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有些孩子退热后体温会偏低?

儿科严医生 儿科严医生 2023-10-13


有个现象一直困扰着我:部分因感染而发热的小朋友,在热退的头几天(尤其是热退当天),体温会低于36℃,个别低于35℃,摸上去浑身冰凉。


发热的孩子随后出现体温偏低,会让家长非常担心,因为她们听说低体温可能提示严重感染,甚至比发热还可怕。


这个现象似乎在幼儿急疹患儿中更常见,但我一直没有找到权威教科书/机构给出解释。


好在,我随访过的这类患儿通常状态还不错,体温在随后的2-3天慢慢会恢复正常。


接下来,我尝试分析一下可能的原因。分析之前,我们需要了解几个概念。

01
正常体温&体温偏低&低体温
医学上有关于低体温的明确定义,但没有描述什么是体温偏低。在我看来,体温偏低低体温。为了理解两者的区别,得先知道什么是正常体温

正常体温

人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通过调节产热与散热过程来维持体温的稳定


调节肌肉和肝脏代谢活动来产热


调节皮肤血管扩张以及出汗和肺(经由呼吸)来散热


人的体温在一天中会呈现0.5℃左右的波动,常清晨较低,下午至傍晚偏高


儿童因代谢相对旺盛等原因,体温往往略高;大量活动或剧烈哭闹后体温也可暂时上升。所以,最好在相对平静时测量体温。


所以,正常体温有一个范围,而非固定数值。


不同位置的正常体温范围有所不同:


(△ 摘自《Temperature measurement in paediatrics》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2819918/)


关于正常体温的范围,不同教科书(包括同一教科书的不同版本)和权威机构也有差异,不过差异不大,我们无需过于较真。


 20版《尼尔逊儿科学》


 21版《尼尔逊儿科学》


可见,新版《尼尔逊儿科学》关于正常体温范围的界定比传统的(traditionally)范围更宽。


低体温

低体温的教科书定义是核心温度低于35℃


虽然我们常说的核心温度是指耳温或直肠温度(俗称肛温),但住院救治的低体温患者,要求测量深部位置的温度,如膀胱、食管、鼻咽或中心静脉。如测肛温,探头要深入直肠15cm的深处。


这些方法在家庭内不可能实施。如果在家测肛温低于35℃,原则上要就医评估。


总的来说,希望家长不要过于紧张,毕竟儿童罕见发生医学定义的低体温。


体温偏低

关于体温偏低,未见官方的正式表述。


但我认为可把正常体温的下限低体温之间的那个区间定为体温偏低,如:


核心温度位于35℃和36.6℃之间(多数文献把36.6℃作为正常体温的下限)


或核心温度位于35℃和35.5℃之间(21版《尼尔逊儿科学》认为35.5℃可作为正常体温的下限)


该区间的体温非正常体温,但又未达低体温标准,冠以体温偏低,还是合理的。


家庭测量体温的方法

在家测耳温虽便捷,但准确性不如肛温。所以家长常发现,同一时段多次测耳温,结果不一。


比如,深入外耳道的耳温枪枪头角度偏斜,或外耳道较多耵聍,会导致枪头发射出的红外线不能抵达鼓膜,测值就可偏低。

(△ https://www.aboutkidshealth.ca/Article?contentid=30&language=ChineseSimplified)


通常我们无需获取精确的体温,毕竟测肛温不便(属侵袭性操作,患儿往往抗拒,甚至导致损伤),所以在家建议使用电子体温计测腋温(适用于任何年龄),或测耳温(适用于≥3月龄儿童)。


≥5岁的儿童再考虑测口温。



02
为什么退热后会出现体温偏低?

感染人体的病原体及其代谢产物会诱导人体细胞释放一些因子,这些因子最终使下丘脑体温调定点上调,身体为了让体温达到新设定点,便出现发热。其具体过程在下面两文中有讲(可点击标题学习),不再赘述。


《发热的孩子为什么爱睡觉?》&《孩子发热前怕冷,保暖有用吗?》

感染后的体温升高是身体免疫系统对抗感染的重要防御机制。所以发热期间,没必刻意使用退热药来维持患儿体温在正常范围。

通常只在发热导致孩子很不舒服时(比如烦躁不安、进食量明显下降,或无法安静入睡时)才考虑服用退热药。

发热患儿即使不吃退热药,体温通常也会慢慢下降,然后间隔一小段时间再次上升,如此反复数日。少部分感染严重的患儿体温更高、持续时间更久。

随着感染的控制(也许是自身免疫系统的对抗,或用了有效的抗病原体药物),体内病原体数量逐渐减少,病原体诱导产生的致热源浓度下降,下丘脑体温调定点向下重置。于是患儿热峰逐渐下降,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直至不再发热。

为什么有些患儿热退后体温偏低?

下丘脑体调定点的上调下调决定着体温的上升下降


一个感染患儿,如果先是发热,在病程后期出现体温偏低,同时没有伴随病情加重的其他迹象,我推测很可能是因为感染被控制、致热源浓度突然降低,下丘脑体温调定点随之降幅过大(设定位置比正常水平还低),导致体温偏低。


在临床工作中,发现低龄儿似乎更易出现这种现象,尤其是幼儿急疹患儿。推测可能和低龄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有关。


当然,这只是我的推测,并无证据证实。我会继续跟踪这方面的研究进展。


其实,大脑体温调定点调节体温至今也是一种未被完全证实的学说,其分子机制未被完全揭示,但这个学说可完美解释体温调节过程,所以被广泛接受。

03
当孩子体温偏低时怎么办?

多数患儿可能只是暂时的体温偏低,并无大碍;而个别患儿的体温先是偏低,随后进入低体温,这时候就要积极寻找病因并干预了。


当患儿体温偏低时,我们需要监测体温变化趋势,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食欲,再结合孩子此前的病情变化来综合判断。


如果孩子能吃能喝,和家人互动良好,通常不用太担心。对于体温偏低的儿童,提供正常穿着、覆盖就行,没必要过度保暖。


如果孩子体温偏低时,状态不好,比如持续萎靡不振,不愿和家人互动,或者拒绝进食,则需就医。


如果患儿出现低体温(核心温度低于35℃),同时测量工具确认无异常,应该就医排查有无严重感染、体温丢失、内分泌疾病等少见可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