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运气竞争》|如何打造用户切实想要购买的产品?
核心书摘
《与运气竞争》清晰地讲述了我们要创新什么,消费者购买商品或服务,并不是想要持有,而是雇用其完成自己需要完成的工作。理解消费者并不能推动创新,理解消费者需要完成的工作才能成为推动力。这种“需要完成的工作”方法,正在被世界上一部分备受瞩目且增速最快的初创公司所用,包括Amazon、Uber和Airbnb等。
关于作者
克莱顿·克里斯坦森,创新大师、“颠覆性创新”之父,《创新者的窘境》《创新者的解答》等书作者。哈佛大学商学院商业管理教授,Innosight公司创始人;曾两次获得“麦肯锡奖”。比尔·盖茨、史蒂夫·乔布斯、安德鲁·格鲁夫等人极力推崇。在中国,周鸿祎、罗振宇等人也常常在演讲中引用他的观点。
本书鲜知
学什么?如何打造用户切实想要购买的产品
克莱顿·克里斯坦森等合著的《与运气竞争》不是一本写关于个人运气的作品,而是一个管理学理论的作者写关于企业创新和用户的书。这本书不是在歌颂这些成功案例,而是在预言新的成功。企业初创时都是以用户需要完成的任务为本,但发展后往往追求短期利益而偏离轨道。理解导致用户“雇用”一款产品或服务的原因,任何一位管理者都能够其创新业绩,打造出用户不仅想要雇用且愿意支付高价带入生活中的产品。对于那些凭运气竞争的公司来说,任务理论为其成长和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
你还会发现
· 改变竞争的格局;
· “实战”中的任务;
· 构建消费者的故事。
一、什么是“待办任务理论”
有一家奶昔店为了提升奶昔的销量,想尽了各种办法,比如,他们仔细描绘出典型的奶昔消费者的用户特征,做了很多相应的用户调查,还根据用户的反馈意见进行了多次创新,反复调整奶昔的口感,结果奶昔的销量没有任何变化。
最后,营销团队决定换个截然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他们想:这些消费者的生活中出现什么任务,才会促使他们来这家店买奶昔呢?他们发现,奶昔销售的高峰时段有两个:一个是早上九点之前,顾客一般是独自一个人,冲进店里买一杯奶昔带回车里,不买其他食物;另一个高峰时段是在下午下班之后,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来买奶昔。现在来想一下,这两个时间段购买奶昔的顾客,他们的任务一样吗?答案是完全不同。
营销团队经过调查发现,早上购买奶昔的顾客,他们还不太饿,但要开很长时间的车去上班,担心到了公司就会饿,于是,他们就想在开车的时候喝点什么,一方面可以抵挡上午的饥饿,另一方面也可以给无聊的通勤时间增加点乐趣;那下午下班后购买奶昔的顾客是什么情况呢?他们是想给孩子买点零食,但又不想买垃圾食品,选来选去,就选了奶昔。由此可见,两类顾客要解决的问题是不同的,换句话说,他们要解决的待办任务不同。
所以,想卖出去更多的奶昔,就得帮这两个顾客群体完成他们的待办任务:早上的奶昔,应该更浓稠、分量更足、更能扛饿;而傍晚就应该推出儿童杯,分量减半,不至于影响孩子们吃晚饭。
这个案例有意思的地方在于,早上和傍晚来买奶昔的很可能是同一批顾客,但他们在两个时段解决的待办任务是不同的,提供的奶昔也应该不一样。奶昔的案例充分证明了根据用户特征去寻找解决方案往往是无效的,真正有价值的信息是用户购买行为背后的动机,也就是用户的待办任务。
到这里,我们就能理解“待办任务理论”了,消费者购买一款产品,其实是在“雇用”这款产品来完成一项任务,如果这个产品能帮他完成任务,那么等到他再遇到相同任务的时候,就会再次购买这款产品;如果不能,那他下次就会买别的产品来替代,用句更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消费者要什么就给什么”。
二、“待办任务理论”究竟高明在哪里
在了解了“待办任务理论”之后,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待办任务理论”究竟高明在哪里。
克里斯坦森认为,“待办任务理论”真正的价值并不只是指导我们从“任务”的视角寻找消费者,它真正高明的地方在于让我们明确自己的竞争对手到底是谁。
传统的竞争分析往往把同类公司的产品当做竞品,比如可口可乐对百事可乐、汉堡王对麦当劳等等,实际上,这种分析方法早就过时了,如果从“待办任务”的视角看问题,就会发现,看起来完全不同的两类产品也能成为竞争对手。
就拿香烟来说,人们在工作间隙吸烟,通常有三种目的,一是烟瘾上来了,单纯地寻求尼古丁的刺激;另一个就是放松紧绷的神经;除此之外,一群人吸烟的时候,香烟又成了一种社交手段,这是三种不同的待办任务,提供尼古丁这个任务一般来说只能香烟提供,但放松神经和社交这两个待办任务却可以通过抖音、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来完成,谁能想到,社交媒体有一天会成为香烟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由此可见,“待办任务理论”改变了竞争的格局,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竞争对手,但我们换个角度考虑,如果企业能够洞悉用户的待办事项,也能缩小竞争对手的范围,进而突围成功。
书中就举了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V8饮料是一种包含了8种蔬菜的混合蔬菜汁,我们都知道,饮料市场已经趋于饱和,各种果汁、运动饮料、碳酸饮料种类繁多,竞争非常激烈,如果按照传统的竞争分析去分析市场的话,那V8饮料基本上没有活路,但V8的品牌负责人却用“待办任务理论”找到了出路。
他们惊喜地发现,其实V8压根儿不需要和那么多强大的饮料厂商去竞争,因为V8饮料的用户的待办任务并不是“我需要一杯饮料来解渴或补充体力”,而是“我需要吃蔬菜,但我不喜欢吃或没时间烹饪蔬菜”,这样一来,他们就需要一个蔬菜的替代品,而V8饮料就是一个能够解决他们待办任务的替代品。
换句话说,V8饮料真正的竞争对手其实是各种蔬菜,只要在这一点上做文章,就能避开竞争激烈的饮料市场,突围成功。果然,在这种思路的指导下,V8饮料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销量就翻了4倍。
所以说,“待办任务理论”对我们理解真正的竞争对手至关重要,事实上,在商业环境中,除了这些实际的竞争对手外,还藏着一种更隐蔽的竞争对手,叫“不消费”,也就是说,用户本来有一些潜在的待办任务,但因为种种顾虑,一直拖着不办,就形成了不消费。
不消费要比我们刚刚讲的实际存在的竞争对手更难对付,这时候,不仅要敏锐地洞察到用户潜在的待办任务,还要深入地探究用户的顾虑,帮助用户扫清障碍,从而做出购买行为。
书中举了一个例子:美国南新罕布什尔大学是美国最著名的高校之一,它在2016年年底之前收入就达到了近5.35亿美元,被《快公司》杂志评为全球最具创新的机构之一,创新力排名比星巴克、领英还靠前。
但你能想象,就是这样一所很牛的大学,在2003年的时候还是一所没什么名气的二流学校,甚至还面临严峻的资金问题吗?那么南新罕布什尔大学是如何起死回生的呢?其实和“待办任务理论”有很大关系。
南新罕布什尔大学的校长勒布朗在新上任的时候发现,这所高校设置了一门网上教学课程,通过网课来招收一些在年轻时出于种种原因中断了学业、现在又想重回高校拿学位证书的人。
很明显,读网络课程的学生和普通高中生要完成的待办任务完全不同,普通高中生渴望体验一段多姿多彩的大学时光,而读网络课程的学生则希望更快更方便地拿到学位证书。当然,这两类学生完成任务的阻力也不同,普通高中生没什么顾虑,往往能更好地融入大学生活;而读网络课程的学生通常是拖家带口,读书的精力和时间就很有限,很多学生还要面临资金不足、对学校没有归属感、学习吃力等阻碍,而任何一个阻碍都可能导致网络课程学生的“不消费”。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南新罕布什尔大学创造性地实行了一系列措施,比如在回答学生关于助学金的问题时,必须要十分钟之内予以电话回复;再比如,学校为每一位新加入网络课程的学生安排一个私人辅导员,辅导员会和学生保持学业上的密切沟通,如果学生没有在规定时间内登陆网站完成作业,或者是单元测试不及格,辅导员就会一个电话打过来,询问是不是遇到了什么麻烦等等。南新罕布什尔大学所有的创新措施都是为了帮助学生消除障碍、完成他们自己的待办任务,当然,这些措施的效果也非常明显,学校的网络课程学生达到了7.5万人,为学校带来超过5亿美元的收入。
由此可见,“待办任务理论”的高明之处在于它不仅能让我们找到自己真正的竞争对手,还能打破“不消费”的困境。
三、如何发现“待办任务”
到这里,我们能够知道,“待办任务理论”的核心就是要能发现待办任务,如果不能发现用户的待办任务,这个理论的优势和价值就会没有任何意义,那么到底该如何发现“待办任务”呢?这就是我们这个维度要回答的问题。
作者克里斯坦森认为,想要发现待办任务,需要深刻理解消费者的生活,这种理解不能通过询问消费者得到,因为消费者很少能把自己的需求完整清晰地表达出来,甚至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当然也不能依靠大数据去发现待办任务,因为大数据大多关注的是消费者的购买时刻而不是使用时刻,它只能描述出什么人在哪个时刻买了什么,却无法得出他们为什么要买,而“为什么要买”才是我们要找的“待办任务”。那么,究竟该如何发现“待办任务”呢?作者克里斯坦森在书中给我们提供了三个方法。
1、在自己周围寻找任务
2、寻找人们不愿意做的事情
3、寻找产品不同寻常的用途
总结
以上就是《与运气竞争》这本书的主要内容。《与运气竞争》这本书的创作初衷,就是希望有一天,创新的成功率能够跑赢运气,为了实现这个伟大的愿望,作者克里斯坦森创造性地提出了“待办任务理论”,用户购买一款产品,其实是在“雇用”这款产品来完成一项任务,如果这个产品能帮他完成任务,那么等他再遇到相同任务的时候,就会再次购买这个产品;如果不能,那他下次就会买别的产品来替代。“待办任务理论”指导企业理解用户购买行为背后的真实动机,帮助企业理解自己真正的竞争对手,最终实现创新。
创新是围棋对弈而不是掷骰子,靠智力,而非运气!
恭喜你和“今今乐道”读书会一起读完了你生命中的第2296本书,希望今天的内容能给你有益的启发。(编辑:小燕)
此为本书书稿的删减版,更多详细内容请听完整音频。
相关内容:
(语音、文字、图片部分来自今今乐道APP和网络,老农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