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后疫情时代的全球教育治理

联合国教科文唐虔 教育信息化100人 2023-12-16


本文大概

4931

读完共需

10

分钟


 唐虔观点摘要

教育是为了人类的尊严、生命的敬重、社会的公正、权力的平等,还有多元文化的尊重,最后是促进世界和平。


今天的教育不光是教育的事,它牵扯到政府、社会、家庭,还有教育本身。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无非是两个目的,为人为己。为人就是承担大国责任,为己就是为我们自己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发展环境。

 

疫情对于教育的正面的影响是促使人们重新思考教育模式的转变,特别是教育体系如何能够更具韧性,以抗拒外界对它的影响与改变。

 

我在教科文组织这么多年,我唯一有一个特别的遗憾,或者说直到现在的遗憾,这些年看,我们国家在专业领域里声音太小了。

 

教育作为全球的共同利益,应该大家的事情大家办,大家的事情大家商量着办。

 

 以下根据演讲实录整理:


今天我想讲的题目叫《后疫情时代的全球教育治理》。实际上当我们在讨论重塑国家的教育生态的时候,我们要考虑到一个大的国际环境,因为毕竟今天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大的国际环境对教育的治理,对国内教育生态的塑造会有很多影响。


教育全球的治理实际是全球治理的一个重要的分支。我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工作了25年,最后8年我领导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有的教育项目,亲身参与了教育国际治理的一些实践。今天就我的实践经验,我来讲一讲教育的国际治理,以及我认为中国在积极参与教育国际治理的时候,应该有些什么样的方法和步骤?

 

01    

全球教育治理机制

 


当我们谈到全球教育治理时,终极目的是什么?

 

是通过全球教育的发展合作与交流,来努力促进世界各国消除贫困,同时促进全球的和平与可持续发展。

 

最当前的目的是什么?

 

我认为是要在2030年在全世界范围内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4,也就是SDG 4(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共有17个,此处指第4个,英文为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 4,具体内容为“确保包容、公平的优质教育,促进全民享有终身学习机会”。)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4,是2015年国际社会190多个国家元首在纽约、在联合国做出的承诺。

 

02   

全球教育治理的几个维度



第一个维度,分析全球教育发展趋势,提出新的教育理念,从而引领全球教育发展方向。

 

第二个维度,为世界各国的教育发展制定规则和标准。

 

第三个维度,为全球的教育发展设立目标,同时检测各国实现目标的进程。

 

第四个维度,促进双边和多边的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同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智力和资金方面的支持。实际上这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基本的功能。

 

具体而言这四个维度:


第一,提出教育理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2发表了“福尔报告”,提出“终身学习”与“学习型社会”这两个理念,对世界的教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1996年,“德洛尔报告”提出“四个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存。2015年,教科文组织发表报告“反思教育”,提出“教育是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

 

最近一两年,教科文组织正在准备在今年的11月份出版一份最新报告,题目叫做《教育的未来——学会成长》。以前我们有“四个支柱”,“学会成长”是否会成为第五个支柱?

 

我认为这些方面里最重要的一个就是对教育属性的认识。国际社会一开始提出把教育的基本人权作为公共产品、公益事业,如今提出把教育作为全球的共同利益。今天的教育不光是教育的事,它牵扯到政府、社会、家庭,还有教育本身。实际上在国际上,教育是世界各国一种共同的利益,共同的利益就要大家商量着办。这个理念实际上也是现在教科文组织在一直推行的理念。


诸多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一直推动人文主义教育观,在此教育观之下,我们考虑的是人,是教育为了什么。教育是为了人类的尊严、生命的敬重、社会的公正、权力的平等,还有多元文化的尊重,最后是促进世界和平。用我们中国人的话来讲就是以育人为主。


第二,制定规则和标准。


 

在过去的40年里,联合国和教科文组织一共通过了8部有关教育权利的国际公约,还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发展教育的建议。


教科文组织统计研究所在上世纪70年代发布了“国际教育标准分类”,1997年和2011年两次修正,这对世界各国教育的分类和统一国际认识起到了重大作用。



教科文组织有一个公约建议委员会,每两年对各国在公约和建议实施方面的进展予以监测。在这个表上,8个公约其中的5个由联合国制定,3个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这些公约都和教育权利有关。公约的制定过程,我们中国也在积极参与,特别是最后一个。

 

三,确立发展目标。

 


199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泰国召开世界全民教育大会,明确提出“全民教育”的概念,推动全民教育运动的开始。


2000年,联合国在塞内加尔的达喀尔召开世界教育论坛,提出全民教育的6个目标,并希望在2015年的时候能够实现这些目标。


同一年,联合国又制定8个“千年目标”,其中的两个和教育有关。

 

2015年,联合国提出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共制定2030年的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其中第4个目标即是关于教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同时与其他联合国机构一起制定“SDG 4指标体系”来对各国的达标进程进行检测,同时每年发布一次监测报告。

 

第四,促进交流与合作,提供智力和资金的支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其他的一些联合国机构,以及一些国际的专业组织,都在努力促进全球与区域间的教育合作,促进多边的交流,特别是南南合作、南北南合作等不同的交流形式。

 

同时在多渠道筹措资金,“全球教育基金”平台,是由70多个发展中国家和十几个西方的捐助国组织的一个资金筹措平台,用以帮助发展中国家达到SDG目标,这个平台目前已经成为促进第4个目标实现的最主要的融资平台。

 

我们中国为什么要参与全球的教育治理?我想主要有两个目的。

 


第一,中国是大国,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是联合国五常之一,我们需要履行大国的责任。要参与制定国际规则,而且我们参与制定规则要代表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推动实现教育发展目标,以教育促进全球的和平与发展。


第二,援助发展中国家,推动与世界各国的教育合作与交流,也同时为中国的教育发展和教育新生态的建立营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通过国际交流,吸取国外的经验,也把我们的经验介绍到国外,这也是一种对我们教育新生态的助力。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无非是这样两个目的,为人为己。“为人”就是承担我们的大国责任,“为己”就是为我们自己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发展环境。

 

03  

新冠疫情对全球教育治理的影响



我们知道,去年以来新冠疫情对全球的教育治理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去年的疫情高峰期,全球大概90%以上学生都受到了影响,学习被中断,只能在校门之外进行,严重影响了特别是不发达国家教育发展的速度,也增加了他们在2030年达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4的难度。


同时由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致使发展中国家减少在教育方面的投入。我们教科文组织曾经做过一个测算,如果这些发展中国家要在2030年达到SDG的目标,每年资金的缺口疫情前是每年390亿美元。而疫情之后,每年则有1450亿美元的缺口。


由于疫情,各国之间的交流渠道已经被切断,当然我们可以看到教育技术、通信技术等对教育确实有所帮助,但是由于数字鸿沟的存在,很多发展中国家根本就不具备给每个儿童提供网络连接、提供计算机、提供手机的条件。实际更加加剧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我们认为疫情对于教育的正面的影响是促使人们重新思考教育模式的转变,特别是教育体系如何能够更具韧性,以抗拒外界对它的影响与改变。

 

这一年我参加了不少的研讨会,特别是有关教育新生态、教育新模式的会议,这些都促使大家思考,我觉得这是对教育的一种正面影响。

 

04  

国际地缘政治变化对全球教育治理的影响



在我们考虑全球教育治理的时候,我们不得不考虑到这几年国际地缘政治的变化,这对中国参与全球治理有诸多的影响。


比如西方国家以安全为理由,对中国与一些国家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包括派遣留学生等做出了很多限制,最近有消息称美国又拒签500多个中国留学生的签证。不但美国,包括其他一些西方国家也有这样的限制。

 

美国现在关注到全球教育治理的主要平台就是联合国和他的机构。美国国会之前通过了一个法案叫做《战略竞争法案》,要求美国政府在40个国际组织里检索中国在这些国际组织里面有什么利益,中国给了多少钱,中国有多少高级官员,中国是如何通过这些组织达到自己的目的等等。这些都对中国参与国际治理造成了很多障碍。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尽管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教育交流有很多限制,但是一方面,教育毕竟不是很高的意识形态的东西,相对来讲意识形态还是比较低一点。另一方面,并不是所有西方国家都和美国一样,欧洲很多国家为了自己的利益,会和美国做出不一样的选择,特别是一些西方的大学,他们崇尚学术自由。这些都有利于我们今后保持与西方高等教育的交流与合作。

 

05  

对参与全球教育治理的建议



我个人对于中国参与全球教育治理有一些建议。

 

第一,积极参与教育理念的讨论和规则的制定,特别是在讨论的时候,要以发展中国家利益为重,要以中国的经验提供选项。


中国的经验,并不希望机械地被其他国家抄袭,而且这是不可能的,中国很多事情外国也做不了,但是中国可以为发展中国家的政策提供一些选项和参考,这些是我们应该积极去做的,我们要讲好中国故事。


我在教科文组织这么多年,我唯一有一个特别的遗憾,或者说直到现在的遗憾,这些年看,我们国家在专业领域里声音太小了。中国这些年来发展教育的经验完全可以给世界各国做出参考,但是咱们就是讲不好咱们的中国故事,所以外国人不知道你有什么好经验,这些是咱们的短板。


第二,当我们推动国际教育治理,积极参与国际教育合作的时候,一定要高度强调它的合法性。

 

我们要站在道德高地上,这个事情上要学学美国人,美国人干什么事,先会站在道德高地上。为什么要推动教育国际合作交流?因为我们要在2030年达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4。这个是全世界190多个国家的元首、政府首脑在2015年达成的共识。

 

教育作为全球的共同利益,应该大家的事情大家办,大家的事情大家商量着办。这是我们推动国际教育交流、参与全球治理的合法性所在。

 

第三,积极利用各种多边的平台,参与并推动全球多边的教育合作与交流活动。

 

不单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包括联合国其他机构都有教育的项目,比如银行、专业联合会、专业组织等。各种平台应该努力推动多边的教育交流与发展,中国应该在这些平台上积极促进。

 

第四,积极推动国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注重南南合作,开启一些南南合作、南北南合作的范例。

 

大学里的研究基本上还都是基础研究,真正牵扯到敏感的军事研究很少,这种情况之下,很多西方大学的教授是愿意和中国交流的。中国的大学和40年前改革开放之初不一样了,中国现在有很多好的大学,中国大学研究的水平能力已经和外国不相上下。实际在交流过程中,外国教授、学者也可以从这种交流中得到很多。


我最近参加了一个加拿大高等教育和中国高等教育交流的研讨会,谈到了30年前的中加教育交流,那时是黄金时代。

 

那时候的中国使劲派遣留学生,那时候的加拿大人也愿意教授我们,现在确实有很多障碍。但是有些大学认为学术交流不应被政府所压迫,他们坚持学术自由,所以我们还是有很多保持国际教育交流的机会。


第五,积极推动与西方大学的合作与人文交流,促进中西方文化的相互理解。

 

我刚才讲的不单只是一种学术交流,实质是一种人文的交流,当西方国家和中国脱钩,保持教育的交流其实是保持人文的交流,这样对西方国家了解中国是有好处的,所以这个事情要升到更高的政治层面去考虑。


我们应该继续向国外派遣留学生,也要继续接纳外国留学生。当然我们知道现在大家对于外国留学生有很多争论,但是我们不能因噎废食,这个格局太小了。

 

现在的中国需要培养一批了解中国历史,了解中国文化的一些“中国通”。我觉得这是中国教育界的任务之一,如此才能够促进中外互相了解与互相合作,从而促进全球的和平。


最后我想说,挑战很大,但是我们大有可为。

 

中国应该积极的参与全球的教育治理,同时也为我们自己营造国内教育新生态,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虽任重道远,但我们的前途是光明的,谢谢大家。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