ) 。

        Wells 对神学在福音派信徒生命的位置的合理关注,在这样的进路中是没有被忽略的。在「文化-语言」调子中组成的神学,无须采用 Lindbeck 对教义的还原化「规则理论」 ( reductive "rule theory" ) ,即把教义当作文法那样运用,去调节宗教社群的言说,而没有提出直接有关本体论的陈述。在「文化-语言」的进路中,我们仍可以很强调教义和神学的,只是教义不是真正基督教的唯一记号而已。当福音派以「文化-语言」的模式来理解神学与教会生活,就可避免认知模式的过度智识化和表达模式的过度非理性化。

        基督教的「文化-语言」概念,突出福音派对圣礼 ( sacramental ) 与礼仪神学 ( liturgical theology ) 的需要。福音派非常明白教义和道德标准如何塑造和界定信仰社群,但是他们本能的反礼仪主义 ( anti-ritualism ) 叫他们丧失了一些用来理解仪式 ( rites ) 如何塑造、维持和滋养教会的神学思考工具。福音派若会关心礼仪,通常只是为增强个人经验。虽然听来好像矫饰了的后现代主义,福音派反思「元礼拜学」 ( meta-liturgics ) ,可能会有益处。「元礼拜学」是一种礼拜神学,它不会问:「这姿势有甚么根据?」或「我们一定要说这些话吗?」反之,它是寻求礼仪动作本身的意义与地位。

        从「文化-语言」观点看,仪式跟教义同样重要地界定着宗教社群。 Lindbeck 强调,仪式不仅是外在装饰,它更是宗教的诠释模式得以展示、传递和深入人心的手法。如此,基督教的叙述与礼仪模式不单表达过去了的宗教经验,两者还可以塑造经验,甚至是更多基督教经验的可能性构成条件。福音主义如何看婴孩洗礼的问题,也许正好显示福音主义的轮廓,因为这问题鲜明地指出了,我们到底是否认为仪式可以塑造经验,抑或是仅仅表达经验。 

        从「文化-语言」观点出发,提议后福音派 ( postevangelical ) 的神学与实践需要,决不是一种新自由派 ( neo-liberal ) 的躲避──从强调教义性陈述退缩到宗教赋予的安全舒适的虚空「生活」中。相反,这会让教会恢复当年宗教改革的触觉,不只以神的道 ( Word ) 作为宗教社群的记号,更会有圣礼 ( Sacrament ) 与操练 ( Discipline ) 。




基督教线上中文资源中心 (OCCR) 版权所有 ©2005
OCCR 鸣谢 Leadership University 及文章原作者允许翻译并在网上发表本文。

读者可免费下载本文作个人或小组阅读及研究,唯必须全文下载,包括本版权声明,并在引用时声明出处(引用方法可参「
如何在 50 28070 50 14087 0 0 4889 0 0:00:05 0:00:02 0:00:03 4887的中文写作里引用本网站文章?」)。
本文网址:
http://occr.christiantimes.org.hk/art_0122.ht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