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益唐:潘(承彪)老师的肯定胜于一万个人的赞扬
编制按:昨日推此文,很遗憾有错别字。今重推。谢谢网友的批评,同时向读者说声抱歉。
张益唐:感谢北大教过我的每一位老师
2016年,张益唐与彭实戈院士一起获得“求是杰出科学家奖”.
张益唐在随后发表了获奖感言:
❝特别感谢杨振宁教授美好的介绍词。杨振宁教授的介绍用通俗又清楚的语言把我做的工作介绍给大家,如果让我自己讲的话,我肯定讲不了那么好。
❞
❝今天得这个奖我心里是很激动的,这次颁奖在我的母校,在我几十年前学习、生活和工作过的地方拿这个奖,对我来讲这更是一个令人振奋的事情。我感觉我又回来了,回到这片土地上。我想起今年春天南加州北大校友会的会议上,我讲了一句话,我说如果北大只是地理上的北大,无非就是北京西北角的一块并不大的土地,好像有一个湖,有一个塔,可是在这里生活过的人会觉得北大是什么呢?是她的精神,让你就感觉是不一样,你只要生活过,你很难把这一段经历忘掉。所以我们在这里,我没有觉得自己有特别了不起,如果说我取得了什么成就,只能说我传承了北大的精神。我特别感谢在北大教过我的每一位老师,有今天在座我的硕士生时期的导师潘承彪教授,我大学四年级教授过我的每一位老师, 我大学四年级教授过我的张恭庆院士,感谢北大,感谢北大的每一位老师。我会记住这一天,希望今后我做科学的道路上,自己也能经常体会到“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感受,谢谢。
❞
王元慧眼识才:送了一个硕士
张益唐是随潘承彪教授读的硕士。王元是张益唐硕士答辩的答辩委员会主席。他曾在《元老一席谈》中说:
元老 :至于这个学生是待在中国还是待在美国,我认为不重要。为什么?他是一个人才,待在美国对中国也会有利。比方说我们数学研究所,现在张寿武、张益唐, 每年都回来,对我们的贡献比国内的一个普通教授要大得很多很多。
英伯 :大太多了,不是一个层次。
元老 :他们是世界一流的数学家。现在张寿武接替了怀尔斯的位置。怀尔斯不是证明了费马大定理嘛,证完之后他就回了英国了。这个位置空下来,找代替他的人, 在全世界找,最后是张寿武去了。
英伯 :哎呀,真了不起,了不起。
元老 :他是我的硕士生。就是因为我认为他很好,所以他做不出论文也送他一个硕士。张益唐,我是他的论文答辩会主席,他也没做出来什么,后来我觉得他脑子很清楚,也通过硕士了。
英伯 :是在潘承彪老师那时候吧?
元老 :后来他和他的夫人来过这里。所以这个英才的话,先要认识到他是个英才才行,要能被看到。我现在和中小学有一点联系,一点点,就在北京市。方运加最近几年跟我有一些关系,他打电话跟我说,他和你也有些合作。
张益唐导师潘承彪简介
潘承彪,江苏苏州人,汉族,生于1938年3月,数学界著名专家。原中国科学院院士,山东大学前校长潘承洞之弟。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力系数学专业。1961年至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农业工程大学,1992年与北京农业大学合并)校任教至今,担任助教职工,副教授,教授。兼任北京大学数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讲授过“数学分析”、“初等数论”、“模函数”、“黎曼Zeta函数”、“筛法”等课程。现任《数学学报》编委,《数学进展》常务编委。
他的科研成果“解析数论中的两个问题”曾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曾于1979年参加中国数学代表团到意大利讲学。1978年3月被评为我校先进工作者。1981年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他是市七届政协委员,市八届政协常委。由于在数学科学研究方面作出突出贡献,受到农业部表彰,1986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1年获政府特殊津贴。
潘承彪教授多年从事解析数论研究与数学基础课的教学工作。著、译专著约十种,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华罗庚文集数论卷 III》编译。与兄潘承洞合著的《哥德巴赫猜想》(中、英文版),该书是国际上这个猜想的论述全面、完整的第一本专著,于1983年5月获山东省科协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他们还合著有《素数定理的初等证明》、《解析数论基础》、《初等代数数论》及《初等数论》等。
张益唐:潘老师的肯定胜于一万个人的赞扬
前几天,蔡天新先生在微博上透漏:
❝上午有课,遗憾错过张益唐在北大的报告,只瞥见他用的一个等式技巧。他的导师潘承彪师叔评论:听了益唐讲的想法很清楚,这是一个重要的筛法新思想,有很大发展潛力,可实现起来很难。益唐获悉后跟夫人海伦说:听了潘老师的肯定,胜于一万个人的赞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