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贯彻习近平总书记“5.31”重要讲话精神,助力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中传政院 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 2022-07-15



“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大气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着力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

“要注重把握好基调,既开放自信也谦逊谦和,努力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讲话为进一步做好国际传播工作、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


过去一年来,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教师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5.31”重要讲话精神,通过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多种方式,着力为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贡献政院智慧。



学术发表


1. 周亭教授发表文章《在守正创新中持续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2021年6月4日,中国社会科学网发表周亭教授特约稿件《在守正创新中持续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文章从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现实性、急迫性和针对性三个方面,论述了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的重要意义,并从六个方面提出持续推进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对策建议。

文章回顾:

政院学术|周亭:在守正创新中持续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2.周亭教授发表论文《光影之外:亚非拉主流媒体报道框架中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周亭教授在《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1年第2期发表论文《光影之外:亚非拉主流媒体报道框架中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文章认为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应对全球共同挑战、共同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巨大反响和热烈讨论。文章基于框架分析,从概念认知、议题聚焦、框架要素三个层次对亚非拉地区代表性国家主流媒体有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报道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亚非拉地区代表性国家主流媒体的新闻报道在概念认知上以事件框架为主,多关注政府会议;在议题聚焦中突出领导人形象框架,以政治框架、社会框架和教育框架辅之。在框架要素中,新闻报道倾向采用官方消息源进行客观陈述报道,但在对这一思想解读方面部分国家依然存在误解和偏见。基于以上研究发现,文章从理念和实践两个层面提出提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外传播效果的建议和对策。


3. 谢进川教授发表论文《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传播彰显大国风范》


谢进川教授在《人民论坛》2021年第31期发表论文《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传播彰显大国风范》,本文为本期“特别策划”栏目的文章。对当今世界而言,民族国家如何以更具统摄性的世界观念引领世界实践这一问题十分重要。2021 年 5 月 31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要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大旗,依托我国发展的生动实践,立足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全面阐述我国的发展观、文明观、安全观、人权观、生态观、国际秩序观和全球治理观。”如何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大旗,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人类命运共同体统筹了中国与世界、民族国家与世界关系发展的内核,彰显了至善性秩序价值、共享性利益价值与解放性发展价值。基于该价值建立起有效的国际传播叙事思维与叙事落点,成为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发挥旗帜作用的现实需要。

文章回顾:

【政学术】谢进川: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传播彰显大国风范


4. 周亭教授发表论文《新理念、新思路、新实践:国际传播“学”与“术”的创新》


周亭教授和博士生孙琳在《对外传播》2021年第12期“重点话题”栏目发表论文《新理念、新思路、新实践:国际传播“学”与“术”的创新》。国际政局动荡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对中国国际传播工作提出挑战,面对新形势,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讲话为国际传播提供了目标和指南,现实的问题总能引发研究与实践的探索。通过对2021年度国际传播相关研究发表的梳理,从新理念、新思路、新实践三个维度出发,回顾过去一年国际传播领域理论研究、理念思路和实践探索的新成果,发现当前国际传播的研究和实践呈现出理论研究全球化、思路设计战略化、实践成果多元化的特征,初步形成了以理论创新重构传播逻辑,以思路设计优化传播布局,以实践成果赋能传播效力的创新发展路径。

文章回顾:

【政学术】年终盘点|2021年中国国际传播领域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实践


5. 赵雪波教授发表论文《投射性传播:西方对华政治传播的心理学分析》


赵雪波教授和硕士生王松松在《国际传播》2022年第1期发表论文《投射性传播:西方对华政治传播的心理学分析》。文章认为西方政治精英和媒体之所以指责中国新疆存在“种族灭绝”和“强迫劳动”,根源之一是它们自己都有过种族灭绝和强迫劳动的经历和历史经验。心理学术语称其为“投射性心理”。在这种心理支配下的传播和舆论可以称为“投射性传播”。这种传播广泛存在于西方的国际传播和对华传播中。投射性传播不仅加剧国际紧张,还会对传播者自身的道德、形象以及官方和媒体的公信力形成反噬。中国对西方的投射性传播最好的回应是用事实从根本上结构投射性传播机制,打破“传者-受众”二元对立思维,让广大网民成为国际传播的主力军,传播格调上要柔刚相济,既讲故事,也进行舆论斗争。


6. 周亭教授发表论文《视听节目国际传播:现状、问题与创新方向》


周亭教授在《现代出版》2022年第2期发表论文《视听节目国际传播:现状、问题与创新方向》。文章认为,当前中国的视听节目的生产能否转化为传播效果,推动海外公众正确认知当代中国与中华文化,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研究针对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2020、2021年评选的40部优秀海外传播作品,基于国际市场竞争力、国际社会影响力与国际价值引导力建构评估维度。研究认为,中国视听节目的国际传播仍存在用户忠诚度有限、信息能见度不足、受众互动反馈少、欧美市场影响较弱等问题。未来可从顶层设计、产业管理、受众细分、技术驱动与效果评估五方面加以改进,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视听国际传播体系,打造“文化浸润”的全球网络空间,提升“民心相通”的情感认同水平,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7. 孙英春教授发表论文《全球场域的“双重结构”与跨文化传播本土研究的“知识策略”》


孙英春教授在《现代传播》2022年第3期发表论文《全球场域的“双重结构”与跨文化传播本土研究的“知识策略”》,论文把当前全球场域的基本特征表述为国际社会与世界社会两种结构并存、分疏且共同发展的“双重结构”,以展现复杂世界中行为体之间高度联结、相互依存同时彼此对立、分化的动态关系。论文认为,全球场域变动使跨文化传播成为人类交往中广泛存在的文化实践,非西方社会的跨文化传播本土研究有必要借助“双重结构”的理论思维,发展有益于体现自身意志、诉求和创造性的“知识策略”,重建本土学术和文化主体性。“双重结构”中的跨文化传播呈现出日常交际、文化交往和“共同体”构建的“三个层次”的内涵,要求“知识策略”向这些层次的学术和实践同时开放,以整体把握全球场域中跨文化传播的层次性和关联性,为这一领域改进学术构成提供新的思想资源和理论工具。

文章回顾:

【政学术】孙英春|全球场域的“双重结构”与跨文化传播本土研究的“知识策略”


8. 荆学民教授发表论文《论新时期国际传播的政治维度》


荆学民教授在《新闻大学》2022年第5期发表论文《论新时期国际传播的政治维度》。指出政治与传播在国家行动中的“无缝融合”,书写着国际传播的历史、现实和未来发展。“政治效能”是国家间展现其“政治”的可观察、可体验的实际效果,是现代国家的“政治合法性”从“国内”向“国际化”的延展,是国际传播政治维度的重要体现。当下国际传播在政治维度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把国际传播中的经济、文化、科技、社会等“意识形态化”;第二层面是不承认“政治”的国别经验和智慧,不承认政治文明的可传播性和可共享性。两个层面的统合,致使国际传播找不到国家间可以“同频共振”的内容和机制,陷入“空壳”和“空转”。文章认为摒弃意识形态偏见,通过有效传播国家间的政治文明,实现人类的文明互鉴和智慧共享,这应该是国际传播未来追求的至高境界。


科研立项

1. 周亭教授《网络视听节目的国际传播效能研究》课题获得2021年度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部级社科研究项目立项


2021年9月26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发布了《2021年度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部级社科研究项目立项名单》。周亭教授的课题《网络视听节目的国际传播效能研究》获得立项。课题拟从中国网络视听节目的国际传播现状研究、中国网络视听节目的国际传播效果评估研究、中国网络视听节目的国际传播问题及策略研究三方面展开,以有代表性的多类型网络视听节目为分析单位,依托大数据技术深度剖析中国网络视听节目的传播范围、传播渠道及传播类型,根据评估体系进行国际传播效果评估。针对当代中国广播电视与网络视听节目国际传播所面临的困境,提出在不同国家(地区)、不同受众群体中的精准传播策略。


2. 谢进川教授《新时代中国国际传播力建设策论》课题获得2021年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立项


2021年10月27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发布公告,公布了2021年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暨优秀博士论文出版项目立项名单。谢进川教授的课题《新时代中国国际传播力建设策论》获得立项。项目围绕新时代中国国际传播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探索中国国际传播的思维变革、主要问题与解决路径。该项目成果将于2023年以专著形式出版。


论坛会议

1. 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承办第七届全国对外传播理论研讨会“后疫情时代的国际舆论引导”分论坛


2021年9月28日,由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主办,中国传媒大学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国际舆论研究合作联盟共同承办的“后疫情时代的国际舆论引导”分论坛在天津大礼堂2号厅举行。来自中央涉外工作部门、高端智库、中央媒体、部属高校、中央企业以及互联网公司的近80位全国对外传播领域的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就对外讲好中国故事、转变话语体系、增强国际意识、提升国际舆论引导效果等方面进行探讨。中国外文局副总编辑、中国对外书刊出版中心主任陈实出席论坛并发言。我院荆学民教授主持论坛、赵雪波教授做重点发言。


文章回顾:

我院承办第七届全国对外传播理论研讨会  “后疫情时代的国际舆论引导”分论坛


2. 荆学民教授参加清华大学国家形象传播研究中心举办的“国家形象传播系列沙龙”并作发言


2022年3月10日,受清华大学国家形象传播研究中心邀请,荆学民教授参加了“国家形象传播系列沙龙”第十四期活动,并以《国际政治传播的“做”与“说”》为题作了发言。荆学民教授在发言中厘清了国际政治传播中“做”和“说”的关系,并指出国际政治中的“势力较量”与“话语博弈”之间的张力关系应该成为国际政治传播研究的理论话题,“国际政治传播”应成为中国政治传播研究应该发力的重要领域之一。


文章回顾:

【政学术】荆学民|国际政治传播的“做”与“说”



过去一年,学院教师积极参与一线工作,圆满完成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新闻发布、公共关系、舆情研判等多项任务,为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中国形象,做好好感传播、扩大国际影响发挥了高校智库作用。


学院教师还通过提供咨询报告,开展专业培训等方式为我国国际传播工作建言献策,为国际传播人才培养贡献力量。过去一年为各部委及国传重点单位提供相关报告四百余份,多次为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中国国际中文教育基金会、中国驻外使领馆、中央企业和各部委外派人员提供国际传播能力和素养培训。


文章回顾:

周亭教授受邀就大象迁徙引发的现“象”级传播发表专家观点

周亭教授受邀担任“汉字缘”2021国际故事大会决赛评委

【政观点】周亭:用城市形象片搭载中国故事在全球旅行

【政服务】周亭教授受邀担任2021“最•孔院”短视频征集活动评委会组长

【政服务】我院刘新鑫副教授为沈阳“沈北新区高质量发展大讲堂”授课

我在冬奥·人物系列报道(一):投身冬奥,专业躬行

我在冬奥·人物系列报道(二):讲述城市故事,服务国际传播

【政服务】王亚囡老师受邀担任首届“中国城市国际传播论坛”主持人




END

编辑|袁千惠

责编|王晓芳

统筹|周   亭

终审|金   勇




往期回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