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 国际能源网/光伏头条 楚乔
【国际能源网 讯】刚刚,国家能源局法制和体制改革司负责人对《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进行了解读。我国在推动能源消费方式变革方面,能源消费结构向清洁低碳加快转变,2019年,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23.4%,比2012年提高8.9个百分点,提前完成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达到15%左右的目标。
我国能源供应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基本形成了煤、油、气、电、核、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多轮驱动的能源生产体系,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累计装机规模均居世界首位,2019年一次能源生产总量达39.7亿吨标准煤,能源生产能力的提升为保障能源安全提供了基本保障。
在做好能源绿色转型发展中,全面推进太阳能多方式、多元化利用,推动光伏与农业、养殖、治沙等综合发展。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模居世界首位,截至2019年底,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7.9亿千瓦,约占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的30%。其中,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分别达3.56亿千瓦、2.1亿千瓦、2.04亿千瓦、2369万千瓦,均位居世界第一。
在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方面,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小水电等清洁能源。推行多种形式的光伏与农业融合发展模式,实施光伏扶贫工程,建成了成千上万座遍布于贫困农村地区的“阳光银行”。同时,支持利用清洁生物质燃料、地热能、太阳能供暖。
在科技创新方面,不断刷新光伏电池转换效率世界纪录。
——国家能源局法制和体制改革司负责人解读《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为全面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推进能源革命的重大举措和成就,日前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了《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国家能源局法制和体制改革司负责人就能源白皮书的重点内容接受了记者的采访。答:面对日益严峻的能源资源约束、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全球气候变化挑战,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6月13日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研究中国能源安全战略,提出推动能源消费革命、供给革命、技革命术、体制革命以及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的要求。能源领域围绕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努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实现重大变革,能源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能源白皮书全面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推进能源革命的战略思路、重大政策和发展成就,向国内外讲好新时代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的中国故事,展示我国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决心,体现我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答:本白皮书以“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为主线,突出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能源领域贯彻能源安全新战略,推进能源革命,走绿色低碳可持续高质量发展道路,主动参与全球能源治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共同维护全球能源安全,共建清洁美丽世界。第一部分阐述能源高质量发展道路,集中体现了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的重大举措,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清洁低碳导向、坚持创新核心地位、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五个方面阐述新时代能源发展的政策理念;第二部分总结能源发展成就,从能源供应、能源节约、结构优化、科技创新、能源与生态环境友好性、治理机制、惠民利民等方面反映了能源发展的成绩。第三至第七部分,紧紧围绕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分别就推进能源消费革命、供给革命、技术革命、体制革命和国际合作五个方面进行阐述,反映了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以及促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和成效。问:我国在推动能源消费方式变革方面采取了哪些政策举措,取得了哪些具体成效?答:我国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节能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实行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把节能指标纳入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等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健全节能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修订实施《节约能源法》,建立完善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和公共机构节能制度,实施百项能效标准推进工程;完善节能低碳激励政策,健全绿色金融体系,创新完善促进绿色发展的价格机制,开展碳排放权、用能权交易试点,大力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全面实施绿色制造推动工业绿色循环低碳转型升级,提升建筑节能标准、优化建筑用能结构,构建节能高效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引导树立勤俭节约的消费观;推动终端用能清洁化,推进以电代煤、以电代油,实施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和散煤综合治理。能源节约和消费结构优化成效显著。党的十八大以来,以能源消费年均2.8%的增长支撑了国民经济年均7%的增长。2019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较2012年下降24.4%,累计节能约12.7亿吨标准煤。能源消费结构向清洁低碳加快转变,2019年,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23.4%,比2012年提高8.9个百分点,提前完成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达到15%左右的目标。问:能源转型不断加快,能源安全环境日益复杂,我国如何保障能源发展安全?答:保障能源安全是能源发展的首要任务。我国立足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深化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开发利用,健全能源储运调峰体系,着力建设多能互补协调发展能源供应系统。一是推进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煤炭开发布局和产能结构,努力建设集约、安全、高效、清洁的煤炭工业体系。二是深化能源体制机制改革、促进科技研发和新技术应用,稳定东部老油田产量,推进西部新油田增储上产,扩展深海对外合作,推进原油增储上产。三是加强科技创新、产业扶持,促进常规天然气增产,重点突破页岩气、煤层气等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建成多个百亿立方米级天然气生产基地。四是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加快推动可再生能源技术进步和成本降低,为未来更大规模利用可再生能源、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建立了良好基础。五是加强能源储运调峰体系建设,统筹发展煤电油气多种能源输运方式,构建互联互通输配网络,健全能源储备应急体系,打造稳定可靠的能源储运调峰体系。我国能源供应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基本形成了煤、油、气、电、核、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多轮驱动的能源生产体系,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累计装机规模均居世界首位,2019年一次能源生产总量达39.7亿吨标准煤,能源生产能力的提升为保障能源安全提供了基本保障。截至2019年底建成9个国家石油储备项目,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取得初步成效,煤炭生产运输协同保障体系逐步完善,电力安全稳定运行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能源综合应急保障能力显著增强。问:做好能源绿色转型发展这篇大文章,有哪些重大举措?答:白皮书全面展现了中国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重大举措和主要进展,主要体现为:我国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把清洁低碳作为能源发展的主导方向。优先发展非化石能源,全面推进太阳能多方式、多元化利用,推动光伏与农业、养殖、治沙等综合发展;大型风电基地建设与分散风能资源开发结合,优先发展平价风电项目;坚持水电开发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移民脱贫致富;将核安全作为核电发展的生命线,坚持采用最先进的技术、最严格的标准发展核电;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模居世界首位,截至2019年底,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7.9亿千瓦,约占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的30%。其中,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分别达3.56亿千瓦、2.1亿千瓦、2.04亿千瓦、2369万千瓦,均位居世界第一。与此同时,加强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与互联互通,在城镇燃气、工业燃料、燃气发电、交通运输等领域推进天然气高效利用。大力推进天然气热电冷联供的供能方式,推进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展,推行终端用能领域多能协同和能源综合梯级利用。问: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能源领域重点推进了哪几方面的工作?答:保障和改善民生用能、贫困人口用能是能源发展的优先目标。我国积极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提高农村生活用能保障水平,国家持续支持农村电网等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开展了多种方式的能源扶贫。一是加快完善农村能源基础设施。2015年,我国全面解决了无电人口用电问题。2017年,实现了平原农村地区机井用电全覆盖,村村通动力电。2018年起,重点推进深度贫困地区和抵边村寨农网升级改造。二是精准实施能源扶贫工程。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小水电等清洁能源。推行多种形式的光伏与农业融合发展模式,实施光伏扶贫工程,建成了成千上万座遍布于贫困农村地区的“阳光银行”。三是推进北方农村地区冬季清洁取暖。稳妥推进“煤改气”“煤改电”,支持利用清洁生物质燃料、地热能、太阳能供暖。截至2019年底,北方农村地区清洁取暖率为31%,比2016年提高21.6个百分点,北方农村地区累计完成散煤替代约2300万户。问:以科技创新支撑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哪些突破?答:我国将能源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骨干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通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和工程,实现了能源领域关键技术跨越式发展。成功研制全球最大单机容量100万千瓦水电机组,具备最大单机容量达10兆瓦的全系列风电机组制造能力,不断刷新光伏电池转换效率世界纪录。全面掌握了特高压输变电技术,柔性直流、多端直流等先进电网技术开展示范应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首个“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取得重要进展,“国和一号”(CAP1400)示范工程和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建设稳步推进,快堆、小型堆等多项前沿技术研究取得突破。形成了先进的低渗透和稠油油田开采技术,自主研发了以“海洋石油981”为代表的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自主研制了“蓝鲸1号”“蓝鲸2号”平台,助力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开采。问:以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我国在能源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取得了哪些进展?答:我国坚定不移推进能源领域市场化改革。一是构建有效竞争的能源市场。进一步放宽能源领域外资市场准入,推进油气勘查开采市场放开与矿业权流转、管网运营机制改革、原油进口动态管理等改革。二是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能源价格的机制。进一步放开竞争性环节价格,初步建立电力、油气网络环节科学定价制度。三是创新能源科学管理和优化服务。深化能源“放管服”改革,减少前置审批事项,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获得电力”服务水平显著提升。2017年至2019年企业办电环节由5.5个压减至2个,小微企业办电时间压缩至30个工作日以内。四是健全能源法治体系。坚持能源立法同改革发展相衔接,及时修改和废止不适应改革发展要求的法律法规,基本形成了覆盖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监管、服务的能源治理体系。问:请介绍中国推进能源国际合作,参与全球能源治理的最新进展?答:我国坚定支持多边主义,按照互利互惠原则开展双多边能源合作,积极支持国际能源组织和合作机制在全球能源治理中发挥作用,在国际多边框架下积极推动全球能源市场稳定与供应安全、能源绿色转型发展,为促进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一方面,融入多边能源治理。我国与9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政府间能源合作机制,与30多个能源领域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建立了合作关系。另一方面,倡导区域能源合作。搭建我国与东盟、阿盟、非盟、中东欧等区域能源合作平台,建立东亚峰会清洁能源论坛,为18个国家提供了清洁能源利用、能效等领域培训。我国着力拓展国际合作的空间,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同各国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加强能源合作,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更多的惠及其他国家和人民。一是推动互利共赢的能源务实合作。我国与全球100多个国家、地区开展广泛的能源贸易、投资、产能、装备、技术、标准等领域合作。二是建设绿色丝绸之路。我国积极推动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广泛开展可再生能源合作,促进了全球范围可再生能源成本的下降。三是加强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中俄、中国-中亚、中缅油气管道等一批标志性的能源重大项目建成投运,我国与周边7个国家实现电力联网。四是提高全球能源可及性。我国采用多种融资模式为无电地区因地制宜开发并网、微网和离网电力项目,为使用传统炊事燃料的地区捐赠清洁炉灶。来源:国家能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