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智慧教育优秀案例之成都市武侯区

点击关注→ 教育信息化100人 2023-12-16

本文大概

6000

读完共需

18

分钟


导读:为落实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深入推进智慧教育发展,加强智慧教育优秀案例传播和经验分享,在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指导下,“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项目专家组秘书处联合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北京、华中、西北)开展了智慧教育优秀案例征集活动。


经过申报或推荐、撰写培训、修改、专家遴选、公示等环节,共确定123个智慧教育优秀案例,其中区域建设类30个、学校实践类77个、解决方案类8个、研究成果类8个。


点击查看:2022年度智慧教育优秀案例名单公布


以下为成都市武侯区案例:《聚焦学习方式变革,助推教育“新三态”实践》


作者 | 汪毅,朱世军,敖静,钟艾男(成都市武侯区教育局)

来源 | 互联网教育国家工程实验室

原标题 |《聚焦学习方式变革,助推教育“新三态”实践》


摘要:成都市武侯区依托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提出了“为学生发展提供适应的教育”核心目标,确定了构建“智慧教学新生态、教育服务新样态、智能治理新形态”建设任务,谋划多项保障措施,开展了“课堂变革+数据枢纽+大资源供给”的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经过3年实践,武侯区在教育、治理、服务方面取得进展,逐步探索出一套可借鉴、易推广的智慧教育推进模式。

关键词:智慧教育;课堂变革;智能治理;教育资源
2019年,成都市武侯区入选首批“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区域,由此正式拉开了武侯智慧教育建设的序幕。
01

区域背景


武侯区因闻名中外的武侯祠而得名,是国务院命名的“高科技文化区”,全区文化底蕴深厚,教育资源丰富,区内坐落有四川大学等高等院校10余所,科研机构250余家,同时也拥有成都七中、川大附中、棕北中学、龙江路小学、市十幼、市十一幼等诸多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全区紧紧围绕“中西部教育现代化核心区”发展目标,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学生健康成长为首要目标,积极推动区域教育全方位、深层次变革。区域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位居成都市第一。
(一)育人目标
武侯智慧教育围绕“学生个性化成长”,提出了“为学生发展提供适应的教育”的核心目标。力争实现教育范式从经验走向科学、教育目标从知识走向能力、教育机制从管理走向治理、教育过程从阶段走向终身的四个转变。
(二)建设任务
聚焦育人目标,武侯区认真梳理已有经验和成效,明确了三项核心任务:构建智慧教学新生态、构建教育服务新样态、构建智能治理新形态,简称“新三态”。通过变革课内外教学方式,促进差异化教学;通过创新资源服务供给方式,助力个性化学习;通过开展数据驱动治理研究,提升精准化评价。

02

建设路径


武侯区所构建的育人目标、建设任务只能说是一张“规划表”,想要切实开展区域智慧教育建设,还需要一份操作性强的“作战图”。据此,武侯区提出并开展了“课堂变革+数据枢纽+大资源供给”的智慧教育建设实践(见图1)。
图1 武侯智慧教育建设框架
(一)确定1个核心——课堂变革
以学生为中心,聚焦教与学方式变革,通过“场景再造、数据赋能、结构优化”等形式,推进“双线融合”的育人体系构建,努力实现学生个性化学、教师差异化教。
一是常态化探索教学流程精准再造,联通教室黑板、教师平板和学生终端,实现个性化推送、可视化呈现、立体化交流、即时化评价,增进师生之间交互协作。二是规模化探索线上线下教学模式,聚焦学生探究、创造、解决问题等关键能力,依托项目试点学校,开展了“双线融合”的课堂变革探究(见图2)。三是个别化试点学业数据伴随跟踪。利用大数据精准教育系统,常态化采集学生阶段性数据,并形成学业报告,帮助教师实时、快速了解学生的学业情况,实现大数据背景下的精准备课与高效自学。
图2 “双线融合”教学模式
(二)构建1个基座——数据枢纽
武侯区以区域政务云为计算资源载体,整合原有各级教育网络系统平台,实行统一认证,实现数据互联流动。
衍生应用场景1 :现代教育治理
一是水平监测。通过比较成都市其他区(市)县发展趋势和区域内每所学校发展现状,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资源配置,生成“一校一策”报告。
二是学位预测。整合公安部门数据,在平台开发、学位预测、大班额预警等方面形成算法模型,为招生计划、学校规划、点位布局、师资配备等工作提供数据支撑。
三是线上督学。建立“责任督学”系统,实施远程督学检查,数据实时共享,全面提升督学工作效率,促进学校优质发展。
四是督导评估系统。简化原有学校督导评估流程,用远程数据平台赋能新督导场景,实现学校督导数据分层审核,以及横向、纵向督导分析报告的自动化生成。
衍生应用场景2:教学智能评价
武侯区聚焦学生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发展、审美素养、劳动与社会实践五大维度,构建学生成长综合素质框架内容,基于数据客观描绘武侯学生发展全貌。教师数字画像主要从教师师德修养、专业知识、教研能力、育人能力、社会影响等方面,构建教师职业发展评价指标。
(三)提供3类服务——大资源供给
武侯区持续推进与智慧教育相匹配的“场景、技术、资源”三个领域的建设,明确了“一码通行、一网通用、一空间通学”三大建设项目,通过探索开放化的教育场景数据、智能化的教育技术环境、精准化的教育资源投放,逐步实现以“开放、按需”为导向的大资源教育服务供给模式。
一是探索“一码通行”。武侯区统筹区域内的学校场景资源,将图书馆、学科实验室、创客空间、博物馆等场馆,改造升级为主题教育中心,面向区域学生开放体验。
二是试点“一网通用”。武侯区选择了4所不同学段的试点学校,通过政企合作模式,探索实施了建设1个校级数据枢纽、1个校园管理平台、N个智慧应用场景的“1+1+N”的智慧校园建设工程。
三是实施“一空间通学”。从服务教师便捷化教学入手,构建教师空间,汇聚优质教育资源,采集教师教学数据,优化教师教学方式。从服务学生个性化学入手,搭建学生学习空间,设置收纳箱、交流群、实验室等版块,引导学生利用学习空间开展探究式学习、项目式学习,实现泛在化、个性化学习。

03

保障机制


(一)智力支持与课题研究
武侯区在国家示范区创建指导专家组和本土高校、教研机构中,邀请8名专家组成智库,指导顶层设计;先后与中国教科院、北京师范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师范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持续强化智力支持;成立了45个名校长、名师工作室,引领全员信息素养提升;选拔8名首席信息官,跨校指导项目建设;遴选150名“种子教师”,引领学科课堂变革;申报立项省级重大课题《区域中小学智慧教育体系建设的实践研究》,以课题研究带动实践推进,确保目标清晰、路径科学。
(二)机制协调与政策支撑
成立由区长担任组长的“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统筹智慧教育推进工作。区教育局成立专项推进办公室,协调区教育系统各项目单位,负责项目试点工作的执行、督查。区教科院成立教育信息化研究所,深化教学变革的理论研究,制定实施策略。
(三)区域布局与学校试点
围绕教学、服务、治理三方面任务,确定了7个试点方向,匹配专项经费,鼓励学校参与试点。通过自主申报、专家评审,遴选出23所中小学校承担项目试点工作。区教育局作为牵头部门对项目进行过程指导,评估经费效益,确保试点举措落地见效。
(四)政府投资与社会助力
积极探索“政府主导、学校参与、企业合作”三方协同的建设模式。2019年以来,区级财政累计为智慧教育创建工作投入经费7000余万,引进企业累计投入3000余万,形成区域提供国家级示范平台、学校提供一线需求和应用反馈、企业提供技术和部分资金支持的“政企校”协作体系,为创建工作持续提供经费保障。

04

实践成果


经过3年实践探索,武侯区在教育教学、服务供给、智能治理三个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与收获。
(一)智慧教学新生态
武侯区依托智慧教育试点学校开展了具有校本特色的课堂变革,形成了多种类型的“新型教与学”模型课和上百节典型课例。
1.0模式:“资源包+直播”网络课堂
徐老师是一名年近50岁的小学语文老师,有着近30年教学经验,是一名骨干教师,平时课堂上他总是神采奕奕。
教学空间由教室搬到了网上,却让徐老师十分焦虑,没有了粉笔头的他不知所措。一节课下来,近30分钟时间都是他一个人在讲,既没有请学生发言,也没有组织进行线上讨论。课后,徐老师感到十分疲惫。
针对不少老师的焦虑和无措,武侯区努力寻求解决办法,逐渐摸索出一种“资源包+直播”的线上教学新模式。武侯区组织教研员面向12个年级、17个学科录制和遴选了9128个优质教育资源,根据教学进度,按周通过“武侯三顾教育云”发送到教师个人空间。针对作业交互不及时的问题,武侯区还定制开发了手机端作业批改小程序,帮助教师实时发布、查阅、批改学生作业。有了这些支持,让疫情期间的武侯线上教学走上了“快车道”。
一个月后,徐老师的线上教学已经轻松自如,他会提前查看学生的预学反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计时器、随机点名这些“教学法宝”让学生不再分心,他可以精准把控“讲授、提问、练习”各个环节的时长。徐老师说现在的自己很享受直播教学。
疫情期间,武侯区依托“武侯三顾云”教育资源平台,在资源制作、数据分发、教师信息能力培训各个方面开展探索,采用“资源包+直播”的资源供给与授课形式,在全域实施在线教学,确保了“停课不停学”政策有效、高效落地。但这种教学模式,客观上也存在照搬线下内容、教师单向讲授过多、师生交互不够、学情数据不能及时反馈等问题。
2.0模式:双师交互课堂
刁老师是一名初中英语老师。在今天的课堂上,刁老师结合学生网络预习情况,精心收集、制作了不同层次的微视频和练习题目。教学中,刁老师首先安排学生使用自己的平板电脑观看学习“典型例题”的微视频,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测验练习。刁老师根据实时反馈的测验结果,将不同难度的“课堂变式练习”微视频推送给学生,供学生开展差异化自学。整个过程中,所有学生检测数据实时显示在教师终端上,不同层次学习资源分别传送到不同学生终端。知识掌握情况较好的学生可以自主进行拓展学习,有问题的个别学生会得到老师第一时间单独指导。下课后,刁老师会在网络学习平台上,继续给学生发送新的复习资源和新课预习资源,学生复习和预习情况也会通过平台及时反馈给教师。武侯区不少学校和教师将线上教学期间积累的经验延续到了后疫情时代的常规教学中。这种模式在保留了推送个性化资源的同时,在课中增加了数据的及时反馈和分层应用。但是,这种模式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要求较高,课前的准备量也较大,过于依赖电子设备,既不利于学生的视力保护,也使得课堂上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不够充分。
3.0模式:混合自信课堂
课堂片段1:争当小老师的热闹
“这个问题我知道答案了!大家听听我说的对不对……”张同学激动地说到。“你说的这个方法我也想到了,但我还有一种更简便的算法!我为大家介绍一下”王同学立刻接上话……
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同学们纷纷发表意见,声音也逐渐传遍整间教室,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表达自己的观点,课堂活跃了。
课堂片段2:学习营地的安静
此刻,课堂进行到第25分钟,许老师已经将随堂练习题发送到了学生端,学生们在学习终端上开始答题。教室里很安静,学生们都在思考,偶尔有几声点击屏幕的声音。教室大屏上每发出“滴答”一声,就出现一位完成答题并全部正确的学生名字。时间到!这些全对的同学随后拿着平板站了起来,自主地走到教室最后,与后排同学交换座位,这些同学可以继续观看终端上推送的拓展练习。靠前坐的其他同学则关注着黑板,仔细聆听老师的讲解。
在这节课上,老师尝试扮演一个“引路人”的角色,以信息技术支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协助学生互助合作,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增强自信。这种动静结合的“混合自信课堂”教学模式,让教育载体回归课堂本身,将变革的重心放在流程重塑,让学生成长回归教育本位,让技术精准赋能学习过程,既尊重了学生的学习规律和情感需要,又避免了技术应用和师生交互的本末倒置。
(二)智能治理新形态
武侯区聚焦数据中心建设,在区域层面推进应用中台和数据枢纽建设,在15所学校试点校级枢纽建设。
数据枢纽已接通15个应用数据库,实时数据总量达6789.16万条,覆盖区域治理、学校治理、教师学生和家长各要素,基本消除了武侯教育的信息化孤岛。在应用中台方面,武侯区已完成15个智能治理应用场景的创建、43个教育应用系统的集成、教育事业统计等5个应用的统一认证,实现了使用者的单点登录和实时办公。
在教育治理方面,武侯区以评价为导向,已初步形成教育发展水平监测、学位预测、教学分析、装备远程管理、近视防控、教师画像、学生画像等10个可视化应用场景,为区域教育治理的重点对象和关键环节提供可视化、可预警、可调配的治理保障。
(三)教育服务新样态
除了在国家规定课程教学中开展实践,武侯区也在探索新的教育资源服务供给模式,为学生课外“通学”创造条件。“校园场景开放,学生跨校走班”的创新探索,为不同学段、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选择。
课外通学:学生跨校走班
“妈妈,今天的航天课程学习太有意思了!下次我还想去学习机器人跳舞的编程课。”2021年9月4日中午,刚结束人工智能教育课程的魏同学兴高采烈地奔向等在校门外的妈妈,表达了他激动的心情。而这天,是一个星期六。
时钟回拨到8月30日晚上。魏妈妈早早准备好了手机,等待着“武侯乐学通”系统开通抢课的那一时刻。20:00到了,魏妈妈成功选中了孩子最心仪的《航天&机器人编程体验课》,也几乎是在一瞬间,开学第一个周末所有的线上开放课程就被“秒空”。
9月4日上午9:00。魏同学和妈妈来到北二外成都附小校门口,妈妈将手机上的选课二维码信息交给老师扫描。完成核验后,武侯区弟维小学的魏同学第一次走进了北二外成都附小“武侯区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参加9:10开课的《航天&机器人编程体验课》。
魏妈妈说:“武侯区乐学通课程帮我们丰富了“双减”背景下的周末时光。这些课程符合孩子的兴趣点,既能够满足孩子的求知欲,又能拓展知识。唯一的问题就是孩子喜欢的课太难抢到了,希望能提供更多的学习名额。”
“武侯乐学通”项目设计之初是为解决学校场景资源建设投入大、周期长,但实际应用效益不高、育人功能发挥不佳的问题。该项目现已开放10所学校的主题教育场馆,共开设人工智能类、传统文化类、小语种类、创客类、消防安全类等53门课程,参与学生超4000人次。
未来,武侯区将继续扩大“武侯乐学通”项目的试点规模,同时通过探索校内+校外、公益+付费、学习者+志愿者的多元合作模式,为学生创设更多个性化学习空间和机会。

05

总结展望


武侯智慧教育聚焦学生发展这一核心目标,通过构建与实施教学、治理、服务三项具体任务,稳步推进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这期间,武侯区先后获评教育部、省教育厅、市教育局三级“教育数据中心试点单位”;入选教育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试点区”;人工智能教学与应用案例入选中央网信办、发改委、教育部等六部委“全国人工智能社会实验地区典型案例”。
未来,武侯区将持续推进区域数字化转型,在数字化应用和管理方面继续发力探索。
(一)打造数字化基座
一是扩大资源数字化。武侯区将充分利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在区域范围内切片化使用,并加大推广,鼓励学校结合办学特色自建校本资源库。
二是促进教与学过程数字化。武侯区将借助教师常用的备授课工具,如101PPT、一体机教学助手、智学网等,通过对接区域云平台,实现数据联通。
三是加强治理数字化。武侯区在智能治理方面已经率先构建了区域教育均衡指数的推演系统和学位预测系统,加强数据采集的精准性和应用驱动的常态化。
(二)实现统一化管理
“数字化转型”是基础教育全领域变革,系统内各类信息系统也必须统一归口、统筹建设和确保安全。否则,重复建设、数据壁垒、网络安全仍将是阻碍发展的核心问题。
未来,武侯区将加大促进各信息系统的融合应用机制建设。一是在关注工具和技术应用的同时,重点关注机制建设和协同保障情况;二是倡导教研部门试点在教师教学、教研类考核中实施数字化行动,鼓励数字教案和听评课记录;三是大力推动并完善政企校开放协同机制,通过条款约束企业对个人数据的“霸占”,将应用数据归还用户。
《教育信息化100人》是由产学研媒联合发起的智库型媒体,关注教育信息化、教育数字化、智慧教育、互联网+教育、人工智能教育、教育技术等领域,我们要“让优质的信息和知识更快被看见” !


备注职务+姓名,加入交流群


联系我们

焦晓娣:主笔&内容老师 微信号:jiaox1008

张沉浮:主编&总负责人 微信号:chenfu3721


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打造国家教育公共服务平台 服务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


教育部长怀进鹏: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纵深推进教育数字化


智慧教育优秀案例之武汉市汉阳区


智慧教育优秀案例之北京市东城区


智慧教育优秀案例之北京市海淀区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