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硬塞的满分,不过是个符号
全文共1423字,阅读约5分钟
孩子的成长道路上,会面对许多难题,爸爸妈妈可以给到孩子正确答案,但是寻求答案过程中的每一次欢笑,每一次落泪,每一丝沮丧,每一份遗憾,这些生命的体验和感受,其实需要孩子自己去体会。
“要赢比赛
就要按我说的做”
最近,有一位妈妈告诉青小鹿她和儿子之间的一个故事:
有一天儿子放学回家,他高兴地告诉我,他被老师选上去参加学校的讲故事比赛了,因为老师认为他讲故事的形式很特别。但紧接着,
他又有些沮丧地说,老师觉得他选的故事讲的人很多,没什么新意,建议再换一个别的内容。
换个内容也就意味着所有的东西都要重做,两天之后就要比赛了,时间紧任务急,于是我和儿子一起合作,一直“加班”到晚上十点多,故事才基本成型。
虽然说是合作,但为了省事,从选材到做课件,其实基本都是由我代劳的。他在旁边看着我做,偶尔我会询问他的看法,但一旦他的想法和我的不符合,而我认为我的更好时,我就把他的给否定了,并坚持让他按照我的要求去做。
我告诉他,只有这样做才有机会得奖。
表面上在征询他的意见
其实我只是想操控他
晚上我躺在床上,一直在想儿子比赛的事,我们把故事完全改了,儿子对内容不熟悉,又没有参赛经验,以为背背稿子就是比赛,这样肯定拿不了奖。
于是,第二天一早,我就跑到他床边问他:
“需不需要妈妈放学时去学校帮你辅导一下呀?”
但是他斩钉截铁地说:
“不需要!”并且信心百倍,“我自己会练习,我自己知道怎么做。”
我心里明白,表面上我在征询他的意见,其实自己是迫切地想要操控他的心。我希望他能听我的指挥,按照我给他设定的既定路线去走,因为我认为,那才是正确的。
虽然他拒绝了我,但第二天上午,我特意在校门口等着他,给他送打印的稿子,再一次问他:“需不需要我帮你做赛前辅导?”
他依然斩钉截铁的说:“不需要!”
看他说得那么坚定,我只好反反复复的跟他叮嘱,要如何记稿子,怎样注意姿势语言表情动作,以及比赛时的种种注意事项。
好像一个老师在给学生讲解习题,一股脑要把所有的正确答案都塞给他一样,目的是让他的试卷看起来完美无暇,毫无错误。
他不以为然的点点头说,自己知道怎么做。
看着他的背影蹦蹦跳跳的消失在教学楼的转角处,留下我一脸茫然的站在那呆了许久。我的心被紧张和不安一直紧紧拽着,并且一直悬在那里,总是放不下。
我下意识地问自己,不就是一次小小的比赛吗?我为何这么替他忙前忙后的如此紧张不安呢?
其实在这个故事里,在妈妈这份紧张和不安的背后,是一份深深的在乎和期待。
“我想让孩子做一份完美的答卷”
这位妈妈跟很多家长一样,嘴上都跟孩子说,重在参与,结果并不重要。
然而事实上,他们可能比孩子自己都要在乎这个结果,希望孩子能赢,希望每一步都精彩无比准确无误。一个充满希望与期待的内心,让家长们在成长时难以保持冷静和理性,如果不能清晰地认识到这份焦虑,往往会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孩子的身上。
对于很多事情,很多家长会做一种功利性评判:成功就是好的就是对的,失败就是不好的就是错误的。
于是为了他们认为的好的对的结果,会迫不及待地把自己认为的所谓的正确答案塞到孩子手里,试图让他去交一份完美答卷,得到一个完美的分数。
至于他理不理解这个答案,知不知道这个答案如何得来,下次遇到类似问题能否自己找到答案,或许家长并没有更多的去考虑。
但其实,我们应该知道,很多时候,成功并不意味着成长。
再标准的答案,再完美的答案,如果是别人硬塞给的,你只是去被动的接受,没有自己的探索发现思考和领悟的过程,于你而言,它不过就是个符号而已,没有任何意义。
可以给孩子正确答案
但生命的体验只能他自己获取
其实有一点我们不得不承认,很多事情,其实没有绝对的好与坏、成与败,很多时候,它只是我们的一种主观体验,而这种体验本身就是一种收获。
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我们可以给到孩子正确答案,但是寻求答案过程中的每一次欢笑,每一次落泪,每一丝沮丧,每一份遗憾,这些生命的体验和感受,我们是没有办法给到孩子的。
书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不应该剥夺孩子探索和发现自己的人生和道路的权利和自由,更不应该以自己的期待去绑架和操控孩子的人生。
太过精致的养育,会人为地阻断了孩子对自己人生的体验和感受。
孩子的每一步,不管是大还是小,不管是难还是易,都必须由他自己去跨越去行走。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不同体验和感受,因为人生的每一次领悟,每一次蜕变,都在此发酵酝酿而成。
投稿:张冰薇
编辑:青小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