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永康到任1个月:27个烟头的路数,几人真正看懂了

2017-01-04 老毕 陕光灯


大家好,这是“陕光灯”的第一次亮相。这篇“长文”,完整体现了“陕光灯”想做的:观点、解读、思辨。世事纷扰,但有思想之光照亮前行的脚步。欢迎关注,欢迎赐稿。


 1、西安来了个新书记:意料之外的理所当然

12月9日,很多西安人同时在百度搜索框里输入了一个陌生名字:王永康。


在此之前,关于西安新市委书记人选,“坊间组织部”流传了多个版本,哪一个版本都跟王永康无关。


西安市民很快给这位从浙江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任上空降入陕的新书记贴上了多个标签:工科博士、18年大军工背景、30岁执掌研究所、主政过“中国生态第一市”、沿海多个城市历练……这些标签指向的潜台词一般包括:专业、开放、懂发展、有经验、跟陕西官场没有“瓜葛”。


陕西省委副书记毛万春当天在西安市领导干部大会上讲话时,给王永康的评语中,提到了“思路清晰,思维敏捷,视野开阔”;“经过多个重要岗位锻炼,领导经验丰富,组织协调和处理复杂问题能力强”;“作风民主,坚持原则,为人朴实,处事稳重”……


主官上任,“组织上”都会有不少溢美之词。听起来挺相似,但喜欢琢磨的人,还是能从这些官方评价中,品出一些不同的东西。


一时错愕之后,很多市民很快又会觉得如此安排也是“理所当然”:对于军工产业全国第一、发展受困于“城墙思维”、环境与生态迅速恶化、经济水平持续掉队的十三朝古城,似乎正需要来一个顶着如上标签的主官,来一场不走寻常路的全面革新,在百舸争流的城市崛起当中,抓住最后的机会。


王永康曾主政“中国生态第一市”丽水。


不喜张扬的古城人,还要再观望一下其言其行,尚不敢早下结论。很多人只是在微信朋友圈里“戏言”:看看我们陕西和西安的领导名字,勤俭(省委书记娄勤俭)、和平(省长胡和平)、万春(省委副书记毛万春)、永康(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王永康)、吉庆(西安市长上官吉庆)、润泽(西安市委副书记胡润泽),以后名字不好听,都不好意思在陕当官。


戏言之外,是3700万三秦儿女与870万西安市民,对省市领导新格局落定之后的殷殷期待。


期待改变、复兴、昂扬,与不憋屈的畅快日子。


2、27个烟头的路数有几人真正看懂

跟所有下车伊始的官员一样,王永康刚一到任,就马不停蹄地展开了密集的调研走访:八路军办事处讲红色信念、国际港务区讲做内陆型开放新高地、城市规划展览馆讲文化自信、周至县讲绿水青山、高新区讲创新发展、雁塔区讲思维能力和管理水平“领头雁”、长安区讲要做“绿富美”……

2016年12月21日,王永康走上街头检查市容卫生,与正在清扫的保洁员亲切交谈。(西安发布)


关于王书记这个月都讲了些什么,官方媒体有详细报道,不需要老毕在此一一赘述。伴随着一路调研一路讲,一些新说法在西安官场迅速流传:“奔跑吧西安”、要做“五星级服务员”、要给企业做“店小二”、群众办事要“马上就办”、要将“老外游客”变成“老外居民”、西安星巴克40家不够400家还差不多……


每个提法,都有王永康用心之处,但对于870万西安市民来说,过日子才是主要的,我又不是官场中人,很难有兴趣去系统琢磨市委书记的“重要讲话”。但有一个举动,却迅速成为王永康到西安之后,影响最为广泛的“标签性事件”,也把西安人关注新书记这一“现象”推到了极致:

12月24日傍晚,王用3个小时绕城墙步行一圈,在西安城墙上捡起了27个烟头。消息连夜被官方新媒体“西安发布”公布,不仅发了王永康戴着大口罩弯腰捡烟头的图,还送上了“捡烟头书记”的称号。


就在老毕觉得这像高级黑的时候,25日早上(星期天、西方圣诞节),以曲江管委会为首的多个政府机构,组织各自辖区成千上万名干部群众,全副武装上街捡烟头、拾垃圾了。于是,就有了我们后来看到的,西安大街小巷这场轰轰烈烈的“垃圾不落地、西安更美丽”行动。


2016年12月31日,西安市城管系统近3万余名职工全员上岗,开展垃圾不落地。(华商网)


某次,本人路遇四五十个衣着高档的官人,撅着屁股围着一条小街捡烟头,照片没拍好还得把烟头扔地上再捡一次。侧耳听人叨叨,这条街道被四五家单位轮番去捡了。看到捡烟头人的可怜样子,既为自己不抽烟不乱扔垃圾的习惯有点小惭愧,又对这种形式感十足的装模作样有点厌烦。于是在朋友圈里说:遇到歪嘴的和尚,好经也给念歪了。


很快有朋友留言:你确定是好经?


这个行为确实褒贬不一。从道理上讲,鼓励大家不随地乱扔垃圾,正常人士都不会有反对意见,但这样轰轰烈烈声势浩大,有些单位一大堆正事不干都跑去捡烟头,实在让看惯了运动式治理的国人厌烦。


但在这个事件上,有一个时间逻辑,被统统忽略了。大家都以为是王永康捡了27个烟头,底下人大拍马屁,才有了“捡烟头行动”;实际上,早在12月18日,西安媒体就报道了“垃圾不落地、西安更美丽”的活动,只是就像湖面上扔了一个小石子,基本上没引起多大波澜。




据说有些区县还在书记面前忙着讨好卖乖,我们干了这干了那,材料报送了一堆堆,以为凭借“嘴上功夫”就能讨得领导欢心,从而平步青云,抢占先机。于是才有了24日王永康城墙上的一圈“溜达”,表面上是要兑现此前“要到城墙上感受一下千年古都”的意愿,实际上则是用27个烟头,给了某些只说大话不干实事、只说大事儿不干小事儿的官员,亮了一张牌:你们离我要求的标准,还远着呢。


这显然是个挺精心的举动。


又过了一周,王永康在雁塔区红专南路社区调研,给雁塔区布置了两个作业:一个作业是做好“烟头革命”,提升街头市容环境;第二个作业是做好“厕所革命”,提升公共厕所卫生。


烟头和厕所为什么需要“革命”?王永康说,

“小小的烟头,反映出干部作风建设的大问题,小小的厕所,反映我们管理水平能力的大问题。凡大事都要从小事做起,积小胜为大胜,小事做不好、大事也做不成。这两个都是西安作为旅游城市,改善投资环境所需要做到的。”


西安的干部,显然应该更深刻地理解书记的用意,“少卖嘴、多动手”。如果只是理解成带领干部百姓一遍又一遍地捡烟头,想要快速进步,恐怕也难了。对西安各区的主要领导而言,当务之急应该是动脑子想一想,推出什么样的政策措施,可以使西安的环境卫生真正更上一层楼,这恐怕比捡了多少烟头,都更得领导及百姓的欢心。


老毕对此事更乐见的东西则在烟头之外:一个外地官员,刚入陕西官场,完全可以多看多听、不刺激谁,先卖各级干部一个好;当王永康以这种方式把自己置于舆论风口浪尖的时候,其实是很难再向现状妥协的,他旗帜鲜明地把自己放到了不思进取、作风慵懒的干部群体的对立面。


不管这架带着强大惯性的风车挑得动,还是挑不动,对于西安来说,显然已经需要有人下手去挑了。

 

3、西安地上的霾、天上的霾与心里的霾

王永康入陕主政西安这一个月,印象最深的,应该是这轮严重的雾霾天,中小学停课、单双号限行,前所未有。

12月19日,交警在西安绕城高速曲江收费站出口处引导非限行车辆通过。(新华网 邵瑞)


把地上的烟头捡起来,这事儿真的不难,尤其对于手握组织资源、动辄可以发动“人民群众”的官府来说,只要卯足了劲儿想干,保持一段时间“地面无垃圾无烟头”,是完全可能的。


但“西安更美丽”,显然得包括西安的空气还能凑合过得去。大街上再干净,空气污染爆表,没人敢在大街上走,你这美,俨然是严重残缺的。


比起消灭地上的垃圾,消灭空气中的霾,要困难多得多。这是个长期的命题,普遍的命题,顽固的命题,一时找不到祸源的命题……所以向消除雾霾亮大招,坦率地讲,短期来看谁也做不到。

2017年1月3日15:07,西安曲江芙蓉西路的PM2.5指数。(华商网-华商报)


而与空中的霾比起来,难上加难的,恐怕还是心中的霾。


西安这些年,最大的尴尬就是,发展严重落后了。


说历史传统、说战略地位、说特产小吃、说文化教育资源……说起来骄傲的不要不要的,连我这种低调的人,都能给15个外地朋友吹半个月牛皮。但一说现状,经济规模、人口规模、吏治水平,通常只剩两个字:呵呵。


据半月前《华商报》报道,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的经济实力比拼中,广州、深圳、武汉、成都和杭州的GDP超过了万亿大关,西安则只以5810.03亿元,排在第12位,仅仅高于哈尔滨、长春和厦门——对,你没看错,有两个就是东三省里的省会城市。



西部大开发的时候,我们觉得那是给西安的最佳机遇。重提一带一路的时候,我们觉得那是西安重现辉煌的契机。可惜,一路走来,先是被重庆甩开了,后来又被成都甩开了,近期媒体上讨论的热门是,西安好像又要被郑州甩开了……


西安人民心中那种不爽,久矣。


顶着十三朝古都的荣光,顶着国家各种政策利好,沦落到这个样子,除了说人不行,还能说啥不行?


一把好牌,再打不明白,依稀在当下东三省的尴尬那里,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4,西安一度还行,靠的是能人领军下的局部崛起

说西安干的不行,很多官员恐怕不答应。


大秦帝国、汉唐雄风、威武城墙,咱老祖宗老行了!但放到现代文明的元素列表里看,被大家津津乐道的很多东西,其实都是割裂的、浅显的,还不足以撑起一个现代文明大都市的架构。


如果说这些年在发展方面还攒了一点儿家底,除了国家战略布局方面的利好,比如军工资源、高等教育资源,占了很大优势,其他方面的成绩,老毕总结是“能人领军下的局部崛起”:


比如段先念对于曲江、景俊海对于高新、王军对于浐灞、韩松对于港务区……类似这些,都是做大规划、大格局、大概念的。随着逐步进入“后能人”时代,继续开拓格局,不守着摊子蛋糕越雕越小,需要更多有格局、有智慧的扛鼎新人。

国际港务区地理区位


换句话说,西安这么多年来的发展方式,有点像互联网企业里的事业部模式,去中心化的局部崛起,一个个事业部顶起来了,连接起来,共同撑起来一片天地。各个事业部之间,是并联的,不是串联的。


这种模式就决定了,每一个区域都有自己的特点,也有自己的独立性。所以在统筹发展的时候,重点需要关注的是如下几个维度:


一是一个高格局、大概念之旗,学名叫战略定位。大西安也好,国际化大都市也好,西部中心城市也好,在一个高站位之下,拉大西安发展的骨架。


二是做大基础脉络框架,城区规划、环路建设、地下铁路、金融物流等公共基础服务,能够做到四通八达,盘活血脉,有足够的张力与拓展空间。


2016年西安电视问政之后,效果如何?


三是在统一组织管理之下,进一步凸出各区域发展特色,签订针对性的目标责任,分解发展任务,“公开赛马”,谁崛起来谁就是太阳,激活区县领导干部的干劲儿。


第四则是管理“软件”了,通过各种方式,给各级领导干部以动力,懒不行,滑不行,光吹牛不行,溜须拍马不爱做小事儿也不行……


行动派,最可爱。王永康到任后,《西安日报》头版开起了“长安新语”的栏目,阐述了很多关于西安未来的看法,这让人想到了当年《浙江日报》的之江新语;另一个动作则是要求西安电视台,将原来两月一次的电视问政,改为一月一次,新开了一个“每日聚焦”的舆论监督类节目……


这些动作,都指向了公职人群的作风与状态。据说,很多机关单位都为此小有了些紧张感,毕竟谁都不想在新书记到任之后,率先做个反面教材。


这些动作搁在十年前,绝对没有问题;搁在十年后的网络新媒体时代,恐怕还得考虑平台影响力问题。如何最大限度的利用舆论监督利剑来刺痛并撬动官场,让四平八稳的老气生态变得活泼有生气,王永康还得多费点心思。


据说,王永康到任之后,拉了好几个微信群,把区县领导、各局局长们,搞到微信群互动管理。要问我怎么知道?听好几个体制内朋友说,有领导向他们学习微信发送信息的正确姿势!呜呼,对于很多领导同志来说,拉进微信群容易,让他们真的理解互联网时代的社情民意与发展机遇,这课补起来,恐怕也得费点功夫。

 

5,系统性思维:西安的“墙”有好多层

王永康到西安后,提出的首个Slogan(标语)是——“奔跑吧西安”,这口号让人会心一笑,参照的显然是浙江卫视那个火了全国的节目“奔跑吧兄弟”。


对于一个十三朝古都,让它奔跑起来,加速起来,首先就得面对如何打破“城墙思维”。这是陕西省委书记娄勤俭,两年以来多次提及的一个词汇,恐怕也是王永康必须认真求解的命题。

陕西省委书记为啥多次提跳出“城墙思维”?


从字面上理解,西安的“城墙思维”,起码有两重含义。


第一道墙在心里,如同城墙的方方正正,揣着几千年的老大思想,按照一个模式做事情,跳不出固有思维,创新也就难,敢尝天下先的劲头也就少,干啥都抢不到热乎的。


第二道墙在心外,一道城墙固定在那里,钟楼鼓楼成为中心,把西安城的框架就卡住了,使劲往外扩,修了个二环,再使劲往外扩,修了个三环,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大家都会说,心里的墙更严重,老毕倒是觉得,把什么都归到心里的墙,容易把责任虚化了,用鲁迅老先生的话说,拎个长矛枪冲进无物之阵,扯来扯去,不顶啥用。当下比较实际的,是把西安外部的“墙”,想办法拆掉。


西安格局做不大,人口体量不够,经济体量不够,提出要建国际化大都市,可往哪里发展的?最初提的思路是,西安咸阳一体化,可是忙来忙去,一体化的唯一成果就是把区号給统一了,其他的再也推不下去了。咸阳领导有自己的想法和需要,连搞个一卡通都“通”不起来。


最近更搞笑的是,西安和咸阳,关于严重雾霾天的学生停课、车辆限号,都是两套标准,咸阳限两个号的时候,西安限五个号,搞得要到“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的同志,掰着指头算不明白能把车开到什么地方。



后来看实在融不起来了,西咸交汇区域搞出个国家级新区——西咸新区,这一下更热闹了,生生搞成了三足鼎立。很多事儿,咸阳那儿卡了一截,西咸那里卡了一截,西安这里卡了一截。开车溜达一圈,老西安人都说不清楚身在哪个地界。


江泽林在陕的时候,亲自挂帅,高调推动,发展势头很好,但后来省里态度似乎也有点犹豫。后来西安常务副市长岳华峰,在宝鸡书记到西安当市长之后,被调到西咸新区接任到龄退休的王军,当了党工委书记和管委会主任。这样的人士安排,看起来有助于西安与西咸的互通发展,运作起来,就难说了。


咸阳使用“长安通”,是一种不得已的倒退


于是可以看到一个怪现象,西安的绕城高速,紧贴着三环头上跑,基本算是重复建设了。想要搞个四环、五环,已经很难做到了——你一搞,就搞到西咸新区地界,或者咸阳地界了。啥意思?要动我的地盘?谁出钱?谁主管?


西安的格局就这样被框住了,修个地铁,也只能在这样的格局里辗转腾挪。修到咸阳这个事儿,还是拉拉扯扯,勾勾拽拽。


娄勤俭最近一次关于“城墙思维”的讲话,应该是2016年11月4日,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大西安建设规划设计情况汇报,那个会上还请来了新加坡规划局原局长,看起来决心不小。



娄勤俭说:要跳出“城墙”看西安,从全国、全省发展大局出发,运用系统性思维搞好大西安规划,为建设历史与现代交相辉映、传统与时尚完美融合的国际化大都市打好基础。


怎么跳出城墙思维,怎么系统性规划,把西安做到一个新格局之下,这既是西安市的命题,也是陕西省的命题。尤其怎样以新的“隆中对”,平衡好现有各版块的诉求,需要高超的沟通智慧。但无论如何,从娄勤俭的多次表态来看,这个“格局”问题,已经到了必须痛下决心的时候了。再这么耽搁下去,谁都搞不好。


这对王永康来说,既是挑战,更是难得的机会。

 

6,古城奔跑的西安道路:开放与市场活力

比起人口260多万的地级市浙江丽水,让870万人口的古城西安奔跑起来,殊非易事。


截至目前,西安官场一以贯之的强大同化能力,还没有展现出来。在触及到一些既得利益格局的问题之后,我们不能低估一个系统,对于一个人的抵触可能。从西安拉土车、地铁等多个行当被揭露的信息来看,传说中的利益同盟,还是很强的,只是你我小民看不到而已。



更关键的是,对于历史悠久、盘根错节、基础素养有限的古城西安,必须得找准一个合适的撬动杠杆,产生四两拨千斤的效用。


一是城市整体规划能力,做强骨架之后,做出更有特色的功能圈结构,然后以“官员赛马”的政绩考核杠杆,调动局部崛起的潜在能量。西安确实有很多值得称道的地方,曲江的旅游文化、高新的科技企业、浐灞的生态、临潼的休闲、雁塔的教育、长安与高陵的新兴农业……在同一面大旗之下,各显身手,协同资源,才能讲出更好的故事。每一个区,都是西安的一个“特区”,得按照特区的思路,来规划发展路径。


《每日聚焦》定位为“西安电视舆论监督新坐标”


二是官员作风整肃,观望不作为、给群众摆脸色,这些事儿还必须开放新闻媒体的社会监督功能,尤其是网络新兴媒体的监督功能,就地立规矩,形成一种健康文化。让各级官员紧绷神经,天天盯着市委市政府、盯着书记市长,只是第一步,光这么盯很容易搞出只会捡烟头的“东施效颦”。在一个健康的社会生态中,必须引导官员们“天天盯向社会痛点”。


西安最大的问题,是社会活力不够,市场活力不够,是政府不开放,官员不思进。城墙是借口,十三朝历史也是借口,人,才是最根本的因素。折腾官,折腾不愿做事的官争着去做事,这是一个城市主官最重要的抓手。


《每日聚焦》首期指出西安碑林区问题,领导连夜整改。


现代城市的发展,城市里企业的发展,都已经不是政府主官全权策划包办的事儿了。城市要做的是平台,是政务服务,是金融财税配套,做出开放与市场的活力,激活每一个局部的崛起。说到底,得有一批靠得住的人,有靠得住的状态。


王永康到任一个月来,说的最多的一个词汇,就是“追赶超越”。不管追赶谁,超越谁,打铁先得自身硬,首先得有一支像样的公务员队伍。


从这个意义上理解王永康,明知27个烟头的示范,会有褒贬不一的声音,也会果敢地做下去,希望以此律动沉重的西安能够奔跑起来,对于一个完全外来、背负着诸多使命与期待的高级干部,未尝不是一个恰当的选择。


不这么干,面对的更是难以刺痛的无物之阵。


陕光灯(shaanlight)出品 

原创作品,禁止转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