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顺丰和腾讯,产业互联网的蛋糕怎么分?
作者:左刀
微信公众号:xiaoshangbang 微博号:小商帮
版权申明:本文为小商帮原创,转载请务必添加来源和作者
小商帮:新经济,新科技,新服务,新模式
产业互联网是什么?
关于产业互联网,在网络上有非常多的讨论版本,但迄今为止竟然没有一个权威的明确定义。有的专家认为,产业互联网就是互联网+,有的专家认为,产业互联网是区别于过往所谓消费互联网的,以企业为主导的网络,还有的专家认为,产业互联网是企业智能化升级改造,侧重于B2B,另外有少量专家认为,产业互联网就是工业互联网。
不管如何,要理解产业互联网,我们要弄清楚几个终极的问题:
为什么要有产业互联网?
产业互联网能做什么?
产业互联网的目标是什么?
如果抛开这几个问题来讨论产业互联网,无异于缘木求鱼,只是口舌之争罢了。我们在接下来,先讨论一下这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搞清楚了,那么产业互联网是什么也就呼之欲出了。
一、为什么要有产业互联网?
在讨论产业互联网之前,我们先来讨论一下人类本身,只有搞清楚人自身的需求,你才会明白所有的科技和变革,其实本质上还是围绕着人来进行的,也会明白为什么会在这个阶段,出现产业互联网的说法。
人类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追求自由和平等的历史。
在农耕社会,由于工业生产能力的匮乏,农业是最为重要的产业,对应的,土地是所有要素中最为关键的要素。这个时候的阶层是非常明显的,普通老百姓的命脉被土地给牵绊,他们的主要目标是能吃饱喝足,按照马斯洛的划分,这是最基础的生理需求阶段。
但是,农耕时期生产力极度不发达,社会等级非常的森严,少数富裕阶层和广大穷人之间的冲突就不可避免,而这种冲突的起因往往是穷人吃不起饭引起的。
这促使了农业社会生产效率的提升。但这种提升极为有限,普通人依旧吃不饱,穿不暖。这就为技术革命埋下了种子。
到了工业革命时期,三次工业革命大幅度提升了人类的社会生产能力,而这种生产能力的提升,本质上是为了让人类能够充分满足生理上吃饱喝足的能力,并且在客观上让富人和穷人之间的鸿沟大幅度缩小。在吃饱喝足之后,人类才有了更多的精神需求。
到了现代的社会,人和人之间的鸿沟被进一步填平,虽然依然有贫富之分,但在中等发达以上的国家,普通老百姓也能够经常参与一些娱乐活动,虽然娱乐依旧有等级之分,但至少对于普通人而言,已经不满足于基本的生理需求了,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成为当下年轻人的时髦。
在互联网出现之后,人类社会的这种需求在互联网社会被重新演绎了一遍。
小商帮科技(公众号:xiaoshangbang)在历史文章《互联网风口捕捉指南系列》中,曾经描述过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历程。从最初什么都没有的框架搭建,到互联网的繁荣,到移动互联网的繁荣,基本上也都是在不断满足人类本身的各类需求在进化着。进化到当前,也同样到了从内容的不丰富阶段到内容大爆炸阶段,然后要追求更高的精神享受的阶段。
从供应链角度来看,不管产业互联网如何定义,最终依然是以人为目标。
当现实社会和虚拟社会的需求达到共鸣时,人类的需求提升也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自由、平等”,将成为现实社会和虚拟社会共同的诉求。
在小商帮科技(公证号:xiaoshangbang)近期的文章《共享经济、新零售、区块链和物联网,去中心化的机遇和思考》一文中,我们说到了“去中心化”是目前社会发展的潮流,尤其是在虚拟的互联网社会中。而到了未来的物联网时代,这种“去中心化”将达到极致。
而去中心化的本质,是追求自由、平等。
目前最热的“共享经济”,就是去中心化的代表方向之一,而共享经济的核心,则是让相对贫穷(包括知识贫穷)的人群能够通过较低的成本,享受相对富裕阶层的产品和服务,从而达到平等的目标。
而比特币的暴涨,也体现了人类对于不受各国政府货币控制的“自由”的追求,在互联网上实现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全球货币的统一,是这种去中心化自由精神的体现。
在未来迈向去中心化社会的过程中,由于人类的自我觉醒,年轻人对于自由和平等的追求将会更加强烈。由于全球社会体制和经济体制的千差万别,网络社会就成了人类去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平台。
有了这个认识,我们就知道不管网络社会技术上如何去发展,概念上如何去转变,其核心是在下一个阶段能为你提供更多符合精神层面更高需求的服务,直至最终对于自由和平等的追求能够在网络社会上基本实现。
由于每个人的需求千差万别,在达到真正的自由、平等的精神追求之前,如何满足每个人的个性化需求就成为了难题,因为传统的产业,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其生产和销售模式,都是“中心化”的模式,既:厂家根据估算(粗放式),生产几乎一样的商品(或者系列),然后通过线下或者线上卖给消费者。
这种模式有几个非常典型的弊端:
1、厂家的产量估算往往是错的,这会造成大量的库存积压,或者严重的供不应求;
2、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得不到体现,个性化主张很难传达到生产端;
3、整个社会的资源不能有效调配,浪费严重,效率低下。
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发展的今天,迄今为止,对于产业中这种粗放式的经营模式依然无法给出很好的解决方案,因此,有识之士提出了“产业互联网”的理念,正是为了解决这些典型的弊端。可以说,产业互联网不仅仅是工业互联网,他还包含了农林牧渔和部分第三产业。
无论是何种领域,都是要解决低效率、个性化和高度适配的问题。
小商帮科技(公众号:xiaoshangbang)认为,正是因为产业互联网的来源依旧是围绕着人这个最为核心的要素产生的,所以,有人简单的把产业互联网和所谓的消费互联网进行划分并隔绝是非常不可取的,实际情况是,产业互联网的构造要包含消费互联网,只有一体化考虑的产业互联网才是面向未来,有生命力的形态。
二、产业互联网能做什么
我们在上面说了,产业互联网的产生,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解决人类自身个性化需求而诞生的,而为了达到解决个性化需求的目的,其供应链体系会进行重构。按照新零售的说法,“场、货、人”将被转变成“人、货、场”,未来的消费将围绕人为中心进行构建。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可以解决低效率和高度适配的问题,从而在未来理想的“按需分配”的道路上走的更远。
产业互联网从宏观上说,最终要解决几个问题:
1、社会资源的按需分配,尽可能减少浪费行为;
2、生产方式的个性化定制,大幅度提升效率和用户体验;
3、产业链上下游的深度整合,数据共享;
从微观上来说,产业互联网还能解决:
1、产业内部的升级改造,供应链体系的优化;
2、企业内部的数据采集、存储和数据接口标准化。
为了能够更好的说明问题,我们来举一个初级阶段的产业互联网的例子:
某公司把自己的生产车间进行了改造,用机器人替代了人类,并在公司内部实施了供应链管理的系统,采用物联网体系建设了数据采集系统和通信系统,大幅提高了企业内部的生产效率,这就为产业互联网打好了内部的基础。
该公司把数据存储到了一个云空间中,而这个云空间的运营者,可能是一个大型的产业平台组织(以下简称Q组织),该组织具有对产业中各个企业的数据进行共享的能力,这就把单个企业接入了一个典型的产业互联网范围内。
理想的Q组织不仅有某企业的数据,还有上下游企业的数据,并且有线上和线下的零售数据和消费者行为数据以及物流数据。
在某地某个节日来临之前,Q组织根据市场监测的数据以及历史消费行为,生成一套模拟消费能力的数据模型,根据模型,Q组织可以调配全国的厂家和上下游企业,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产量的预估并提前进行生产、仓储和物流的安排,最终在节日到来时,能够快速敏捷的满足终端用户的需求,大大提升用户的体验。并且对于临时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监测,并利用系统迅速进行全国范围内的调配,大幅增强效率。
三、产业互联网的目标是什么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在初级阶段,产业互联网能大幅度提升产业链的效率,并大幅度降低社会资源的浪费。这个阶段,重点是产业互联网本身的网络建设,包括硬件设施的投入。
那么到了中级阶段,产业互联网就要开始满足每个人的个性化需求了,也就是真正的C2B阶段的到来。
在目前阶段,个性化定制方面已经有企业进行了这方面的尝试,比如红领集团的西装生产,目前就开展了C2M的尝试,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搜索查看,但这还不是真正的C2B。
根据阿里巴巴总参谋长曾鸣的说法:“C2B 模式是对传统工业时代 B2C 模式最根本的颠覆,是新商业创新最重要的工作。只有当 C2B 开始大规模兴起的时候,整个商务的全链路才会彻底地被互联网重构。B2C 和 C2B 看起来不是一个简单的顺序颠倒,实际上是整个商业逻辑的改变,也是整个商业网络从传统的供应链走向网络协同的全新的、基本模式的变化,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商业范式的革命。”
理想情况下,C2B的意思,就是先有消费者需求产生而后有企业生产,即先有消费者提出需求,后有生产企业按需求组织生产。通常情况为消费者根据自身需求定制产品和价格,或主动参与产品设计、生产和定价,产品、价格等彰显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生产企业进行定制化生产。
根据中山大学戴国良老师的说法:“C2B产品应该具有以下特征:第一:相同生产厂家的相同型号的产品无论通过什么终端渠道购买价格都一样,也就是全国人民一个价,渠道不掌握定价权(消费者平等);第二:C2B产品价格组成结构合理(拒绝暴利);第三:渠道透明(O2O模式拒绝山寨);第四:供应链透明(品牌共享)。”
而根据小商帮科技(公众号:xiaoshangbang)的历史文章《共享经济、新零售、区块链和物联网,去中心化的机遇和思考》中的描述,比C2B更进一步的,是未来接近共产主义的“按需分配”模式,这是一种典型的去中心化分配模式,人类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都将得到极大的满足。
产业互联网的要素
在大致了解了产业互联网是什么之后,我们需要了解产业互联网的要素。
在一个理想的产业互联网体系中,首先必须要有一个“大脑”,这个大脑就是整合了各方数据资源,包括生产方,消费者,供应商,物流公司,金融体系等,并进行统一调配的中心。
所有产业互联网中的企业,都必须将数据存储和共享到平台上,而这个平台本身的体现形式就是一个云平台的概念。
这实际上会造成产业内不同企业的博弈,最典型的就是本次菜鸟网络和顺丰的撕逼大战,菜鸟网络并不是简单的要做一个物流的服务平台,其真正的目的是在未来接入阿里云体系,成为一个产业互联网的中心,而今天(2017年6月7日)阿里巴巴刚刚发布的“品牌数据银行”,也是其产业互联网布局的一部分。
而顺丰已经不满足于只在物流领域进行发展,他的下一个战略目标是“综合物流服务提供商”。并且,顺丰已经做好了对于部分垂直行业全面渗透的准备,而这与阿里的战略是重合的。
这种冲突的结果,就是“谁当老大”!事件本身谁对谁错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顺丰在很短的几天内完成了需要至少几个月才能完成的与京东、美团和网易的数据对接,显示了这场有预谋的老大之争背后,是阿里集团和顺丰+腾讯系+网易的综合博弈。
而顺丰+腾讯系+网易罕见的联手,背后的目的是谁都不希望在未来的产业互联网战争中掉队,因为这里面的商机比起现在的互联网体系而言,可能还要大上好几倍。包括所谓的新零售,不管是阿里的零售通,还是京东的新路通,以及未来所谓零售的线上与线下的融合,其本质上都属于产业互联网体系。
真正的产业互联网,要将商流、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进行全面的整合,从而达到高效整合资源的目标。
在一个垂直行业的产业互联网中,信息流是大脑,其核心是云平台和大数据,商品流则是中心,不管是B端还是C端,本质上是商品在流通,而物流和资金流则是实现目标的手段。
而阿里巴巴之所以被网络上一边倒的叫骂,其本质是动了太多人的奶酪而引起的舆论引导——阿里巴巴是一个全行业类别的综合平台,不管是日处理数据量还是物流投递量,甚至云平台、金融支付和征信的建设方面,都是国内绝对的老大,菜鸟网络建成之后,其商品流、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将达到史无前例的大一统,这种大一统带来的效率提升和用户体验将会远好于目前的状态,用户的体验成本也会大幅降低。而且一旦这种体系能力建成之后,其海外的市场竞争能力将大幅度提升。
这种能力在2016年双十一已经得到了初步体现:2016年的双十一活动中,整个阿里巴巴平台产生了6.57亿个包裹,在包裹量比前年双11增长了40%、50%的前提下,每个包裹送达消费者的时间缩短了15个小时,用智能化,极大提升了消费者的满意度。
然而,一旦这种状态形成,不仅腾讯、京东、顺丰和网易们再也看不到超越的希望,同样产业互联网上希望能够切入某个垂直领域的企业们也会面临非常大的竞争压力——产业链上的企业如果要接入产业互联网,通过成熟的阿里巴巴体系,会比通过其他第三方平台要方便的多,效率也会提升很多。
而另一个问题是,阿里系如果进行了大一统的产业互联网建设,其数据安全问题确实也会遭到质疑,毕竟阿里并非去中心化的区块链模式,其数据安全是否有保障关系到平台内各个产业的未来发展,关系重大。
其实,在这个量级的数据量方面,facebook,google,微信,qq等同样会有很大的安全隐患,不过,相比于这些个人隐私类的数据,产业互联网的企业数据会更加重要。在目前来看,数据安全问题没有较为妥善的解决方法之前,阿里巴巴要进行综合产业互联网平台的建设难度非常大,不仅有友商的竞争和阻挠,国家层面也不一定支持这样的做法。
所以,虽然从理论上看,阿里巴巴最有资格成为中国实际上的产业互联网平台的缔造者,但由于牵涉利益太多,历史的进程必然会被拖延,最可能的情况是,未来将会以国家来主导,国企插入(移动,联通,电信等),BAT、华为等企业参与来建设这样的综合性平台,在数据采集端,国企和华为等企业将会成为主要力量,其在大数据方面的能力也非常强大,而BAT等民企则是大数据的主要提供方,阿里的商流,资金流,菜鸟的物流体系等在这中平台的建设中,依然占有重要的地位。
但菜鸟的建设并不会因为这次事件而受阻,相反的是,这次事件之后,阿里将会加大在物流领域的投资。至于一些文章担心的垄断以及物流公司利益最小化等问题,可以参考兴业证券的文章《快递行业大一统?顺丰菜鸟之争落幕后,再议阿里菜鸟的野心》,文章很专业,也很客观。
产业互联网的机会
我们前面说过,由于历史的进程已经到了线上和线下都在追求消费升级,体验升级的阶段,互联网的自由和平等精神被不断放大,产业互联网的建设已经势在必行。
在一个完整的产业互联网建设中,包括了几个最主要方面的建设:
1、云平台
2、基于大数据和AI的控制中心
3、物流和资金流系统
4、物联网
其中,云平台是数据存储和运行的基础,大数据是整个产业互联网的“能源”,而AI则是让整个产业互联网智能运行的大脑。
物联网系统,则分布在企业内部的数据采集,信息传输以及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平台之间,物流体系等各个方面,物联网体系将取代当前的互联网体系。
在整个体系的建设中,物联网体系的建设基本上已经没有什么悬念,三大运营商和华为等企业基本上瓜分了所有的份额,这也决定了他们在未来的综合产业互联网体系中已经立于不败之地。而其他厂商,例如传感器领域的厂商如果想进入产业物联网体系,最好的办法就是跟这些公司进行合作。
物联网体系的建设,不仅能用在产业互联网当中,对于未来智慧城市的建设也同样非常的重要,物联网的布局,是去中心化的天然选择。
而云平台,大数据和AI系统则存在非常多的不确定性因素,从目前来看,国内企业中比较确定能够参与的,三大运营商,华为以及阿里巴巴应该不会有太大的悬念,而以AI技术实力最强著称的百度也有很大的机会能够参与。
而在物流,资金流层面,各大银行,菜鸟联盟参与也基本上没有太大的悬疑。
对于其他公司而言,怎么样与这些公司进行合作,在自己的技术优势中为这些公司提供服务,将决定了能否参与未来国家的综合产业互联网建设。
或许,顺丰+腾讯系+网易在这件事情上的合伙站队,顺丰甚至不惜与自己的金主之一阿里撕破脸皮,更多的是为了能够在未来产业互联网领域中,得到更大的蛋糕,毕竟,会叫的孩子有奶喝,大家都不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