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陆奇为什么不创业?

尹磊 字母榜 2023-05-03

“星标⭐️”关注字母榜

不再错过大事件和深思考

点击上方 字母榜 > 右上角 "…" > 设为星标



憋了几个月后,陆奇终于在几天前宣布了他的“大模型世界观”。


圈内其实早有传闻陆奇在研究大模型,在后来的演讲中,他也承认自己几乎被大模型的知识淹没。为了不蹭热度,陆奇忍了几个月没有公开表达自己的大模型计划,在国内创投圈发完了好几轮Ai英雄帖后,陆奇才感觉自己已经完成了对“蹭热度”的礼貌隔离,并在4月22日宣布出场。


陆奇


出身微软的华人,有三个具有符号意义的大佬,陆奇、沈向洋、李开复,其中陆奇职级最高,接手微软四大业务之一,并直接向鲍尔默汇报。陆奇走后,沈向洋接了这个班,小冰成了他的代表作,后来两人纷纷出走,并留下前全球执行副总裁的显赫履历,大模型热潮来临之后,两人都成了进入行业操盘大局的种子选手。


沈向洋在今年2月底出任了香港科技大学的校董会主席,并传闻给同为微软出身的张家兴做了顾问,后者做的也是大模型。


不同于陆奇和沈向洋,李开复对这次进军大模型的计划十分周密。他未雨绸缪的Ai布道,似乎一直在等待这个大模型的风口机会,在淡化创新工场的孵化属性之后,李开复一边找Ai项目,一边在公众话语中扮演一个Ai布道者的身份,他找来小说作家合作,把自己的Ai畅想赋予戏剧化,让更多人看到他的Ai宏图,以及他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在宣布自己要创办大模型项目前,李开复开了场媒体见面会,给自己的项目升维命名为Ai2.0。对于热点,李开复从不排斥。


李开复在国内的个人IP打造,已经完全超越了他在微软时那模棱两可的职级,大家认识他,不需要微软的背书;陆奇不同,他在2017年空降百度之后,不论是百度、YC中国,还是奇绩创坛,都没有让他在国内真正意义上闪光,人们提到陆奇,更侧重他在美国的辉煌履历——硅谷最有权势的华人高管,依然是形容他时最响亮的名号。


李开复几乎已经完成了彻底的本土化,他深谙创投圈和媒体的运作机制,清楚知道自己的IP在社会各个层面的位置;而陆奇不同,他的军功章是硅谷印的,管理思维和对一级市场的认识,至今都有浓郁的硅谷色彩。



据一位在某大厂战投部的人回忆,在2017年陆奇加入百度前,曾受张小龙之邀在腾讯演讲,当时会议厅挤满了人,但在30分钟后,人就走了三分之一。最大的诟病在于陆奇的风格似乎和中国本土互联网有很大差异,尤其是他和务实的深圳风格水土不服,“有可能是陆博士讲的太深奥了,或者是因为英文单词太多了,反正底下人也听得似懂非懂。”


当时的陆奇名声在外,但在国内属于“仍未出道”,后来他接受央视的采访,主持人提到一句“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他朴实地问道,这句老话是什么意思。


即使在后来创办奇绩创坛后,一些报名的创业者也称,“奇绩创坛给我的感觉过于美式”。


在和最懂中国的创业者黄峥对话最频繁的时候,陆奇承认自己和对方在每个问题的观点上几乎都无法达成一致。


黄峥


在2018年刚刚入主YC中国时,手里没有一兵一卒的陆奇,对创投的信源,很多都来自Sam Altman,也就是现在大名鼎鼎的OpenAI创始人,在当时接受新浪科技的采访时,他对YC中国的发展前景,可以简单地概括为Sam Altman对他的影响、YC在美国的独特资源,以及中国市场的庞大人口红利。


中国人口红利在国内是一个被谈了十年的话题,即使在2018年,这个红利也已经变得宽泛且没有说服力。


晚点后来也追问过这个问题——中国已经过了创业周期的红利期,陆奇的回答像是打太极,甚至是狡辩,“当初我决定做YC中国,我所有的中国朋友几乎都反对……一件值得去做、长期有价值的事,不被人理解是必然的”。


2019年,YC关闭中国业务,这一举动,似乎表明在YC的美国总部,已经不是所有人都相信中国仍有足够的红利被等待挖掘,尤其是中美博弈愈演愈烈的大背景下,YC给了陆奇一次深刻的掣肘。


当年的这起分崩离析,在宏观背景以外,另一个重要因素是Sam Altman,这位陆奇的亲密伙伴,离开了YC,陆奇失去了硅谷的重要后援。



关于陆奇的讨论,尤其在知乎上,圈内有丝毫相关利益者对他的非正面评价,都极其小心翼翼,绝大多数人肯定陆奇的才华,但提到他在国内的一些格格不入时,都会用谨慎地措辞来避免与庞大的陆奇“信众”们产生冲突。


陆奇在硅谷的成绩单过于优秀,他有“最有权势华人高管”的美誉,但凡和Ai、创投沾点边的人,没有人想和他对立。


陆奇的这种舆论影响力不仅仅是因为他的权势,还关系到他的正派人设。


在晚点在2019年对陆奇的专访中,记者问他为什么在美国有那么多人都愿意相信他,他回答说,“可能是Integrity(正直),每次沟通我都讲真话,如果我答应你什么,我会尽我最大的努力去做,以及有愿意帮助人的心吧。”


对于一个在硅谷横着走,回国后执意想让百度从当年充满争议的营销拐入Ai的职业经理人,以及从一个职业经理人蜕变为创业者导师,帮创业者从0到1的懂管理、懂市场的技术大牛来说,陆奇身上似乎有一层不容侵犯的正直铁甲。


他与李开复的滴水不露不同,如果李开复的底色是某种圆滑,那么陆奇的性格,在浓缩之后,更像是一种笨拙,一种更能得到社会包容的性格,尤其在技术圈子里,发挥超乎想象的共情。


投中网前不久对陆奇时代的百度有一个有趣的描述,“陆奇那几年更科幻,总是在解释新定义”。对于百度从舆论压力中解套,并在市值上获得二级市场的信任,让百度从兜售信息的形象,转变为兢兢业业的技术大牛,陆奇的气质显然会是个加分项。


在上任百度COO后的第一次采访中,陆奇的刚正不阿没有让任何人失望,他毫不含糊地说,“我做任何事情都是All In”。


陆奇在百度All in了Ai,在他的价值观导向下,对百度实施大洗牌,医疗事业部被裁撤、将L3及L4整合并成立智能驾驶事业群、又将NLP、KG、IDL、Speech、Big Data等百度核心技术整合,成立Ai技术平台体系。 



一批VP被裁撤,王海峰、景鲲上位,高管大洗牌。而在业务层面,百度从O2O撤军,百度外卖并入饿了么。后来离开百度后,陆奇在接受采访时对百度的任何事都闭口不谈,他将此看作是自己的职业道德。


陆奇在百度的大开大合,对百度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成了商业史上的一起悬案。


百度的经历成了陆奇一段颇具争议的往事,很难说清楚他给百度带去了什么,又带走了什么,被提拔的王海峰似乎成了唯一一个证据确凿的受益者,他如今执掌了文心一言,据传这几年还在努力地申请院士。


陆奇似乎在最不合时宜的时机加入了百度,并全力押注了Ai,在2023年进入大模型赛点的时候,一度默不作声的陆奇,在文心一言的巨大曝光下,多多少少有些让人扼腕叹息。


而且在他不蹭热度的执拗下,几乎所有大厂都宣布了大模型计划,以及在王慧文、周鸿祎、李开复、王小川……收割了一波流量后,陆奇才姗姗来迟。


他本可以做中国最逼真的Sam Altman投影,成为最早吹响中国版OpenAI的吹号人。


他在2005年就和Sam Altman相识,在带领YC中国落地国内时,Sam Altman是他的重要参谋,而且在陆奇上任YC中国负责人时,他同时还担任了YC全球研究院院长,OpenAI就是这个研究院过手的项目。


但当时陆奇可能已经养成了All in的惯性,他的注意力没有集中在大模型上,而是致力于成为一个优秀的创业导师,就像他的微软老同事李开复一样。


据说当时陆奇曾去郭台铭家里,郭台铭和李开复轮番劝他创业,他们愿意出钱,可惜当时的陆奇执着于杠杆的效力,更相信孵化器的价值和正义。



陆奇所踩的时代脉搏,好像全都踩反了,他在百度一个不合时宜的时期All in Ai;好友Sam Altman在他的眼皮底下默默培养出一个OpenAI,他却没有复制OpenAI,而是四处游说募资,企图用奇绩创坛重做一个YC中国;而在中国的Ai大模型急需操盘大佬的时候,陆奇又希望重走李开复Ai布道之路。


就连李开复正在做的大模型项目,他都已经决定亲自带队入场。


在陆奇4月22日的大模型演讲中,虽然被称为是“陆奇的大模型世界观”,但在他的宏观描述中,几乎看不到他在这个世界观里所扮演的角色,他更像是一个单纯的布道者,一个第三方视角,给奇绩创坛的学员们描述时代的拐点和大模型对每个人的影响。


粗听之下,陆奇的大模型世界观似乎与那些我们已知的笼统信息,并没有太大差别。只不过陆奇的世界观更加乐观,他相信草根创业者仍有无穷的机会。



大模型巨大的开销,其实已经形成了一种大厂才玩得起的共识,王慧文、王小川、李志飞们和几家VC的跃跃欲试,目前只是招兵买马的阶段,产品从未有实质性消息,从大厂和明星创业者的一哄而上,行业的基本轮廓中,留给没名没姓的初创公司的机会能有多少?陆奇又能给这些奇绩创坛孵化的项目提供多少资金支持?


过去的YC中国,资金基本都由Sam Altman负责,海外的校友资源和不用操心的资金来源,对当时的陆奇来说,还是有独特竞争力的,但在YC退出,陆奇全权负责奇绩创坛后,他自己也表示过募资的艰难。


奇绩创坛的一期美元基金,陆奇动员了大量人脉,最后从比尔·盖茨、孙正义、红杉中国、高瓴、刘强东夫妇等好友手中募资一亿美元,这对于奇绩这种除了初创轮,还要投资A轮以后成长轮科技项目的孵化器来说,算不上一笔充裕的资金。


而正是这一亿美金,也成全了陆奇All in孵化器的执拗。在去年奇绩的秋季Demo Day里,预训练大模型的项目出现了16个。


其实一级市场也需要陆奇这样的人来作为“卖铲人”,就像当年李彦宏希望将陆奇的气质覆盖到百度上一样,风投圈也需要陆奇这样的人来为新赛道破局。


在大模型的淘金时代,淘金的人可能会死掉,但卖铲人却能一本万利。


不过作为曾经最有权势的华人高管,陆奇在他最生逢其的时代做了一个“卖铲人”,与他正直、牛人、华人之光等一系列标签塑造的完美形象相比,多少显得可惜了。


参考资料:

腾讯科技,《“中国AI布道人”陆奇演讲实录:我的大模型世界观》

投中网,《字节跳动,悄悄投了陆奇》

晚点LatePost,《对话陆奇:做一件长期有价值的事,不被人理解是必然的》

深网,《陆奇加盟百度一年:百度 All in AI,李彦宏All in 陆奇》

新浪科技,《专访陆奇:中国创新需要更多技术驱动 YC可帮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