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那些事】企业发展与文化诉求
王旭是一位互联网公司白领,每天朝九晚九的上班,他也知道应该多读点书,可总是感觉没时间。晚上到家已经10点,忙碌一天,精神已到极限,吃个饭刷个抖音,进入梦乡。本想利用周末时间读书,结果一本薄薄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已经读了3个月也没读完。
原因无他,总是拿起又放下,好不容易熬来的周末,还是好好休息吧。
你是否也遇到了这些问题?
大学毕业,离开学校后,读书便是成年人最重要的学习路径。然而,我们总是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给自己找各种各样的理由,结果,身未行心先飞,早早就半途而废了。
问题出在哪了?
1. 没时间没精力读书。
2. 阅读效率低,1个月读不完1本书
3. 读了不少书,但感觉没什么用
怎么解决?我们今天给大家一套具体的解决办法,这套办法是我们做了5年读书会,拆读了1500本书,见证了千万人读书过程的经验汇总。
没时间没精力?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解决意识问题。
很多人觉得读书对自己有好处,但总是抽不出时间来读书。为什么?很简单,意识不到位。你在内心深处,并不认可读书是有用的。
当你拿起书开始读的时候,你的潜意识告诉你,这个事情对你没那么重要。一旦你这样认为,就会找各种各样的理由搪塞自己。
1.认清生存本质
1963年密歇根大学的成人教育学教授霍华德提出了一个很有名的模型,叫做生存余力模型。生存余力=生存能量/生存负载。一个人总是在他需要的精力与可提供的精力之间需求平衡。
生存负载:消耗个体精力的事情,外部因素如工作、家务等,内部因素如不断提高的生活期望,买房买车升职等。
生存力量:处理负载的力量,外部因素包括家庭背景、社会资源、经济实力等,内部因素包括个人能力和经验等。
这公式很有意思,他会让你的生活进入一个“恶性循环”。
想要生活得更好,就要提高生存力量。提高生存力量,就要花时间和精力来学习,唯有学习才能不断提高个人能力(外部因素的家庭背景、经济实力等,短期内是没办法改变的)。
那么恶性循序来了:你越是没有生存余力,你就越没有能力改变生存力量。很多人一天从早忙到晚,几年后,生活依然没有什么特别大的改变,就是陷入这样一个循环中出不来了。
当然,你也可以把它变成良性循环:把你的生存余力放在学习上,生存力量提高了,你处理事情的效率提升了,就会发现生活越来越从容。
我们花大量篇幅教大家理解这个模型,只为认清一个事实:不要再以没时间没精力为理由来搪塞自己了。愿意把时间用在学习上的人,才有能力改变现状。
2.利用碎片时间
关于时间利用、精力管理的书籍和方法很多,我们不需要长篇赘述。在此只说明一个点:碎片时间的利用至关重要。
鲁迅先生的名言“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挤总是会有的”。普通人的默读速度是每分钟500-600字,每小时能阅读3万字。常规的书籍,比如《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版面字数16.2万,实际字数也就10万。
换言之,哪怕一字不漏地阅读,3个小时,你就能读完。
如果每天抽出1小时阅读,3天就能看完这本书。
如果每天抽出30分钟阅读,6天也能看完这本书。
不要惧怕读书,把你的碎片时间利用起来,你就能完成惊人的阅读量。当然,读完和能够理解与吸收是两回事,本文后面还会有更具体的方法。
哪些时间对于读书可以利用?
1、早上5-7点之间,根据自己的生物钟调整。
2、上下班路上,包里放一本书一支笔。如果开车上班,可以选择听书。
3、运动时,听音乐和听书。
4、睡前半小时。
学习的“场”和“氛围”很重要,你还可以加入一个学习组织,让他们带着你读书、做学习输出。
灯塔知行社,就是这样一个组织,灯塔知行社“读讲写”训练营2期正在招募中,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加入。
解决时间和精力问题后,再解决效率问题。怎么让你的阅读速度提升上来,让有限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
给出5个具体方法,帮助你提升阅读效率。
1.以始为终,带着目的去阅读
王旭的老板最近在研究如何提升公司销售业绩。老板给了他一个任务,让他去读《阿里铁军》,并从中找出对公司有用的销售方法。在不耽误工作时间的情况下,王旭3天就看完了这本书,而且从中梳理出很多供参考的销售方法。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有目的的阅读,能够事半功倍。
正式读一本书之前,先问自己一个问题,为什么要读?这本书让我获得什么知识?解决什么问题?
有了这个问题,或者说预期达到的结果,每读完一段内容,大脑就会主动思考,这部分是我要的答案吗?对我有用吗?大脑的活跃能让你的思维更清晰、记忆力更强,阅读效果自然翻倍。
2.使用工具
很多人觉得书拿起来读就可以了,还需要什么工具?其实不然,一套阅读工具,不仅可以辅助记忆,提高阅读效率;还可以创造仪式感,激发你的阅读热情。
阅读有什么工具?
最常用的就是笔。高明地阅读者,会准备各种颜色的笔,用于标记不同内容。
笔记本也是非常重要的工具。日本“笔记本作家”奥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就是教你如何用一本笔记将书中精华用高效的方式整理记录下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只有记得好,才能记得牢。
灯塔知行社《读讲写训练营》必读书目第2本,就是这本书。其中重点提到的“一元化笔记法”令人印象深刻,在灯塔知行社社员之间也广受好评。
如果你还要进阶一下,还有很多工具可以选择,比如日历和沙漏。日历可以帮你建立碎片时间的系统规划,树立阅读目标后进行拆解,将每天的阅读任务写到日历上,完成后进行打卡。沙漏适合安静的环境下阅读,一旦开始计时,你就会进入一种心流状态。
3.抓重点阅读
阅读一本书,没必要全部读完。快速阅读找重点,有个取巧方法,就是找“主题句”,它承担的是提纲挈领,承上启下。
一本书的目录是整本书的主题句,每一章节,每一段落也都有对应的主题句。主题句几乎都在段落的第一句,认真阅读第一句,然后试着找出段落往下讲什么,确定逻辑。当主题句不再第一句的时候,继续阅读,直到找到主题句。
找准主题句,就找准了书籍的“脉络”。理清脉络能够帮你快速阅读并理解这本书。当然这个过程是需要训练的,初始练习的时候,可能会觉得速度更慢了,当形成习惯,效率就会提高很多倍。
还有一种重点,只读对你有用的篇幅,放弃书中同样有价值但对现阶段无用或者不关注的内容。如何取舍,就要回归阅读目的了。比如阅读《穷查理宝典》,如果是一个投资者,急切想知道查理芒格投资智慧,会更多关注他讲投资的部分。如果是一个企业家,可能更关注他做公司的部分。
4.学会读序言和目录
序言是阅读的灯塔,目录是书籍的路灯。很多人读书,总是习惯性的跳过序言和目录,这是一个很不好的习惯。
序言往往是作者本人或者熟悉他的朋友写的,往往都是书中最精华内容的提炼。认真读完序言,能够帮助你快速了解这本书的核心思想。目录能够帮你理清作者的写作与表达框架,也能帮你快速甄别哪部分是你感兴趣的,哪部分是你不感兴趣的。
高明的阅读者看完目录和序言,这本书等于看了一半。
5.手指做节拍器
阅读的时候,用手比划着读,眼睛随着手指的节奏移动进行阅读。这是灯塔知行社读讲写训练营,让所有社员重点练习的方法。
这个原理也很简单,我们的眼睛阅读信息的时候,必须短暂停顿聚焦,就像相机拍照一样。如果你在每个字上要停顿0.1秒,那一分钟能阅读600个字。但眼睛在阅读的时候,会不自觉地产生“回读”现象,会不自觉地去注视之前读过的内容。回读是减缓你阅读速度的主要原因。
用手指作为节拍器,指挥眼睛和大脑,普通阅读者的速度能提高20%。如果经过特意练习,让大脑的反应速度适应手指的速度,提升一倍以上也是可以做到的。不信,大家可以练习试试。
加入灯塔知行社,学习更多高效阅读的方法。
首先要反思,过去读的书对自己是否有用?有用有两个层面,一个是直接有用,比如阅读《沟通圣经》,能直接提升表达沟通的能力;另一种有用是需要长期积累的,认知的提升就是这样一个过程,需要读一些“闲书”。
同时也要掌握方法。灯塔知行社提供几种方法给大家,可以尝试。
1.阅读要与自己相结合
读书无用论,往往都是没和自己相结合。
阅读是反观自我的过程,读到的内容,映射到自己的经历或者所见所闻,才能“读为己用”。这就如同一位睿智的高手在帮你复盘。在自己身上找问题,在别人身上找答案。所以,读书的时候,要时刻想着你自己的问题。书中是怎么解决的。如果换成你,会如何?
2.阅读要有结果呈现
我们读完一本书,一定要有结果呈现。这个结果可以是一份阅读笔记,也可以是一张思维导图。再进阶一些,可以做一个PPT,尝试着把书中的内容,讲给其他人听课。
这个过程就是整理、记忆、消化以及应用的过程。输出是最好的输入,通过加大输出的压强,来倒逼信息的输入。
如果你做不到这些,最起码也应该做到“转述”。把书中对你有启发的“观点+案例+金句”记录到笔记本中。日积月累,可转述的素材越来越多,在你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总是能用上。无论是沟通表达的场景,还是写材料写文案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说话更有水平”“写文更有料”。
当然最高明的结果是:我们希望读过的每一本书,都能沉淀到自己的知识体系里,形成“智慧”。灯塔知行社把这种“智慧”的积累,比喻为“核心认知拼图”,是对底层逻辑的沉淀。
如何建立“核心认知拼图”,灯塔知行社也有专门的内容会讲到,因为篇幅关系,不展开来写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加入灯塔知行社。
3.有意识的去用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所有读的内容、记录的内容,形成的知识体系,都要能落到生活和工作中。这个过程需要有意识地去用。比如《沟通圣经》中告诉我们,要想达成沟通目的,要先学会倾听。你看到并且也懂得了这个道理,但每当你和别人沟通的时候,总是急于表达自己,忘记了倾听。所以下次在开始沟通之前,有意识的提醒自己,要多听。
我们往往是“忘了”我们所学的东西,所以要有意识地去用,让它成为你的思维习惯。
关于阅读,还有很多具体的方法和内容,比如如何选书?读什么书更适合自己?怎么做笔记?如何把书变成课?
方法很多,但万变不离其宗。
灯塔知行社的团队,过去5年时间里拆读过1500多本经典书籍,梳理了一套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阅读学习方法。我们称之为“读讲写”一体化学习方法。
这套方法,有别于其他读书会最核心的几个点:
(1)强调“读讲写”三位一体
阅读、表达、写作是三位一体的,它们共同构成了学习的元能力。单独的进行阅读、表达、写作的训练,是没有效果的。只有会阅读,脑子里有东西,才有料可说,有内容可写。说和写的过程,也能促使更有效的阅读。信息输入和信息输出,必须是一体的,是知行合一的。
(2)强调结果,读以致用
知识服务进入2.0时代,不能是“读一读感动、听一听想动、放下书一动不动”的阶段,而是为“效果”负责。读了能用,知道可以做到,让学习知行合一。
(3)理论和实践结合,学习和训练结合
3节阅读+3节表达+3节写作课,融会贯通,学习的过程中也要不断地练习。每日读书笔记打卡,每周课后练习,毕业之前要亲手拆读一本书。
灯塔知行社1期社员线上课程结业,依然保持着每周1本书的阅读学习计划。
目前2期社友招募开放中,每期只开放100个名额。
想要提升学习能力的人,想要多读点书的朋友。
无论你是公司老板,还是职场白领,亦或是自由职业者,都需要提升学习能力,让自己的“生存力量”更大。只要你想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都可以来学习。
想要利用知识付费变现的朋友。
不满足于现有工作,想要开启第二职业。尤其是喜欢读书,喜欢分享知识的朋友。这个时代是个体崛起的时代,人人都可以成为知识博主。训练营在提升“读讲写”能力的同时,也会定向培养一批人成为知识博主。
与智者同行,与高人为伍!本次训练营,由灯塔知行社创始人、盒饭财经创始人、知名财经作家何伊凡老师亲自带班。
中国知名的商业观察家,财经作家
何伊凡老师曾任中国最权威的企业家媒体《中国企业家杂志》总编辑,写过3本畅销书《中国反围堵》《形象市值》《打通》,历年来采访过柳传志和马云等国内120多位顶级大咖,曾被他们赞誉为中国最具洞察力的商业思想家。
超级阅读者
何伊凡老师2016年开始从事知识服务,创办过千万用户规模、年收入1个亿以上的读书会企业。每年阅读300本书,5年时间累计阅读超过1500本书。
演说家
何伊凡老师过去5年进行过不少于300场商学院、各种EMBA课程分享、读书分享,培养了上千位的讲书人和内容创业者。
灯塔知行社“读讲写”训练营2期,即将开营,名额仅剩20席位。
如果你要报名,扫码抢占名额
上次推送内容:
本次推送:
【每日新书】《我的帝王生涯》
【企业那些事】企业发展与文化诉求
《超越智商:为什么聪明人也会做蠢事》中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
【炳泽诗话】溜达
【党建读书会】129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
【党建读书会】130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
下次拟推送:
【每日新书】《与神作战》
【企业那些事】腾讯阿里相爱相杀简史
《超越智商:为什么聪明人也会做蠢事》下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中国大历史》
【炳泽诗话】溜达
【党建读书会】131全面增强执政本领
【党建读书会】132党的十九大隆重召开
(语音、文字、图片部分来自今今乐道APP和网络,老农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