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阿莫西林为什么要添加克拉维酸钾?

儿科严医生 儿科严医生 2023-10-13

上市近50年的阿莫西林一直备受青睐。

迄今,它仍是治疗儿童部分常见细菌感染性疾病的一线抗生素,如:


链球菌咽/扁桃体炎、细菌性鼻窦炎、细菌性肺炎、化脓性中耳炎、迁延性细菌性支气管炎、幽门螺杆菌感染、动物咬伤等等。

 

它也是我们诊所和我个人使用频率最高的抗生素。

 

尽管阿莫西林对部分疾病非常有效,但在国内多数医院未作首选,我曾分析过原因,可点击:《这种抗生素本该首选,为何很多医生不愿用?

 

在我看来,儿内科医生的基本功之一就是应熟练掌握:

 

何时选择阿莫西林?

何时选择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如何选择不同比例的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剂量和疗程?

不少家长对上述问题也很感兴趣,一直留言督促我写。


我本认为家长无需掌握抗生素种类、剂量和疗程的选择,这些决策应由医生制定。


但考虑到部分医生可能不规范使用抗生素,所以让家长了解相关知识也非坏事。







比如这位小朋友,七月初临床诊断猩红热,尽管选对了抗生素:阿莫西林,但剂量不够,疗程不足。七月下旬猩红热复发,医生又联合使用抗生素(剂量仍然不足)。这就属于典型不规范使用抗生素。

 

在此特别提醒:学习要循序渐进,知识要积累融汇,理解一种抗生素的使用原则需要相当的知识储备。所以接下来我会用一系列文章讨论上述四个问题。


今天先学习一下基础知识:什么是阿莫西林以及阿莫西林为什么要添加克拉维酸钾?


01

   什么是阿莫西林?

1958年,阿莫西林就由英国药企Beecham公司(现并入葛兰素史克公司)研发,1972年上市。


和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一样,阿莫西林同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这个大家族。它们都具有β-内酰胺环结构,抗菌机理相似。


接下来,我们得了解一下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抗菌机制,否则就难以理解为什么部分细菌会产生耐药性、为什么需要克拉维酸钾来救场。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

细菌常处于低渗环境(外界渗透压低于细菌内部),渗透压可驱使外界水分进入细菌内部。


而实际情况下,细菌并没有被水胀破,那是因为细菌细胞壁中有肽聚糖,可避免细菌自发吸水过多。


而β-内酰胺类抗生素能作用于细菌细胞壁,抑制其细胞壁中肽聚糖的形成,继而导致细菌胞壁缺损,外界水分进入菌体,致使菌体膨胀、裂解、死亡。


伟大的弗莱明观察到这一现象,发现了青霉素。为延长人类平均寿命做了贡献。


阿莫西林因为其结构的改良,从而比青霉素和其他氨基青霉素更易穿透细菌,口服吸收效果好,在血液中浓度更高。


02

   为什么阿莫西林要添加克拉维酸钾?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渐渐遇到一个麻烦:


部分细菌在抗生素的环境中发生基因突变,产生β-内酰胺酶。

β-内酰胺酶可破坏β-内酰胺环结构,导致这类抗生素无法有效杀菌。


这种基因突变是细菌在抗生素选择性压力下的一种进化。发生突变的细菌进化成为耐药菌株,得以继续生长繁殖。


面对耐药细菌,人类不会轻易投降。Beecham公司的科研人员于1974年研发出克拉维酸钾。


为什么阿莫西林要添加克拉维酸钾?

克拉维酸钾也是一种抗生素,不过杀菌力弱,所以市面上没有单独使用的克拉维酸钾产品。


但它具备一个特殊功能:可牢固结合耐药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生成不可逆的复合物。耐药细菌的β-内酰胺酶因此丧失功能,无法破坏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结构。


因此,克拉维酸钾又称为β-内酰胺酶抑制剂。


掺兑了克拉维酸钾的阿莫西林(也就是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可利用其中的克拉维酸钾去抑制耐药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保护阿莫西林的β-内酰胺环结构不被破坏,继而确保阿莫西林发挥杀菌作用



目前市面上不但有阿莫西林,还有不同比例的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2:1、4:1、7:1、8:1、14:1等)。


一旦选项太多,就会导致选择困难。


那么在儿童常见感染性疾病中,我们该如何选择?比如:


链球菌咽/扁桃体炎患儿,选择阿莫西林即可,没必要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细菌性鼻窦炎患儿,需选择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不单用阿莫西林;

化脓性中耳炎(或细菌性肺炎)患儿,有时可选阿莫西林,有时又要选择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上述这些决策的依据是什么?我们下回再说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