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农不乱扯】做应该做的,还是做想做的?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没有比较就没有选择,没有比较有时也感知不到幸福,人生是比较而成的,但比较一下,有时会让我们更清楚自己应该如何选择如何去做。
有两个人如雷贯耳,一位叫项羽,一位叫刘邦,一同创业,一样有争议,也曾直接交锋,非常有可比性,就看我们从什么视角来审视。
项羽少年时,项梁教他读书,但他学了没多久就不学了,项梁又教他学剑,没多久又不学了,项梁因此特别生气。项羽说:“读书识字记住个人名就够了,学剑只能和一个人对敌,要学就学万人敌。”项梁于是又教项羽学习兵法,项羽非常高兴,但是只学个大概,不肯深加研究。项羽从小就有了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苗头,项梁带娃的原则是民主,带娃的策略是纵容,不但没有严加管束,反而由着项羽的性子来。
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之后。会稽太守殷通找项梁想一起造反,项羽却在项梁的指示下杀死殷通,初出茅庐的项羽初露锋芒,“神战”级地斩杀近百人,镇伏了殷通的手下,人家殷通是找你们项家来合伙造反的,杀了人家是不义之举呀,项梁就这样亲力亲为的言传身教,放大了武力的作用,淡化的道义的影响力。读书效果不好的项羽,学这个非常很上道。之后,项羽找茬杀了宋义、鸿门宴放走刘邦、引兵屠戮咸阳,杀死秦王子婴、自立为西楚霸王、弑杀义帝楚怀王等等,几乎都是由着自己的性子和面子,按自己的情绪在做事,基于对自己武力值的充分自信,之后的攻而不取就是战略上稚嫩和战术上的自负了。
亭长出身的刘邦处理事情时,则使出吃奶的劲去做应该做的。起初释放刑徒,对仗义的理解算是小荷才露尖尖角的话,为项梁戴孝算是表演(后面还有一出哭义帝,表演的成分也非常高),那么攻入咸阳楼后,“好酒及色”的刘邦,居然能“约法三章”,对美酒美女视而不见,说明刘邦上了道了。鸿门逃席不要面子要小命算是不得已而为之,之后敢启用寸功未立的韩信当大将军,他的决定越来理性,越来越符合集团发展的利益。后来呀,韩信连战连胜拿下齐国后,传书向刘邦“申请”“假齐王”(代理齐王),刘邦虽然气的七窍生烟,可能把桌子都掫了,经人一劝,立刻“豪放”地说,韩信这小子真没出息,要什么代理齐王,来人,给封一个真齐王。这跟项羽区别大了,项羽这边有的人立下战功,该加官进爵的时候,项羽硬生生地把刻好的大印放在手里玩磨的失去了棱角(搞不好都盘的包了浆),都舍不得给人。
做想做的事,做该做的事,两种选择,结果自然高下立判。要是还不信就看看美国和印度,在不懂政治只专注于传播的新冠面前,美国选择全力甩锅,印度沉迷于“恒河水”。现实总是这么残酷,他们在新冠面前焦头烂额的时候,中国人民在欢乐的过节。
有一种幸福是做对了事后的成就感,还有一种幸福是生对了地方。
如果应该做的和想做的是一致的,那还真是人生之大幸。那就去做吧。
上次推送内容:
《印度:受伤的文明》| 种姓制度是印度那些奇葩行为的替罪羊吗?
本次推送:
《非对称风险》|如何运用“风险共担”原则?
【老农不乱扯】做应该做的,还是做想做的?
《史记·苏秦列传》下(加字萌版)| “锥刺股”就能创业成功吗?
【大咖分享】(视频)电影新物种读书会(一)好内容+好类型=好产品
下次推送:
《寻访行家》|如何修炼“工匠精神”?
《史记·张仪列传》上(加字萌版)|创业成功的大智慧怎么来?
【老农不乱扯】有机会时,没抓住不可惜,是因为错才抓更不可惜。
【大咖分享】(视频)电影新物种读书会(二)小程序是微信的二次革命
(语音、文字、图片部分来自今今乐道APP和网络,老农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