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认错为什么这么难?

Editor's Note

说一声“我错了”,为什么这么难?正确的认错方式是什么样?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一起学好文言文 Author 亮哥是我


01
 
我们知道,人人都可能犯错误,就像《左传》说的:“人孰无过?”子贡也说:“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出自《论语》)

人犯了错误,要改正,或者在接受惩罚之后改正。《左传》里还说:“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子贡也说:“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能够改正错误是好的。善于改错的人值得肯定。但是在犯错和改错之间,还有一个认错的环节。

对于一般人来说,知道自己做错了,如果犯的是小错,说声“对不起”,问题可能就解决了。如果犯的是大错,还需要接受惩罚、给予补偿。
 
02
 
但是有些人偏偏就不会认错,总以为自己是正确的。比如,天主教的教皇就不会认错,他们有一个教义叫“教皇永无谬误论”。还有许多人也不会认错。

我小时候听奶奶讲历史演义故事,其中一个是呼延家的故事。故事里说,宋仁宗时期,呼延家被奸臣陷害、满门抄斩,当然有两个孩子被救了出去。十几年之后,这两个孩子回来复仇。他们打倒了奸臣,为自己的家族平了反。这当然不是历史,因为宋仁宗是历史上皇帝里面少有的好人。不过,我当时想到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冤枉死了这么多人,宋仁宗不认错,为什么他可以不承担责任?”


是的,许多人犯了错误就是不认错,他们会找种种办法推卸。比如,《孟子》里有一段话:“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杀人犯用刀或者枪杀了人,说人是刀枪杀的,不是自己杀的。

更常用的方式是推卸给别人。明朝的崇祯帝在临死时,还不认错,他在自己的衣服上写了:“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
 
03
 
汉朝的思想家董仲舒在《天人三策》里建立了一套“天人合一”的学说。这里的“天人合一”不是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意思,而是把人类的生活秩序建立在与天道相吻合的基础之上。他认为:“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事在强勉而已矣。”意思是,如果一个国家出了问题,上天会降下灾难,对皇帝发出警示。只要他承认错误,改正错误,灾难就消失了。

董仲舒在各地任职时,就是按这一套方法操作的。据《汉书》记载:“仲舒治国,以《春秋》灾异之变推阴阳所以错行,故求雨,闭诸阳,纵诸阴,其止雨反是;行之一国,未尝不得所欲。

世间的灾难很多,古代社会随时都会有水灾、旱灾、瘟疫、蝗灾等。人在碰到灾难的时候,多半会认错,包括皇帝。在许多个朝代,在遇到水旱灾害时,皇帝都会斋戒、求雨,或者下zuì jǐ 诏。

如唐代诗人白居易《贺雨》里说的:“皇帝嗣宝历,元和三年冬。自冬及春暮,不雨旱爞爞。上心念下民,惧岁成灾凶。遂下zuì jǐ 诏,殷勤告万邦。帝曰予一人,继天承祖宗。忧勤不遑宁,夙夜心忡忡。元年诛刘辟,一举靖巴邛。二年戮李锜,不战安江东。顾惟眇眇德,遽有巍巍功。或者天降沴,无乃儆予躬。上思答天戒,下思致时邕。莫如率其身,慈和与俭恭。

于是,zuì jǐ 诏下了七日之后,老天真的下雨了。“……诏下才七日,和气生冲融。凝为油油云,散作**风。昼夜三日雨,凄凄复濛濛。万心春熙熙,百谷青芃芃,人变愁为喜,岁易俭为丰。乃知王者心,忧乐与众同。”


连强横的汉武帝也在晚年也下了一道《轮台诏》,里面有“曩者,朕之不明……”和“乃者贰师败,军士死略离散,悲痛常在朕心。今请远田轮台,欲起亭隧,是扰劳天下,非所以忧民也,今朕不忍闻”等话语,虽然他没有直接认错,这道诏书还算不上人们通常说的“zuì jǐ 诏”,但汉武帝也低了一次头。
 
04
 
认错态度最好的是《奉天改元大赦制》:“门下:致理兴化,必在推诚;忘已济人,不吝改过。朕嗣守丕构,君临万方,失守宗祧,越在草莽。不念率德,诚莫追于既往;永言思咎,期有复于将来。明征厥初,以示天下。惟我烈祖,迈德庇人,致俗化于和平,拯生灵于涂炭,重熙积庆,垂二百年。伊尔卿尹庶官,洎亿兆之众,代受亭育,以迄于今,功存于人,泽垂于后。肆子小子,获缵鸿业,惧德不嗣,罔敢怠荒。然以长于深宫之中,暗于经国之务,积()易溺,居安忘危,不知稼穑之艰难,不察征戍之劳苦,泽靡下究,情不上通,事既壅隔,人怀疑阻,犹昧省已,遂用兴戎。征师四方,转饷千里,赋车籍马,远近骚然,行斋居送,众庶劳止。或一日屡交锋刃,或连年不解甲胄,祀奠乏主,室家靡依,生死流离,怨气凝结,力役不息,田莱多荒。暴命峻于诛求,疲空于杼轴,转死沟壑,离去乡闾,邑里邱墟,人烟断绝。天谴于上,而朕不悟,人怨于下,而朕不知,驯致乱阶,变兴都邑。贼臣乘衅,肆逆滔天,曾莫愧畏,敢行凌逼,万品失序,九庙震惊,上辱于祖宗,下负于黎庶。痛心貌,罪实在予,永言愧悼,若坠深谷。赖天地降佑,神人叶谋,将相竭诚,爪牙宣力,屏逐大盗,载张皇维。将宏永图,必布新令,朕晨兴夕惕,惟念前非。”


这道制书态度很诚恳,据说,制书下了以后,“虽武人悍卒,无不挥涕激发”,连文化程度不高的士兵也哭了,人心大悦。
 
05
 
认错的人在认错时除了态度要诚恳之外,还要说明以后怎么改正。

汉武帝的《轮台诏》说:“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修马复令,以补缺,毋乏武备而已。郡国二千石各上进畜马方略补边状,与计对。

《奉天改元大赦制》里说:“自今以后,中外所上书奏,不得更称圣神文武之号。”还说要采取节省开支、减少税收的措施:“大兵之后,内外耗竭,贬食省用,宜自朕躬。当节乘舆之服御,绝宫室之华饰,率已师俭,为天下先。诸道贡献,自非供宗庙军国之用,一切并停。应内外官有冗员,及百司有不急之费,委中书门下即商量条件,停减闻奏。
 
06
 
不过,这两人都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认的错。汉武帝统治末期,“奢侈余敝师旅之后,海内虚耗,户口减半”。他是在这种情况下下的《轮台诏》。唐德宗的统治是在安史之乱以后,这时候,藩镇割据已成定局,唐朝的统治已经岌岌可危。唐德宗为了维持统治,需要花大量的钱。在泾源之变发生后,皇帝竟然没有钱赏赐跟随他的士兵。唐德宗也是在这种形势下“zuì jǐ ”的,而且制书是陆贽代写的。


可见,让人认错真的很不容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