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黄埔百年丨百零五岁郑双龙:抗日烽火中考入黄埔,毕业即赴一线杀敌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2024年是黄埔军校建校100周年。黄埔军校创办以来,培养了一大批能征善战和善于从事政治工作的精英人物,后来成为开国元帅的叶剑英、聂荣臻、徐向前等以及大将陈赓、许光达等一代将领,都曾经在军校任教或学习。黄埔军校被称为“将帅摇篮”。


1月20日,“黄埔百年·薪火赓续”黄埔军校建校百年百人口述历史开机仪式在广州举行,活动由辛亥革命纪念馆(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中国新闻社广东分社联手启动,将通过对百名黄埔校友及后裔的访谈,重寻黄埔师生当年英勇顽强、可歌可泣的事迹。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黄埔军校十七期毕业生郑双龙





“我今年已经105岁,还要坚持锻炼,每一天骑自行车一直这样子做”。近日,百岁黄埔老兵郑双龙,在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秀”起了自己的车技,他表示现在的生活很幸福,希望自己能超过120岁。


郑双龙,1919年7月出生于浙江武义,黄埔军校17期毕业生。抗日战争时期郑双龙曾组织领导了一支抗日自卫队活跃在抗日一线。


回忆起自己的黄埔经历郑双龙侃侃而谈,提供了很多不为人知的细节。


1938年,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当年郑双龙考入湖湘师范就读。1939年,黄埔军校在金华招生,许多同学都跑去报名,刚读完一年的郑双龙也决定投笔从戎。“那个时候南京、上海、杭州都沦陷了。日本人逼我们中国人投降,所以那个时候不是读书的时候,还是当兵要紧。”郑双龙说。


黄埔十七期郑双龙接受记者访。


据郑双龙回忆,黄埔军校当时在金华当地的招生考试并不复杂,考试内容包括笔试和体检两项,其中笔试主要是考核语文和数理化等科目,“其他的没有什么了。”郑双龙说。


考试结束后,录取的学生有三天的探亲假,随后学生被安排乘坐火车到江西上饶集合前往成都入学。路线是从上饶到长沙,之后坐船前往宜昌,在宜昌再换船至重庆,最后步行抵达成都。步行路段学生是三三两两结伴而行,快慢节奏自行掌握,有专人负责制作指引路标,防止学生迷路。郑双龙表示,为走到大后方他们“加起来走了两三个月。”步行至长沙城时,他们还看到了被烧成一片废墟的空城。


郑双龙还向记者回忆起黄埔军校训练的日常。抵达黄埔军校后,因前线战事吃紧,为了早点毕业上战场,学生白天晚上都要学习,晚饭后还经常到野外演习。“没有天亮就起床做早操,练单杠、木马。野外训练是躲飞机,机关枪哒哒哒,军官说卧倒,我们全都卧倒。


郑双龙在村中骑行。


为了加强夜晚作战能力,学校还经常进行紧急集合训练,每当听到军号声响起,学生们便摸黑起床,打好绑带,背好背包出去集合跑步。


生活方面,黄埔军校也十分艰苦,食物定量供应,“每人每天能吃到一斤半大米,油几钱,盐几钱”,由于营养严重不足,许多士兵患上了夜盲症一到晚上就看不见。


刚进入黄埔军校的学生叫“入伍生”,6个月后,军校会根据表现和体格重新甄别,合格的成为军校正式生,并集体加入了国民党。


经过两年的训练,郑双龙于1942年正式毕业,被分配到驻扎在浙江兰溪的63师。郑双龙赶回兰溪后当地已经沦陷,随后郑双龙加入了共产党员倪云腾和王放等人组织的抗日自卫中队,负责训练士兵开枪等军事技能。自卫中队刚成立时没有武器,他们便到当地废弃的乡公所寻找步枪,他们还在日军眼皮子底下摸到地主家“借”了一支“勃朗宁”手枪。


此后,郑双龙一直活跃在抗日一线,曾在32军司令部特务营当排长,押解过日军俘虏,也曾去福建蒲城县训练过新兵。新中国成立后,郑双龙回到家乡参与社会主义建设,由于文化程度高,他先后担任过记工员、会计等职务。


郑双龙锻炼身体。


2015年,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郑双龙收到了国家颁发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


如今,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已经远去,郑双龙也由投身抗日的少年成为一个105岁的老人。然而黄埔精神却已经深深烙印进郑双龙的一生。“黄埔精神必须要有胆量、有勇气、不怕死不怕难,永远向前这样子。”郑双龙说。


































周恩来侄孙:大爷爷一贯坚持家风,家属绝不搞“特殊化”






















黄埔女兵许桂兰之子:母亲一生从教 低调平凡也英雄























郭沫若之女追忆父亲:有笔的时候提笔,有枪的时候提枪






















来源:中国新闻网编辑:方圆
审核:程景伟
    点亮“在看”,分享给更多人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