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教育信息化周报 | 1.15-1.21

焦晓娣 教育信息化100人 2023-12-16


本文大概

3574

读完共需

13

分钟


“教育信息化100人”由媒产学研联合发起,聚焦教育信息化、教育新基建、智慧教育、互联网+教育、人工智能教育、教育技术等领域。


我们建了一个读者交流群,群内有学界、政界、企业、学校等多领域的朋友,大家想进群的可以添加王老师微信:zhushou3721


作者 | 焦晓娣
原创 | 教育信息化100人

01

2022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 怀进鹏部长提及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


图 | 2022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现场图

1月16日至17日,2022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组长、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作工作报告。

2022年,教育工作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会议指出,2022年是新时代新征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一年,教育工作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从7个方面作出实质性贡献。

一是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育人,着力以风清气正的环境育人,加快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二是巩固发展更加公平而有质量的基础教育。持续打好“双减”攻坚落实战,深入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大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快推动普通高中特色多样发展。
三是大力发展适应新技术和产业变革需要的职业教育。优化发展环境,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提高内涵质量。
四是创新发展支撑国家战略需要的高等教育。推进人才培养服务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推进学科专业结构适应新发展格局需要,以高质量的科研创新创造成果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双一流”建设高校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提供有力支撑。
五是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 全面夯实教师发展之基, 切实保障教师权益。
六是以改革创新注入教育发展强大动力。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激发基层和学校活力,提升依法治理水平,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健全4%落实机制。
七是在大变局中谋划教育对外开放新策略。用好全球优质教育资源,讲好中国故事。
来源 | 2022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点击此处阅读更多



02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人工智能赋能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


图 | 海淀区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试点工作启动暨培训会现场图

1月19日,海淀区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试点工作启动暨培训会召开。会上,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作了题为《人工智能赋能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的专家报告。

任友群司长提出,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的新布局。“十四五”时期,教育部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就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进行新布局。

一是举行2021年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会议,规划加大人工智能教育政策供给,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二是召开2022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会上,怀进鹏部长指出,要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要围绕终身学习、“双减”改革、乡村振兴、思想政治教育等中心工作,发挥好教育信息化在服务教育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工具箱”作用。

三是启动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第二批试点涉及55所高校,20个地市,25个区县,试点原则和试点内容如下。
来源 | 海淀教育、海淀进修  点击此处阅读更多



03

教育部:推进师范生免试认定中小学教师资格改革



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推进师范生免试认定中小学教师资格改革的通知》,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在教育类研究生和公费师范生免试认定改革基础上,继续在有关高等学校师范生中开展免试认定改革。


通知指出,根据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办学条件和办学质量审核结果划定免试认定改革范围,2017年及以前加入国家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改革试点省份的高等学校相关师范类专业,自2022年起可以参加免试认定改革。

通知要求,实施免试认定改革的高等学校要建立健全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考核制度,根据师范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分类确定任教学段和任教学科。要加大师范教育投入,整合资源,不断提高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要认真做好《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证书》颁发、免试认定相关数据报送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监管,强化师范生培养过程和结果质量监测,指导高等学校做好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考核和认定工作。

通知强调,对有关高等学校随意扩大免试认定范围,为不符合条件的学生或不按规定颁发《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证书》的,或在免试认定改革工作中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纪依规取消学校相关师范类专业免试认定资格,核减学校相关师范类专业招生指标,追究学校主要负责人和相关人员责任。
来源 | 教育部官网



04

北京海淀已完成近1万间智慧教室改造


近日,在学习场景重构—智能化教学的建设与创新峰会上,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吴颖惠透露,近两年,海淀区已完成近1万间智慧教室的升级改造。

升级改造后的智慧教室拥有互动触控一体机、推拉式绿版主体、双师课堂教学系统等,具备录音、扫描、互动、共享等功能,具备网络课堂及空中课堂能力。这也是海淀区建设 “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和“智慧教育示范区”的一个缩影。

“大家不要小看这个工作,只有教室的黑板换了,信息化才真正走到我们的身边了。”吴颖惠举例,有了这样的智慧教室,因新冠肺炎疫情被隔离在家的学生只要可以上网,便可以与同班同学同步上课。在她看来,只有把教室的基础设施完善起来,课堂教学中间的一些变革才有更多可能性。

北京市海淀区委教育工委智慧办主任刘大鹏表示,面向未来的智慧教育,重点在于利用现代技术加快推动知识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跨界融合、精准高效的教育服务业态,对传统学习场景进行重构。


从学校教育的角度来讲,我们需要教师的智能助手和学生的智能学伴来提供精准高效的教育服务,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化,“这也是呼应供给侧改革的具体举措,学生需要什么我们提供什么,过去的学习场景是我们提供什么学生学什么,这样的业态正在发生悄然的改变,而且越来越受到大家主动的追求”。刘大鹏主任补充道。

来源 | 中国青年报  点击此处阅读更多



05

中国互联网协会智慧教育工作委员会 第一届第二次全体成员大会召开



2022年1月20日,中国互联网协会智慧教育工作委员会第一届第二次全体成员大会在京顺利召开。本次会议全面总结了工委会2021年度工作情况,并讨论了2022年工作安排。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发展司网络技术处处长孙姬、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教育信息化与网络安全处处长任昌山、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何桂立出席全会并致辞,大会由智慧教育工作委员会秘书长雷鸣宇主持。

孙姬处长介绍了工业和信息化部推进5G与教育融合创新的工作情况,并对工委会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充分发挥工委会在行业领域的带头作用。二是搭建好信息通信行业与教育行业的沟通桥梁。三是加强政策研究支撑、技术标准研制、应用创新推广等工作,推动5G助力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

任昌山处长在发言中表示,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将成为“十四五”期间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主旋律,智慧教育将成为助力教育变革的重要引擎和区域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并从数据驱动、技术赋能、安全保障三个方面对推进智慧教育发展提出了建议。

何桂立副理事长在致辞中对工委会提出三点期望:一是广泛吸引业界参与,在助力解决产业链关键环节短板上多做工作。二是发挥好政企沟通桥梁的作用,做好两部门“5G+智慧教育”应用试点支撑工作。三是协同各方加强智慧教育技术标准研究,积极组织学术交流、案例征集、产业推进、平台构建等活动。
来源 | 中国互联网协会智慧教育工作委员会



06

2021年教育部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取得新成效 提及研制《电子作业本智能终端软件开发工具包规范


图 | 教育部官网发布相关内容

近日,教育部官网发布《2021年教育部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取得新成效》。2021年是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的第4个年头。在此期间,教育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创新方式方法,精准施策发力,深入落实《实施方案》,呵护儿童青少年眼健康,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总体见效、持续向好的基本局面进一步巩固。

文中提出,运用信息技术,加强规范引导。

推进《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将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的有关要求融入到相关文件制定中。


教育部等6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保障绿色上网,在中小学生个人学习终端增加青少年保护功能,保护学生视力健康,预防青少年网络沉迷。


自2019年起,指导教育信息技术标准委员会组织专家团队研制《信息化教学环境视听健康设计要求》,规定各级各类学校信息化教学环境中影响视觉、听觉健康的建筑物理设计和系统配置要求。


研制《电子作业本智能终端软件开发工具包规范》,规范电子纸相关教育终端设备设计和教育应用对接。
来源 | 教育部官网 点击此处阅读更多



07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探索“智能教育”建设 推动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


图 | 教育部官网发布相关内容
1月20日,教育部官网发布第50期教育部简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探索“智能教育”建设 推动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转变模式,探索课堂“新教学”。探索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构建智能化人才培养体系和教育模式。


创新智能教育理念,举办本科教育教学节,鼓励开展智能教育示范课程项目研究,成立智能教育产教联盟,打造“科教结合、产教融合、教研相长”的教学模式。探索“现实教师”和“虚拟教师”相结合的“双师”协同教学模式,通过大数据分析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探索“人工智能+思政”,创新思政教育模式。
建设西电小规模在线学习平台,利用AI和虚拟仿真技术实现虚拟教师教学,增强在线教学互动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创新智能教育方法,通过对课程中互动数据的分析,对教师教学情况进行反馈并提出调整优化建议,提前对学生学业进行预警和干预,进一步提升学习效果。

来源 | 教育部官网


“教育信息化100人”由媒产学研联合发起,聚焦教育信息化、教育新基建、智慧教育、互联网+教育、人工智能教育、教育技术等领域。我们建了一个读者交流群,群内有学界、政界、企业、学校等多领域的朋友,大家想进群的可以添加王老师微信:zhushou3721,点击下方关注我们。


教育信息化月报 | 12月份


教育信息化月报 | 11月份


教育信息化月报 | 10月份


教育信息化周报 | 1.15-1.21


教育信息化周报 | 1.1-1.7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