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习之道》|高效学习法重塑你的人生。

品卷一族
2024-12-10

追求卓越的关键在于坚持长期的学习


您收听的内容是我们对知识的提炼与再加工,如果你想全面了解书中内容,可以购买此书原版。与本书相关部分书籍的音频链接在文章的尾部,如有兴趣,敬请点击收听。



核心书摘


《学习之道》对于任何领域的学习者而言,都能从中受益。芭芭拉·奥克利教授以认知科学最新的研究为依据,提供权威的指导,简洁、明快地引导你最大限度地从学习中受益。对于学习困难户,以及任何想提升学习效果的人,这是一本必备读物。

 


适合谁读


· 想提高学习效率的人


· 提不起兴趣学习的大学生


· 想提高记忆力的人


 

关于作者


芭芭拉·奥克利,现为加州大学工程学教授,本科专业是俄语。小学到高中数理成绩一路垫底,因此热爱文学。在MOOC、Coursera上开创最受欢迎的学习课“learning how to learn”,数十万人报名。

 


学什么?如何高效学习

 

辛辛苦苦读完一本书,却不记得讲了什么?美剧看了一箩筐,英语没有半点长进?公众号、指导书、牛人帖一个都没落,却还是没有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这些都是典型的低质量学习症状。你的学习方法出了什么问题?

 

不了解学习的原理,就是在无效重复。今天的文章从脑科学和心理学的最新研究出发,教你如何有效学习。通过学习控制注意力和对抗拖延的方法,你能更好地记忆和理解知识,明智地对待大脑的优势和弱点。

 

你还将发现:


· 为什么放空自己有助于思维方式的转变;


· 如何通过睡眠增加记忆力;


· 为什么骑车、游泳这类技能一旦学会,终生不会忘记。

 


学习过程中,要学会两种思维间快速转换


人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一般会有两种思维模式:专注思维模式和发散思维模式。


专注思维模式(Focused Mode),指的是人集中注意力去认识、理解、记忆以及解决问题时的思维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人的注意力会高度集中,心情更加紧张,甚至呼吸都停滞了。比如在跑100米的时候,在正式开跑之前都要做准备,当裁判员喊出“预备~跑”,这几个字的时候,大家就蹭的一下窜出去了,这就是专注思维模式。


发散思维模式(Defuse Mode),是大脑在相对放松时的一种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大脑的神经元处于放松状态,注意力涣散。比如当你悠闲地在海边吹着舒服的海风时,你躺在沙滩上,或者趴在摇椅上,心情舒适,放着轻柔的音乐,似睡非睡,这时候你的思维就如同天马行空一样,之前许多没解决的难题,可能这时就会有许多新点子灵光乍现,这就是发散思维模式。


那这两个思维哪个好?许多人肯定会说,肯定是专注思维好,专注能让工作更有效率。但其实并不是这样的,首先这个问题本身就有问题,因为这两种思维模式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而且,人们在日常活动中,大脑会频繁地在这两种模式下切换。


专注模式下的思维是利用理性、连贯、分解的途径直接解决问题的一种模式。而如果我们在一个问题上挣扎了很久而得不到好的思路,发散思维这个时候就可能给你提供一个新的点子,让你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


从生理学上来说,专注模式与大脑前额叶皮层集中注意力的能力相关,而发散模式看起来跟任何一个特定脑区的关系都不太密切,它更像是“弥散”于整个大脑之中。通常,专注模式生成了初步思路之后,发散模式的灵感才源源涌现。我们平时在做事的时候,发散思维负责做广度的思考,专注思维则负责做深度的思考。



想要快速转换思维方式,必须要打破常规思考方式


如何锻炼这两种思维,让它们之间能够形成很好的转换呢?书中给了一种特别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把多种非关联事物混合在一起处理,这样自然就可以在保持专注的同时,提升自己的思维发散性。


爱迪生是历史上最多产的发明家之一,一生拥有1000多项专利。他能有如此出色的创造力就是因为他能够熟练地在专注模式和发散模式之间切换。据说,当爱迪生被难题困住时,他不会废寝忘食绞尽脑汁地思考,而是选择小睡一会儿,让自己进入放松状态,使大脑切换到能够自由放任思考的发散模式,然后从中抓住可能解开问题的灵感。


20世纪著名的超现实主义画家萨尔瓦多·达利,也是一个能够在专注发散再专注之间自由切换的高手,他的许多神奇画作都是用这种方法创作出来的。


当达利有了一个新的想法的时候,他会坐在椅子上,放空自己的大脑,并常常会漫无目的地思考一下之前的工作,他会手拿一把钥匙,在地面上方晃来晃去,当他睡着进入梦乡的时候,钥匙会从手里摔到地上发出哒的一声,恰到好处地把他叫醒,这样他就能把脑海中那些在发散模式下得到的联想和点子及时地收集起来,然后他会带着这些在发散模式下得到的新想法回到专注模式里去,于是一幅画作就由此诞生了。



把知识转变成常识,有效提高知识接受度


我们要明白一点,知识本身没有任何意义,只有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才有意义。也就是说,你需要把自己学到的知识转化成自己的常识,然后让这些常识融入到自己的日常实际工作中,把知识变成技能,否则学到的知识不能运用,那就是我们所说的书呆子。


怎么才能让知识真正为我所用呢?书中强调说,我们必须要让知识组块化,就是把知识提炼成一个个的组块,然后像组装积木一样组装这些零件。在作者芭芭拉看来,知识组块化,才是让知识变常识的关键。


比如,你是一名做数据分析的运营人员,你的能力就是市场模块+统计模块+EXCLE模块+PPT模块构成的。如果你要提升自己的职场技能,就要提升这当中每个模块的技能,而且你需要每个模块可以实现对接,否则起不到什么效果。比如你的概率学、统计学成绩很好,但是放到真实的商业环境中,你就不知道如何使用它们,没有办法和你的市场模块结合起来。再比如,你学习了很多PPT的制作技巧,但是你就是没有办法做出一个漂亮的PPT。这说明你的PPT模块没有很好地和你的逻辑学模块、美学模块衔接在一起。


所以说,要熟练地掌握所学知识,就要创造一些概念组块,这是通过意义将分散的信息碎片组合起来的过程。把要处理的信息构成组块,可以使大脑更高效地运转。只要把一个想法或概念构成组块,就不必纠缠于所有微观的基础信息了,因为你已经学会了提纲挈领,也就是会组块,这样就足够了。



知识积累时不能只关注自身领域,要不断拓展新的知识领域


如何把自己的知识构成一个成功的组块,一般有三个基本步骤:


1.进行组块的第一步,就是把注意力集中在需要组块的信息上;


2.组块活动的第二步是理解,要把基本概念打包成组块,首先要理解这个基本概念;


3.组块的第三步,是获取背景信息,你所看到的将不仅是如何进行组块,还有何时何地使用它们。


这样讲比较抽象,我们可以用生活中的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个过程:


假如你要制作一个年终述职报告的PPT,这就是一个“组块”,此时你的第一个动作不是马上着手去写作或创建PPT样式,而应该是先把注意力集中在完成这个PPT所需要的关键信息上,比如:整个报告包含哪几项主要内容、内容从哪里获得、如何表现这些内容、用什么样的风格展示这些内容等等。


当你把这一切规划好之后,就可以开始第二步动作,把这些不同类型的组块分别打包,比如先把文案组块做好包括基础文字、图表、数据等;然后再根据表现组块的需要设计PPT模板的风格,搜索、下载或者设计相应的图片;当这两个组块准备好之后,就可以开始着手制作,此时需要解决排版、板式、字体等问题;当以上所有组块都安排好之后,最后为你的述职报告选择一个恰当的背景音乐,如此一个完美的年终总结PPT就诞生了。


说到这里,需要特别提醒大家的一点就是,我们不仅需要提炼工作中需要的知识组块,也需要定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组块。这就像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接收新知识是一个道理,不进步就要被淘汰。


 

要提高学习效率,先要学会运用科学的记忆方法


说到学习,许多人第一反应就是:我记忆力不好,学过的东西总是不记得。好像都有点自暴自弃的感觉,认为记忆力这个东西是天生的,强求不来,而记忆力确实又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个关键因素。这个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


其实记忆力完全是可以通过后天训练出来的,书中提供了许多关于解决记忆力问题的方法,在这里,给大家介绍几种接地气可以很快落实的方法:


第一,RIA读书法。


R代表reading,就是把要学的知识先阅读一遍;


I代表Interpretation, 用自己的语言重述知识,即将书中有启发的观点用自己的话重述,写在第一张便利贴上;


A代表Appropriation,指的是挪为己用。就是想一下自己以后该怎样运用这些知识。


读书记忆的关键不是“读书”,而是“说书”。读完以后,用自己的话说一遍(越具体越好),然后再讲一下对自己的实际生活、工作有什么作用(越深刻越好,最好有画面感)。读完书之后,多做这两步,效果提升百倍以上。


这一方法在我们今今乐道读书会有一个更简单直接的表达方法,叫做“会背、会讲、会举例”。这也是衡量对一个知识点“听过了”与“学到了”的最好的方法。


第二,重复记忆。人的记忆分为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短期记忆要转为长期记忆,需要经过多次复习。这个有点儿像打预防针,需要连续打几次才可以培养起永久抗体。这有点像庙里的僧人每天早晚课诵经,我们经常会发现,很多僧人文化程度并不高,甚至不识字的也很多,但是他们却能对那些“诘屈聱牙”[jí qū áo yá]的长篇佛经例背如流,是他们天生的记忆力好么?显然不是,最关键的原因就是长年累月的重复记忆的结果。有实验表明,当你把一个单词或一首诗连续背诵50遍以上时,你基本就不会再遗忘了,这也是我们在儿童时代背过的唐诗总能随口背出,而长大后却很难再记住新诗的原因,因为我们在少年时代无论是家长表现的需要还是上学作业考试的压力,那些诗每个人都经过了不只50次的背诵,而走上社会后却很少有这样大的压力让我们为一首诗无数次的背诵。


第三,好的睡眠帮助记忆。人在睡眠的时候,大脑不会停止工作,刚刚吸收的内容,大脑会继续处理,而且更加高效。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常常碰到一直没有想明白的问题,一觉醒来就突然想明白了的原因。


这里面涉及到了很专业的生理学和医学知识,比如髓壳质、髓鳞质、脑突触、脑脊液等等,我们无需记住那些专业的医学名词,为了比较直观地理解这一现象,我们可以把大脑想象成一台安卓系统的手机或电脑,当它保持长时间高强度运转之后,就会逐渐变慢变卡,严重时还可能死机,此时的解决办法就是删除系统垃圾、关机再重启系统,睡眠基本上就相当于系统关机再重启的过程。


第四,利用肌肉记忆。如果你确实想让自己的记忆力和整体学习能力得到大幅提高,最好的办法之一就是进行体育锻炼。最近几项动物和人类的实验发现,规律的锻炼可以让记忆力和学习能力得到实质性的提升。骑自行车、游泳、开汽车等等技能学会之后很少有人会忘记,这与肌肉记忆不无关系。


第五,创建意群。记忆的另外一个关键就是创造意群,它能简化学习内容。


比如我们在记英语单词的时候,很多相关联的单词,我们只需要记住它们的首字母,把它们串起来就能一下子记住好几个单词。到现在我仍能清晰地记得卡尔·马克思的生日是1818年5月5日,就是因为在上初中时,历史老师说,马克思的生日非常好记,你们只要记得他“一巴掌一巴掌煽得资本家呜呜地哭”就好了。这就是意群的力量。


 

总结


学习是成长和成功的基础,学习的原理和方法只会告诉我们如何更高效地学习,但是它不会让我们自动掌握需要的知识,要想获得真正的提高和认知的升级,还需要我们运用书中告诉我们的方法踏踏实实地去学习,真正落地还需要自己在实践中摸索,不然再好的学习方法不用来实践也都是白搭。


我们再来回顾一下今天这本书讲的几点内容:


一、专注思维VS发散思维:人类的脑子存在两种思维模式——专注思维和发散思维。我们的大脑不能同时使用两种模式,但是我们的思维可以在两种模式间自由切换。


二、知识组块化:知识本身没有任何意义,只有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才有意义。知识组块化,才是让知识变常识并为我所用的关键。


三、记忆技巧:记忆力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记忆力是可以通过后天训练出来的。

 

恭喜你和“今今乐道”读书会一起读完了你生命中的第 594本书,希望今天的内容能给你有益的启发。(拆书人:冯玉平)



《学习之道》金句:追求卓越的关键在于坚持长期的学习。



技术快速迭代变革的今天,你只有掌握高效学习的能力,才能跟得上变化的速度,不被淘汰。点击右下方“分享”按钮,把高效学习的方法送给好友们。


能帮你摆脱假日综合症其它五本书:

《快乐竞争力》|赢得优势的7个心理学法则。

《如何掌控自己的时间和生活》|高效利用时间的法则。

《精进——如何成为一位很厉害的人》|七点优秀人生法则。

《专念》|消除偏见,看透事物的本质。

《深度工作》|提升自我控制力,摆脱低效忙碌。

上次推送内容:

《死亡之书》|到底什么是生命、死亡和尊严?

《区块链社会》|创造信任——区块链在商业领域的应用。

《深度工作》|提升自我控制力,摆脱低效忙碌。

《杠杆思考术》|如何发“不劳百获”的方式收获成果?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无论何时,都千万不要去躲避错误,一定要记住自己所背负的责任是什么。

本次推送:

《活着为了讲述》|为什么生活不是我们活过的日子?

《学习之道》|高效学习法重塑你的人生。

《从麦肯锡到企业家》|麦肯锡的思考方式是什么?

《领导力与新科学》|如何用参与式管理实现组织的脱胎换骨?

《AI·未来》|创业者在人工智能浪潮中有哪些机会?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最“失败”的一次外交活动:你完全不知道的一版“完璧归赵”。

下次推送:

《创造力曲线》|如何培养和提高创造力?

《回头客战略》|如何用最低的成本提高客户服务和体验?

《高效谈判》|如何成为谈判高手?

史记·刺客列传|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行在宽处》|心离钱越远,钱就离口袋越近。

(语音、文字、图片部分来自今今乐道APP和网络,老农整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品卷一族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