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那些年在山上打柴的岁月

齐帆齐 齐帆齐 2024-02-21

文 | 齐帆齐  图 | 网络

小编 | 曹周   

 

在90年初代我们老家全部烧柴禾的,液化气、电冰箱、电饭煲,甚至连煤炉都还没有普及。


我家那时的土锅台有两个大锅,小锅是用来做饭炒菜,大锅用来煮主食,两锅之间有两个井罐,每次饭香时也是咕咚咚水开时。


最主要烧的柴禾有晒干的稻草,棉花禾、绿豆杆、枯枝、松针。


烧柴时,满屋烟熏火燎,有时呛的人眼泪汪汪。其中讨人喜欢的莫过于松针了,容易着火,不用手扳断,直接把火钳夹一把放进去就行,也没有多大烟,最适合我们孩子烧锅用。


年少时我做得最多的事情有,烧饭洗衣,去田里打猪草、剁猪菜、山上打柴、割稻、插秧、打临工等活。


在我读书时,每个周末就会和小伙伴去山上打柴,大家带着,耙子、蔑篮,嘻嘻哈哈地相约一起。


“耙柴了,耙柴了……”,浩浩荡荡的队伍向后山走去。


耙柴的耙子都是用竹子加工而成,伙伴们互相间也会比谁家的耙子好使,最喜欢那种耙子齿扎得密密的,耙子勾朝里弯得稍狠点的,这样耙起来快。


太近的山光秃秃的没有柴,我们就得去再远点,越高山柴越多,常去的“马山”,离家三四公里路。


一路上风景挺美的,山边小溪里的水清澈见底,有小鱼儿在游动。口渴了,我们就跑过去,以手当碗,喝上几捧水。


每逢秋风后,看到山上的松毛,一层层棕黄棕黄,那感觉特别欣喜,大家抢着抓紧耙,比赛着看谁最多。


半天我们可以搞满满的一大篾篮,大约三四十斤,不到两个月,我和妹妹们可以把家里柴房堆得高高的,那时候似乎也不知道累。


在山上耙柴时,我们最爱做一个游戏,那就是拷耙子,七八个伙伴每个人放上两耙子柴,集中堆一块,谁赢了就是归谁,看到那么多柴特别诱人。


用两张耙子手柄头对齐叉开,看起来像一个“人”字形。


我们会站在五米远的地方,轮流用小石头去砸,谁成功的把耙子砸倒就是赢家,那堆柴就是归谁,若谁中了那才叫开心,真是一蹦三尺高。


貌似我从来没砸中过,但依然很开心玩这游戏,简直是乐此不疲。或许这是那单调贫瘠岁月的一抹亮色。


初秋里,我们一边耙柴还抽空在灌木丛里寻找茅草菇,那种野生的菇子,味道鲜美异常,每每摘到都是欢呼雀跃,带回家就是一顿美味。


若是在更大的山,还摘过野毛栗,野柿子、毛桃,边摘边吃,好不快活。


有时候,我们在山上耙柴,天气突变,阴沉沉,眼看一场雨就要来,大家赶紧往回赶,远远的就看到妈妈已过了上岗来接我们。


她把伞递给我和妹妹,背着篾篮疾步先走,妈妈常嘱咐我们别把篮子塞得太结实,不要和别人家男孩比,怕我们肩膀压得以后不长个子。


印象中妈妈总是很细心生怕我们淋到点雨,而其他伙伴母亲没有这积极,村里人总说我母亲是那种儿女心特重的人。


松针耙得够多时,奶奶就会说要来几筐,她坚持过秤付钱,说上别人那买也是要钱,还不如鼓励自家孙女,我们耙柴就更加起劲了,还记得那时是10元100斤。


年少生活里纵使非常清贫,没有任何课外读物,没有电视和收音机,还需要做很多农活,但从不缺少爱与温暖。


如今回老家,山上的松针老厚老厚,随处可见各种柴禾,任其疯长,没有人会因此欣喜。


光阴荏苒,时代变迁,我们的孩子已是我曾经耙柴的年纪,他们对这一切是陌生的。也没有人再会去山上打柴。


怀念那些远去的年少时光,那些欢笑、那些打闹,也只有在梦里或者躬耕纸上,在字句间重觅历历往事吧!


-作者-


齐帆齐,安庆市作协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自媒体人,自由写作者。

掌阅、当当、微博官方认证大V作者,新华网签约作者。多平台人气作者。


文章曾发《人民网》《哲思》《皖江在线》《女友》杂志报刊等。新书《追梦路上,让灵魂发光》已经全国上市。

往期推荐:

齐帆齐微刊:是什么扼杀了我们的爱情

齐帆齐微刊:现在的我们,到底在追求什么?

齐帆齐微刊:宝   地

齐帆齐微刊:写作的时差


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和点个在看哦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那些年在山上打柴的岁月

齐帆齐 齐帆齐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