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治霾是伪问题,治穷才是真问题

2016-11-07 学经济家 蔚为大观

欢迎点赞分享打赏,不谢绝转载


要授权请私聊


这是一篇 颠覆三观 文章,来自微博学经济家


文章轻松易读,大约需 6 分钟




引子

帝都平时PM2.5大概在三五十,一到取暖季节,动辄就三五百,相信上周你我都深有体会。

这不是因为电厂、钢铁、水泥、化工行业,专挑着冬天排污;

也不是因为几千万辆汽油车、柴油车,专挑着冬天上路。

是整个华北平原,突然多出N倍的排污量。如果没有风,N倍的排污量弥漫到北京来,那就三五百了。




秘密在国家统计局的数据里:

河北7000多万人口,供热面积仅和北京相当。

河北集中供热面积16年才超过北京,剩下约四五千万人,主要靠小煤炉取暖。如果加上北京、天津(约120万户没有供热),棚户、小店、养鸡场、蔬菜大棚等等,妥妥1千多万个小煤炉。

京津冀的一千多万个小煤炉,每天24小时烧,每天三十多万吨,散煤。

每吨散煤的颗粒污染,凭直觉估算,大概按电厂烧煤的10倍、工业用煤的3倍、柴油车的5倍、国五小轿车的20倍。

每天三十多万吨散煤,按小轿车20倍污染能抵100亿升汽油,够20亿辆小轿车每天开50公里的。

端午和国庆前后的秸秆燃烧是一个污染源,但近些年被控制住了。柴油也是机动车污染大头,但和散煤相比,不值一提。

京津冀每天柴油消耗低于4万吨,约冬季散煤的十分之一。

河北每年烧煤3亿吨,据说是电力1亿吨、工业1亿吨、民用1亿吨。民用主要是冬季集中供暖、小煤炉取暖。

京津冀每年烧煤3.5亿吨,山东4亿吨。

散煤和工业用煤是污染大头。电厂、汽油车已经够洁净了,不背这个锅。美国、日本、韩国的大都市圈,汽车密度非常高,火力发电也不少,但空气非常好。

能把冬季散煤、工业用煤的污染治住就行了。美日韩大城市,汽车密度并不低。




说到底还是一个穷字。

取缔小煤炉?京津冀2000万户农村居民,用电取暖,每户5千瓦,也要5个三峡。就是有这么多电厂,冬季每户每月2000度电,无论政府补贴,还是居民自负,也都承受不起。

必须依赖城市化,同时农民增收。否则雾霾只是无数代价之一。

华北区还有1.5亿以上人口,农村居民人均月消费在600-1000元档次。

到这里,真相扒出来了:仅河北、山东、河南、山西,1.5亿华北农村居民,人均月消费能力在600-1000元的区间(每月100-200美元)。

这个消费能力,刚好能烧煤,不至于挨冻;但又住不上集中供暖的楼房,也没可能自家用电、烧气过冬。

这种收入和消费能力下,抱怨雾霾?对他们而言太奢侈了。

抱怨的人,大都是人均月消费能力3000元以上的人。

如果消灭80%的小煤炉,一是需要转移3亿人口到城镇,而且还需要剩余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水平提升3倍。

按09-14年的进度,5年内7000万农村人口转为城镇,大概还需要20年的时间。

达成75%城市化率,还需要转移3亿人口。

但是,现有的经济结构中,已经看不到三亿人口的新位置和新机会。

反倒是原有的就业机会和薪资,还在衰减。

旧的龙头之一,出口部门,就业和薪资已经增不动了。

旧的龙头之二,地市县级房产、高铁公路等基建、百余万亿国有资产,已经打足了提前量,却没有了足够的购买力,亏损的亏损,坏账的坏账,下岗的下岗。

没有新的增长机会,那靠财政补贴或者转移支付?

多半是新的就业和收入没形成,已有的又全都被抽税抽垮了,再下岗失业一亿人,只剩公务员和贫民,经济彻底的拉美化。




经济上真的无解吗?

这要看解题者的脑袋了。

对了,正好顺便测试一下自己的认知和攻略,是哪个时代的。

  1. 如果第一时间想到:这一千多万个小煤炉,都拆了!这思维大概是“何不食肉糜”的时代,没权力的人这么想,适合找街坊打麻将;有权力的人这么想,请搜索一下这种思考的下场。

  2. 如果第一时间想到:算一下1000多万个环保取暖炉,每年4000万吨洁净煤,需要多少补贴,怎么从中央财政、北京财政弄出钱来,转移支付。这思维,适合去考公务员,特别是计委(现在叫发改委)。一个段子。国家计委过去曾认为,“中国人永远不能用空调,中国人永远不能发展易拉罐,中国人更不能人人拥有汽车。当时认为应该铸成个铁牌子,插在计委门口,要后人永远遵循的铁的规律。铁卷丹书,以后永不讨论”。(不相信的,请搜索 李剑阁 桂世镛 铁卷丹书)。其实随便问问周边人,如果中国的汽车比美国多许多,和美国全球争购石油,会怎样?90%会回答,美国会围堵中国,不许中国强大,甚至开战。这就是主流思维,不愧文革(义和团)结束40年。

  3. 如果能碰到一个回答说:美国会很高兴的允许页岩油出口,要求中国开放汽车合资股比,乐见通用和福特在中国上市(正是美国一直主张,或最近在做的一些事)。那请抱一下这个家伙的大腿,因为如果未来改革落地,他将是你的最佳财富顾问。

游戏玩法早变了,操作系统早升级了。还抱着计委时代思维的人,就像为了应付现代战争,而强令所有人囤积军马、草料。全球系统升级切换,发生在里根时期,这之后还抱着金本位时代的攻略,军事-资源-帝国-农业思维,一点不改的,都淘汰了。

举例而言,日本战败后20年,作为美国小弟和盟友,1965年为了争取1亿美元债券的利息免税额度,前后恳求谈判了18个月。18个月,为了1亿美元债券的那点利息的税金。而中国94年汇改后的20年,到2014年累积FDI,超过1万亿美元。

时代完全不同了。

中国在90年代引进了“后里根思维“的三分之一,就有了远超过旧攻略下几十年的成就。如果再引进三分之一,那数亿人进城、雾霾、学区、买房、看病等等人造困难,也都不存在了。

哪三分之一?这就要再进入第三重知识,就是现代国家的经济和资本玩法,到底离“何不食肉糜”和“铁卷丹书”有多远。

呃,这听起来像第三重梦境。




快速解决雾霾、城市化、收入、增长的正确攻略

(考虑篇幅和目标读者群定位,只吐槽几句,更多请见雪球定制版《时运变迁》和随书5篇近约3万字的定制版特供的导读,点击阅读原文购买)

  • 抽税、补贴、转移支付、干预,是计委官僚们的习惯应对。大致是基于帝王时代的忠臣良将的几千年的智慧和准则:国库要充足,粮草要多备,方得天下太平。至于民间,要收拾的服服帖帖。

  • 英国光荣革命开启了新玩法,几千年的帝王制度如多米诺一般的垮掉了。到里根时期,无意中撞破了一个新的层级:史无前例的自由化、减税、财政赤字、国债、资本流入、商品流入(贸易赤字)。这些增强了企业活力,减轻了负担,有更多的积累和竞争力;员工和居民有更多的收入和消费,也持有更多的资本(储蓄、国债、股票、退休金);至于国债,经济活力相对最好、企业相对竞争力最强、居民持有资本相对最多、生育率相对最高,那属于打破头都要抢的好资产(包括中国央行,大头也持有美国国债)。

  • 从此美国把日本、欧洲远远的甩开。可笑的是,当美国代表反复劝说日本仿效的时候,极度厌恶财政赤字、贸易赤字、国民消费的日本官员和公知们,认为借债度日的美帝即将药丸,日本即将崛起主导下一世纪,鄙视之、拒绝之、嘲笑之。

反观国内这20多年来没有动过的、旧思维旧模式主导的一个恶果,就是沉重的税负、积累国资不释放国债。17%的增值税基本就是劳动税 -- 其他都能抵扣;40%左右的社保。十年增长之后,利润空间消失,大多数企业不要说能够积累、提升竞争力、执行环保规定,连苟延残喘、不关门裁人,就已耗尽全力了。

这种拉偏架的做法,使得企业家和工薪阶层被过度压榨,传导结果是,100多万亿国有资产(其中40多万亿净资产,不包含金融类国资、可出售矿权和已征土地)也缺少买家,只能沦落到产能过剩、亏损、下岗、银行坏账、经济停滞的境地。如同一个百万亿的黑洞。

90年代末,这套玩法导致国企下岗、乡镇企业关门。好在WTO和制造业外商投资,开足马力向全球富人出口,5年增长5倍,提供的收入又变成了土地、房产、基建的补充。但全球富人的购买力挖完了,国内的富人又在重税、重费之下不够用了。各种产业都停下来时,资金涌向金融夹层和地产食租,但这种富,不带来购买力、产能消化、税收、就业,只能和调控部门玩各种猫逗老鼠。

另外有几百万名潜在的百万富翁的消费力,也被摁在了地下,就是A股的审批制。不能上市的股份,就像不能交易的小产权房,只能收租分红。内需不足?只能出口给外国富人,拦着本国人致富,自然了。

还有就是土地自由,不过这个说来话长。设想一下,如果这三十年来,还是坚持国家分房,会穷成啥样?那么未来,如果不再小刀一块一块切出土地来,而是全部自由可交易,又会是怎样的盛景?上亿套带着草坪的独立大宅,更高的生育率,几十万亿房贷,每年上千万套翻新,拉起建材、家电、服务业的产能和就业,可能还能拉起几百个核电站.....只要人口不减,就能永续循环,永续的物业税和其他税收,当然,也有永远抢手的国债,就像现在的美元。

仅仅大幅减免增值税、关税,并释放几十万亿的国债,市场自动就能把增长再拉回到10%,至于劳动阶层的收入,估计能拉到15%,再持续10-15年。

如果说60年代的日本,主要靠勒紧腰带积累,都能持续增长10%约30年,那么在全球几十万亿美元资本,受困于零利率、零增长,等待涌入中国谋求一点3%的收益的今天,再来10年10%以上的增长是很平和的估计。

至于雾霾,你们很快就会忘掉它的。就像美帝、英帝忘掉了一样,因为每年都在降。

可惜,读者们、公知们、官僚们,大多数不相信、不同意、不配合。

正中了美帝货币战争的阴谋,你是美分党、汉奸!和100多年前攻击洋务派的调调一样。




这真的只是梦境?

朝堂在这些年反复遭遇各种嘲讽,不过这次略微看到一些改革迹象。

比如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要让别人肯用人民币,那就得逐步允许别人的基金,买国债、A股、房产、土地啊,像美帝那样。真要拆掉一些几十年来禁止外资投入金融业、服务业、国债、国资、A股的篱笆,买盘汹涌,已经换了外汇的同学不要哭。轨道都换了,潮水又涨起来,那点汇率损失不算啥。

比如财税改革。流转税终于统一了(营改增),“积极的财政政策”、“代际公平”、地方债试点、禁止地方财政担保和融资平台银行借款、房产税物业税试点,等等。

特别是减税、增国债、央地分权。央地分权时间表已经公布了,国防、外交等归中央,治安、规划、教育、医疗、地方交通等等,下放地方 -- 那意味着不同地区,学校、医院、土地流转等,可以自己去试了。

比如A股正在磨蹭着走进注册制,也许某一天就突破了。

比如土地经营权试点、取消农村户口、物业税等等。这个遥远很多,但也早晚的事儿。没有什么现代经济,能够离开土地私有、房产信贷、充足的生育意愿这三合一循环的补充,还能持续、可以30年不掉队的。

敲太多字了,睡梦去。等听到减税了,那意味着一连串的大事件发生,不亚于南巡讲话和加入WTO,值得爬起来赌最后一把了。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购买《时运变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