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华罗庚:普及数学方法的三个原则

华罗庚 和乐数学 2023-05-03

1985 年 6 月 12 日下午 4 时,华罗庚教授应日本数学界的邀请作《在中国普及数学方法的若干个人体会》的学术演讲。本文为节选。

在第四届国际数学教育会议上,我能够在全体大会上作报告,我个人感到光荣,这也是中国人民的光荣。但另一方面,人贵有自知之明,我的数学是自学出来的,对于数学教育,实践不多。近二十年来,我从事把数学方法交到工人和技术人员手里、为生产服务的工作,也是一面搞理论研究、一面教学、一面在实践中摸索着做的。这是我第一次有机会在世界性的数学教育会议上公开报告。在我的讲话中,如有缺点错误,就请大家指教和纠正。

1.  三个原则

我从事普及数学方法的工作是从 60 年代开始的,迄今我们已经到过 23 个省、市、自治区, 几百个城市,几千个工厂,会见了成百万的工人、农民和技术人员。从工作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在普及数学方法时有以下三个原则:

(一) “为谁? ” 或 “目的是什么了”

(二) “什么技术? ”

(三) “如何推广? ” 

我现在对这三个问题,简单地分述如下:

(一) 在专家与工人之间并不一定有共同语言,要找到共同语言,必须要有共同的目的性。决不能你想你的,他想他的。当一个工人正为平衡砂轮或锡林 (cylinder) 而着急的时候,你去对他讲无穷维空间,无疑是他不会感兴趣的。虽然无穷维空间对一些数学家来说是引人入胜的。因此搞普及工作,首先要找到讲者与听者间的共同目标。有了共同目标,就能为产生共同语言打开道路。这样才有可能提到 (二) 选择什么技术的问题。

(二) 关于这一问题,我以后还要较详细地讲。现在仅提出 “选题三原则” :

1. 群众性 我们提出来的方法,要让有关的群众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见成效。

2. 实践性 每个方法在推广之前都要经过实践,通过实践去检验这个方法可以适用的范围,然后在这范围内进行推广。在实践中会发现,在国外取得成功的方法,即使原封不动地搬到中国来,往往不能取得预期的结果。

3. 理论性 必须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因为有了理论,才能深人浅出; 有了理论,才能辨别方法的好坏; 有了理论,才能创造新的方法。在没有理论的时候,没有较深刻的认识,也就不会知道教学改革应当从哪儿改起,很可能把理论上十分重要的部分给革掉了,把无用或只有一用的东西,甚至是过时了的东西添进去了。

(三) 如何推广的问题,我们的经验是亲自下去,从小范围做起。例如先从一个车间做起, 从一个项目做起。如果一个车间做出成绩,引起了注意,其它车间会闻风而来,邀请我们前去。如果整个工厂从领导到群众大都感兴趣了,那就可以推广到整个工厂,一直到整个城市、整个省和自治区。就这样,有时我们要对成十万个听众演讲。演讲的方法是有一个主会场,并设若千个分会场。在我国闭路电视还不普遍,所以在每个分会场都有我的助手负责演示与画图。讲完后,我们不仅要负责答疑,更重要的是到现场去,和大家一起工作实践,务必让讲授的方法在生产中见到效果。

本文节选自数立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