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多吃多排&黄疸消退&乳糖不耐受

儿科严医生 儿科严医生 2023-10-13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儿科严医生


“饱”和“饿”是动物的最基本感受,“饱了”就停止进食,“饿了”就会去觅食,是生存本能。

 

搞笑的是,人类的进食行为并不完全由“饱、饿”驱使。


大龄儿童或成人,可能会因为食物特别好吃或者谄媚(如,讨好有利益关系的人),而在“饱”的时候继续进食;或担心肥胖或情绪不好或为达到某种目的(如,以“绝食”胁迫他人),在“饿”的时候刻意不吃。

 

但低龄儿童很淳朴,不会有那么多复杂的心理活动去影响进食。他们会出于本能的在“饱”时选择闭嘴,在“饿”时选择哭闹(或释放其他信号:烦躁、张嘴找吃、咂嘴)。


小宝宝虽然很淳朴,但家长往往很复杂。


比如宝宝们都出现了“饱”的信号(吃的不专心,或闭嘴,或看到食物,头扭到一边),可怜的家长还坚持认为孩子没“饱”,还要求他多吃,通过哄骗、甚至“撬嘴”去多喂几口。


我们可以尝试换位一下,从孩子的角度去看待这种来自最亲爱的人的反自然的强迫行为,应该是费解的,而且是不愉快的,甚至是痛苦的。

 

可不谙世事的宝宝们哪里知道,他们遭遇的餐桌暴力,其实是人类这个高级物种的高级关爱形式之一(还有一个恐怖的关爱形式:保暖)。


各位仔细想想,除了人类,还有哪个动物会往后代嘴里硬塞、骗喂、追喂、撬喂。

 

这种喂养行为似乎在国人中更普遍。工作中,我遇到太多家长担心孩子吃不饱(甚至因此把母乳挤出来,以便每天统计奶量),抱怨孩子不好好吃(真有不少家长告诉我,她们的孩子从来不知道饿),总觉得孩子消化道出了问题,向我索取开胃药,或其他狗皮膏药,如,益生菌。


可是家长们几乎从来不反思其实很多时候孩子的喂养问题是家长自己的问题。


 

上面关于儿童喂养问题的内容只是我的有感而发,不是今天的主题,但和今天的话题有点点关系。


今天的话题是:多吃多排”能否有助于新生儿或小婴儿的黄疸消退?

 

当新生儿或小婴儿有黄疸时,经常有人会建议家长,给宝宝多吃,然后宝宝才能多排,这样有助于黄疸消退。简言之:“多吃多排”退黄疸。

 

理想情况下,我们根据宝宝的需求进行喂养,简称按需哺乳


多吃就意味着在宝宝已饱或者没有明显饥饿信号的情况下进行喂养,否则怎么体现那个呢?


所以,多吃,看上去可能会违反孩子意愿的。

 

那么,对于一个黄疸宝宝,我们到底要不要给他们多吃多吃能否有助于退黄?

 

这个问题并不好回答,需要根据宝宝所处的时期进行分析。

 

01


比如,在新生儿出生后的头几天,我们会建议积极喂养(多吃),为什么呢?

 

因为这几天,新生儿几乎都会面临体重下降(绝大多数是生理性的)。如果这期间母乳摄入不足,体重下降幅度过大(比如超过7%),则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就会明显增高,我们称之为母乳喂养不足性黄疸

 

这种类型的黄疸可以通过出生后积极喂养来避免。比如,每2-3小时哺乳一次。如果孩子熟睡超过4小时,可能需要唤醒喂养。尽管这种唤醒喂养可能会干扰孩子的睡眠,但可能会避免孩子体重降幅过大,避免黄疸增高,也有助于母亲泌乳。总之,利大于弊。


所以你看,新生儿早期多哺乳(多吃)可以有助于减轻或避免母乳喂养不足导致的黄疸,而且有助于母亲泌乳。


02


随着生理性体重下降的结束,新生儿的体重会逐渐上升并超过出生体重,这时候就要逐渐过渡到按需哺乳,不强调刻意的“多吃”。


如果家长仍然担心喂养不足,则可以根据孩子的体重增长情况(体重生长曲线、大小便次数、颜色等)评估摄入量是否充足;如果家长自己无法判断,可由医生帮助判断。

 

可要知道,虽然小宝宝的体重在逐渐上升,但部分孩子的黄疸仍然持续不退,这是非常让家长担心焦虑的问题。


而新生儿中、后期或婴儿期的黄疸发生原因和新生儿早期完全不同,这种黄疸不是喂养不足(或者溶血等)导致,部分可能和母乳成分有关(称之为母乳性黄疸),少部分黄疸是特殊疾病(感染、红细胞膜异常、胆道梗阻、肝脏中代谢胆红素的酶缺陷......)。


而这些类型的黄疸,无法通过频繁喂养来加速消退。


03

 

所以你看,“多吃”只适用于预防或减轻新生儿早期的“母乳喂养不足性黄疸”。


等新生宝宝的体重恢复到出生体重后,体重增长良好,就不要强调“多吃”了。对于这个时期的黄疸,要去分析可能导致黄疸不退的原因,而不是频繁哺乳;如果过于频繁的哺乳,不但不会达到有助于黄疸消退的目的,而且可能导致宝宝出现乳糖不耐受症状,比如:腹胀、稀便、泡沫样便、排气多,睡眠不安、腹部不适、哭闹增多等。

 

为什么频繁喂养可能引发乳糖不耐受,请看下面一镜到底不剪辑的5分钟视频:



关键词列表

关注[儿科严医生]回复关键词获取相应内容

黄疸|茵栀黄|肝功能|乙肝|丙肝|血常规

乳糖不耐|感染|发烧|感冒|咳嗽|川崎病

腹泻|呕吐|过敏|带状疱疹|喉喘鸣|脐疝

中耳炎|副耳|防晒|出牙|猩红热|益生菌

卡介苗|便秘|枕头|水痘|幽门螺杆菌感染

贫血|蚕豆病|隐睾|微量元素|儿童营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