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现在读书的人越来越少了吗?

亮哥是我 亮哥在读书 2021-08-20

剑桥大学图书馆
作者 | 亮哥

我看到过一种说法:现在读书的人越来越少,因此文化出版行业越来越难以经营。他们还说,现在的人越来越沉溺于碎片化阅读、浅薄化阅读,很少读整本的书。
 
那么,这种说法对不对呢?
 
我认为,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当他们说读书的人越来越少的时候,总有一个参照系,他们参照的是哪个时代呢?跟哪个时代相比,现在的人读书越来越少了呢?
 

牛津大学图书馆

在古代,无论是东方、西方,中国、希腊、罗马、波斯、希伯来、阿拉伯、印度等地区,读书都是一项只有极少数人才能参与的活动。要有钱、有闲暇时间、能够识字,才能成为读书人。要知道,古代社会普遍是很贫穷的,人们为了获得生活所需,要付出几乎全部的时间去劳动。只有少数的上层、中层的人,才可能去读书识字。
 
在印刷术发明之前,书是通过抄写来传播的,一本书的费用非常昂贵,所以人们能够获得的书的数量也非常少。在14世纪英国,著名的文豪乔叟有六十本书,就可以称为藏书家了。换作现代的我们,有6万册书也很难说是藏书家。
 

古腾堡印刷术印刷的《圣经》

就是在印刷术发明之后的很长时间,书的价格也是非常昂贵的,也不是普通人能够问津的。据说清代中期的学者焦循,为了买一套珍稀的书,卖了家里的几亩地。
 
在古代,书一般是精装的,所以价格昂贵。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由于造纸、印刷等工艺的进步,加上观念的进步,英国的企鹅集团才开始了平装书的革命。从此之后,普通民众才能够花到较少的钱买到书。平装书革命,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70年代的英国是一个阅读极度繁荣的时代。
 

企鹅集团的标志

在80年代的中国,改革开放已经开始了,人们在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压制之后,对知识有一种渴求。那个时候,一本书经常能印上30万册。另外,中国还没有加入《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因此,国外的许多书也大量地出版。当时,据说青年人在公交车上都在谈论书籍,也许他们谈论的内容比较浅薄,但是那种热情是很值得夸赞的。
 
现在,除了纸质书,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还有很多,比如互联网、电子书、微信等媒介和平台。除了用本国文字写成的书,懂外语的人(在某些条件下)还可以从国外购买一些书籍,阅读外文书籍。虽然文化行业面临着很多限制,一方面是很多内容不得出版,另一方面是大量的垃圾文字被制造出来(这两点我在以前的文章 为什么会限制书号数量 出版行业应该得到国家补贴吗?中说过),但是,现在无论从阅读人口的总量,还是从参与阅读的比例来统计,阅读的人群都比过去增加了。所以,那种认为“现在读书的人越来越少”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因为过去没有哪个时代比现在的阅读人口更多、阅读比例更高。
 


不过,他们所说的部分人不阅读、阅读碎片化、阅读浅薄化的现象,确实是存在的。我就知道不少人,他们是大学本科毕业甚至是硕士研究生毕业的,但是一旦离开学校,就很少再阅读了。阅读碎片化不利于人们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浅薄化阅读也是存在的,我们虽然可以很容易地得到很多信息,但是有不少信息是有问题的,或者有偏向性的,或者甚至价值观是错误的。许多人在有意识地搅浑水,甚至制造假的信息,传达错误的价值观。

也就是说,现在的社会,既面临着奥威尔所说的对知识和信息的压制、控制,也面临着赫胥黎《美丽新世界》式的淹没在丰富信息的海洋里。在这种双重困境中,人们若想得到准确的知识、正确的观念,还是需要努力的。
 
所以,我对现在人们的阅读状况既十分乐观,又在乐观中怀着警惕。


相关链接:

为什么会限制书号数量

出版行业应该得到国家补贴吗?

我们的国家为什么总是这么聪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