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师大黄荣怀:信息化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变革

黄荣怀 教育信息化100人 2023-12-16



本文大概

1942

读完共需

9

分钟



作者 | 黄荣怀
来源 | 《教育与教学研究》2021年第3期《卷首语》


01

信息化支撑的教学创新


今天的教学方式是工业化时代的产物。当下的学校就像工厂一样,课堂就像工厂的流水线,培养统一规格、统一步调、统一检测的学生。这种形式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信息时代。那么,信息化的学习方式应当是什么?对这一问题的回答,虽然表达不同但希冀相似:希望我们的教育提供规格多型、路径多样、评价多元的教学方式,形成新的教学形态或教学生态。推动这一教育愿景的实现是当下许多教育工作者的目标。
实际上,当下的课堂教学已然发生变革。教师需要从学生角度去观察和体会,理解当下学生是如何学习的,并深入思考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当下学生所学知识几乎是教师在学校教授的,釆取“一对多”的方式名教师对应多名学生。学会表达是学生能力的重要维度之一,然而当下的课堂教学很少能够为学生提供这样的机会。当下的课堂教学需要关注的 最重要的问题是:教师所釆用的教学方式是否允许学生之间协同分享、开展基于互联网的连通学习?当下的教学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多变化,包括在线课程、数字教材、社交网络、实景学习、移动学习等,这必然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教育问题,如技术便利性不足、服务无法衔接需求等。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与机器进行交互,反而忘记了与学生互动。

信息技术为教学方式的改变提供了多种支持方式。其中,在学习方式创新方面,提供了新的学习内容、学习地点、伙伴关系、知识建构等;在教学方式创新方面,提供了新的教学资源、教学环境、教学工具、教学评价手段等。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新兴课堂形态更多强调互动,包括师生关系、课堂边界以及时空关系等。此外,基于网络空间开展的新型教学模式,如翻转教学、异地同步教学、基于设计的学习、能力导向式学习等,都是当下应该倡导的教学模式。


02

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六个基本事实


一是教育的内涵正在发生变化。我们需要重新思考什么是知识、什么是学习、什么是教育,学界对这些问题的追问已经基本形成共识。依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5年发布的《重新思考教育》,以及该组织2021年即将发布的报告《教育的未来》,对未来世界变化的不确定性带来的教育变革进行了各种反思与规划。其中需要回答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是:科技支撑下的教育到底应当如何发展?其本质是明确转型期的社会背景下教育的内涵是什么。
二是课堂教学亟需颠覆性变革。当前课堂上要求教师讲授25分钟,给小组交流和师生互动留有时间,虽然相较于传统的“一言堂”式课堂已经好了很多,但仍然需要变革。教师要少讲,课堂活动的重点在于帮助学生开展深度的小组合作。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推动传统课堂从“传递中心”走向“对话中心”,抛弃捆绑式的课堂教学文化,推动学习过程替代教学过程。

三是培养学习能力既是手段也是目标。未来教学的形态是弹性教学和主动学习。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后,所有的师生被迫离开学校课堂,通过网络继续开展教学与学习。经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还有大概8亿至9亿学生处在这个状态下。离开学校后,教育并没有中断,教学时空虽然发生了变化,但教育教学过程仍在发生。这其中涉及到如何开展弹性式的教学活动安排,以及如何激发和维持学生的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等问题。

四是学习活动设计是课堂改革的关键抓手。学习活动设计深度影响学生的行为、满意度和绩效。学习活动设计的变革关键在于教师,教师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了解学生对何种学习任务感兴趣、喜欢何种学习资源、愿意接纳何种评价方式,以及对什么样的学习成果产出感兴趣。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教师了解建构性活动设计、评价性学习设计、作品型活动设计、社会建构型活动设计等不同类型的学习活动设计类型,并且能够在真实的教学场景中进行实践。

五是信息素养正在成为教师的“双核”之一。教师的“双核”包含两层含义:教学技能和信息素养。课程改革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现在课堂面临很多问题,如学生的差异化、个性化与规模化教学之间的冲突问题。例如,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之后,信息化条件好的学校的高考成绩明显高于信息化条件较差的学校,甚至出现了区域中的某一所学校比整个区域的平均分高出100分。这是数字鸿沟带来的负面影响,在信息化发展和教育改革进程中不可也不应该被忽视。此外,课堂上的多种技术该如何变化?网络化代沟如何跨越?“数字移民”如何管理“数字土著”?这一系列问题都亟待解决。

六是不能忘记教师本分。好教师有一定的评价标准,如善于给学生鼓励,愿意倾听学生的想法和意见,愿意用眼神和学生交互,参与并指导学生成长,擅于提问并激发学生思考。同时,坚持教学相长的理念,能够做到谦逊、开放。


文章来源 | 本文来自《教育与教学研究》2021年第3期《卷首语》。

作者简介 | 黄荣怀,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联席院长。


本微信转载文章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目的,如转载稿件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立即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内容,保证您的权利。


“教育信息化100人”由媒产学研联合发起,聚焦“教育信息化”“教育新基建”“智慧教育”“互联网+教育”“教育技术”等领域,我们正在寻找 “中国教育信息化100人”,希望被采访或者对教育科技感兴趣,可以添加我们微信:jiao2101708013,点击下方关注我们。


北师大黄荣怀:通过数字技术手段实现规模化教育的个性化培养


北京师大黄荣怀:未来课堂如何求“变”?


华东师大祝智庭:观察宁夏教育信息化试点项目有感


教育技术学是一个朝阳学科,大有可为!


华南师大柯清超:扩大中小学线上优质教育资源供给 支撑教育高质量发展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