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专访 | 张宝通谈大西安:万里长征走了第二步
2月20日,西安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市长上官吉庆作政府工作报告。
对于这次“史上最受关注的西安两会”,陕光灯此前做了详尽的背景分析。2月21日,陕光灯专访了陕西省城市经济文化研究会会长张宝通,深度解读政府工作报告和“大西安”战略。
△ 1月29日(初二)上午,西安市委书记王永康拜访陕西省城市经济文化研究会会长张宝通。
陕光灯:今年西安市的政府工作报告,有哪些亮点和创新?
张宝通:党代会是从格局上说,勾画框架、战略、思路;政府工作报告是落实,都是“干货”,谈的是具体工作、具体项目,比如产业升级、创新发展、交通、民生工程。
跟往年工作报告相比,新的是“大西安”。新常态、创新发展、追赶超越,去年也有这些内容。今年和去年不一样的,就是把西咸新区交给西安市管理,把西安做大,大西安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因为我们喊了这么多年,说是大西安,但没有实质性的进展。这次把西咸新区交给西安代管,而且统计口径上也统计给西安,不但地盘扩大了,经济总量也扩大了,是很大的变化。
陕光灯:西安在过去两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为什么只字未提“大西安”的说法?
△ 西安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大西安出现次数”(制图:陕光灯)
张宝通:西安不敢提,提了有野心哪。因为“大西安”是由省委省政府决策,由西安来落实。这次我们来了个胆大的市委书记王永康,所以敢说敢提。
以前也提,因为没有实质推进,所以没有强调。今年强调了,是因为把西咸新区代管了,所以叫大西安。
陕光灯:这种突然的提速,西安的既定政策是否需要踩一脚刹车再调整方向?
张宝通:西咸新区的发展也是经过了曲曲折折,原来西咸新区搞了两个新区,一个是渭河南岸的沣渭新区,一个是渭河北岸的泾渭新区。
当时“省市共建,以市为主”,沣渭新区归西安市管,泾渭新区归咸阳市管,后来变成“省市共建,以省为主”,西咸新区归省上管。
西安、咸阳、西咸新区是三个主体,实行一段,是三足鼎立,同床异梦,体制不顺,现在又调整了,把西咸新区交给西安市管,“省市共建,以西安市为主”,全部交给西安代管,没有咸阳市的事儿了。
陕光灯:咸阳人在心理上会接受大西安吗?
张宝通:西咸一体化是大趋势,原来咸阳抱有抵触情绪是错误的。
1999年,江泽民在陕西讲西部大开发,讲陕西是西部大开发的第一阶梯,西安是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
本来经济发展的热点应当由深圳为窗口的珠三角、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向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地区转移,但是热点没转移到西安,跑到重庆、四川成都了。为什么呢?
△ 西部大开发“十三五”规划1月出炉,构建 “五横两纵一环” 总体空间格局(内蒙古晨报)
重庆是合并了原万县市、涪陵巿和黔江地区的直辖市,实现了重万一体化;成都是合并了原温江地区和简阳市的大成都,武汉是由汉口、武昌、汉阳合并而成的大武汉。
我们的国际知名度、区位优势、科学教育比成都强得多,但世界500强,成都比西安多得多;外国领事馆,成都有几十个,零头都比我们多;外资银行也是,西安两三个,成都几十个。
△ 西安领事馆区,位于浐灞区广安路以北,首批四座统建馆已启动建设。
过去50年代,老地图上,西安比成都多一个圈,成都是个中等城市;现在一个成都等于两个西安。
郑州呢,原来根本不如西安。西安比郑州人口多,国际知名度比它高,科技教育高新技术比郑州强得多,国防科技全国第一,谁也比不过。
但河南胆大,思想解放。郑州是全国第一个放开农民工户口的省会城市,全国都没放开,它就放开了。郑州现在户籍人口1000万人,西安现在常住人口800多万。
△ 2月21日,郑州史上最大规模的重点项目集中开工。294个项目,总投资1967亿元,年度投资724亿元。(东方今报)
西安不搞西咸一体化,不把自己做强做大,谁愿意到西安来?世界500强不愿意,外资银行不愿意,外国领事馆也不愿意,所以就落后了。
本来西部大开发对我们是机遇,但差距拉得更大了。现在搞自贸园区,对陕西是机遇,但更大的是挑战。如果不搞大西安,成都、重庆、武汉会把西安甩得更远更远,差距拉得更大更大。
西安才是咸阳,咸阳不是咸阳
西安和咸阳本来是一个城市,不要分家,分家就双输了。西安落后了,咸阳会更落后。
西安才是咸阳,咸阳不是咸阳。司马迁在《史记》里记得很清楚,“汉长安,秦咸阳也”。为了保留“咸阳”这个名字,把咸阳叫咸阳,那指的是“咸阳古渡”。1966年到1971年,咸阳市也曾归西安市管。
就像“西安才是长安,长安不是长安”,汉长安、唐长安都在西安,为了保留“长安”这个名字,才把韦曲叫长安,原来是长安县,现在是长安区。
陕光灯:现在还是有人反映,长安区在小公交等方面,融合得也不充分
△ 1月18号,《每日聚焦》关注长安区大公交难进驻问题(西安网)
张宝通:那是因为西安市思想不够解放,现在是城三区(碑林、新城、莲湖)或是城六区(加上雁塔区、未央区、灞桥区),长安区没有进入城六区。
长安区比灞桥区离城区还近,为什么不变“城七区”?加上高陵“城八区”?这么一弄,肯定就融合进来。
陕光灯:外界有声音提到,应该把渭南和杨凌也拉入大西安的拼图里,形成一个更大范围的西安,您怎么看?
张宝通:西咸一体化,和大西安都市圈是两个概念。西安咸阳是合成一个城市,渭南、杨凌、铜川,是我们的卫星城市。
设了西咸新区是走完第一步,把西咸新区划给西安市代管是万里长征走出了第二步,最终是要把咸阳合过来。目前行政上把西咸新区交给西安代管,行政区划划过来是要民政部、国务院批。
西咸一体化,不是西安和西咸新区一体化,是西安和咸阳的一体化。我们不能止步于此,要继续前进,继续推进西安和咸阳在行政区划和行政体制上的一体化,真正组建大西安。
陕光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到2020年,西安GDP过万亿。
张宝通:为啥敢提?是因为西咸新区代管,统计给西安,所以西安是上了个大台阶,跨越了。
针对我们的目标,不能止步于西安和西咸新区一体化,要推进到西安和咸阳一体化,那么到2020年,到万亿就没问题。
△ 西安2016年1-12月各区县生产总值 (西安市统计局)
因为西咸一体化以后,1+1>2,变大都市了,吸引力大了,世界500强就来了,外资银行也来了……外商来了,发展就快了。
西安目前的招商引资是事倍功半,重庆成都招商引资是事半功倍。不是我们不给力,是我们的城市太小,吸引力太小,招商很难。
普通老百姓没有考虑到招商引资。我们西安虽然大学多,但留不住人才。西安搞西咸一体化、搞国际化大都市,有前景了,人才肯定留下了。
陕光灯:那大西安战略、关天经济区、丝路经济带,这三者的关系应该如何协调?
张宝通:2004年4月,国家发改委和国务院西部办曾在西安召开大关中经济带座谈会,把河南三门峡、山西运城、甘肃天水等城市也邀请来了,准备构建大关中城市群。
但由于东、中、西三大地带分割,三门峡和运城属于中部,纳不进地处西部的关中,最后大关中就剩下了关中-天水。
这个名字叫得不伦不类,关中是一个区域,天水是一个中等城市。论实力,关中是一个西瓜,天水是一个芝麻。但是没有天水,就跨不了区域。
△ 关中—天水经济区空间结构图
当初搞不成,现在“一带一路”突破了东、中、西界限,我们应当重提当年国家发改委和国务院西部办的大关中方案。
现在为什么要搞大关中城市群呢?因为我们周边的城市群都比西安大。
国家在关中周边布局了跨省域的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和呼包鄂榆城市群,都比关中城市群大。
特别是和关中同处亚欧大陆桥经济带的中原城市群,不仅抓住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机遇,构建了郑州大都市区,而且将中原城市群范围由河南扩大到山西、安徽、河北、山东,形成跨五个省的大中原城市群,对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形成强大压力和挑战。
陕光灯:您曾经提到过,西安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新起点,是高于其他的战略支点,起核心作用。那么现有的西安+西咸,甚至是+咸阳的大西安架构,是否与成为这个战略支点的要求相匹配?
张宝通:目前陕西联合甘肃构建的关中—天水城市群虽然是跨省域的,但远不如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担负不起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和“一带一路”核心区的重任。
现在甘肃把天水、平凉、庆阳等划到了大关中经济区,延安与庆阳和黄河金三角的临汾处在同一纬度,也应当纳入大关中。
陕南的商洛已经纳入大关中,西安到成都、重庆高铁修通后,汉中、安康到西安就更便捷了,也应当纳入大关中。
另外西安至十堰高铁、汉中至陇南铁路开建,十堰、陇南也可以纳入大关中城市群。
这样除榆林已被纳入呼包鄂榆城市群外,全省绝大部分都进入了大关中,陕西才可以称得上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新起点和“一带一路”的核心区。
这样构建的大西安为中心的大关中城市群也是跨五个省的,而且国际化大西安比郑州更大、更强、国际知名度更高,由“米”字形交通骨架连接的大关中城市群,科技教育、高新技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特别是国防科技比中原城市群具有明显优势,将会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亚欧大陆桥上的龙头老大,就能担负起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和“一带一路”核心区的战略重任。
陕光灯:通过网上声音的收集,我们会发现虽然大西安的框架设置的很科学,未来也很值得期待,但民间或者说是网友对大西安这个东西似乎总是不待见,曲高和寡,这有什么原因?
张宝通:大西安是个宏观上的概念,要让市民感觉到,有个滞后效应。
比如地铁一号线延伸到西咸新区,地铁五号线延伸,西安北客站到机场修城际铁路……五年以后或者三年以后修好,去咸阳就很方便。修地铁有个过程,所以现在还感受不到,现在只有公交卡能统一。
另外,房价马上就会体会到。西安代管西咸新区后,大家觉得有前景,国家又定位为国家中心城市,投资者来了,人也来了,房价自然要涨。但西安毕竟地盘比较宽,房价涨是缓慢地涨。
陕光灯:如何解读“2017年西安文化产业增加值增加15%”?
张宝通:我以前总诟病西安旅游,西安是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旅游文化这么丰富,为什么总是做不过沿海?做不过南方?
因为总是以专家为本,以学术为本,按专家的意思做的,但老百姓看不懂。没有以人为本,没有以普通游客为本。
以人为本,以游客为本,才能走向市场。走向市场了,别说增加15%,增加20%、30%也很容易。
我们要看市场需求、市民需求、普通游客需求。对于普通游客,要“再现”、直观,这样文化才能发挥作用。
西安的定位定错了
但是,陕西把西安定位定错了——“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成旅游城市了。西安应该是亚欧合作交流的国际化大都市。
西安在历史上就是亚欧合作交流的国际化大都市。在汉唐长安那个时代,亚欧大陆实际上就是世界。
那时,美洲还没有被发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是近代的事;除地中海沿岸,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还是不毛之地;到明朝郑和下西洋,中国才开始大规模走海路。可以说,古丝绸之路就是古亚欧大陆桥。
当时,罗马的商人、波斯的商人、西域各国的商人和日本、韩国的友人云集长安,长安事实上成为亚欧合作交流的国际化大都市。
今天的西安虽然不是首都了,但如果抓住“一带一路”的历史机遇,发挥好自己的区域优势,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大潮中,仍然可以成为亚欧合作交流的国际化大都市。
第三顶国际化大都市的帽子
国家为什么戴给了西安?
贯穿我们国家东、中、西有两条经济带,一条是长江,一条是亚欧大陆桥。这两条经济带的模式不同。长江经济带的模式是龙头带动,上海是长江经济带的龙头。
亚欧大陆桥经济带没有龙头。连云港是小小的港口城市,当不了亚欧大陆桥经济带的龙头,带动不了从徐州、郑州、洛阳、西安、咸阳、宝鸡、兰州到乌鲁木齐这么长一条经济带。
但是,亚欧大陆桥经济带有心脏。西安地处我国大地原点附近,是沿桥最重要的中心城市,其科技教育、高新技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国防科技在沿桥是最强的,可以成为亚欧大陆桥经济带的心脏。
△ 西安市高新区
上海作为长江经济带的龙头是国际化大都市,西安作为亚欧大陆桥经济带的心脏为什么不可以成为国际化大都市呢?亚欧大陆桥是国际大通道,长江还不是。
虽然目前西安的综合实力和开放程度远不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南京、杭州等沿海中心城市,但国家为什么继北京、上海之后把第三顶国际化大都市的帽子戴给了西安?
因为西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际化大都市,是亚欧合作交流的国际化大都市,今天依托亚欧大陆桥经济带心脏地位,仍然可以成为亚欧合作交流的国际化大都市。
△ 欧亚经济论坛会址(来源:西安世博园)
西安在亚欧合作交流上的区位优势是任何城市不可替代的,国家把欧亚经济论坛的永久会址放在西安,批准在西安举办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在西咸新区设立丝绸之路经济带能源金融贸易区。
现在,亚欧合作交流的国家平台主要都在西安,事实上西安已经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中国中心,最有条件、最有资格代表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和城市交流合作。
发扬“冷娃”精神 放胆追赶超越
这两年我们都在谈追赶超越,要追赶超越就不能循规蹈距、按部就班、四平八稳、循序渐进,而必须打破常规、强力推进、雷厉风行、跨越发展。
几千年来,人们对陕西精神有一个流行的、形成共识的通俗概括,就是“陕西冷娃”。
所谓“冷”就不是“热”,不是跟风,不是随大流,不是人云亦云,不是常人的状态。常人没有的胆量和魄力他有,常人不敢破例、不敢干的事情他敢干。
追赶超越就需要这种精神,也就是敢做、敢为、敢担当、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不光要敢干,而且要干得有影响,还要勇于对后果担承负责,要敢于干前人从未干过的创新事业。
在西咸一体化、整合大关中上,思想要更解放一些,胆子要更大一些,步子要更快一些。
陕光灯(shaanlight)出品
原创作品,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