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智慧教育优秀案例之武汉市汉阳区

本文大概

4000

读完共需

10

分钟


导读:为落实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深入推进智慧教育发展,加强智慧教育优秀案例传播和经验分享,在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指导下,“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项目专家组秘书处联合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北京、华中、西北)开展了智慧教育优秀案例征集活动。


经过申报或推荐、撰写培训、修改、专家遴选、公示等环节,共确定123个智慧教育优秀案例,其中区域建设类30个、学校实践类77个、解决方案类8个、研究成果类8个。


点击查看:2022年度智慧教育优秀案例名单公布


以下为武汉市汉阳案例:《打造“互联网+教育”大平台,重构区域智慧教育生态——汉阳区市区校一体教育数字化转型实践探索


作者 | 蔡葵 谭婷

来源 | 互联网教育国家工程实验室

原标题 | 打造“互联网+教育”大平台,重构区域智慧教育生态

摘要:武汉市汉阳区积极推进智慧教育发展,着力探索区域教育数字化转型,颁布了《汉阳区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建设区域智慧教育研究中心,成立智慧教育研究室,实施1+1+N教育信息化领头雁计划,形成学研政产用协同创新驱动机制。以“重构智慧教育生态,建设品质教育强区”为奋斗目标,在完善智慧教育新基建,打造市区校一体化互联网+教育大平台,推进智慧教育在规模化、常态化、深层次应用等方面持续发力,全面推进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智慧教育;市区校一体化;互联网+教育大平台


《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明确指出:“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升级。”当前,我们正处在由多年教育信息化对传统教育手段局部改善的量变积累,转向以数据治理为核心的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质变关键期[1]


汉阳区本着“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围绕“建设区校一体化平台,打造智慧教育生态”的总目标,通过实施三项工程、推进三大行动,搭建了基于武汉教育云的市区校一体化智慧教育大平台,打造了一批具备智慧教学、管理、评价等功能的智慧校园,初步形成了基于大数据的可感知、可诊断、可分析、可自愈的市区校一体化教育生态。



01

完善智慧环境,推进智慧教育新基建


汉阳区教育局秉承“应用驱动、效果驱动、软硬并举”的建设原则,通过升级改造教育城域网、优化教育云平台建设、打造智慧校园示范校等举措统筹推进智慧教育新基建。
(一)升级改造教育城域网
汉阳区重点推进教育城域网建设,于2016年实现“万兆骨干、千兆桌面,全区WiFi无线漫游”的教育城域网,并于2019年升级到5G带宽。目前,全区所有中小学均实现5G+校园WiFi全覆盖,并已建成区域智能教育无线网络,所有学校可一站登录、无缝切换。教育专网既减轻了学校宽带网络使用负担,又保障了大规模并发使用统一应用的情况。
(二)优化教育云平台建设
汉阳区教育局依托武汉市教育云平台率先延伸定制“汉阳区市区校一体化智慧教育平台”,将教育资源公共平台和管理公共平台合二为一,一方面延续了武汉教育云的优质资源共享、智慧课堂教学、智慧校园管理、智慧阅卷分析、教育空间互通、名师课程社区、家校管理沟通等共性应用。另一方面,通过共同研发打造,增设区域优质资源汇聚、第三方应用接入、区域OA管理三方面的功能。
此外,空间数据区校联通实现各方面数据的生成、汇聚和处理。初步实现了基础平台、共性应用、大数据和服务保障的区校一体化,为全区学校实现虚拟智慧校园建设,普惠性开展智慧教育提供了软硬件支撑(见图1)。
图1 汉阳区市区校一体化平台结构图
(三)打造智慧校园示范校
智慧校园建设是一项涉及软硬件设施建设、教学系统开发等方面的系统工程,目前已进入以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支撑的高阶智慧校园建设2.0阶段[2]。汉阳区教育局从智慧环境、智慧教学、智慧管理、智慧评价、智慧生活、智慧文化等六个方面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汉阳区已建成12间5G虚拟实验室、30间智慧教室、20间人工智能教室、13个初中理化生实验智能化标准考场、14间智慧图书馆,94%的中小学建有创客教室或STEAM教室,每所学校至少有一个微格电子书包录播室。同时,汉阳区建成全市第一个区级创新教育学习中心、1所全国翻转名校、2所湖北省数字化校园、20所武汉市四星智慧校园、6所市级翻转课堂2.0实验学校,全区智慧教育硬件环境得以整体提升。

02

推进智慧教学,引领课堂模式新变革


汉阳区中小学在原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融入新技术新理念,积极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创客教育”“虚拟实验教学”“人工智能”“STEAM教育”等课堂教学模式。
(一)智慧课堂新模式
疫情之后,汉阳区引导全区学校在原有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围绕“核心素养引领、信息技术赋能”开展“模式再出发”的研究活动和说模比赛。各校充分巩固“在线教育”“翻转课堂”“混合学习”的战疫实践成果,探索智慧课堂模式。如:楚才中学翻转课堂2.0模式、“幸福翻转ABC模式”,赋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新的内涵;翠微中学“启能教学模式”,通过自主探究学习激发学生潜能;二桥中学“一二四阳光教学新模式”,凸显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楚才小学“三段四步十二环节”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积极探索顺应各学科发展的转换模式等。
此外,区校一体化平台的智慧教学应用,为打造“课前-课中-课后”三段式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重要支撑。在课前环节,借助教学助手建成校内共享的课前导学资源库、课堂教学课件库、课后巩固的个性化题库,支撑基础性自主学习(微课、资源、检测、提问);在课中环节,利用智慧教室和互动课堂开展探究性深度学习(互动、检测、交流、展示、AI数据采集);在课后环节,采用智能检测的大数据支撑反思性学习过程(个性化作业、辅导、反思、巩固)。
(二)创新教育新路径
汉阳区积极探索教育模式的崭新样态,通过启动“科技学苑”创新教育培训项目、建成区级创新教育学习中心、成立创新教育研究室、上线创新教育系列慕课、建设学校创新教育课程资源等五大路径融合再造,探索人工智能普惠、创客教育提升、STEAM教育融合的创新教育新模式。
(三)虚拟实验新探索
2020年7月汉阳区成为中央电教馆全国中小学虚拟实验教学六个实验区之一,全区12所学校被确定为实验校。在此背景下,汉阳区教育局教科中心和电教馆联合开展跨学段、跨学科的虚拟实验教学教研活动,开展虚拟实验教学相关培训,扩大辐射效应,例如,10月28日,中央电教馆举办了中小学虚拟实验教学的首场区域培训会。此外,开展教学教研共同体项目,形成教学研一体的发展样态。通过实践检验,2021年2月汉阳区虚拟仿真教学应用实验共同体成功入选教育部科技司2020年度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项目,并于5月通过实施方案验证。
(四)服务双减新尝试
汉阳区充分利用市区校一体化平台的相关应用,探索三心智慧托管模式。第一,“放心”即走班课表的考勤即时推送,在社团体验课程时段,学生通过刷卡,考勤信息即时推送给家长,让家长知道孩子在哪个教室上哪门课程,让家长放心。第二,“安心”即电子班牌的家校急时互动,如果家长有突发情况不能按时到校接孩子,可以在人人通手机端留言,第一时间告知老师,也可以通过电子班牌和孩子对话沟通,老师会根据情况调整放学时间,让家长安心。第三,“舒心”即混龄服务的直播系统,家长可以线上及时了解学生托管情况,让家长舒心。

03

创新管理机制,探索智慧教育新常态


汉阳区在推进智慧教育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了“五位一体协同创新”的驱动机制、“五项举措区校一体”的保障机制和“一个中心全面研训”的服务机制。
(一)五位一体协同创新,保证智慧教育落地生效
汉阳区分层部署智慧教育推进机制,进一步完善学、研、用、政、产五位一体的协同创新驱动机制,落实专人专班推进智慧教育。
第一,学校建设教育首席信息官(CIO)制度下的干部引领机制。即学校施行由校领导担任首席信息官(CIO)的制度,遴选了1名区教育局首席信息官和55名中小学首席信息官,全面统筹区校信息化的规划与发展。
第二,教研部门建设汉阳区智慧教育研究中心,实施1+1+N信息化领头雁培养计划。即1个教研员(或名师)配一个智慧教育优秀教师,带动全区N个学科教师成立智慧教育研究室,定期开展智慧教育研究培训和应用研发活动。
第三,完善智慧教育应用推进机制。区教育局采取联合研发、选校试点、打磨迭代、规模推进的机制,建立区智慧教育研究室,选拔和培养智慧教育名师,使其成为教育和技术之间的首席翻译官,降低内耗,打磨完善一个应用,再全区规模化推进。
第四,完善基教科、教科中心、电教馆、房管站、培训部等多部门协同推进机制。
第五,云空间网络企业加强驻区驻校深度服务,优化每周研发会机制。
(二)五项举措区校一体,保障智慧教育的均衡与精准
1.市区校一体化大平台,规模化支撑智慧教育均衡发展
全区所有学校通过市区校一体化智慧教育云平台建立了网络门户,所有学生、家长、教师、教育机关工作人员通过统一ID进行实名认证。部分硬件条件受限的学校也可以通过平台开展智慧教学和智慧管理,促进智慧教育均衡发展。
2.市区校统筹规划建设,全方位保障教育大数据真正形成
根据市区教育局统一规划,整合市区校三级经费,统筹建设各项智慧教育的基础设施设备及配套软件平台,如全区新建成的智慧教室、智慧图书馆、5G虚拟实验室、人工智能实验室等均在建设前保证第三方应用能够全部接入市区校一体化智慧教育云平台,并同步建成区级应用数据平台,从而避免重复浪费和信息孤岛现象。
3.市区校三级资源互补,深层次保证智慧教育资源精准实用
武汉市教育云平台和慕课平台(国家云课堂)集中购进了与中小学现行教材配套的教学资源,免费提供给全市中小学教师使用;汉阳区云平台汇聚本区内生的特色教学资源作为补充,包括汉阳区微课资源、科技慕课、德育红色课程、网络家长学校。学校通过资源再加工,形成校本资源,供本校教师试用。教师通过武汉教育云平台的“教学助手”“互动课堂”“移动讲台”等应用调用各种教学资源进行教学。
4.课程社区名师工作室,常态化保证智慧教学教研活动开展
智慧教育研究中心(研训基地)为名师教研员提供开展教研的线下空间;市区校一体化平台上的课程社区、名师工作室则给名师教研员们以及学校教师提供线上教研和集备空间。鼓励教师积极开展交流互动,让更多老师能够不受时空限制,跨区域、跨校区分享专业化学习的经验,扩大名师教研员的专业影响力和辐射范围。
5.市区校分层比赛研训,针对性促进智慧应用的实效推进
市区校围绕“智慧赋能品质教育”的目标开展系列比赛和研训,以赛代训为抓手,推进智慧课堂教学的全面改革。除了优质课评比外,还开展武汉市智慧教育名师评比、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优秀团队评比、先进个人的评比等多项比赛。
(三)一个中心全面服务,助力智慧教育的研究与决策
汉阳区教育局建立汉阳区智慧教育研究中心,为全教育系统提供四类服务。一是为教育局领导和各个管理部门的相关决策提供基于市区校一体化平台的大数据分析;二是为教科研部门所有教研员开展基于智慧教育应用的教研活动,并提供软硬件支持;三是为教师培训部门提供开展智慧教师培训的场所;四是为汉阳区智慧教育研究室(管理研究室、教学研究室、德育研究室、创新教育研究室)开展一系列的研究培训活动。

04

依托创新试点,打造智慧教育新样板


为开展创新试点,打造智慧教育新样板,汉阳区教育局采取自愿申报和综合评估的方式,从一批智慧校园里挑选部分龙头校试点创新应用。
打造数字身份。教育部选定武汉市试点,汉阳区作为武汉市的试点区先行先试,实现教育身份证一人一号,为发挥教育大数据效用、进行师生全体画像提供重要支撑。
开展智能教研。研发课堂AI教学行为分析系统,采集伴身课堂视频和护眼水墨屏终端的行为数据,探索大规模个性化智慧课堂学习模式。同时建设区域互联网学校,联通学校已建成的智慧教室和录播教室,在教育城域网的支撑下实现区域巡课和AI分析评课,并与教研员评课相融合,探究出更加优质、高效、智能的智慧教学模式。
探索区域治理。教育局根据学校教育云空间应用数据评估学校;学校根据大数据评价教师,形成管理大数据的教育区域治理生态。创设生态教育。建设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开展智慧生态环境基地建设与应用,师生可以通过区校一体化平台查看相关生态环境数据,控制相关设备工作。
创新智慧评价。全面探索学生综合评价和教师成长档案,通过空间应用的伴身数据采集形成师生成长评价,促进空间的高效应用,为师生画像做好充足准备。
推进智慧党建。在区校一体化平台上搭建“智慧党建”栏目,为师生学习党史提供各类资源。
应用智慧体育。尝试基于身体感知技术的智慧体育教学应用,通过传感器感知学生身体运动数据,精准指导学生开展体育活动,确保学生身体健康。推广虚拟实验教学。深入探索虚拟实验教学模式,为全国提供课例和典范,同时在区域内加大推进力度和成果的规模化推广。

05

展望智慧未来,建设品质教育新生态


未来汉阳区将通过“优化升级智能教育、深化融合创新应用、全面提升信息素养、助力优化教育治理”四大任务,加速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着力构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教育理念导引下的教育教学新模式,实现全区“学习管理智能化水平、教学方式创新化水平、教师培训专业化水平、教育治理精细化水平、网络安防一体化水平”的整体跃升,在智慧教育示范区的创建中提供“智教育、慧未来”的汉阳模式,打造以人为本、物智人慧的未来教育新样态。
参考文献:[1] 李永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构想与实践探索[J].人民教育,2022(7):13-21.[2] 赵磊磊,代蕊华,赵可云.人工智能场域下智慧校园建设框架及路径[J].中国电化教育,2020(08):100-106+133.

作者:蔡葵1 谭婷2(1. 武汉市汉阳区教育局;2. 武汉市汉阳区教育局电化教育馆)


《教育信息化100人》是由产学研媒联合发起的智库型媒体,关注教育信息化、教育数字化、智慧教育、互联网+教育、人工智能教育、教育技术等领域,我们要“让优质的信息和知识更快被看见” !


教育部长怀进鹏关于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活动与文章摘录合集


30份前沿报告(联合国、教育部、清华、北师大、华师大……)


教育数字化最全解读


智慧教育优秀案例之北京市海淀区


智慧教育优秀案例之北京市东城区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