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贵州高方银:基于乡村网络教育的策略性思考

高方银 教育信息化100人 2023-12-16


本文大概

2357

读完共需

10

分钟


贵州省遵义市务川自治县教育局信息化中心主任高方银结合多年的基层教育尤其是信息化教学研究经历,就乡村网络教育并侧重乡村学校网络教育的长足发展提出六点策略性思考。



随着互联网、物联网、5G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已成为构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的新引擎,在线教育、移动教育、泛在教育正在重构颇具时代特征的教育新生态。回首2020新冠疫情,网络教育浪潮再度掀起,人们常见的教育空间和学习形态发生了蜕变,网络教育已然成为助推教育均衡、教育公平和教育变革的一种新业态。

然而,作为教育领域最后一公里的乡村教育,或因地域偏远、师资薄弱、家庭教育失衡等因素制约,长期以来处于低水平、低速度和低质量发展态势。笔者结合多年的基层教育尤其是信息化教学研究经历,就乡村网络教育并侧重乡村学校网络教育的长足发展提出如下策略性思考。

一、优建畅通、稳定、安全的网络环境

基于“脱贫攻坚”“基本均衡”等联网攻坚成果,本着“提速、降费、优化服务”网络租用原则,抢抓“乡村振兴”“新基建”“优质均衡”等国家政策新机遇,建构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和购买服务的乡村教育网路建设运行机制,实现乡村教育网络从“接入连通”到“覆盖畅通”转段升级,实现乡村网络教育从“适切”到“安全”再到“长足”发展。

二、优配实用、够用、好用的终端设备

基于现有网络设施设备、教学应用终端等陈旧设备的及时更换,基于VR/AR、智能黑板、智慧教室等新媒体的适时更新,基于“云+网+端”理念亦包括师生教与学的“双端”配置,基于区域适切与乡村普惠的教育管理、师生互动、家校联动的网络学习空间搭建,实现乡村教育网络从“装备可用”到“装备好用”增配优配。

三、优质丰富、泛在、共享的教育资源

将城区学校的“优师”“优课”以“三个课堂”形式联通乡村学校,破解教育参与主体的区域限制,实现“零距离”共享先进的教学理念、“协同化”接受前沿的技术熏染、“同频式”获得示范行动引领,既而突破现有教育体系中优质师资难流动、优质资源难分享、优质课程难共建的困境。

这里的教育资源优质共享,

还可以是教育主管部门评展的“优课”“微课”资源的适切删减、增补和教学点拨;


还应加强AI教师、数字画像、知识图谱等功能开发,促进资源的精准化推送和个性化学习;


还可以是利用5G技术、全息影像和自然交互技术,引入社会优质资源,让学生在课堂就能与行业专家适时互动,实现让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的泛在连接。


四、优培勤学、技优、协同的教师队伍

乡村学校网络教育侧重于学前、小学阶段的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更多面对的是新生代数字原住民。乡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依然是奠基性工程,各级党委政府尤其是教育行政部门务必着力夯实。坚持问题导向,施行任务驱动,努力实现从“学习新技术”到“新技术支撑学习”再到“新技术赋能教学”的角色转变。这里的师资培养,不仅要解决基础性的技术问题,还要注重高层次的数据素养提升,还应包括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建构,还可以是创建“新老结对”“城乡帮带”“区域协同”亦或“师生互学”,还应撇弃过去过于强调学科的专业性更加注重双师型、多师型甚至全科教师的培养,还可以是包括党政领导、村组干部以及家长朋友的数字鸿沟弥合。

五、优推案例、课例、模式的区域范式

关注适合的项目设计、适应的教学模式和实证的案例探索,为乡村网络教育开启试行的“航道”和典型的“靶向”。

这里的范式优推,还应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案例“试航”、课例“领航”,让擅长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技术融合者均能个性彰显;


这里的范式优推,还应有形如“技能竞赛”“优课评展”“主题研修”等阶段性的“以赛促研、以评导用”的活动开展,并适时梳理、总结和提炼实施成效,适时凝练、再试和推广实施成果,做好乡村网络教育的典型培育和区域示范;


这里的范式优推,还应从育人理念的重塑、课程资源的重组、课堂教学的重建、教育生态的重构等方面超越传统教育教学局限;


这里的范式优推,还可立足全景学习平台,施行1位名师带动若干乡村教师的“1+N”教研模式和1节优课联动多个乡村课堂的“1+N”教学范式。


六、优融理念、技术、行为的教学常态

眼下的网络教育存在“机灌多、交互少”“展示多、探究少”“预设多、生成少”等突出问题。理念重塑方能突破传统藩篱,转变“统一化的教”为“个性化的学”方显网络教育的优势所在。通过序列化、进阶性和项目式的学习任务设计,引导师生利用互联网的基于交互、探求新知和完善思维,切实培养学生的理解力、洞察力乃至人生智慧。

就乡村网络教育的优融,

还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强化“技术”(工具、平台及数据)跨界融合应用指导,


还需要城区学校与乡村学校协同践行“三个课堂”“双师教学”等教育范式,


还需要为学生搭建数字化学习支架从而实现从“新技术支撑学习”到“新技术融创学习”再到“新技术赋能精准学习”,


还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立足课堂教学、强调应用驱动和注重融合创新,继而促进乡村网络教育从“不愿、不会、不好”到“接纳、熟练、融创”的行为转变,进而助推乡村网络教育的常态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结束语!

随着“互联网 + 教育”“物联网 + 教育”“智联网 + 教育”的创新发展,教室作为教学发生的唯一场所定然会被打破,网络教育正在成为未来教育的有机组成。抢抓“加快发展面向乡村的网络教育”契机,建构“实体+虚拟”的学校教育新格局,建构“网络+平台+资源+终端”的教育教学新范式,建构“学校+家庭+社区+网际”全域育人新业态,推动线上线下教学的融通融创发展。发展乡村网络教育,实现让乡村学校都可以有一个虚拟的校园,实现让乡村教师都可以有一个线上的空间,实现让乡村孩子都可以有无边界的数字化学习场域,实施乡村教育的差异化、个性化和精准化,亦然实现让乡村教育由“学校学习”向“泛在学习”、由“差异化学习”向“精准化学习”、由“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快速进阶,“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胜境”也定然是未来可期。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EB/OL]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3735/202009/t20200903_484941.html.2020-08-2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意见[EB/OL]
http://www.moe.gov.cn/jyb_xwfb/s5147/202102/t20210209_513076.html.2021-01-28.
[3]中国教育新闻网.专家探讨“互联网+”如何构建未来教育新生态[EB/OL]
http://www.jyb.cn/rmtzcg/xwy/wzxw/202001/t20200106_286521.html.2020-01-06
[4]雷朝滋.以教育信息化支撑和引领教育现代化.中国教育信息网[EB/OL]
https://www.ict.edu.cn/forum/huiyi/n20180108_46812.shtml.2018-01-08.
[5]余胜泉.技术对于学校变革会带来哪些冲击.东钱湖教育论坛[EB/OL]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1MTAzNTA4Mw==&mid=2247492413&idx=1&sn=f3407fa146f1b02c373986dbabc36da5&chksm=e9fb8f99de8c068f040c7ba9b387c3a70e348fdad88cdaf835fa0fa6b5576a968ed84f4b314e&mpshare=1&scene=23&srcid=0309bRA62VsjdiMurBmynP0r&sharer_sharetime=1616069578225&sharer_shareid=054d1485fae2aa136eb2565da0490932#rd.2020-03-08.
[6]曹培杰.用线下的缰绳套到线上教学,马会怎么跑.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EB/OL]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5NDAwMjA2OA==&mid=2673902546&idx=1&sn=a0a2591315df8e8cd3614063bda16366&chksm=8ac16d29bdb6e43fddcbc1eae68299063ef91e75b5c3addf66b811056ca238c1ce1dbec9f0eb&mpshare=1&scene=23&srcid=0128AqloOlnLHZeUHJMno2yN&sharer_sharetime=1616069454435&sharer_shareid=054d1485fae2aa136eb2565da0490932#rd.2021-01-27.
[7]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EB/OL]
http://www.gov.cn/zhengce/2021-02/21/content_5588098.htm.2021-02-21.
[8]高方银,王彩.数字资源: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均衡发展的助推剂——以贵州省遵义市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为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23):42-44.

 

作者简介:高方银,贵州省遵义市务川自治县教育局信息化中心主任,特级教师,中学信息技术正高级职称,研究方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代教育技术,信息化教学研究。
*本文系国家新闻出版署出版融合发展(人教社)重点实验室、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数字教育研究院2020年度规划重点课题“边远地区区域性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行为的研究”(课题编号:RJA0420003)研究成果。
*本文于“教育信息化100人”发布已经作者本人同意。


“教育信息化100人”由媒产学研联合发起,聚焦“教育信息化”“教育新基建”“智慧教育”“互联网+教育”“教育技术”等领域,我们正在寻找 “中国教育信息化100人”,希望被采访或者对教育科技感兴趣,可以添加我们微信:jiao2101708013,点击下方关注我们。


【教育信息化100人】程场小学校长程爱思:走出乡村特色“互联网+教育”之路


【教育信息化100人】实践者亲述:一所学校里的教育信息化是如何推进的?


北师大黄荣怀:通过数字技术手段实现规模化教育的个性化培养


朱永新:用教育新基建助力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四个建议


华东师大祝智庭:智慧教育永远只有进行时 没有完成时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