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播客火了……吗?
你可以说它没有,因为可能打开本期年度榜单的你从来不听播客,甚至不了解播客是什么。
你可以说它火了,因为有几档播客的内容在2020年“出圈”,被许多人发现,腾讯也开始在QQ音乐中内测播客的板块。
你甚至还会疑惑,播客与阅读有什么样的关系?在推荐书籍榜单之外,我们为何还要推荐播客?
如果你读完本期榜单,你会发现,作为近两年在国内兴起的媒体,许多播客的内容已经逼近优质的杂志和书籍,高质量的嘉宾和访谈,深度的内容,敏锐的观察和解读让播客飞速地发展。
2020年是一个让人五味杂陈的年份,也从侧面证明了这是格外值得记录的一年。未来的历史学家们如果要寻找样本,文字和图片之外的最佳样本或许就是这些播客里的声音。
2020年,有的播客关注着打工人、房产、二本学生、女性困境,也有播客一如既往带我们进入旧世界寻找过往的经验,还有极小众的播客围绕着托尔金的中土展开质量极高也非常有趣的解读和讨论……
这次的榜单挑选出的播客,或许有的已经有数以万计的粉丝,或许有的听众只有寥寥百人。但我们希望的是在找到在大众受欢迎的人文播客的同时,不错过那些小众的播客,让我们在声音里收获更多新知和力量。
新周刊·硬核读书会的年度榜单还包括:年度十大虚构书籍、十大非虚构书籍、十大改编剧集、十大社科书籍。这些榜单将在接下来的三周内陆续发布,敬请期待。
有人,然后才有故事。在“非虚构”写作爆火的这些年里,一篇又一篇的人物特稿让主人公“出圈”。
如果你喜欢阅读非虚构作品和人物特稿,对各种行业、各种阶层的人物感兴趣,你一定会喜欢《故事FM》。
以人物为中心的《故事FM》里,你会听到许多奇怪的、边缘的人物故事,比如蛋壳租户、被骂上热搜的设计师、抑郁症患者、研究监狱的学者、南极探险队员……这些故事组成了一幅奇异又真实的当代画卷。有很多人批评《故事FM》选取故事的角度有些“猎奇”。但我们想说的是,或许几十年后我们再回过头来看这些选题,会发现,那些看似与我们无关的人和事,与我们息息相关。我们倾听这些故事,一方面是因为好奇心,另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和那些“边缘人”感同身受。
“这是一个理想化的星球,和地球部分重叠。……在这里,所有人都知道,性别只是一个容器,可以被灌注各种符号,可以容纳无限可能。”
这是媒体人覃里雯主持的一档关于性别的播客节目,或许说性别过于宽泛,你可以将它理解为一档关于各种打破性别刻板印象的女性的播客节目。在这里,我们会看到放弃普通生活选择游荡的女性、对女性身材刻板印象说不的健身博主、在德国教授性别伦理的中国男人……2020年,《乘风破浪的姐姐》《三十而已》带动了大量关于女性处境的讨论,而《知晓我姓名》这样的书籍也收获了诸多关注和好评,在前几日,歌手谭维维的《小娟(化名)》又一次为女性发出了强有力的声音。
托尔金最著名的作品是《魔戒》和《霍比特人》。他的创作完成了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构建一个完整的世界。
以霍比特人的故事启程,中土世界的画卷慢慢展开。有人是拿起书本后立刻被托尔金的世界迷倒,有人是因为彼得·杰克逊导演的“指环王三部曲“而开始拿起书本进入托尔金笔下的冒险旅程。
中土世界的故事远不止于《魔戒》的故事,托尔金通过如《精灵宝钻》等作品,用《圣经》般完整的创世神话构造了一个平行的幻想世界。
而《托尔金的树叶》这档播客之所以让我们欣喜,是因为在节目里,我们能够看到中土世界背后的托尔金。托尔金的经历、家庭,以及他参加一战的故事如何促成了杰作的诞生,我们都能够在这档播客里找到答案。
如果你喜欢幻想文学,爱中土世界,或者想要了解如何创作一部世界观足够扎实的幻想作品,这个“小众”的播客,会给你带来惊喜。
这是一档媒体人制作的,主要由媒体人参与的,但是会让所有人都感兴趣的节目。在这档节目里,你会了解到传统媒体如何变迁,“爆款”新闻背后的新闻人如何工作,新兴媒体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如果你关注“蛋壳”“瑞幸咖啡”“粉圈”等近期的热点新闻,你能够在这档节目里看见这些热点背后的事件更清晰的轮廓。许多媒体人都开设了播客。但是杨一的《去现场》是目前做得最专业、有趣的传媒行业观察播客。文化记者、娱乐记者、汽车记者、纸媒记者和电视记者……节目嘉宾们的多样性,就已经保证了通过这档节目,我们能够看到一个更为真实的媒体圈。《去现场》聚焦于媒体圈,我们希望这档节目之后,能够有更多类似的行业观察播客,带着我们去不同的现场,发现更有趣的生活,获得更多的新知。比如出版,比如电竞,比如影视行业,比如建筑行业……
《跳岛FM》的简介里有这么一句——“一份可以用耳朵收听的文学杂志”。
它的确做到了。在这本用声音做成的文学杂志里,我们看见了文字和故事背后的人与事。嘉宾们多为文学创作者,在节目里,我们从他们的生活经验出发,发现文字与世界的另一种联系。
在《跳岛FM》里,何伟聊他的“中国经验”,刘子超和维舟聊他们的旅行,《单独》主编吴琦和《天南》主编欧宁聊杂志的生存……
《跳岛FM》没有沉浸在文艺青年的顾影自怜和自我表达,而是用更加专业和严肃的姿态用文学作为入口,从他人的经验里找到另一份观察世界的方法。
这是一档极为个人化的播客,但主理人和嘉宾用高质量的内容让极容易显得“自恋”的内容变得更为专业。没错,“专业”仍旧是我们考虑的重要标准。
这档泛文化类的节目聊文学、戏剧、历史和政治,最值得一定的是其中的“误读会”栏目。用陀斯妥耶夫斯基、三岛由纪夫、卡尔维诺等作家的经典作品,串联起过去和当下。它更像是一个“陪读”的栏目,主播放出预告后,你可以在下一期节目播出之前,将要讨论的作品读完。
在越来越多个体涌入播客的时候,《文化土豆》不失为一份优秀的参照。足够认真,才能足够有深度,也才能足够吸引人。
一档由读客文化出品,JustPod制作的科幻文化播客,由媒体人/科幻迷肖鼠主持。《惊奇电台》的头像走的是复古未来主义的风格,让人想起旧世纪strange tales杂志的封面。截至2020年12月16日,电台已经录制播送了整整十期节目,大多数以具体某位科幻作家为主题,比如洛夫克拉夫特(“克苏鲁神话”)、阿西莫夫(《基地》)、厄休拉·勒古恩(《地海传奇》)、“赛博朋克”的奠基者菲利普·迪克和威廉·吉布森等等,也有像特德·姜和小林泰三这样的杰出晚辈。
节目的节奏恰到好处地温和,因为聊科幻总是件有收听门槛的事,尤其在科幻文化刚有起色的中文世界,这或许也是节目以最经典的科幻作家阵容开局的用意。得益于节目嘉宾的资深,稍有知识储备的科幻迷依然能从解读经典中有新发现,比如刚听完威廉·吉布森那期讲“发达的技术可能会消除性别差异,这或许是赛博朋克文化的一个未来”之后,正好看到大家在热门游戏《2077》里把自己的角色定义为牛子萌妹。
我们曾经采访过《忽左忽右》的主播程衍樑,他说,他选题的时候并不在乎听众是否对这个话题感兴趣——因为播客本身就是一个“小众”的内容行业,只要做得认真,大部分听众都会接受高质量的内容,也就无所谓“小众”和“大众”了。或许这也能解释为什么《忽左忽右》能够做成国内播客的“顶流”。在《忽左忽右》里,你会了解美苏粮油外交往事、19世纪的英国文学、李翰祥的电影、上个世纪上海的情报往事……我们很难给《忽左忽右》这样的泛文化类播客做一个简单的概括,它是一个高质量却又包罗万象的沙龙。
如果一定要抽取一个关键词来形容《忽左忽右》,那可能就是主理人程衍樑提起过的“经验主义”。关注旧时代和旧世界,从过去的经验里,看到当下。
这是一档出了两季的“非典型”播客。在这个播客里,调查故事是绝对的主角,播客的主创都居于幕后,让它更像一档播客纪录片。
这档节目的发刊词里有一句 “唯有真相,值得回响”。在传统媒体被普遍唱衰,公信力大不如前,面临诸多挑战的现在,这一档节目的意义是让我们重新认识到调查性报道的重要性。
它需要优秀记者花费巨大的精力与时间去调查,它需要良好的文字功底将事件的脉络尽可能清晰、完整地展现出来,它更需要尽可能强大的平台使更多人看到真相。
播客是财新的一个新尝试,它是一个让更多人知晓真相的途径。在播客里,有非洲猪瘟调查,有淮河生态调查,百亿黄金造假案调查等等。
或许你已经很难有时间再去读一篇动辄长达万字的稿子,但或许你可以打开这档播客,让真相在耳边回响。
你很难想象三位女性媒体人创办的这档播客可以在如此短时间内收获这样巨大的影响力,但刻意强调这档节目的女性主创,反而会让我们将它固定在简单的“女性视角”。
她们邀请历史学者、社会学者、名人聊天,话题包括焦虑的海淀妈妈、知识的民主化、作为刚需的房产、三和大神以及杀马特……充足的知识储备让这档节目有足够大的信息量,听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
《随机波动》在谈话和欢笑之间促使听众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它以声音为泥和砖,构筑新文化和新思想的乌托邦。
我们希望来年,有更多声音的泥和砖,当乌托邦里的泥与砖足够多的时候,乌托邦就一定不会只是乌托邦。
*本期节目提到的播客,读者可在 小宇宙App、Apple Podcast、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蜻蜓FM等平台关注收听。
点击下图,开启其他年度榜单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新人文浪潮计划签约账号【硬核读书会】原创内容,未经本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