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学界撷华 | 魏江:商学院要让企业家多学点“无用之真理”
| 编者按
如何看当下之情境?
如何看管理之窘境?
如何看今天的商学院?
如何看企业家的读书?
……
8月8日,浙大EMBA教育中心新生第一课上,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魏江教授以“办出‘有意义’的商学院——兼论企业家的意义回归”为主题,与新生分享对这四个问题的见解。
以下内容根据魏江院长演讲速记整理编辑,有所删减。
回顾过去三千年历史,我们发现,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是凭借内循环变成一个伟大的国家的。 自1978年始,42年来,中国的崛起主要凭借两大法宝,一是改革,二是开放。现在必须要第三大法宝——创新!这是之前没有真正认识到,今天被“打”了,应该清醒了。改革、开放、创新,今天企业强大之逻辑! 1981年,浙江开始农村改革,实行联产承包制,中国从此走上经济改革创新发展的快车道。如今吃、穿、住、行等基本问题已经解决,但在创新层面我们做得远远不够。 几年前,国内媒体都在宣传“厉害了,我的国”,其中最著名的,大概算是“新四大发明”。一个是移动支付,其实,学习的是美国的PayPal;再一个是高铁,其实,四十多年前欧洲、日本就已存在;还有是网购,不过就是复制了Yahoo, ebay,Google之类的;曾经风靡一时的摩拜单车,我不知道发明出了什么,大概也就个商业模式而已。 商学院本当是告诉企业家什么是前瞻思维,大学本当是让人学会头脑清醒的地方,结果照样与社会媒体一起在唱“新四大发明”之颂歌。怪不得我们都头脑发热。回望当下,中国的企业应该做点什么?商学院又该做点什么? 我在去年EMBA开学典礼上,讲过这样一番话:我们坐在这儿,目的不是为了赚更多的钱,也不是因为学了商科而知道如何避税、做商业模式、做销售,而是学会如何去做受人尊重的人!学习如何去做一个有意义的人! 这才是大学之真谛,而不仅仅是一份职业、一项技能。当我们用改革、开放和创新的思维,来思考当下的经济发展,我希望我们内心会由衷升起一份责任和使命。
02
创新就是购买期权浙江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浙江人的商业意识与生俱来,这个地方创造了中国商业史上的诸多辉煌,但当我们冷静地看一看当下的浙江,当下浙江的企业出了哪些问题? 民营企业500强中,浙江从165家降到2019年的92家;中国财富500强,浙江从120家跌到2019年的34家;全国10强县(市),江苏占1/2,浙江只有1个。2018年以来,浙江二十多家上百亿规模企业被债务重整,上市的被割韭菜,或者面临破产边缘,在死亡线上挣扎。
三十多年来,我们引以为豪的小老板创业精神,为何失灵?新冠肺炎之后,为何大量的中小微企业缩手待毙?浙江企业的创新精神到哪里去了? 上海交大的一位教授这样点评道:穷小子以前没有鞋子穿,各种路都敢走。现在不断给他“穿新鞋”,结果,因为爱惜鞋子,就不走新路了。 在国内主板上市的浙江公司有476家,市值超千亿的只有3家,如果将浙江所有上市公司的市值加起来,抵不上一家茅台!如果深圳的华为上市,我想市值肯定破万亿,那是否意味着浙江476家企业加起来,还不如一个华为?2018年两会期间,我作为代表在两会上提到,华为一年的研发经费占到全部销售额的15%,相当于900亿。而浙江所有企业的研发收入加起来不到1800亿。换句话说,华为一家企业的研发投入等于全浙江省的50%。 加拿大一位华人教授也曾说过:“如果连浙大管院读过书的企业家,还在穿旧鞋走新路,说明你们管理学院是有责任的。” 再看当今的国际形势,从2018年中兴事件起步,中美贸易战的实质其实就是遏制中国从追随向创新引领转变,本质就是科技的竞争,美国就是要遏制中国在产业竞争力和技术实力方面构成实质性威胁。 如今“五眼联盟”全面抵制中国,将来一定也会是常态,且有可能愈演愈烈。这种发展变化背后,最基本的逻辑是谁拥有最先进的技术,谁拥有最好的制度,谁就拥有未来。 全球化时代,实现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才能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才是民族之希望,国家之希望。那么,为什么浙江的企业不愿意走科技创新之路? 浙江的企业市场意识和商业机会是与生俱来的,市场驱动既然能带来利润,势必不愿意走科技驱动的路子。于是,发现有趣的现象:有的企业为了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因为需要几个发明专利,便到高校科研机构去购买,也不愿意自己开发。企业家们的说辞多是,辛辛苦苦做一年,只有一千万利润,如果把这些钱投到科技开发,不就都打水漂了吗! 其实创新就是购买期权,不投资就只有死亡,投资了才有希望。到现在为止,为什么我们所谓技术的四大发明没有实现从0到1?因为我们只着眼于眼前的利益,只看到当下的收入和支出。
03
管理情景正在发生革命性变化2017年以来,这三年让我们体会了什么叫做百年未遇之大变局,但这正是希望之所在。没有这样的不确定性,企业家们还在旧路上走,有利润、有钱赚,是不会有人愿走新路的。 今年的新冠疫情,也让我们意识到,如今整个管理情景正在发生革命性变化。 以成本最小化为目标的机器管理,是一百年前泰勒时代的管理。而如今虚拟世界正在到来。网红带着小团队,竟能创造几十亿、上百亿现金流量,这就是虚拟时代的管理世界。 在线上智能时代,以人工智能、机器、互联网作为管理主体和客体时,管理学院该如何变革? 历史发展以科技和制度推动。从1920年到1940年,尤其是大萧条时期,虽然当时经济总量很小,但如果将时间轴拉长看,整个社会经济仍然在高速发展。 当我们看到道琼斯工业指数和当时美国大萧条二十年的发展过程,你可以相信,正是这样一种独特的百年未遇之大变局,孕育着新科技革命的产生和新机会的到来,而这时候方显英雄本色。 日本过去二十年被称作“失去的二十年”,但实际上日本并没有失去。这个国家在非常低调地积累科学技术,走重大产业转型之路,不断淘汰传统产业,新产业包括芯片、医疗、机械、新能源等,都在厚积薄发。 以松下、日立和丰田为例,1993年到2017年间,这三家日企的营收增速非常平稳,它们不追求所谓的翻倍增长,平稳是首要的。而当技术已经不适应发展的时候,它们能主动把该卖的技术卖掉,脱胎换骨。 相比之下,国内一批大企业,无论是国有还是民营,其增速皆呈现大起大落之势。当企业在某一年追求100%成长时,需要反省是不是涨得太快,正如一个人要在一夜之间吃得很胖,这个人一定不健康。
04
企业家要多学点无用之真理140年前,宾州大学最早创办商学院,开始培养职业化人才。到上世纪40年代,哈佛开始有第一个MBA培训计划。 1945年以后,MBA发展迅猛。因为二战后,大量军工企业转为民用,企业间竞争激烈,为了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高地位,一大批军工企业开始培养职业化管理人才。 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开始反省,为什么商学院培养的学生是如此的技能化、短期化? 反省之后,在国际范围内,MBA呈现了多样化的创新,出现了国际化、整合型、领导才能、团队意识、企业和企业家伦理的培养。 如今我们面临挑战,也需要反省,是否在培养急功近利的、利己主义的和以金钱至上的学生?MBA/EMBA到底为谁而开设?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如果商学院培养的是技能和工具性人才,岂不变成企业培训中心?我很喜欢有句话,叫“无用之真理”。忘记当下之有用,才能着眼长远之真理皈依!这是大学之所以为大学的本来!如果只是应用型技能人才,还不如去山东蓝翔技校。
商学院到底应该如何发展?我想分享一下20世纪最伟大的管理思想家彼德•德鲁克的三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1922年,德鲁克13岁的时候,宗教学老师提了一个人生大问题:“将来过世后,你希望最令后代怀念的是什么?”当时没人能够回答,因为他们都太年轻了。但老师笑着说,我本来就没有期待今天你们来回答这个问题,但是如果你们到了50岁,仍然没有答案,就表明你们白活了。
第二个故事,1939年,德鲁克拒绝了《财富》杂志亨利•鲁斯的盛情邀请。他说:“鲁斯的善意,他给的高薪和溺爱,简直是才智的谋杀。若是为鲁斯工作,我怀疑自己是否有份能耐,能成熟到抗拒那些诱惑?”他没有接受这份高薪闲差,因为他不想做这样的人,于是乎谢绝了他。
第三个故事,1999年,德鲁克研究生院院长杰克·萧(Jack Shaw)问:你认为你最重要的贡献是什么?90岁的德鲁克给予最经典的回答:“早在60年前,我认识到管理已经成为组织型社会的基本器官和功能,我创建了管理这门独立学科,并且我围绕人与权力、价值观、组织结构、制度来研究这门学科,最重要的是围绕责任,故此,我把管理视为一门真正的博雅之学(a truly liberal art)。”
总结一下,用德鲁克的话来说,一所商学院在道德上站得住脚的唯一使命,就是教育学生,在他们的管理下让组织变得富有成效,这才是商学院应该追求的使命和目标。 我们用三个回应来作总结:
首先是回应世界,应更加关注“本土化”的管理智慧,为全球贡献中国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
其次回应社会,关注“人”的因素,推动人本主义情怀的管理。
最后是回应企业,要做一个有内涵的企业家,创造有内涵的可持续发展的企业。
05
企业家的精神:只有敬畏人的本质,才能敬畏商业的本质了解完商学使命,企业家该学什么?你们在浙大EMBA期间到底该学习什么? 首先,要学会处理好,你作为企业家的身份和作为一个人的身份之间的关系。无论企业家还是员工,首先是个人,管理的问题要回到人性,千万别把企业家的身份凌驾于人之上!对人要敬畏,是最大的敬畏。 其次,要处理好企业家跟企业的关系。不要把企业变成私人财产,它只是你实现梦想、实现价值的平台而已。 最后要处理好企业家跟社会的关系。社会是一个浩瀚的太平洋,而企业不过是太平洋上的一个小岛。你面向太平洋才会发现自己渺小,你的内心就越谦卑。
作为企业家,从大起大落、大浪淘沙中,要学会敬畏商业的本质、企业家的本质。那么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企业家精神?
在我看来,第一是尊重人性的精神。尊重财富并争取做财富的主人,警惕成为财富的奴隶,让公心与私心得到应有的尊重。
第二是尊重人格的精神。为人格调之独立,不屈服于官僚之气,既亲又清,官商相互尊重与宽容。
第三是尊重人道的精神。人道是商道之基,人道乃商道之人格化。君子怀德,小人怀土。企业家之人道在于以仁德、仁爱之心去追求幸福,企业追求健康。
第四是尊重创新的精神。人格、人道、人性,这些内在的东西要外化,不创新毋宁死。我们最需要的是创新,尤其是科技创新。创新是企业永续发展之不二法门,科技创业是实现中国品质,让全世界尊重中国的产业根基。
学习的过程就是修炼的过程,目的就是把我们的人格修炼完美。最后引用耶鲁大学幸福学讲师说过的一句话送给同学们,“Most personal ,most general!”即“认识自己内心的最深处,也就是认识人类灵魂的最深处。
来源:界面新闻
作者:塔斯曼
-- 感谢阅读 --
⬇ 点击下方链接,阅读更多相关文章
学界撷华 | 丁敏:“逻辑创新法”实现商业创新
学界撷华 | 芮明杰:上海高端产业要更好发挥创新引领功能
学界撷华 | 陈晓红等:创新驱动的重大创业理论与关键科学问题
长按二维码 关注亚欧更多资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