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政策风向标 | 回看十年,我们来捋清教育信息化政策的逻辑和实施路径!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 Author 研究室


本文大概

5454

读完共需

17

分钟



本文从时间跨度的角度,梳理十年来教育信息化政策的发展逻辑和实施路径,为理解政策导向,分析未来趋势提供参考。



“双减”政策落地,教育市场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行业发展更是面临“分水岭”!教育行业如何发展、教培机构如何转型已成为2021年最热话题,牵动千万从业者的心。其中,教育信息化、素质教育、职业教育被认为是政策利好,有发展契机,可以实现对教育公共服务和学校教育有益补充的重要领域。不论是在哪个领域深耕或向其转型发展,都应透彻地理解该领域的政策导向和支撑重点。


01    

十年,46个政策,构建发展内涵和推进路径。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有革命性影响,必须高度重视。《纲要》发布至今,国家每年都出台重要的教育信息化政策,在顶层设计、发展目标、重点任务、行动举措等方面提出明确思路和具体要求。


02    

2份战略规划,2大行动计划,8项重点任务,捋清发展思路和政策逻辑。


1、2012年,发布“十年规划”,明确战略定位和行动计划。

2012年3月,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要把教育信息化摆在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的战略地位。


《规划》提出,用10年左右时间初步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作为国家首个教育信息化中长期发展规划,政策目标的设定是解决教育信息化基础性、全局性和领域共性的重大问题,这也决定了十年来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总体走向。为实现发展目标,《规划》提出将实施“中国数字教育2020”行动计划,包含五大行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行动、学校信息化能力建设与提升行动、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行动、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行动、教育信息化基础能力建设行动。

2、2012-2015年,推进“三通两平台”,坚持应用驱动和机制创新。

2012年9月,刘延东副总理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提出: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大力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为强化“应用驱动”,同年教育部等九部门发布《关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当前几项重点工作的通知》。七项重点工作中,有五项重点工作是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

▲图/“第一次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现场图


另外,为充分发挥“三通两平台”效益,教育部于2013年10月印发《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提出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纳入教师和校长培训必修学时(学分)。次年5月,教育部又印发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试行)》,依据能力标准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基本要求和发展性要求,设置了“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和“应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3个系列课程。

同时,为推动“三通两平台”机制创新,教育部等五部门于2014年11月联合印发《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有效机制的实施方案》。首次提出探索“政府统筹引导、企业参与建设、学校购买服务”等创新机制。

2012-2015年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应用驱动阶段,“三通两平台”建设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效,在环境创新、方法创新、教师培训创新、机制创新等方面奠定了发展基础,为下一阶段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创新提供了重要支撑。

3、2016年,发布“十三五”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任务主线。

2016年6月,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这是国家层面第二个教育信息化中长期规划,教育信息化发展主线变得更加清晰。与十年规划提出的战略定位相匹配,《“十三五”规划》提出2020年教育信息化发展目标:基本建成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基本实现对深化教育改革的支撑作用和对教育发展的提升作用;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路子。《规划》部署了八项重点任务:一是完成“三通工程”建设;二是实现公共服务平台协同发展;三是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四是加快探索数字教育资源服务供给模式;五是创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与应用模式;六是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发展;七是深入推进管理信息化;八是紧密结合国家战略需求,从服务教育自身拓展为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三个基本发展目标为“十四五”时期的深化发展目标奠定了基础,八条任务主线也规划出清晰的推进路径,成为十三五时期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路标。

▲图/“教育部”官网发布相关内容

4、2016-2020年,转段升级进入2.0,从应用驱动迈向融合创新。

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标志着我国教育信息化转段升级进入2.0时代。《行动计划》提出“三全两高一大”发展目标和三项主要任务。教育信息化2.0很重要的使命是要顺应国家新时代对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智能环境下教育创新发展的需求,以及激发信息技术对教育革命性影响的需求。教育信息化2.0八大行动进一步落实了“十三五”规划的八条任务主线,即:数字资源服务普及行动、网络学习空间覆盖行动、网络扶智工程攻坚行动、教育治理能力优化行动、百区千校万课引领行动、数字校园规范建设行动、智慧教育创新发展行动、信息素养全面提升行动。2.0行动计划发布之后,还有一系列落地举措出台,层层落实推进。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和《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这是我国第一个以教育现代化为主题的中长期战略规划。教育现代化十大战略任务之一是“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重点任务聚焦在智能化校园建设;利用现代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教育服务业态;推进教育治理方式变革等方面,这些重点任务凸显出教育现代化建设对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核心需求。继两个战略性、规划性文件出台后,教育部及相关部门密集出台一系列落实举措,如:《关于“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项目推荐遴选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关于公布“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名单的通知》《关于引导规范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有序健康发展的意见》《关于促进在线教育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备案管理办法》《关于严禁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的通知》等等。在智慧校园建设、创新人才培养、创新服务业态、教育治理方式变革等方面加快推进。

从十年来教育信息化重要政策的推进逻辑可以看出,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首先得益于富有远见的战略定位:以教育信息化支撑和引领教育现代化,这为教育信息化的长远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其次,通过顶层设计、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实施举措的层层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重心在不断调整,从“三通两平台”工程建设,到“空间人人通”深化发展、再到智慧教育示范区探索,从“应用驱动”到“融合创新”, 教育信息化逐渐形成全面而深入的发展格局,发展主线和发展重心越来越清晰。2020年“停课不停学”,我国进行了教育信息化建设成果的最大规模大应用与演练,又进一步坚定了国家推动教育信息化深度融合和创新发展的战略信心。

03    

“十四五”开局之年,10项重点工作,表明政策支持方向。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对照过去十年政策的发展逻辑和推进脉络,分析今年部署的10项重点工作,分析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教育信息化的政策方向和支撑重点应体现在三个方面:

1、坚持战略引领,系统布局未来5-15年发展。

2021年将要发布两个重大的战略性、规划性文件(《教育信息化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教育信息化“十四五”规划》),系统布局未来5-15年发展。预计新布局将紧密结合国家中长期发展战略需求,按照《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的战略任务,在智能化校园建设;利用现代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教育服务业态;推进教育治理方式变革等方面加快推进步伐,支撑引领教育高质量发展,并从服务教育自身拓展为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

2、聚焦重点行动,深化实施教育信息化2.0。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三全两高一大”发展目标和八大行动。按照2022年的任务时间节点,仍需在几个方面加快推进。一是推进普及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对照行动要求,启动教育专网建设,加强职业院校、高等学校虚拟仿真实训教学环境建设,以及以区域为单位统筹数字校园的保障和运维应是重点推进内容。二是推进数字资源服务普及行动。对照行动要求,建设“互联网+教育”大平台,探索教育大资源建设与应用将是重点推进内容。三是推进信息素养全面提升行动。教师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培训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将信息技术课程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将学生信息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将是重点推进内容。四是推进网络扶智工程攻坚行动。“三个课堂”在中小学校的常态化应用,助力乡村教育振兴应是今年的重点工作。五是推进智慧教育创新发展行动和百区千校万课引领行动。以试点形式推进信息化支撑下的教育评价改革将是新阶段的重要主题。

3、开启教育新基建,支撑牵引“十四五”教育改革与创新发展。

推进教育新基建被列为2021年首要重点工作。这也是教育领域抢抓国家布局新基建重大机遇的重要举措。7月21日,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这是首个国家层面出台的关于教育新基建的顶层规划。《意见》提出了信息网络、平台体系、数字资源、智慧校园、创新应用、可信安全等六位一体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明确了20条“十四五”期间政策的重点支持方向和建设内容。其中既有对已有政策任务目标的深化落实,又提出了很多具有现实敏感性和未来预见性的创新目标。

▲图/“教育部”官网发布相关内容

《意见》提出:建设教育专网和“互联网+教育”大平台,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数字底座。这是贯彻落实2019年8月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的“加快建设教育专网,到2022年实现所有学校接入快速稳定的互联网”会议精神;是深化落实教育信息化2.0提出的“到2022年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发展目标。同时也是总结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以来我国大规模在线教育经验,解决网络支撑能力不足问题、网络安全等问题,是真正满足教育公平需求的重要基础。

《意见》提出:建设数字资源新型基础设施,推动数字资源的供给侧结构改革。这是贯彻落实《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的“创新教育服务业态,建立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的重点任务;是深化落实教育信息化2.0的重点行动。同时更是针对我国教育资源建设的现实问题重点发力,如优质教育资源不足、内容结构性缺失、生成性资源利用不够,师生选择困难、互联互通困难等问题。《意见》提出了开发新型资源和工具、优化资源供给服务、提高资源监管效率等三项创新举措,将有利于推动形成多主体参与共建共享的教育资源新生态。

《意见》提出:建设智慧校园新型基础设施,促进学校物理空间与网络空间一体化。这是在普及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基础上,支持有条件的学校利用信息技术升级教学设施、科研设施和公共设施,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现教育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升级。这将充分发挥全国已有的18个智慧教育示范区以及各类教育信息化试点区域和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各具特色的示范区域和学校的展示交流,对全国所有区域的未来改革形成引领作用。

此外,《意见》还提出了创新应用和可信安全两个方面的八条举措。在以上几方面建设基础上,创新教学、评价、研训和管理等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高度重视统筹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目的是更好地为新基建保驾护航。

从《意见》的整体布局和思路举措可以看出,新基建与传统基建的内涵和意义不同,新基建不仅包括网络、教室等“硬”基础设施环境,还包含资源、应用等“软”基础设施条件,强调的是夯实整个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数字底座。国家将教育新基建作为“十四五”时期教育变革的重要支撑体系和牵引力量,这也应将是国家投入的重中之重。

04    

新发展阶段,教育信息化企业应遵循的6个基本原则。


综观2021年教育信息化的政策方向和支撑重点,教育信息化又将迈进一个新的层级和发展阶段:一是教育信息化自身高质量发展的框架和机制不断完善,各条发展主线和重点任务将坚定不移地向纵深推进;二是教育信息化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和国家教育改革发展全局中的战略作用将更加凸显,教育新基建将成为新的发展重心和牵引力量。三是教育信息化的未来发展将更加紧密结合国家战略需求,从服务教育自身向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拓展,这意味着教育信息化发展将迎来更广阔的空间。

最后,对于深耕教育信息化领域或者想向该领域转型的教育企业来讲,教育信息化已经发展到了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生态化发展阶段,企业的产品服务至少应注意几个基本原则:

一是理念必须与国家最新政策导向保持一致,违背国家倡导方向的产品服务应尽早转型或舍弃;

二是真正能通过技术赋能解决教育改革的痛点问题和发展需求,缺乏技术能力、创新能力,只是从线下搬到线上,或只是增强传统模式场景的产品服务空间将越来越小;

三是要尽量降低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过程的困难和成本,使产品服务的常态化应用更容易发生和普及;

四是深耕教学、评价、研训、管理等常态化应用场景,并真正实现促进公平和质量提升,应用效果的可评价显得越来越重要;

五是从产品供给的思维方式转向服务供给的思维方式,基于教育教学的真实场景,聚焦、共情、以一线管理者、教师、学生等用户为中心全面提升服务能力;

六是具有开放性,能与其他生态产品服务形成良好的链接和互补关系,从而融入整个教育创新生态。

 | 本文来源于“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由”教育信息化100人“编辑整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