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师大李芒教授:必须加强教育技术基础理论研究

李芒 教育信息化100人 2023-12-16


本文大概

5126

读完共需

13

分钟


7月23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办,西北师范大学承办,《电化教育研究》杂志社协办的2022年全国教育技术学专业院长(系主任)联席会暨“教育数字化转型与一流专业建设”研讨会以在线直播形式召开。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基本理论研究中心主任李芒教授发表了题为《必须加强教育技术基础理论研究》的专家报告。


李芒教授认为,很多问题在教育领域里已经早就解决,是一种科普级的问题,而恰恰在教育技术界,却成了问题,而且成了新问题,所以有的教育技术创新早已经是老生常谈,根本就不是创新。


分享 | 李芒
整理 | 教育信息化100人
来源 | 2022年全国教育技术学专业院长(系主任)联席会暨“教育数字化转型与一流专业建设”研讨会


 以下内容据李芒教授的大会分享整理


在我看来,从根本上教育技术专业,是一个培养道术合一的教育人才的领域,教育技术是数字化实体和数字化精神充分融合的一个领域。可以说,教育科学的各个学科中,最为复杂的也许就是教育技术学专业了。因为它必须将两级做彻底的融合,一级就是最具体的教学实践,另一级就是最上位的理论思考,而且两手都要硬。任何一方出问题,都不可能实现圆满。


作为一个教育技术学者,我们这一辈子怎么活?我理解,我们这一生只有一件事,那就是纵向提升,实现高阶智慧,达到高阶智慧的境界。为什么?因为高阶智慧必定引领低阶智慧,人的具体行为是人的高阶智慧向生活实践的一个投影。在大变局的新时代,需要提升问题意识,思考重大问题,把握未来的方向,这些都需要以认清事物的本质,思考思想的深刻性和全面性为基础。


01

基础理论研究是一切学科发展的命脉


其实教育技术学里边的基础理论,它明显具有绝对的重要性,缺乏了基础理论的研究,往往是造成我们教育技术学科危机四伏以及学科性比较薄弱的根源之一。我们现在屡见不鲜的以偏概全、以点盖面、无知者无畏、反常识反教育的这种学术现象,很大一部分程度都是由于我们的基础理论、我们的基本理论、我们的基本原理、我们的基本常识方面出了问题。

很显然,虽然我们教育技术这一学科专业,身居于大教育学科里,虽然我们是将先进的工具用于教育解决赋能问题,虽然我们试图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无法解决的或解决起来很困难的问题,但是对于要研究问题,我们有的时候想不深、想不高、想不透、想不远、想不对,难以号准教育教学规律,因此常常犯下常识性的问题错误。因此我认为,基础理论研究具有“绝对”的重要性,在这里我用的是“绝对”二字。

基础理论研究是一切学科发展的命脉。实际上,基础理论研究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门学科成熟度和时效性的重要标准。纵观教育技术基础理论研究的成果,还是略显匮乏。我们做了一个调研,根据中国知网上的信息,自从我们国家有了教育技术专业,与教育技术基础理论和基本理论研究相关的论文仅有 15 篇。

研究基础理论首先就是要必须弄清楚基础理论与基本理论、理论基础、原理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

基本理论是指一门学科中最主要的理论,是一个理解与掌握学科其它理论的前提;

理论基础是事物发展的理论根源;

基础理论则是指一门学科中最根本的理论,是发展出其它理论的起点;


原理和基础理论在含义上是最为相近的,原理是指具有普遍意义或最基本的规律、学说或论断,是其它的规律、学说或论断的基础。

因此我们认为,基础理论应该包含原理。基础理论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一门学科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基本范畴、判断推理等等组成的一系列的逻辑体系,研究事物的最一般问题、最一般规律和最主要规律。研究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不仅是基础理论研究工作者的责任,还是我们全体教育技术研究者的责任,乃至于全体教育理论工作者与实践者的共同关注点。


那么,基础理论是不是有用?它的用处何在?在此我引用老子的一句话来回答这一问题:“无用之用,方为大用”。实际上总觉得很有用的事物,倒是它的用处很有限,反而那些看似无用的,可能才真有大用。我们认为,越具体微观的有用性,其应用范围越是有限。而基础理论也不能够自动地发挥作用,它必须与学者的使命相联系。


那么,基础理论是用来做什么的?基础理论是以求真为宗旨。其实一切真正的理解起源于人们不接受这个世界表面所表现出来的内容,我们看到的和我们真正想到的,有可能不一样。真理意识并不简单地存在于直接性之中,只把自己局限在直接经验的圈子里,就不可能获得真理。因此,通过对全局的思考,可以理解所思之物的真理性。


另外,基础理论的最低作用,我认为就是能够避免我们触犯基本错误,有些基本错误是违反教育教学基本规律的。很多问题在教育领域里已经早就解决,是一种科普级的问题,而恰恰在教育技术界,却成了问题,而且成了新问题,所以有的教育技术创新早已经是老生常谈,根本就不是创新。研究教育技术基础理论不仅仅是为了挖掘、收集和创生教育技术的秘诀,更重要的还是为了深化对教育技术性质、意义和特点的把握。


02

教育技术缺乏基础理论研究之困


忽视教育技术基础理论研究,就不能够充分发挥基础理论所具有的明理作用,不能真正地建立起正确的教育技术观思想体系,不能正确地辨别形形色色的教育思潮。表面的热闹无法掩盖内在的尴尬处境,在此,需要站在教育技术人文观的立场上,刀刃向内,自我剖析,从而发现问题。我想强调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如果没有基础理论研究,那么我们就必然会缺乏具有原创性的理论成果。任何可以称为学科的事物,必定具有比较系统而深刻的、具有很强解释力和描述力的、具有广泛共识的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是由一系列的概念、范畴、原理等构成的完整的知识结构和思想体系,形成严密的理论体系,是由学科成熟度表现出来的。可惜教育技术的短板正在于此,我们需要好好地反省自己。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我们老一辈的教育技术学者一直在进行不懈的努力。


说实话,我们不能说教育技术没有自己的理论,而应当说,教育技术的基础理论比较薄弱,可以说,教育技术的操作性是学科优势所在。但是有一点值得注意,蔡元培曾言:“要是单知练习技术,不去研究学术;或一国之中,练习技术的人虽多,研究科学的人很少,那技术也是无源之水,不能会通双进,发展终属有限。”因此不可忽视学理。


第二个问题,在媒体开发应用方面,成效不佳,我们存在着一些问题。由于对于教育本质与教育实践的认识不太清楚,我们常以工具思维看待与分析教育活动。一般来说,工具思维只关心解决问题的形式,并不太注重解决的问题到底是什么问题,该不该解决,该不该用工具解决,用工具解决这些问题的后果是什么。甚至有的学者有更加极端的想法,那就是教育技术不关注人的成长。


而教育思维则不是如此,教育思维是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的,是以教育理论为指导的,充分关注教学过程中人的真实需求。缺失了教育思考,产品与应用自然会有问题,不仅不能够解决教育问题,反而会给我们的师生平添种种烦恼。想要的东西没有,不顺手的却往怀里钻。看来只从工具出发,不可能开发出好的产品,也不可能用好产品,也许这就是我们师生为何不愿意使用的原因。在我来看,真正顺应教学规律的好产品,能够解决问题的产品无需忽悠,便会一抢而空。


第三个问题,理论与实践方面常常出现认识的偏差。实际上基础理论研究依靠理论论证,它具有一定的理论性,表现出一定的理论形态。实际上,世界上存在着两种现实,一种是客观现实,一种是主观现实,其实主观现实就是我们的理论成果,就是我们发现的事物的总的规律。只有通过对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在现实中思考理论,在理论中研究现实,才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


实际上我个人认为,现在除了教育技术在理论上还需要大踏步地前进以外,我们的实践也存在问题。其实我们有很多的教育技术工作者,由于缺少中小学授课的亲身体验,对现实的认识主要来源于倾听点水式的听和看。因此虽然教育技术本应与实践亲密接触,但实则并不了解实践,即便接触了实践,由于缺乏理论亦无法认识实践。可见,现在教育技术与实践的融合都存在问题。


03

教育技术基础理论研究的基本原则


第一个原则,研究教育技术的理论,这是我们学科的时代责任、历史责任,是我们每一个从事教育技术科学研究的工作者都需要认真地思考的问题。基础理论研究需要倡导理性,理性是一种推理的能力,包括对事物正反两方面的认识。在研究某一事物时,只有了解事物的消极方面,才能真正做到全面、深刻和具体地把握事物的本质。也就是说,唯有达到了这种理性的认识阶段,才能有效合理地发挥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


因此,在教育技术领域里边,认识某一理论观点、方法或某一项技术,先要从社会文化开始。开展教育技术理论研究,就是以理性去战胜虚妄的学风,使研究者在不断追求与思考中享受反思所带来的欢喜,在把握和建立自身与教育关系中实现思想性和建设性的重构。


第二个原则,基础理论研究要直面现实。马克思说,现实的核心就是实践。基础理论研究不能停留在理论层面,而应关注现实,评判现实,最高的理论就是能在现实中实现的理论。教育技术基础理论关注当下活生生的师和生的生活(主要是学习生活),这才是真正的现实。而不能成为现实的理论就不能被消灭,消灭了理论就会使理论与现实融合,理论才能真正得以永生。教育技术中那些一直存在,且一直不能化为实践,且一直没有被消灭的理论,实际上是一种玄虚的无用的理论。这是马克思给我的一个特别大的指导,一定要消灭理论,只有消灭的了理论才能真正得到永生。


只是“思想力求成为现实”是不够的,现实同时也要求助于思想,所以教育技术的现实也要不断的反思,要使现实经验与教训在这种辩证法的逻辑思维中超越现实,这样我们的现实跟理论才能够同步发展,共同前进。


总而言之,基础理论研究工作者不能仅是立足现实,力求超越和引领现实,又要立足理论,力图将理论化为实践,直到达到有原则高度的教育技术实践。


第三个原则,教育技术研究的本性是批判。批判不是头脑的激情,而是激情的头脑。批判既需要有激情,又需要有理性。因此,批判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不是简单的驳斥或一味的否定。真正健康的、良性的和科学的批判中蕴含着否定与肯定、摧毁与重建、澄清与划定的辩证统一逻辑。


批判源于问题,真正的批判要分析的不是答案,而是问题。没有问题,批判就失去了针对性。我们现在教育技术界存在着这么多问题,问题的存在就是我们这些教育技术研究者存在的基本条件,否则我们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在当下,要实现真正的批判,我们要反思,对这些问题百出的现象进行反思。


真正的理论从来都是批判现实的。无论是对外来的教育技术理论,还是我们自己生成的教育技术理论,表面上怀疑是一种否定,但实际上却是寻求更深层次的内涵,寻找不能怀疑的前提。在怀疑中否定就成为积极的手段,成为新思维前提的开拓者。


因此我认为。技术越先进,批判就越迫切。理论会引起一种内心的净化,这种内心的净化导致人的改过自信,导致一种有益的精神转变。


第四个原则,要与时俱进。世上万物都是永不停歇的运动,技术、教育和人类都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随着经济基础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地发展。技术对人的影响正由浅入深,已经从物质层面逐渐渗透到了人类的精神层面。技术作为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产物,技术的本质就是人的本质或人的本质的表现(马克思言论),没有什么人能够离开技术而生存,那么技术的未来便是人类的未来,关注技术的发展,就是关注人类的未来。


教育技术基础理论研究不可抱残守缺,要充分地关注人类技术的发展、光明的未来。


04

教育技术基础理论的研究范畴

第一,本质论


本体论里边有两论,一论是存在论,一论是本质论,我们把本质论拿出来进行研究。到底教育技术的本质是什么?这需要我们好好挖掘。


第二,发展论


理清教育技术的来龙去脉,教育技术的前身是什么?现在是什么?未来又是什么?这三个方面都需要弄清楚。


第三,关系论


教育技术充满了关系,我们是在复杂的关系中生存的。


第四,价值论


到底教育技术对人、对社会功效的是什么?社会与人类对于教育技术的需要、评价和态度到底是什么?


第五条,方法论


其实任何理论研究到最后,都是方法理论的研究。


05

结语


教育技术基础理论研究是在对教育技术现实与经验抽象概括总结的基础上形成的理性认识、普遍性认识和价值性认识。教育技术基础理论作为强大的思想武器,有助于涵养我们每一位研究者的学术定力,由此对教育技术应用与实践产生作用。


在这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在这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习主席言论),从事基础理论研究这项具有神圣性、严谨性、艰苦性和长期性的工作,是我们的荣耀。为有思想的学问和有学问的思想,以为社会而存在的学者担当和超脱困惑的纯真虔诚的学者境界,一心求取学术真经,这就是我未来最重要的核心工作。


注:李芒,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基本理论研究中心主任。


《教育信息化100人》是由产学研媒联合发起的智库型媒体,关注教育信息化、教育数字化、智慧教育、互联网+教育、人工智能教育、教育技术等领域,我们要“让优质的信息和知识更快被看见” !

备注职务+姓名,加入交流群


联系我们

焦晓娣:主笔&内容老师 微信号:jiaox1008

张沉浮:主编&总负责人 微信号:chenfu3721



教育部长怀进鹏: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要用好数字化红利
西南大学刘革平教授:元宇宙作用于教育的机理

华东师大顾小清教授:智慧教育与教师素养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专家组成员胡钦太:智慧教育——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深度 | 何克抗教授:论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深化改革——关于ME命题的论证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