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NML研究文章 | 高能量密度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氮掺杂多孔碳笼装载纳米铋

纳微快报 nanomicroletters 2022-05-03
纳微快报Nano-Micro Letters



Bi Nanoparticles Anchored in Nitrogen-Doped Porous Carbonas Anode of High Energy Density Lithium Ion Battery

Yaotang Zhong1, Bin Li1, Shumin Li1, Shuyuan Xu1, Zhenghui Pan1, Qiming Huang1,2, Lidan Xing1,2, Chunsheng Wang3, Weishan Li1,2.

Nano-Micro Lett. (2018) 10: 56

DOI:10.1007/s40820-018-0209-1


本文亮点

1  用简单温和的方法制备了氮掺杂多孔碳笼中装载纳米铋(Bi@NC)的复合材料,约5 nm的超小粒径铋纳米颗粒均匀分布在氮掺杂的碳笼中。

2  氮掺杂的碳笼不但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而且为铋在锂离子脱嵌过程中产生的体积膨胀提供缓冲空间。

内容简介

锂离子电极材料是电池性能保障和提升的关键,目前商业锂离子电池仍采用石墨作为负极材料,虽然具有优越的循环稳定性和高库伦效率,但质量比容量(372 mAh/g)和体积比容量(756 mAh/cm3)都比较低。因此,研发兼具高质量比容量和体积比容量的负极材料具有重要意义。

金属铋(Bi)与Li形成的BiLi合金,用作负极具有较高的理论质量比容量(384 mAh/g),特别是其理论体积比容量(3430 mAh/cm3)是石墨的3倍。而且,Bi具有和石墨一样小的极化电势(约0.11 V),可逆性高。

华南师范大学李伟善教授和美国马里兰大学王春生教授两团队合作,提出简单的化学原位置换反应策略,合成氮掺杂多孔碳笼装载铋纳米(Bi@NC)负极材料

该材料缓解了严重的Bi体积膨胀,同时提高了Bi的导电性,使得可逆容量与循环稳定性均有提升。此工作为制备高能量密度的负极储能材料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策略方法。

图文导读

1  Bi@NC材料的构型及表征

以ZIF-8为前驱体,经碳化及化学原位置换反应,将超小粒径的纳米Bi (约5 nm)均匀分布在碳笼中。

2  Bi@NC电化学性能

相比于商品化Bi(约为100 nm)以及它的碳复合物Bi@C,在80 mA/g的电流密度循环100圈,表现出优越的循环稳定性。

同时,具有较高的质量比容量(285 mAh/g),其体积比容量为430 mAh/cm3,约为石墨(275 mAh/cm3)的1.5倍。


作者简介

主要研究方向:

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和燃料电池等。

课题组主页:

http://www.cswang.umd.edu/


主要研究方向:

① 一次电池及其关键材料;② 二次电池(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铅酸电池)及其关键材料; ③ 燃料电池及其关键材料等。

个人主页:

http://sce.scnu.edu.cn/a/20110902/58.html

相关阅读

1  Ag@NPC(纳米银包覆氮掺杂多孔碳):优异的锂电池阳极复合材料

2  微孔-介孔-大孔三级多孔氮掺杂空心碳壳:高效ORR电催化剂

3  新型Co3O4纳米颗粒/氮掺杂碳复合材料:优异析氧反应催化活性

4  NML研究论文 | 高效稳定ORR电催化剂:氮掺杂类石墨烯碳纳米片

关于我们

Nano-Micro Letters 是上海交通大学主办的英文学术期刊,主要报道纳米/微米尺度相关的最新高水平科研成果与评论文章及快讯,在 Springer 开放获取(open-access)出版。可免费获取全文,欢迎关注和投稿。

E-mail:editorial_office@nmletters.org

Tel:86-21-34207624


 扫描下列二维码 | 关注期刊网站  

  加入QQ群交流讨论  



纳微快报Nano-Micro Letters

点击阅读原文可在 Springer 免费获取全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