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微博上的数学漫游(连载一)

和乐数学 2022-11-25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数学文化 Author 歌之忆



如果在微博上来一次随机走动式的数学漫游,那么我想把坐标原点定为笛卡尔。比起那些严密得让你喘不过气来的数学理论,更有意思的事情,倒是去拜访那些创造了数学的人们,去回望那滋养了数学的历史情境。

1笛卡尔Descartes

传说笛卡尔(Rene Descartes)某日躺在床上,饶有兴致地盯着天花板上的一只苍蝇,天花板上是木条嵌成的正方形网格,他居然就发明了直角坐标系。他追女孩的方式酷毙了:送女孩一个心形线方程。他的一句“我思,故我在”,影响了几代欧洲人,被誉为“第一个为人类争取并保证理性权利的人”。
17世纪的欧洲,古希腊数学再度复兴,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和丢番图的《算术》风靡一时,数学成为知识界的中心话题之一,连城市广场也经常张贴数学难题征解。正是在《算术》一书的空白处,律师费马写下了著名的费马大定理。而笛卡尔致力于把古希腊的几何学与新兴的代数学结合起来,建立了解析几何学。
笛卡尔开创的欧陆理性主义,也影响到一代杰出学者帕斯卡(Blaise Pascal),此君16岁就发现了帕斯卡定理。启蒙运动时期的学者,并不行止于空谈,帕斯卡还发明了最早的加法器。帕斯卡认为人同时需要随心灵而走的“纤细精神”和随理性而走的“几何精神”——“人是一支芦苇,但他是一支会思想的芦苇”。
当代计算机学者沃思(Niklaus Wirth)十分崇拜帕斯卡。他发明了著名的结构化程序设计语言——Pascal,应用极为广泛。因其简洁、结构化的特点,成为信息学国际奥林匹克竞赛使用最广泛的编程语言之一。沃思教授获得了1984年图灵奖,其得奖贡献就是他的一句经典名言:“算法+数据结构=程序。”

2朱利亚Julia

浪漫之都法兰西,总是流传数学家的传奇故事。比如朱利亚 (Gaston Julia),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他失去了鼻子。战后,他在25岁时发表了一篇199页的论文,论述有理函数迭代的混沌行为点集(Julia集)。此工作的价值,多年后被分形几何大师孟德尔布罗特(Benoit Mandelbrot)发现。美丽的Julia集,诞生在没有计算机的时代。

1912年庞加莱去世,数年之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类似朱利亚的才俊们被送上前线,法国数学错失了整整一代人。单靠函数论强撑门面,根本无法抗衡德国。而阿达玛(Jacques Hadamard)和他的继任者朱利亚主持法兰西学院数学讨论班,坚持研习先进数学。为法兰西带来巨大光荣的布尔巴基,早期骨干全出自该讨论班。

3阿达玛Hadamard

法国数学家阿达玛有多厉害?这位犹太人证明了素数定理,提出了“泛函”和偏微分方程适定性概念。Hadamard矩阵、Hadamard变换长期是研究热点。在引人入胜的量子计算中,有Hadamard门。Walsh-Hadamard矩阵甚至被IS-95、WCDMA、CDMA2000等移动通信标准采纳,作为下行链路用户码等使用。
执掌法兰西学院数学部的阿达玛,自幼各门功课表现出色——唯独数学一塌糊涂!七年级之后他遇上一位优秀的数学老师,渐露头角。法国崇尚精英体制,其高等教育的两张王牌是巴黎高等师范与巴黎综合理工学院。而阿达玛在这两所顶尖学府的入学考试中都名列前茅,最终选择了巴黎高师。
阿达玛对中国人民有着深厚的情意——1936年他在国立清华大学数学系任教,同一时期,维纳在电机系任教。自清华起,阿达玛开始培养中国偏微分方程的先驱者吴新谋。他还和维纳分别将华罗庚介绍给了维诺格拉朵夫和哈代。阿达玛1963年逝世,其法文著作《偏微分方程论》 于1964年在中国出版。
阿达玛名下弟子寥寥,却威震天下。先说安德烈•韦伊(André Weil),20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全才之一,布尔巴基的领袖,毕生两度挽法国数学于狂澜,荣享至尊;再说莱维(Pail Pierre. Lévy),Lévy过程早已是随机过程的标准内容,其学生孟德尔布罗特(BenoîtB. Mandelbrot)是分形几何之父、Matheron参与发明数学形态学、Loève则以统计上的KL变换闻名。

4孟德尔布罗特Mandelbrot

分形固然好看,却也颇多争议。80年代末,格兰茨(StevenG. Krantz)向美国数学会的研究刊物Bulletin撰文,质疑孟德尔布罗特的优先权和工作价值,他还把清样寄给了孟德尔布罗特,后者迅即反驳。为难的编辑先想改在美国数学会的会刊Notices发表,最终决定撤稿了事。后来施普林格出版了双方论战檄文。而格兰茨现在成Notices的主编了!
格兰茨向孟德尔布罗特就分形的首创人与数学意义发起质疑,煞是吸引眼球。攻方是多复变权威,师出调和分析大师Stein,看今日他名震天下的师弟陶哲轩,可想其身手该是不凡。而守方乃概率大师莱维之徒,绝非等闲之辈。胜负姑且不论,这场论战告诫世人:数学追求严肃的理论,而不是艺术炫图。
孟德尔布罗特的一生真够“分形”的。年幼从波兰逃难巴黎,凭天赋闯入高师,又转学巴黎高工。到美国加州理工拿了个航空学硕士,回巴黎大学拿到数学博士。冯•诺伊曼请他到高等研究所干过,在哈佛做过客座教授,在IBM工作了35年。落脚耶鲁任教12年之后,创下了75岁高龄才拿到终身教授(tenure)的纪录!
以分形成名的孟德尔布罗特,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就开始琢磨股市,他发现了股市数据噪声并不服从高斯分布,而是服从长尾的Lévy分布。在金融领域,长尾意味着更高风险。这类体现“幂律”的还包括经常用于衡量财富分布的Pareto分布。“分形之父”也被称作“长尾分布之父”。
享有“长尾分布之父”与“分形之父”两项美誉的孟德尔布罗特,少年投靠他的数学家叔叔Mandelbrojt,而后成为概率论大师莱维的学生。这两位老师都是阿达玛的博士。Lévy分布成就了他的第一项美誉,Lévy的C-曲线又近乎于分形。面对这样一群优秀的犹太学者,你会有多羡慕他们的学术传承!
著名科学作家Gleick在《混沌》一书中大幅介绍了孟德尔布罗特的分形。虽然理论数学家格兰茨强调:Fatou和朱利亚在复动力系统中的工作才是真正出色的数学。但赢得沃尔夫奖的孟德尔布罗特对得起“分形之父”的桂冠。他2010年逝世后,法国总统萨科奇称道他拥有强大而富有创造力的智慧。
作为数学家的孟德尔布罗特未必算第一流的,但绝对是特立独行的。他直觉思维如此发达,从达利的画作看到的是自相似性。IBM公司不但给了他自由探索的空间,而且他还能利用IBM强大的计算机。分形的研究,繁盛于计算机时代,还为数学联接艺术打通了一座新的桥梁。
被格兰茨推崇备至的Fatou和朱利亚,当之无愧是法国函数论学派在复动力系统的杰出代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低谷期,正是Fatou、朱利亚和Montel(正规族理论)这批杰出的函数论人才,为法国数学储备了实力。不过,貌似抽象的函数论在信息社会中扮演的极为关键的角色,却长期不为公众所知。

5佩利Paley

信息社会的基础是电信。麦克斯韦理论提出之后,马可尼研制起基于辐射电磁波的无线通信。1930年代,长途电话网逐步采用了频分复用技术。通信的收发装置都牵涉到“滤波”技术。很基本的问题就是:能量有限的信号经过(严格低通)滤波器后变成了什么?充分而且必要的答案是:指数型整函数。
要理解函数论在现代电信中的基本作用,不得不提一个超级数学天才、剑桥大学研究生佩利(Raymond Paley)。此君身出伊顿公学,23岁即为剑桥大学三一学院院士,年轻的他和世界顶级数学名家Zygmund、维纳、波利亚、里特尔伍德合作发表过论文。但天妒英才,1933年他在加拿大阿尔伯特滑雪蒙难于雪崩,时年26岁。
擅于从工程角度提问的维纳邀请攻无不克的佩利到MIT合作研究。维纳提的问题是:电子工程中,滤波器在截止频率附近不可过于尖锐,如何在数学上解释?在剑桥受教于里特尔伍德的佩利,以无比精湛的技巧建立了极为深刻的Paley-Wiener定理,其难度之高、涉及面之广,令人惊讶。
一个普通的信号,其形式可以相当随意,可一旦辨识出它有某种解析结构,丰富的数学工具就可以发威。能在傅立叶分析和函数论之间架起一座如此美丽的桥梁,把电子工程的疑问回答得如此干净利落,正是Paley-Wiener定理的威力所在。可这种深刻的洞察力,已经远离当代教育的平庸追求了。
电工电子学一直向数学提出挑战性的问题。比如,如何对Heavside函数求导、给量子力学的Dirac函数确立严密的数学基础?历史上曾经有不少人研究过“运算微积”,而最终法国数学家Schwartz以广义函数论赢得了菲尔兹奖,他还建立了Paley-Wiener-Schwartz定理,成为偏微分方程的核心定理之一。
年仅26岁的佩利(Paley),受邀美国数学会1934年度报告(每年不过1-3人),请看历年报告人包括了冯•诺伊曼、Whitney、Zygmund、Doob、陈省身、Kac、丘成桐、威腾(Witten)、Wiles,再回想Littlewood-Paley分解、Paley图、Paley-Wiener积分,人们痛惜英国失去了一颗天赋异禀却酷爱冒险的数学巨星。
佩利之死,让维纳难以释怀,哀叹英国就此失去了未来数学的台柱,他称佩利是伟大的传统的英国古典学者。15世纪以来致力于打造精英的伊顿公学,不仅将佩利培养成谦谦君子,更练就了他的粗犷好勇,外加导师里特尔伍德是位滑雪健将。这一切,令加拿大滑雪胜地班夫的禁滑标志,刺激了一场生命豪赌。
维纳和佩利常泡在MIT的旧办公室做推演。每当维纳提出一个难题,两人一筹莫展之时,佩利就会对维纳嚷嚷:不行啊!太难啦!搞不定啊!周末我得去纽约泡泡妞、喝喝酒,放松放松才能接着整啊!而每到周一,佩利总是能把完整的证明带来。这强悍的硬分析功夫,是被一流高手里特尔伍德严格训练出来的。

6里特尔伍德Littlewood

真正的高手从来不空谈思想,而是直接亮出功夫。里特尔伍德的功夫有多深?不妨看一个等周问题:平面上一段封闭曲线围出来的几何形状,最远端的两点距离为1,则其面积最大不过是 。里特尔伍德只用了一行大一水平的积分公式,一行高中水平的不等式,就证明清楚了。想不想试试看?
里特尔伍德写过一本精彩的《一个数学家的札记》。这本150页的小书,仿佛一个老戏骨在出神入化地表演数学的无穷奥妙。书中,他甚至还调侃了一下他的老搭档。某次他让哈代找出他们合写的论文中的一个错,可怜的哈代查了半天一无所获。谜底却是哈代的名字被错印了一个逗号:G,H. Hardy。
里特尔伍德的这本《一个数学家的札记》,颇有毛姆的笔风。看上去都是细枝末节的细小玩意,可真正的人生不就是这样享受细节之美吗?一个数学家的常态,不就是像孩子们一样享受做游戏的快乐吗?他的文笔有多简练?看刚才的问题:提问2行,解答5行(含公式2个),图形1个。
但凡出自学术大师,哪怕是闲暇之作,大多像是武林秘籍。更何况是分析大师里特尔伍德,其札记既谈了牛顿、费马、拉玛努金,也谈数学教育和各种八卦。到80年代,图论和泛函分析双料权威Bollobás搜集了大量新的材料,重新编辑出版。他甚至挖掘出精彩的研究素材,其中有个令人称奇的故事。
这段传奇,要从赫利(E. Helly)谈起。此君很早就证明了占据泛函分析中心地位的Hahn-Banach定理的一个深刻的特例。赫利身出维也纳大学,曾随希尔伯特一干人马做研究,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不幸被枪击中,被俄军俘虏到西伯利亚战俘营。一战结束后,又逢俄国内战爆发,他辗转日本才回到维也纳。
赫利伤在肺部,落下终生病根。战俘营里的这位犹太数学家遇上一位年轻的匈牙利战俘、原在布达佩斯念土木工程的军官拉都(Tibor Radó)。在西伯利亚战俘营,数学家向土木工程大学生传授起了数学。赫利该不会遗憾,他去世7年之后,他曾在战俘营培养的拉都走上了1950年世界数学家大会,做起了报告。
一战结束后,拉都乘乱逃出西伯利亚战俘营。千里北上辗转到北极地区,在爱斯基摩人的关爱下,最终逃回到布达佩斯。经赫利调教后的他研究起数学。经历生死逃亡的他,提出了一个问题:圆盘内有个狮子和一个人,他们最快的速度一样,人能否逃脱狮子的追赶?这就是有名的“狮与人”问题。

7拉都Radó

如果说数学充满了理性,成就这种理性的过程则不乏艰辛甚至血腥。看看被送到一战前线的家伙们:法国的朱利亚丢了鼻子,奥地利的赫利被抓到西伯利亚战俘营、居然在里面调教出了匈牙利的拉都。后者到美国后,在极小曲面问题上曾一展风采。二战结束后他还受美国之命赴德国搜罗核科学家。
拉都思考数学问题的方式极其生动而形象。比如他提出的“狮子与人”的追逐问题,引出了里特尔伍德乃至Bollobás的深入研究。你可以在Bollobás编辑的里特尔伍德数学札记里找到踪迹。拉都更为有名的工作,则是在图灵机的停机问题上,提出了“忙碌的河狸”函数,看他总爱直观!
似乎只在电影里才会出现的传奇情节,全在拉都身上真实地发生了:西伯利亚战俘营、北极荒岛、爱斯基摩人、千里逃亡、登上哈佛和世界数学家大会的讲坛。从战争的生死劫难中,宛如逃脱狮子追赶那样逃过一命的拉都,60年代抛出“忙碌的河狸”的开创性论文,全文仅只引用了唯一一篇文献,而论文发表在贝尔系统内部的技术期刊Bell System Technical Journal上。1948年香农那篇开创信息论和通信理论的历史性巨作也发表在此。
说到期刊,传闻维纳曾将不苟言笑的拉都恶搞过一回。维纳杜撰了一份期刊《数学琐屑》,还杜撰了一堆狂搞笑的论文标题,如“费马大定理:素数为偶数的情形”、“变态数学家的正态分布”。特别题献要“纪念”拉都,还一本正经地宣布因受到国家肃静基金会的及时资助,决定永不出版该刊!
像维纳杜撰《数学琐屑》来哄拉都开心之类令人忍俊不禁的故事,在智者身上数不胜数。大物理学家玻尔主帅的哥本哈根学派,搞过《诙谐物理学期刊》,登的是诗歌和八卦——比如玻尔某次很客气地在会议上评价某人的报告“很有趣”。散会后,老头儿对同事说,刚才的报告“纯粹一派胡言”。
作者简介:歌之忆(笔名),生于六十年代,数学博士,任电子信息专业教授十年有余。现阶段在网络数据分析与图像识别等领域主持技术研发。

文章为原创内容,版权归【数学文化】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support@global-sci.org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