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选好书】士人魔咒:成也士人,败也士人。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则天下熄。
谁能有这么大的能量?
既不单纯指白起那样的神将,也不单纯指张仪那样的“巧舌”,而是指一类人——战国时期的士人。
上古时代,在贵族和平民之间,逐渐出现了一个士人阶层。春秋末期,士人阶层逐渐壮大。他们没有贵族的特权和财富,因此投身于学术和文化。
“孔门十哲之一”孔子的学生子夏在晚年提出了学而优则仕,倡导与时俱进的治国理念,由此成为了当时士人的灵魂宗师。
不得不说,魏国第一代君主魏文侯魏斯当真是独具慧眼,率先尊子夏为师,使他成为了第一个拥有国师名号的士人。
之后更是在魏国的西河地区为子夏建立了西河学堂,天下士人蜂拥而来,诞生了著名的西河学派。
也正因为如此,魏斯得以将李悝、段干木等优秀人才纳入麾下,为魏国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即使是秦国,也曾经对魏国闻之色变。
所以,要说魏国的历史,就要先从魏国的人才讲起,从他们所属的“士人阶层”开始说。
还是得从会看人的魏斯说起,这位主儿不仅发现了子夏,还挖掘出了吴起。
同样出自西河学派的平民吴起是一个不仅杀妻而且不孝的人,恶名传遍天下。但魏斯就是看出了他的大才,任命其担任举足轻重的西河郡守。
的确,抛开品行,吴起完全可以称得上一个略不世出的大才,乌合之众经他之手,也能迅速蜕变为令人生畏的力量。
在西河,吴起打造了驰名天下的魏武卒,身体强健、纪律严明,一时风头无两。
五万魏武卒曾经重创五十万秦军,名声威震天下,黄河以西地区,尽归魏国,秦人因吴起不敢向东而望。
但在魏斯的心里,对于平民出身的士人可以任用,但仍旧不能完全信任。在其儿子魏击眼里,士人更是贫贱之人。
而吴起就是典型的士人,视功名为一切,人生理想就是做相邦。
那问题就来了:魏击继位后十分担心士人出身的吴起功高盖主,于是任用田文做了相邦。
魏击的决定让吴起失望至极,也明白自己应该是得不到魏国新君主的重用了,索性离开了魏国投奔楚国。
几年之后,做了楚国相邦的吴起率领楚军穿越黄河攻打魏国,重创魏军。
吴起之后,魏国培养起来又抛弃的下一位大人物就是孙膑了。
齐国人孙膑是受魏国上将军庞涓的邀请来到魏国的。
但魏惠王时期,魏国与齐国争霸,庞涓担心才华横溢的孙膑被齐国所用危害魏国,于是捏造罪名将孙膑处以膑刑和黥刑,也就是砍去了孙膑的双足,并在他脸上刺字,想使他埋没于世不为人知。
他却没想到,孙膑能够在齐国使者的帮助下,逃回齐国。
公元前354年,孙膑围魏救赵,在桂陵打败庞涓。
公元前341年,孙膑减灶诱敌,在马陵歼灭十万魏军。
走投无路的庞涓,羞愤之下自杀。
几乎在同一时间,魏国也因为自己的目中无人错失了又一大才——商鞅。
商鞅本为魏相公叔痤中庶子,公叔痤临死向魏惠王推荐商鞅,并说此人大才,若不用之,必须杀之,否则为他国所用,必为大患。
可惜魏王是一点也没听进去。
此后,商鞅去了秦国,秦孝公委以重任。
商鞅在秦国变法图强,一举使得秦国国力和军事实力大增,不仅夺回了在吴起手上失去的河西之地,其后局势基本上也是和魏文侯时相反:
那时是魏国欺负秦国,打得秦国没脾气,现在是秦国欺负魏国,打得魏国没脾气。
可以说大秦帝国的崛起,商鞅功不可没,没有他的变法图强,秦国始终是个二流国家。
西河学派的徒子徒孙,源自魏国,但大多成为魏国的对手。
魏人范雎也有大志,因家贫无以见魏王,只能充当大夫须贾的门客。
结果被相邦和大夫污蔑为间人百般羞辱,最后带着仇恨和愤怒化名张禄离开魏国投奔秦国,得到了秦王的重用。
对于须贾的诬陷之仇,范雎也一直没忘。”睚眦必报“,说的就是范雎。
战国后期,范雎担任秦国相邦推行了远交近攻、蚕食土地的基本国策,将魏国的生存空间挤压的越来越小。
不同于魏人对士人的轻视,得益于士人崛起的秦国对于士人爱护有加。在秦昭王的武力威胁下,当初羞辱范雎的魏国相邦魏齐走投无路,只能自杀。
公元前257年,秦昭王在长平之战后企图一举攻灭赵国。
信陵君魏无忌窃符救赵,成了六国面对咄咄逼人秦国的一线曙光。
处在生死存亡之际,魏王不得已只能不计较魏无忌偷盗虎符之罪,重任魏无忌。
魏无忌处于魏国走向衰落之时,他效仿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的辅政方法,延揽食客,养士数千人,自成势力。
然而信陵君没想到的是,就在他为了抵抗秦国殚精竭虑之时,魏王轻信了秦人散布他自立为王的谣言,罢黜了他的相邦之位。
由此,魏国终于失去了最后一个大才,灭亡已经不可逆转。
公元前225年,秦军攻占魏国都城大梁城。
魏国,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人才,又错失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
在魏文侯之后,剧烈的人才倾轧,没能让魏国享受人才的福祉,奔走各国的士人们,各为其主,魏国反而成为士人们立功的试验田。
可以说,魏国开启了战国时代,作为一个开创了变法先河的国度,秦人曾闻之色变。
然而看完它的故事,竟然觉得它的灭亡没有一丝悬念,曾经的辉煌和谢幕的落寞,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魏国一百多年来,一直逃脱不了士人的魔咒,自大而多疑,有大才而不用,反倒逼着这些大才去协助他国,削弱自己的实力,最后走向灭亡。
所以啊,魏国最终亡就亡在了魏国王室的性格秉性。
相关阅读推荐
历史需要长时间、远距离、宽视野来看,才能发现整体性规律,读中国史,读世界史,在世界史的背景下观察中国史,培养大局观,培养洞察力,让我们终身受用。
1.了解真实的二战
《再度觉醒》是一本二战“终战”后的记忆之书,是一本载满死亡、流离与痛苦的书,但同时也记录了信仰、希望与勇气。
1954年,本书的作者普里莫·莱维在奥斯维辛死里逃生,开始了从集中营的返乡之旅,本书记录了他所经历的这一段奇妙而坎坷的旅程。
路途中莱维遇到了形形色色的幸存者,每一个劫后余生的人都背负着不同的故事,去往不同的地方,每一个人都依靠求生意志坚强地活着。
2.了解真实的蒙古历史
为什么说蒙古帝国部分改变了中国历史走向?成吉思汗留给了世界历史怎样丰厚的遗产?为什么说蒙古人为全球史的先驱和改变世界的催化剂?在“蒙古治世”之下孕育出崭新的欧亚文化是怎样的?
《世界历史上的蒙古征服》就回答了这些问题。作者站在世界史与全球史的高度,重点描绘了蒙古征服时代及后蒙古时代政治、经济、军事、宗教、文化等方面的一系列变化,在蒙古统治者的强制推动下,东西方之间开始了互相交流的过程,在“蒙古治世”之下孕育出了崭新的欧亚文化。
正是蒙古征服,催生了一个新的欧亚世界格局,开启了全球化和世界现代史的进程。
3.了解真实的丝绸之路
早在中学的历史课本上,我们就了解过张謇出使西域的故事,而丝绸之路毫无疑问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著名符号。
在我们对古丝绸之路的想象中,一般是这样一幅朦胧图景:驮着丝绸的骆驼商队在尘土飞扬的沙漠中,在中国与罗马间络绎不绝地穿行。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么?
《丝绸之路新史》是一本建立在大量考古发现基础上的历史著作。
作者试图告诉我们,丝绸之路不是一条单一的路线,而是一个贯穿东西方、由许多点组成的商贸网;中国和罗马之间几乎没有直接的贸易活动,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是今天伊朗地区的居民;丝绸甚至也不是商路上最重要的商品……
本书综合利用中、英、法、德、日、俄六种语言的前沿研究成果,讲述了一个有关考古发现、文化传播以及中亚与中国之间互动的迷人故事。
相关内容: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吴起的坏名声是源于他是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吗?
史记·商君列传|商鞅,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具有宗教徒般笃诚和热情的理想主义者。
史记·魏公子列传|招揽人才的三大秘诀:“视野”, “胸怀”和 “尊重”。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很多时候,要想达到目的,有时候就是要讲究策略,找好突破口,从而达到目的。
战国策·秦卷8|范雎有出众的谋略,却被“小心眼”耽误了一生。
上次推送内容:
本次推送:
《剧变》|如何才能把握好一场危机。
【严选好书】你绝对要去了解的《亮剑》管理学。
《颠覆者》|周鸿祎是怎么“炼”的?
【严选好书】士人魔咒:成也士人,败也士人。
《民国商魂》|民国企业家身上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下次推送:
《钻石思维》|如何改变消极的思维方式?
【中美时刻】中美关系史话:从1784到2020
《向前一步》|如何实现事业与家庭生活的完美平衡。
【严选好书】见过世面的人,都有这样的物质。
《开发你的内在领导力》|怎么修炼领导力?
(语音、文字、图片部分来自今今乐道APP和网络,老农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