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超越鲁迅,是一个人和一个民族成熟的标志

2016-10-19 王宏亮 林牙书苑

 鲁迅值得纪念吗?值得

今天是鲁迅先生逝世70周年纪念日,到处都在发文纪念。

鲁迅先生值不值得纪念呢?当然。‍

鲁迅逝世不久,郁达夫写文悼念,中有:“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同样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鲁迅研究的问题

几十年来,中国的鲁迅研究一直在所谓“国民性”、杂文的成就上。当然,这不是鲁迅的主要成就。

在我看来,他是优秀的短篇小说家、散文诗作者和深刻的人性观察者。

退一步,据说,以前吃鲁迅饭的有两万人左右,不知道现在还剩下多少?请问这些“研究人员”:“国民性”研究没有缺点吗?鲁迅思想的外来源头,比如尼采的原著、果戈里、陀思妥耶夫斯基、契诃夫、安德列耶夫对鲁迅的具体影响,有几个人研究过? 

 

鲁迅的真正成就:短篇小说和散文诗 

林语堂说:“鲁迅与其称为文人,不如号为战士。”后来的宣传,也是把鲁迅当作战士,所以推重他的“国民性”研究、杂文成就。

我刚才已经提到,鲁迅是优秀的短篇小说家、散文诗作者和深刻的人性观察者。

先说人性。鲁迅对人性有着深刻了解,熟悉他生平的人,可以从他的为人处事可以看到这一点。鲁迅也有很强的生活能力。他很清楚金钱的作用,他也善于挣钱。鲁迅的日记,很大一部分记载了他的金钱收支情况。爱好民国风的小资会乐道鲁迅上伤害买房子、带妻子和儿子去看电影等情节。

再说短篇小说。白话文学初创期,鲁迅异军突起,以西方现代小说形式写作,成为中国新闻学白话小说的高峰。这一点的分析和研究已经很多。

散文诗《野草》。虚无和坚强的精神明显是学习尼采的。薄薄一册,推荐大家阅读一下。

鲁迅传播的思想似乎不值得提。鲁迅的翻译,是硬译,似乎也不成功。

鲁迅1919年写过一篇《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鲁迅后来致力于提携青年,出现了很多感人的故事。

不过,请对比一下胡适对青年人的判断力和眼光,高下立判。胡适对现代经济学并没有做过深入研究,但他一眼看中了蒋硕杰(蒋作宾之子),后者曾参与台湾的经济建设、获诺贝尔经济学奖(提名)。胡适不是科学家。1947年,胡适给国民政府的国防部长白崇禧和参谋总长陈诚写了一封信,提出发展核物理研究。同时,胡适开出了一个海外华人科学家的名单,包括钱三强、何泽慧、胡宁、吴健雄、张文裕、张宗燧、吴大猷、马仕俊、袁家骝等九人。

当然,这和二人的地位也有关系。

 

鲁迅的问题:有破坏,无建设 

有人评价鲁迅:“而鲁迅,就是这个文化新军的最伟大和最英勇的旗手。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这是我们不认可的,只不过是把鲁迅当成一个现成的、可以利用的符号而已

1957年,反右运动开始后,罗稷南问毛某:“要是鲁迅今天还活着,他会怎么样?”毛某答道:“要么被关在牢里继续写他的,要么一句话也不说。”司马昭之心,昭然若揭。可见,根本不是推崇鲁迅,而是利用罢了。

也就是说,鲁迅今天的名声既和他的伟大文学成就相关,也和党派的刻意提倡、利用有关。

鲁迅攻击旧的事物,完全否定旧的事物。他对新事物欢迎吗?欢迎。他批判周扬是“奴役总管”,但最终仍然是同情苏俄和其道路。

回到国民性问题。鲁迅对中国“国民性”的观点主要来自美国人阿瑟•亨德森•史密斯(Arthur Henderson Smith,汉语名明恩溥)1894年出版的《Chinese Characteristics(中国人的特性)》。明恩溥的观察和批评是比较客观的。

明恩溥《中国人的特点》

而到了鲁迅,基本剔除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把中国文化固化,把它贬低得一无是处。我猜测,这就为后来某些主义占据青年的头脑进一步开拓了道路。

国民性的批判是偏执、低级的。所以,我讨厌柏杨。当然,这不意味着我是传统的提倡者。

昨天,我和朋友讲到腐败问题,他说:“中国的腐败和党派无关,是一种文化腐败。”我顿时开始反驳:“没有完美的政府。但是,从政治、经济、军事腐败,再到文化、教育、医疗、餐饮,毫无廉耻,丧心病狂,这样全方位的腐败,哪个时代有?”不错,托克维尔强调民情。我也认为,民情和政治制度和相辅相成的。但是,政治制度相对更重要,坏的制度可以败坏民情,好的制度可以提升民德。

再说鲁迅对古书的意见。1925年,《京报副刊》进行了关于“青年爱读书”和“青年必读书”的征文。胡适、梁启超等许多人开了书单。鲁迅说:“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1930年秋,许寿裳的长子许世瑛考取了清华大学国文系,鲁迅开出了包括《世说新语》《论衡》《抱朴子外篇》在内的十二本书。鲁迅自己读的中国书很多。他的旧体诗、他用文言文写日记、他对古书和典故的引用,当然说明他对“中国书”的熟悉程度。

鲁迅读的外国书多吗?从他的藏书看,挺多的。但是,我仍然认为,鲁迅未必把握西方文化的精华所在。 


超越鲁迅

现在回到主题。我想说:超越鲁迅。关于中国的未来,鲁迅没有给我们提供积极答案。而同时的胡适,却思考了从政治、文化、历史、哲学等多个领域的问题,自始至终提倡自由思想、注重常识,力求不偏不颇,被唐德刚成为“中国文艺复兴之父”。

近代以来,我最敬佩的几个思想人物包括严复、梁启超、胡适。推动中国政治进步的宋教仁、推动中国法学进程的沈家本,事业家卢作孚、银行家陈光甫、出版家张元济等人,才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我认为,走出国民性批判,回到制度建设和常识,超越鲁迅,靠近胡适,才是个人和民族成熟的标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