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ekly004:把世界据为己有的办法只有一种,就是把它们变成自己的创作
饭饭的第 175/365 篇原创更新
1.哲学是对精神空虚的一剂良药
以前读书很喜欢读方法论一类的书,就是告诉你明确答案的书,每次看完后都感觉收获极大,然后乐此不疲。
但是人生走到后面发现,方法论的书只能解决简单的问题。很多复杂的问题,尤其是类似「人为什么而活」这类拷问了人类几千年的终极问题,并不会有一个简单的答案,甚至不会有一个固定的答案,这类问题需要你经历漫长的探索才会有所得。
那么这方面,哲学或者说哲学的思考传统就挺有参考意义的,看看人类这2500多年(哲学史大概是从苏格拉底开始计算),对于这类问题都有过那些具体的探索,得出过哪些结论,这些结论又是如何被后来的哲学家不断推翻重建的,虽然非常烧脑,但是很价值。
与个人有限的思考能力相比,哲学展现了这2000多年来无数人类的顶级大脑对这些问题的思考,这样才是真正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思考。
如果你同样对于那些终极的问题比较好奇,推荐尝试下入门哲学的阅读,我最近看的《哲学家们在干什么》是我见过最有趣最好读的讲哲学史的书。
这本书只挑选了哲学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些点,然后在这些点上也只介绍大家比较能听得进去的核心观点,顺带还讲了很多哲学家的八卦花边,可有意思了。
想要入门一门学科了解它的历史是一个挺好的方式,比如了解艺术也可以从艺术史入手,这样可以很快建立起一条时间和人物的知识框架,这样很有整体感,也就更方便以后有的放矢的学习。
这是我的微信读书摘抄,大家感受下本书欢乐的氛围:
看这些名人故事的时候简直要笑死
02.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
其实很早就读完了这本书,因为我很喜欢宫崎骏的动画,而宫崎骏曾在一次活动中宣布,他将正在制作的最后一部动画命名为《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因为这本书对动画主人公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而他想要将这部动画作为礼物留给孙子。
但说实在的看完我并没有收获到太多感动,到现在也只能模模糊糊的记得书中小哥白尼发生的一些事情和他舅舅传递给他的一些人生观。
后来在看东京卫视拍的《跟拍去你家》节目(有点类似我们的1818黄金眼,只是视角不是解决纠纷,更多是真实呈现个人在面对生活无奈时的选择和态度)的时候,跟着看到了新经典对这本书的解读,重新又摘抄了这句话。
看节目的过程中我才意识到,光看书对于竖立人生观什么的确实太抽象了,需要更多的经历、见识过更多样的人生之后,才能逐渐形成自己成熟的人生观。
这点配合着《跟拍去你家》节目看挺好的,很多故事看完会有超多唏嘘感慨,真实的普罗大众的生活远比电影精彩,B站就可以看。
《跟拍去你家》节目截图
03.专注在具体的事情上是不会焦虑的
这段是看完《锵锵行天下,第二季的最后一集:漠野牧歌》后写的,如果说有些视频或者书籍看完是收获很多道理,这一期时的收获是感觉自己升华了。
之前主要是几个主持人边走边发出感慨和适时的产生一些讨论和分享各自人生感悟,结合着风景和人文倒也能听进去一些。
但是到了这一集,在当地负责沙漠锁边生态的负责人吴向荣面前,主持人的语言显得苍白干瘪,事实上这期主持人也几乎没有怎么表达,都是这位吴老师走到每一处,都能讲出这片沙漠、这些绿植背后非常精彩的与大自然斗智斗勇的故事。这样的表达是非常鲜活的,看完会有很多感动。
这就是真实的力量,没有那么多空对空的道理,就是我细细的和你分享具体在做一件事情过程中有成功也有失败的经历,即使他做的这件事和我没有太多的关系,我依然会从中收获很多触动以及被鼓舞的力量。
而现代人之所以总是那么焦虑、那么空虚,就是听了太多空对空的道理,知道了很多落实(实现)的却很少,自然就特别焦虑和空虚。
节目中吴向荣说,我现在就是不断的种树,阻挡住进一步的沙漠化,心里特别踏实。
04.归因正确了,之后的行动才是正确的
在flomo中讲的,因为长期自我否定导致总是很难开始行动的问题,以后的文中会详细分享,这里就不多说了。
我想说下正确归因的事情,我们生活中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为什么赚不到钱啊,为什么找不到对象啊,为什么总是拖延……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一定会总结出一个原因,比如不够自律,不够主动,我不喜欢做这件事……然后网上的很多文章也都是在尝试给你答案。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在用这些答案往自己身上套,试图解决我们遇到的问题,有时候这些答案(方法)很管用,问题也解决了,我们很开心。
但是,一定会有些很顽固的问题,我前面列的3个问题都是比较长期和顽固的,看了很多答案都不管用。这时候我们常常会怀疑是自己不够努力,没有认认真真按照方法去做,才导致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很容易陷入自我否定当中。
以前我也是这么思考问题的,但现在我会追溯到问题的源头,看看是不是自己一开始的归因就错了。
比如之前把我没有赚到钱归因为我不够自律,但后来发现,我赚不到钱是因为我现在做的事情不是我热爱的(正确的归因)。那么,之前拼命去看自律的文章让自己变得更自律,很显然并不会解决我赚不到钱的问题,反而带来很多痛苦。
所以,在找方法和实践方法的时候,还要时不时审视一下,我有没有找到真正问题症结所在?归因正确了我们后面的行动才是正确的。
5.把世界据为己有的办法只有一种,就是把它们变成自己的创作
这句话真的说到我心里去了,不管什么事情、读书、谈话、旅行,挫折、成长……不管过程多精彩,每次经历完就让它们过去都会感觉很可惜。但每次将这些经历变成自己的创作素材做出自己的作品后,内心就会感觉到圆满。
也是创作让我的内心和精神变得非常丰富,才可以抵御住各种不必要的欲望袭扰,可以真的保持一种简单而丰富的生活的原因。
物品和欲望总是欲求不满的,得到了就还想要得到更好的,而且会给身体和精神带来极大的负担。而创作上的疯狂占有只会让我们变得富足,却不会给我们带来任何负担。
6.坚持不做什么更能体现你的风格
价值观共鸣集合这个新概念挺有意思的。
之前从来没有这么想过,其实仔细想想,我写公众号然后有读者积累也正是因为大家是共同喜欢这种简单的让人更轻松的生活方式吧。
价值观其实就是坚持做什么,然后坚持不做什么,事实上坚持不做什么更能体现你的价值观。创作也是一样,明确自己不写什么很重要,什么都去写是永远不会有自己风格的。
小米最具有风格的时候是他们只做高性价比产品的时候,后来也开始做高端产品之后,大家对小米风格的感知就模糊了。
而我是很早就确立只讲整理不去讲收纳,更多分享精神方面的极简,很少去讲物品的极简。不去讲很多东西,你的风格自然就出来了。
写在最后:
大概是因为开始写weekly的缘故,现在每次写flomo都变得很长很完整了,以至于其实每周末的时候也写不出太多新鲜的东西来。
这也是实现了我写weekly的初衷之一,就是可以通过二次创作来发现之前随手记录不够好的地方,倒逼自己在随手记录的时候也能更完整的表达。
这种完整的表达才会更有机会在日后写作的时候用上,成为我写作出更有价值文章的宝贵素材,这样每次随手记录也都是在为最终的结果做积累。
好,这周就到这里,我们下周再见~
现在住的地方外卖都非常荒漠,只能自己慢慢学着做,做了两顿麻辣香锅,自己做饭就是可以实现,每一种食材都是我很喜欢吃的,这种感觉真好,就是有点乱
如果你觉得我的文章有用,