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华南师大胡小勇教授:教育技术学要把研究写在大地上

胡小勇 教育信息化100人 2023-12-16


 

本文大概

808

读完共需

7

分钟


近日,在第二十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上,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副院长胡小勇教授发表了题为《信息化教研赋能教师集群化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实践》的精彩演讲。


在演讲中,胡小勇教授以南国农先生之问为导入,分析了对教育技术学科专业发展的思考,也介绍了其主持的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的具体做法和成效。


分享 | 胡小勇
整理 | 教育信息化100人
来源 | 第二十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
 
 以下内容节选胡小勇教授的部分发言:

 

在新的时代,教育技术学科专业发展,路在何方?


10年前,在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的20周年成立大会上,南国农先生曾经说到,“当前我们国家的教育信息化可以说是红红火火。教育技术作为一个事业来说,它是红红火火、如日中天,但是作为一门学科来说,它正在逐渐地衰弱,独立生存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小”,这句话对国内的教育技术学科发展的影响非常大。

为什么当年教育技术非常火,但是现在会出现这么多问题?为什么教育信息化、在线教育、智能教育等的发展趋势一片向好,但是教育技术的学生和学校会出现生存危机? 

南国农先生的这一段话,可能也是对我们目前部分研究问题的睿智提醒,有时候这些研究确实是不接地气的,脱离了实践检验。
 
事实上,教育技术的前辈们已经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比如之前的教育技术西部万里行活动;何克抗先生和李克东先生做的四结合项目;2020年在新冠疫情影响下,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办,全国30所高校43位专家学者参加的“同心抗疫助教学,教育技术网上行”活动……并不是说这些活动的影响力体现在发表了多少学术论文,但是它们确实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价值和专业影响力。 
 

 
以“同心抗疫助教学,教育技术网上行”活动为例说两件事情。
 
第一件事,有位大学的老师告诉我,在2019年之前他们学校调整学科专业,曾经想把教育技术专业给砍掉,但就是在疫情之后,发现了这个学科对学校的停课不停学以及对社会都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校领导的认识产生了很大的转变,现在教育技术学科已经成为他们学校的重点扶持学科。

第二件事,我认为每个学科专业在发展过程中都会有它的问题,但是我们应该正确理性地去看待和解决这些问题,而不是不分青红皂白地随意批判。之前流传的一些网文确实没有深刻地辨析一个专业生存发展中的问题,只是简单批判,这给我们学科专业带来了非常不好的影响。但是在2020年停课不停学结束的时候,广东省“羊城晚报新闻客户端”发表了一篇名为《教育技术有何作用?“同心抗疫助教学”公益活动给出回答》的文章,他们报道了在整个停课不停学过程中我们教育技术学科专业所做的事情,让我们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
 
从这些事情中我得到一个启示,教育技术学一方面需要产出有影响因子、有显示度、受国际认可的高精尖学术成果的声音,另一方面也需要产出写在大地上的研究和文章,教育技术学专业如果想进一步发展,保证我们的学科专业地位,就一定要把研究写在大地上。 

那么具体怎么做?我认为可以做好三个“服务”,第一服务师生,第二服务教育,第三服务社会。

当我们做好了这三个“服务”,体现了我们的价值,当全国每一位中小学老师、每一位校长都知道了教育技术学专家的名字、教育技术学的项目和教育技术学的作用,这个专业就会道路宽广,发展得越来越快、越来越好。
 
注:胡小勇,系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副院长,兼任教育部高校教育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分委会秘书长、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等。研究领域:教育信息化理论与政策、信息化教学教研创新、智能教育理论与应用。

“教育信息化100人”由媒产学研联合发起,聚焦教育信息化、教育新基建、智慧教育、互联网+教育、人工智能教育、教育技术等领域。我们建了一个读者交流群,群内有学界、政界、企业、学校等多领域的朋友,大家想进群的可以添加王老师微信:zhushou3721,点击下方关注我们。


教育部举行教育信息化首场辅导报告会


北师大黄荣怀教授:强化“5G+智慧教育”应用实效,助推教育全面数字化转型


中国教科院王素:探索新时代教育信息化的中国模式


华中师大教授刘三女牙:教育技术产品化的思考


浙江师大教师教育学院院长周跃良:智能时代的教师能力框架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