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NML 研究文章 | 漂浮型ZnO光催化剂:高效处理石油污水

纳微快报 nanomicroletters 2022-08-10


下载免费

扫描文中文章二维码 |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进入期刊Springer官网免费阅读原文并可下载PDF


A floatable piezo-photocatalytic platform based on semi-embedded ZnO nanowire array for high performance water decontamination

Yaozhong Zhang*, Xiaolu Huang, Junghoon Yeom*

Nano-Micro Lett. (2019) 11: 11

https://doi.org/10.1007/s40820-019-0241-9




    本文亮点     


1  纳米线阵列被部分嵌入透明聚合物基底,由此降低了光催化过程中由于光催化结构脱落所导致的二次污染。

2  稳固的纳米线阵列可以借由压电催化特性进一步提升水处理速率。

3  漂浮型光催化平台可有效降解石油等漂浮型污染物。


         内容简介          


目前,针对光催化水处理的研究主要基于两种平台:一种是以微纳米级粉末材料为催化剂,将其均匀分散于水中,通过大的比表面积提升催化活性。然而,粉末基平台存在回收成本高,颗粒易团聚和沉淀,以及水面处催化剂遮挡入射光从而降低整体的催化效率等问题,因此无法应用于大体系水环境的处理。

另一种是将催化材料固定,将污染的水体循环流过其表面达到降解目的。如光催化反应釜,以薄膜或微纳米阵列结构附着于特定管道中,使入射光可以完全覆盖并且激活所有催化材料,当污染水体通过管道时,催化材料会逐渐降解水中的污染成分。这种设计解决了催化材料的回收难题,并整体提升了催化效率。但大多数光催化反应釜都需借助外置能源驱动污水,使其能够接触催化剂从而进行降解,并且每单位的水体需要循环多次才能被基本清洁,极大增加了水处理成本。

👇

密西根州立大学Junghoon Yeom教授课题组设计了一种漂浮型光催化水处理平台。此平台的设计结合了粉末基平台与光催化反应釜的优势,不仅通过纳米线阵列获得较大的比表面积,而且漂浮的纳米阵列整体都能充分获取入射光。此外,这种自主漂浮的平台无需外置能源,随水体流动达到循环降解的目的。

当选取氧化锌材料作为催化剂时,此平台又可以充分利用其压电催化的特性,结合光催化进一步提升整体的催化效率。经测试,这种新型光催化平台可以高效处理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并且在多次使用后继续保持催化活性。

当光催化-压电催化相结合时,整体催化效率会比单纯的光催化有大幅提升。另外,此平台还适用于目前难于处理的石油等漂浮型污染物,为大规模水体的降解处理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方法。


      图文导读      

 

光催化平台的制备


本文中以氧化锌为例制备光催化平台。首先通过水热法将氧化锌纳米线阵列生长于玻璃基底上,随后在其上均匀覆盖一层聚合物薄膜。

薄膜成型后,纳米线会嵌入薄膜内部。此时将薄膜与玻璃基底分离,断裂的纳米线会留在薄膜内部作为生长层,再次通过水热法会使其形成新的纳米线阵列。


图1(a-g)光催化平台的制备过程,(h)成型的光催化平台。

纳米线阵列的机械性能


光催化平台的纳米线阵列与基底具有极其稳固的连接。如图三所示,嵌入式纳米线阵列可以抵御胶带的黏附力,对于柔性基底的拉伸与折叠也不会导致嵌入式纳米线阵列的脱落,而直接生长于同样基底的纳米线阵列则不具有此类特征。

此研究不仅改进了光催化平台,也可以应用于其他基于柔性衬底的电子器件制备。

图3(a,b)纳米线的黏附力测试,(c,d)纳米线的其他机械性能测试,(e,f)SEM形貌图。

纳米线阵列的复合催化特性


借助氧化锌的压电特性与稳固的纳米线阵列结构,光催化平台可以通过纳米线自身的形变进一步增强催化的效率。

如图五所示,当纳米线由于水流阻力产生形变时,更多的电子-空穴对被激发。由此,每个纳米线的周围会产生更多的活性基团,从而增强纳米线的降解能力,提升降解效率。

通过光催化-压电催化,平台的降解效率会额外提高20%左右。漂浮型光催化平台可以有效降解漂浮型污染物。以原油为例,在一定时间内,原油内的有机成分被降解了15%左右。

图5(a,b)压电催化与光催化平台,(c,d)压电催化与光催化-压电催化对于指定有机物的降解效率,(e)光催化-压电催化特性示意图。




作者简介


Junghoon Yeom

(本文通讯作者)

助理教授

密西根州立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主要研究方向:

气体传感器,纳米级电子器件,纳米材料制备,纳米材料光催化等

课题组主页:

https://msu.edu/~jyeom/index.html

E-mail: jyeom@msu.edu



张耀中

(本文第一作者)

博士

密西根州立大学电子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

主要研究方向:

纳米制造,一维纳米材料的组装,柔性电子产品

E-mail: yzzhang@egr.msu.edu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Nano-Micro Letters 是上海交通大学主办的英文学术期刊,主要报道纳米/微米尺度相关的最新高水平科研成果与评论文章及快讯,在 Springer 开放获取(open-access)出版。可免费获取全文,欢迎关注和投稿。

E-mail:editorial_office@nmletters.org

Tel:86-21-34207624




点击阅读原文可在 Springer 免费获取全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