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场上俄军的土造“火力支援车”,这炮中国军迷咋这么眼熟呢?
彩云也没想到,俄乌之间的这场“特别军事行动”居然可以拖那么久,随着时间推移,交战双方都显示出明显的疲态,越来越呈现出“打烂仗”的局面,一些匪夷所思的“战场土造武器”出现在交战双方阵营里,让人无法想象这居然是一场欧洲国家之间的战争,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亚非拉某国部族武装在打内战呢。
就在几个月前,有人拍到俄军军列上有一些MTLB装甲输送车,但这些车上加装了一个高高的炮塔,炮塔上有上下纵列的两门炮。
俄军军列上加装了炮塔的MTLB装甲输送车
这炮我们中国军迷看着就眼熟,这不是双25mm舰载高炮吗?在我国多款老式水面舰艇上都可以看到。没错,这炮的中国型号叫61式双25mm舰载高炮,俄国人装在MTLB上的是它的俄国原型——2M-3 25mm双管舰载高炮。
2M-3 25mm双管舰载高炮
中国仿制2M-3的型号是61式双25舰载高炮,这是62型护卫艇,画面近处那门就是。
来自OKB-16的设计
2M-3 25mm双管舰载高炮是二战末期为替代老式的84-KM 25mm舰载高炮设计的。84-KM其实是陆军72-K 25mm高炮的海军型,而72-K 25mm高炮就是苏联引进博福斯高炮的第一个产品,后来更常见的61-K 37mm高炮是它的放大产品。
装在小型舰艇上的84-KM 25mm高炮
84-KM高炮采用身管长后坐原理,7发弹夹供弹,发射25x218mmSR弹,战斗射速250发/分,到二战结束时性能已显落后,而且该炮体积偏大,不够紧凑,不适合装在鱼雷艇等小型舰艇上,所以苏联海军对该型火炮不满意,要求研制替代产品。
84-KM采用7发弹夹供弹
25x218mmSR弹,上为杀伤榴弹,下为穿甲弹,该弹药筒非常细长,有半底缘。
1945年2月,位于列宁格勒的海军炮兵研究所提出了新一代25mm舰载高炮的技术指标,新25mm高炮将装在183型鱼雷艇上,所以对火炮炮架的尺寸要求较高,力求紧凑,对战斗射速的要求也较84-KM有进一步提高。这次承担研发任务的还是我们熟悉的苏联管退式航炮大本营OKB-16研究所,牵头项目的还是总设计师亚历山大·埃马努伊洛维奇·努德尔曼。
183型鱼雷艇,前后各有一门2M-3双管高炮,这艇后来有个发展型叫183-P,鱼雷发射管改为两具P-15“冥河”导弹发射架,成了第一款导弹艇。
在1945年底之前,努德尔曼就设计出一个原型炮110-P,该炮和它设计的NS-23航炮其实有不少相似之处,但随后的研发工作并不顺利,原因是海军要求沿用老的25x218mmSR口径,这种弹药非常细长,对自动武器很不友好,所以设计工作从1945年一直拖到1950年,经历多次测试失败,方案一改再改。到1950年8-12月,已经是第5版的原型炮才最终通过测试,此时名称已改为110-PM,而且弹药改为25x218mm,去掉了老弹上突出的半底缘,药筒锥度也减小了,因为半底缘对新的火炮自动机和供弹装置是个累赘。
新研制的25x218mm弹
在火炮部分之外,回旋炮座也要重新研制,该项工作由OKB-43设计局的总设计师S.A.哈雷金牵头负责。考虑到要安装在空间狭小的鱼雷艇、巡逻艇等小型舰艇上,所以新式炮架采用双管上下纵列设计。为提高反应速度,减轻人员操作负担,这个新炮架有液压马达驱动,液压管线设备又由TsNII-173设计局负责。
1952年1-3月和10-11月期间,由炮、炮座、液压管线设备组合而成的完整的原型炮被装在183型鱼雷艇上进行测试,1953年3月5日,海军人民委员会正式决定列装新式双联装25mm舰载高炮,命名为2M-3高炮,并由位于图拉的535兵工厂生产。
2M-3 25mm双管舰载高炮,它标志性的特征就是上下纵列布局的炮管,炮手在火炮左侧,右侧是弹箱。
结构特点
2M-3 25mm高炮的火炮部分,即110-PM带有浓厚的OKB-16特色,管退式,身管短后坐自动原理,炮闩回转闭锁,身管、炮箱、复进簧、缓冲簧、自动机呈同心圆布局,身管复进簧缠绕在身管外,前文已经说过,该炮的设计的确受同一设计局NS-23航炮的影响。
2M-3高炮的身管上缠绕着身管复进簧,这个很像NS-23航炮。
但110-PM有一些颇具特色的结构,比如它的齿轮-齿杆后坐加速装置。我们知道身管短后坐的管退式武器身管和自动机会先共同后坐一小段自由距离,随后开锁,自动机与身管脱离继续后坐,完成抽壳动作。由于身管又长又重,惯性较自动机更大,后坐时能量分配不合理,故需要专门的加速机构在身管、自动机共同完成后坐自由行程并开锁后对自动机“踹一脚”,让它后坐加速,尽快离开身管。这种加速机构是身管短后坐自动武器特有的机构,尤其是身管较重的机枪、机炮,这个机构就很有必要。
加速机构有诸多实现方式,对110-PM来说是齿轮-齿杆机构。它的身管下方有一齿杆,炮闩底部也有一个齿杆向前伸出,延伸到身管下方,两者之间有一个齿轮连接。
2M-3高炮(110-PM)身管和炮闩前下方延伸段之间有齿轮和齿杆连接,身管复进时会让炮闩反向后坐,实现加速开闩。
当火炮击发时,身管、齿轮齿杆、炮闩会啮合在一起共同完成190mm的后坐行程,随后齿轮会与炮箱啮合,身管、齿轮齿杆、炮闩、炮箱形成一个整体继续后坐,压缩炮箱后方的弹簧缓冲器,直至后坐极限位置。
接下来这个齿轮-齿杆机构就要起作用了:后坐终了的身管在身管复进簧作用下开始复进,身管下方的齿杆向前走,带动齿轮旋转,强制推动炮闩后坐。此前炮闩和身管一道后坐了190mm行程,现在身管复进,炮闩继续后坐,后坐行程与身管复进行程相等,又是190mm,也就是说炮闩后坐行程为身管后坐行程的2倍,380mm,促使炮闩开锁、与身管分离,抽出空药筒。
当身管复进到行程末端时,受液压缓冲器作用复进速度降低,减小前冲撞击,而后坐的炮闩因为通过齿轮齿杆与身管啮合,后坐速度也会降低,不需另外安装炮闩缓冲器,后坐冲击较小。如果炮手没有停止射击的话,炮闩达到后坐极限位置后,又在炮闩复进簧作用下再次复进,推第二发弹上膛。
除齿轮-齿杆加速机构外,110-PM还有一些技术特点,比如虽然它是气冷身管,但有一辅助水冷装置,在打完一组弹链后可在装填间隙向炮膛内喷水蒸发冷却:该炮使用65发弹链供弹,打到第64发弹时火炮会自动停射,装上新弹链后不必再次拉动炮闩挂机,而是直接击发上一条弹链留下的那发弹,提高装填速度。
2M-3高炮上下纵列布置在回旋炮座上,炮座四周有长1800mm,宽1974mm,高900mm,厚度4mm的装甲防盾,火炮、瞄准机构和炮架采用平行四边形摇架连接,水平射界360°,俯仰角-10°—85°;供弹采用65发弹链,均从炮座右侧的弹箱内供弹,炮手坐在炮座左侧,另有一名辅助装填手;为提高反应速度,火炮旋转和俯仰均可通过液压机构实现,炮手只需扳动手柄就能操作;在液压机构失灵的情况下,炮手也可用手摇的方式人工驱动火炮旋转俯仰瞄准。
2M-3高炮炮手坐席,圈出的就是液压马达操作手柄。
25x218mm弹
2M-3舰载高炮最初打算使用老的25x218mmSR半底缘弹,但后来发现半底缘对弹链供弹不利,对身管短后坐原理来说也无必要,所以将半底缘取消,并缩小药筒锥度,变成一种新弹,即25x218mm弹。
2M-3高炮使用的25x218mm弹,从左到右为UOZR-85曳光杀伤榴弹、UOZR-85M曳光杀伤榴弹、UOZR-85M曳光杀伤榴弹(涂漆钢药筒)UBR-85曳光穿甲弹和惰性教练弹。
25x218mm弹有曳光杀伤榴弹、曳光穿甲弹等弹种,弹头质量280g,初速890m/s,由于该弹是从老式的25x218mmSR弹上去掉底缘、缩小药筒锥度发展而来的,技术上过于保守,弹丸威力也偏小,而且继承了老弹过于细长的缺点,对自动武器供弹可靠性不利。该型炮弹只在2M-3以及下文即将提到的2M-3M双25mm舰载高炮上使用,除此之外无其他型号火炮使用该弹。
因为中国仿制过2M-3,即61式双25mm舰载高炮,而25mm口径后来又在PG87式双25mm高炮、ZPT90式战车炮等小口径自动火炮上出现,于是一些误解就产生了,比如认为我国不用23mm作为小高炮口径就是为了兼容旧的25x218mm海军高炮弹。其实PG87式双25高炮、ZPT90式战车炮使用的25mm炮弹是全新的25x183mmB弹,这弹和双25mm舰载高炮的25x218mm老弹毫无关系,同时也得说明,和厄利空KBA的25x137mm弹也无关系,没有传说的厄利空血统。
2M-3高炮的改进
2M-3高炮立项于二战末期,真正服役已经是1950年代,此时喷气式飞机已经普及,2M-3高炮的战术性能已显落伍:
该炮单管理论射速虽较身管长后坐的84-KM高炮有提高,达到300发/分,但对典型的喷气式飞机来说还是过低,火力密度明显不够。
该炮瞄准机构过于简陋,连二战水平的陀螺稳定向量瞄准具都没有,只有一个游丝向量瞄准具,只能对付速度在150m/s以下的空中目标,而且完全没有夜战能力。
2M-3的瞄准具非常简陋,只有这么一个游丝向量瞄准具。
因为最初强求兼容老弹,导致配套的25x218mm弹性能欠佳,弹头轻,威力小,存速存能差,细长的弹体对自动机工作可靠性不利。
可以说,2M-3高炮是一件定型就落伍的武器,所以它的产量并不大,从1949-1957年,连同样炮在内一共只生产了1647门。
1950年代末,OKB-43设计局的设计师K.I.索克洛夫对2M-3高炮进行改进,借鉴了AM-23航炮上的燃气缓冲器,即将部分火药燃气导入炮尾缓冲器,用燃气压力代替缓冲簧吸收火炮后坐能量,并加速后坐,其工作效率较弹簧缓冲器更高,因此理论射速提高到470-480发/分。这种改进产品的火炮部分命名为M-110,全炮型号叫2M-3M,即2M-3的现代化改进型。
1950年代末起,苏联海军装备的2M-3其实都是改进过的2M-3M,从1950年代末一直生产到1984年,装备大大小小30余种海军舰艇,主要以巡逻艇、导弹艇、鱼雷艇、登陆舰艇、辅助勤务舰艇为主,用途就是打杂,打击迫近的小目标,并聊胜于无地兼职一下防空。
俄罗斯1204级内河装甲巡逻炮艇,舰艏是一个PT-76的炮塔,配76mm炮,舰艉是一门2M-3M双25mm炮,舯部还有一具多管火箭炮。
回到本文开头提到的俄军拿MTLB加装2M-3M高炮,用这种落后的高炮执行防空任务可能性不大,估计是因陋就简,有啥用啥,当简易“火力支援车”扫射地面目标。
另一张MTLB加装2M-3M高炮的照片
2M-3以及它的改进型2M-3M原本是作为舰艇近程防空武器设计的,但最初的技术指标定得过低,没有跟上时代需求,一诞生就落后,只能沦为舰艇打杂炮的角色。很快地,苏联海军选择了一种新式自动火炮替代2M-3/2M-3M,它使用转膛自动机,电击发,雷达瞄准,单管射速达到1000发/分,绝对的高大上,这就是AK-230双联装30mm舰载高炮。
AK-230 30mm舰载自动炮
—完—
相关阅读:
听说苏联人拿14.5机枪弹扩口,研发23mm航炮弹,这可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